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t friction performance of C/C-SiC composites prepared by new processing route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秀飞 尹彩流 +3 位作者 黄启忠 何良明 苏哲安 杨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525-529,共5页
C/C-SiC composites with SiC island distribution Were prepared via a new processing route. The fabrication process mainly included silicon infiltration by ultrasonic vibratio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silico... C/C-SiC composites with SiC island distribution Were prepared via a new processing route. The fabrication process mainly included silicon infiltration by ultrasonic vibratio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siliconizing, liquid phase impregnation and carbonization. The wear and friction properties were tested by an MM-1000 wet friction mach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C phas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between carbon fibers and pyrocarbons as well as among the pryoearbons. The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omposites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0.126 to 0.088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urface pressure from 0.5 to 2.5 MPa at the same rotary speed. Furthermore, under the constant surface pressure, the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from 0.114 to 0.126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otary speed from 1 500 to 2 500 r/min. However, the coefficient decreases to 0.104 when the rotary speed exceeds 4 500 r/min. During the friction proces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C/C-SiC composite is between 0.088 and 0.126, and the wear value is zero after 300 times brake t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 composites wet friction WEAR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始温度对C_(f)/C-陶瓷摩擦副摩擦性能影响
2
作者 魏金花 胡志远 +2 位作者 康鹏飞 王凯 李军平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4,共8页
目前,针对C_(f)/C-ZrO_(2)和C_(f)/C-Si_(3)N_(4)组成的摩擦副的摩擦性能研究较少,尤其是温度对其摩擦性能的影响,因此,本文进行了起始温度对这两种摩擦副摩擦性能的研究,开展了C_(f)/C复合材料分别与氧化锆(ZrO_(2))和氮化硅(Si_(3)N_(... 目前,针对C_(f)/C-ZrO_(2)和C_(f)/C-Si_(3)N_(4)组成的摩擦副的摩擦性能研究较少,尤其是温度对其摩擦性能的影响,因此,本文进行了起始温度对这两种摩擦副摩擦性能的研究,开展了C_(f)/C复合材料分别与氧化锆(ZrO_(2))和氮化硅(Si_(3)N_(4))组成的销盘摩擦副的摩擦试验,研究了摩擦因数、磨损量、摩擦界面在200~700℃起始温度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低于400℃,C_(f)/C-ZrO_(2)的平均摩擦因数小于C_(f)/C-Si_(3)N_(4),两种摩擦副的磨损形式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的混合磨损;高于400℃,C_(f)/C-ZrO_(2)的平均摩擦因数大于C_(f)/C-Si_(3)N_(4),磨损形式转变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的混合磨损。在各个起始温度下ZrO_(2)盘的磨损率均小于Si_(3)N_(4);随着起始温度的升高,因C_(f)/C销的氧化磨损加剧,因此磨损率也逐渐增大。当起始温度高于800℃,C_(f)/C复合材料无法保持稳定的宏观编织结构,受热氧化,发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f)/c复合材料 氧化锆 氮化硅 摩擦因数 磨损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f/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左亚卓 李红 +3 位作者 王少雷 杨敏 任慕苏 孙晋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41-1146,共6页
