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IL和BMP15基因组织表达与阿勒泰羊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1
作者 马应国 於建国 +3 位作者 李林波 艾布什 郝耿 刘玲玲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44,共7页
本试验以阿勒泰羊为研究对象,筛选与阿勒泰羊的产羔数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寻找绵羊产羔性状分子标记和绵羊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KASP分型技术,对BMP15和COIL基因SNP进行基因分型并将不同基因型与产羔数关联分析,同时利用qPCR法对BMP15和... 本试验以阿勒泰羊为研究对象,筛选与阿勒泰羊的产羔数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寻找绵羊产羔性状分子标记和绵羊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KASP分型技术,对BMP15和COIL基因SNP进行基因分型并将不同基因型与产羔数关联分析,同时利用qPCR法对BMP15和COIL基因在产单双羔阿勒泰羊9个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IL基因(g.7321466C>G)检测出GG(0.36)、GC(0.50)和CC(0.14)型。BMP15基因(g.E2-775T>C)检测出AA(0.76)、AG(0.22)和GG(0.01)型。遗传学分析表明,COIL和BMP15基因PIC值分别为0.48和0.23,为中度和低度多态位点。χ^(2)检验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在阿勒泰羊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显示,BMP15基因三种基因型产羔数间有显著差异(P<0.05),AA型的产羔数比AG和GG型多了0.14和0.61只。COIL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产羔数间有显著差异(P<0.05),GG的产羔数型比GC和CC型多了0.2和0.31只。qPCR分析结果显示,BMP15基因在双羔组下丘脑、小脑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卵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羔组(P<0.05);COIL基因在双羔组垂体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下丘脑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羔组(P<0.05)。BMP15基因g.E2-775T>C位点不同基因型的产羔数差异显著,AA型产羔数显著高于AG和GG型产羔数(P<0.05),该基因可能通过下丘脑神经分泌小细胞分泌某种激素作用于卵巢,刺激卵巢超数排卵进而影响阿勒泰羊的产羔数,COIL基因g.7321466C>G位点GG基因型个体产羔数显著高于GC和CC型(P<0.05),该基因可能通过垂体释放某种激素作用于子宫或卵巢而影响产羔数,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BMP15和COIL基因两位点与阿勒泰羊产羔数密切相关,可作为影响阿勒泰羊产羔数潜在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羊 bmp15基因 COIL基因 组织表达 多态性 产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Smad信号通路探讨金匮肾气丸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孟菲菲 高志礼 +2 位作者 李娜 王花欣 WANG Jiayun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4,共6页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CCK⁃8法筛选出最佳