将SiC纤维毡与C纤维毡交替层叠,通过针刺工艺制备(C-SiC)_f/C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与前驱体浸渍裂解复合工艺(CVI+PIP)制备(C-SiC)_f/C复合材料,研究(C-SiC)_f/C复合材料H_2-O_2焰烧蚀性能。利用SEM、EDS和XRD对烧蚀前后材料的微观... 将SiC纤维毡与C纤维毡交替层叠,通过针刺工艺制备(C-SiC)_f/C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与前驱体浸渍裂解复合工艺(CVI+PIP)制备(C-SiC)_f/C复合材料,研究(C-SiC)_f/C复合材料H_2-O_2焰烧蚀性能。利用SEM、EDS和XRD对烧蚀前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探讨材料抗烧蚀机理。结果表明:(C-SiC)_f/C复合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耐烧蚀性能。烧蚀750 s后,(C-SiC)_f/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为1.88mm/s,质量烧蚀率为2.16 mg/s。与C/C复合材料相比,其线烧蚀率降低了64.5%,质量烧蚀率降低了73.5%;SiC纤维毡在烧蚀中心区表面形成的网络状保护膜可以有效抵御高温热流对材料的破坏;在烧蚀过渡区和烧蚀边缘区形成的熔融Si O2能够弥合材料的裂纹、孔洞等缺陷,阻挡氧化性气氛进入材料内部,使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f/c复合材料 SIc纤维 H2-O2焰烧蚀 SiO2保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2FePO4F/C composite synthesized via a simple solid state rout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4
4
作者 HU Hai WANG Yu +2 位作者 HUANG Yan SHU Hong-bo WANG Xian-yo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521-1529,共9页
Using low-cost FePO4·2H2O as iron source,Na2FePO4F/C composite is prepared by alcohol-assisted ball milling and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The XRD pattern of Na2FePO4F/C composite demonstrates sharp peaks,indica... Using low-cost FePO4·2H2O as iron source,Na2FePO4F/C composite is prepared by alcohol-assisted ball milling and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The XRD pattern of Na2FePO4F/C composite demonstrates sharp peaks,indicating high crystalline and phase purity.The SEM and TEM images reveal that diameter of the spherical-like Na2FePO4F/C particles ranges from 50 to 300 nm,and HRTEM image shows that the surface of Na2FePO4F/C composite is uniformly coated by carbon layer with a average thickness of about 3.6 nm.The carbon coating constrains the growth of the particles and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agglomeration of nanoparticles.Using lithium metal as anode,the composite delivers a discharge capacities of 102.8,96.4 and 90.3 mA·h/g at rates of 0.5C,1C and 2C,respectively.After 100 cycles at 0.5C,a discharge capacity of 98.9 mA·h/g is maintained with capacity retention of 96.2%.The Li+diffusion coefficient(D)of Na2FePO4F/C composite is calculated as 1.71×10^–9 cm^2/s.This study reveals that the simple solid state reaction could be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synthetic route for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Na2FePO4F/C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ies Na2fePO4f/c composite alcohol-assisted ball milling solid state reaction spherical-like part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磷酸铝粘结剂在真空液相浸渗制备C_f/Al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新坤 汪定江 +3 位作者 祝长春 郭必新 宋述稳 葛文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3-696,共4页
采用真空压力浸渗工艺 ,以高强高模碳纤维M4 0J增强AlMg5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预制件抗压强度提高技术和高温粘结剂偏磷酸铝对复合材料中纤维平直度、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预制件中偏磷酸铝的加入使复合材料中纤维的平直度及分... 采用真空压力浸渗工艺 ,以高强高模碳纤维M4 0J增强AlMg5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预制件抗压强度提高技术和高温粘结剂偏磷酸铝对复合材料中纤维平直度、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预制件中偏磷酸铝的加入使复合材料中纤维的平直度及分布的均匀性提高 ,用P Al 15∶1、浓度为 10wt%偏磷酸铝溶液处理后的预制件经真空液相浸渗后制得的复合材料 ,纤维不仅保持了较好的平直度 ,而且弯曲强度比未经粘结剂处理的提高近 10 2 %左右 ,达到5 3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剂 真空液相浸渗 抗压强度 cf/AL 复合材料 偏磷酸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磷酸铝在C_f/AL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万红 郭翔 +3 位作者 斯永敏 卓钺 杨德明 费肖卿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1-45,共5页
以高模高强石墨纤维M40J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真空液相压渗工艺中,偏磷酸铝粘接剂对纤维预制件抗压性能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偏磷酸铝的含量、Al/P原子比及处理温度对预制件的抗压性能均有显著... 以高模高强石墨纤维M40J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真空液相压渗工艺中,偏磷酸铝粘接剂对纤维预制件抗压性能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偏磷酸铝的含量、Al/P原子比及处理温度对预制件的抗压性能均有显著影响,加入5%偏磷酸铝粘接剂溶液的预制件,经500°C处理后的抗压性能满足压渗要求,纤维保持了较好的平直度及分布均匀性,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大于50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磷酸铝 粘接剂 碳纤维 铝基复合材料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O-C复杂形状应用构件的制备 被引量:6
7
作者 马青松 陈朝辉 +1 位作者 郑文伟 胡海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43-45,共3页
结合树脂传递模塑 (RTM)和先驱体浸渍裂解技术 ,以聚硅氧烷 (PSO)为先驱体 ,制备出复杂形状的 Cf/ Si-O- C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构件。根据 RTM的工艺要求 ,研究了二乙烯基苯 (DVB) / PSO的交联和裂解 ,DVB/ PSO粘度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D... 结合树脂传递模塑 (RTM)和先驱体浸渍裂解技术 ,以聚硅氧烷 (PSO)为先驱体 ,制备出复杂形状的 Cf/ Si-O- C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构件。根据 RTM的工艺要求 ,研究了二乙烯基苯 (DVB) / PSO的交联和裂解 ,DVB/ PSO粘度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DVB/ PSO与碳纤维的润湿性以及用作脱模剂的 Ti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形状应用构件 制备 cf/Si-O-c复合材料 树脂传递模塑 聚硅氧烷 陶瓷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C_f/SiC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何新波 张长瑞 +2 位作者 周新贵 张新明 周安郴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37,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烧结温度对Cf/SiC复合材料界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烧结温度较低(1 70 0℃ )时 ,由于复合材料的烧结性差 ,纤维与基体间仅仅为一种机械结合 ,因此纤维与基体间结合很弱 ,从而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低。烧结温度提高... 系统地研究了烧结温度对Cf/SiC复合材料界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烧结温度较低(1 70 0℃ )时 ,由于复合材料的烧结性差 ,纤维与基体间仅仅为一种机械结合 ,因此纤维与基体间结合很弱 ,从而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低。烧结温度提高至 1 80 0℃后 ,由于适量的富碳界面相不仅可避免纤维与基体间的直接结合 ,而且使纤维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适中 ,因而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烧结温度至 1 85 0℃或更高温度时 ,由于界面相与纤维间的反应加重 ,纤维本身性能大大降低。同时 ,纤维与基体间结合强度提高 ,因此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烧结温度 界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热压烧结C_f/SiC复合材料的密化机理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新波 杨辉 +1 位作者 张长瑞 周新贵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8-360,370,共4页
本文采用先驱体裂解—热压烧结方法制备出了Cf SiC复合材料 ,并重点研究了复合材料的致密化过程。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主要是通过液相烧结而得到致密化的。由于复合材料中聚碳硅烷 (PCS)的裂解不仅有利于烧结液相的形成 ,而且形成了大量... 本文采用先驱体裂解—热压烧结方法制备出了Cf SiC复合材料 ,并重点研究了复合材料的致密化过程。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主要是通过液相烧结而得到致密化的。由于复合材料中聚碳硅烷 (PCS)的裂解不仅有利于烧结液相的形成 ,而且形成了大量的纳米级SiC颗粒 ,因此 ,复合材料能够在较低烧结温度下得到较好的致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驱体转化-热压烧结 cf/SIc复合材料 致密化 碳纤维 碳化硅陶瓷 聚碳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f)+C_f/ZL109干摩擦磨损行为及其人工神经网络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思荣 刘耀辉 +2 位作者 于金江 康九洲 杜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8-203,共6页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氧化铝及碳短纤维混杂增强 Z L109 合金复合材料,考察了该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随纤维总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当纤维总体积分数一定时,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氧化铝及碳短纤维混杂增强 Z L109 合金复合材料,考察了该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随纤维总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当纤维总体积分数一定时,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降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该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其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分析表明:纤维总体积分数较小时,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耐磨性的影响较大,随纤维总体积分数的增大其影响减弱;无论纤维总体积分数如何变化,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均有较大影响,这是其自润滑作用的结果;载荷较小时,该复合材料摩擦磨损的跑合时间较长;随载荷的增大摩擦系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人工神经网络 干摩擦磨损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热压烧结法制备C_f/SiC复合材料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新波 张新明 +2 位作者 张长瑞 周新贵 周安郴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6-21,共6页
以Y2 O3-Al2 O3和MgO -Al2 O3为烧结助剂体系 ,研究了烧结助剂体系及其含量对Cf/SiC复合材料密度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Y2 O3-Al2 O3为烧结助剂时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烧结助剂为MgO -Al2 O3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烧结... 以Y2 O3-Al2 O3和MgO -Al2 O3为烧结助剂体系 ,研究了烧结助剂体系及其含量对Cf/SiC复合材料密度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Y2 O3-Al2 O3为烧结助剂时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烧结助剂为MgO -Al2 O3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烧结助剂为Y2 O3-Al2 O3时 ,随着烧结助剂含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不断提高 ,断裂韧性在烧结助剂含量为 12 %时达到最大值 14.83MPa·m1/ 2 。进一步增加烧结助剂的含量 ,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虽有提高 ,但断裂韧性急剧降低。烧结助剂含量超过 15%后 ,抗弯强度也急剧降低。结果同时证明 ,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取决于纤维 /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强度 ,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驱体转化 热压烧结 cf/SIc复合材料 陶瓷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率对C_f/Al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元鑫 夏源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6,共4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冲击拉伸试验装置对单向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实施了不同应变率下的拉伸试验 ,获得了材料从 0 .0 0 1s- 1 到 10 0 0 s- 1 应变率范围内完整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 Cf/ Al是一种应变率敏感材料 ,随着应变率的提... 利用自行研制的冲击拉伸试验装置对单向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实施了不同应变率下的拉伸试验 ,获得了材料从 0 .0 0 1s- 1 到 10 0 0 s- 1 应变率范围内完整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 Cf/ Al是一种应变率敏感材料 ,随着应变率的提高 ,材料的拉伸强度、失稳应变均相应提高 ,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和动态韧性现象。根据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试验结果 ,提出了应变率强化效应的复合丝束统计本构模型 ,模型分析表明由于复合材料的破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Cf/ Al复合丝的强度不再服从单 Weibull模型 ,用双 Weibull模型更能反映 Cf/ Al复合丝强度的统计分布规律 ,且模型拟合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AL复合材料 动态力学行为 统计模型 力学性能 高强度碳纤维 铝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纤维取向对Al_2O_(3f)+C_f/ZL109复合材料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军 刘耀辉 +2 位作者 于思荣 代汉达 尹健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8-333,共6页
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 Al2 O3 f+Cf/ZL10 9短纤维混杂金属基复合材料 ,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比研究了在滑动速度 0 .837m/s、载荷 196 N条件下纤维取向对该混杂复合材料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纤维平行取向和垂直取向时 ... 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 Al2 O3 f+Cf/ZL10 9短纤维混杂金属基复合材料 ,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比研究了在滑动速度 0 .837m/s、载荷 196 N条件下纤维取向对该混杂复合材料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纤维平行取向和垂直取向时 ,该混杂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均服从正态分布 ;平行取向情况下磨损率均值大于垂直取向下的磨损率 ,而摩擦系数均值小于垂直取向 ;纤维垂直取向有利于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f+cf/ZL109混杂复合材料 纤维取向 摩擦磨损性能 统计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热压单向C_f/SiC复合材料的高温拉伸蠕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英斌 张长瑞 +1 位作者 周新贵 陈朝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0-53,共4页
采用先驱体转化 热压工艺制备了Cf/SiC复合材料 ,研究了Cf/SiC复合材料的130 0~ 145 0℃、蠕变应力 90~ 12 5MPa下的蠕变性能 ,考察了温度及应力对复合材料稳态蠕变速率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 :Cf/SiC复合材料的稳态蠕变速率在 10 - 7s... 采用先驱体转化 热压工艺制备了Cf/SiC复合材料 ,研究了Cf/SiC复合材料的130 0~ 145 0℃、蠕变应力 90~ 12 5MPa下的蠕变性能 ,考察了温度及应力对复合材料稳态蠕变速率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 :Cf/SiC复合材料的稳态蠕变速率在 10 - 7s- 1量级 ,蠕变应力指数为 1 6 8,蠕变激活能ΔQ为 99 2kJ·mo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拉伸蠕变 稳态蠕变速率 显微结构 高温结构材料 先驱体转化-热压工艺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F薄膜结构与电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振宇 杨银堂 汪家友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39,65,共5页
采用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ECR-CVD)方法,以C4F8和CH4为源气体,在不同气体流量比R(R=[CH4]/([CH4]+[C4F8]))条件下沉积氟化非晶碳(a-C:F)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用柯西(Cauchy)模型和Levenberg-Ma... 采用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ECR-CVD)方法,以C4F8和CH4为源气体,在不同气体流量比R(R=[CH4]/([CH4]+[C4F8]))条件下沉积氟化非晶碳(a-C:F)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用柯西(Cauchy)模型和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迭代算法分析了薄膜的椭圆光谱。用X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了薄膜的化学成分。随着气体流量比R的增大a-C:F薄膜C-C键结构增多,薄膜C/F比增大。a-C:F薄膜的介电常数取决于电子极化并随R的增大而上升。a-C:F薄膜导电行为在低场强区域呈现欧姆特性,在高场强区域符合Poole-Frankel机制。随着C-C含量的增大,π价带态和π*导带态之间的带隙减小,电荷陷阱深度减小,陷阱中的电子在场增强热激发作用下更容易进入导带,导致薄膜漏电流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f 电学性能 EcR-cVD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Al复合材料管件的真空液相成型工艺研究
16
作者 王新坤 万红 +2 位作者 熊德赣 汪定江 陈名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38,共4页
以高模高强碳纤维M4 0J(6K)增强铝基复合管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真空反压液相浸渗工艺中 ,纤维束丝分散技术、预制件压缩强度提高技术及碳纤维涂层对管件成型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SiCp 可以起分散作用 ,有利于浸渍 ;加入 10 %的偏磷... 以高模高强碳纤维M4 0J(6K)增强铝基复合管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真空反压液相浸渗工艺中 ,纤维束丝分散技术、预制件压缩强度提高技术及碳纤维涂层对管件成型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SiCp 可以起分散作用 ,有利于浸渍 ;加入 10 %的偏磷酸盐的预制件经 6 80℃真空去胶后的压缩性能满足浸渗要求 ,纤维保持了较好的平直度且分布均匀。C Al2 O3涂层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经涂层处理后的预制件所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的强度比未经涂层处理的提高了 13%左右。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比强度、比模量较高 ,密度小于 2 .5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AL复合材料 管件 真空液相成型工艺 碳纤维增强铝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Al复合材料主承力构件成型关键工艺参数的控制
17
作者 王新坤 汪定江 陈名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42,共5页
采用真空反压液相浸渗工艺,研究了M40J/AlMg5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温度对纤维强度保留率、预制件压缩性能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去胶温度的降低,纤维强度保留率提高;预制件处理温度升高,使黏结剂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 采用真空反压液相浸渗工艺,研究了M40J/AlMg5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温度对纤维强度保留率、预制件压缩性能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去胶温度的降低,纤维强度保留率提高;预制件处理温度升高,使黏结剂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提高预制件的压缩性能;降低成型温度,纤维与基体的界面反应程度减小,复合材料的性能提高。成型温度从680℃降到620℃,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了148MPa,达到64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液相浸渗 工艺参数 复合材料 压缩强度 航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N和B对热压烧结C_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何新波 张长瑞 +2 位作者 周新贵 张新明 周安郴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9年第4期30-34,35,共6页
研究了烧结助剂AIN 和B对C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含量较低时(小于0.5w t% ),B的增加能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与断裂韧性,继续增加B的用量至1w t% ,虽能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强... 研究了烧结助剂AIN 和B对C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含量较低时(小于0.5w t% ),B的增加能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与断裂韧性,继续增加B的用量至1w t% ,虽能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但使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大大降低。AIN 与SiC高温反应形成固溶体,能起到强化和细化基体SiC晶粒以及改善SiC晶界结构的作用,但对复合材料内纤维与基体间界面的结合影响较小,因此与B的作用相比,AIN 对复合材料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烧结助剂为5w t% AIN-0.5w t% B,经1850℃和25MPa 热压烧结后的Cf/SiC复合材料具有较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弯强度与断裂韧性值分别为526.6MPa 和17.14MPa·m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烧结 cf/SIc复合材料 氮化铝 烧结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Cf/Al复合材料不同温度下的轴向弯曲变形力学行为 被引量:3
19
作者 帅亮 余欢 +3 位作者 徐志锋 蔡长春 王振军 胡银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0137-20142,共6页
以三维五向结构编织M40J碳纤维预制体为增强体,ZL301为基体合金,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三维五向C f/Al复合材料,研究了三维五向C f/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特征和相组成,分析了轴向弯曲变形力学行为及其弯曲破坏处的宏观形貌。结果表明:轴... 以三维五向结构编织M40J碳纤维预制体为增强体,ZL301为基体合金,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三维五向C f/Al复合材料,研究了三维五向C f/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特征和相组成,分析了轴向弯曲变形力学行为及其弯曲破坏处的宏观形貌。结果表明:轴向纤维分布均匀,编织纱存在少量浸渗缺陷,界面存在脆性Al 4C 3相,均是影响弯曲力学性能的关键。复合材料轴向弯曲变形力学行为均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复合材料的室温、350℃和400℃变形过程均可划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弹塑性变形阶段和塑性断裂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五向编织结构 c f/Al复合材料 弯曲性能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的挠度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冀伟 蔺鹏臻 刘世忠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5,共10页
为研究箱梁剪力滞效应和钢腹板剪切变形对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挠度的影响,基于能量变分法对该桥型的挠度计算进行了分析.首先,从箱梁翼板的面内剪切变形和弯曲剪力流的分布规律出发,在理论上推得可同时考虑箱梁剪力滞效应和钢腹板剪切变... 为研究箱梁剪力滞效应和钢腹板剪切变形对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挠度的影响,基于能量变分法对该桥型的挠度计算进行了分析.首先,从箱梁翼板的面内剪切变形和弯曲剪力流的分布规律出发,在理论上推得可同时考虑箱梁剪力滞效应和钢腹板剪切变形的纵向位移函数;其次,以所得的纵向位移函数为基础,运用能量法推导出该桥型的挠度计算公式,并用模型试验及有限元法对公式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分析在箱梁宽跨比和钢腹板高度变化时,在不同荷载类型作用下,箱梁剪力滞效应和腹板剪切变形分别对波形钢腹板PC简支和连续箱梁桥挠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宽跨比为0.108~0.650时,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剪力滞效应和钢腹板剪切变形对波形钢腹板PC连续箱梁桥的挠度影响较大,不可忽略;当宽跨比为0.108~0.650时,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波形钢腹板PC简支和连续箱梁桥仅需考虑波形钢腹板剪切变形对其挠度的影响,只有在特定的宽跨比和特定的波形钢腹板截面高度下,才需要考虑剪力滞效应对其挠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 组合箱梁 剪力滞效应 剪切变形 挠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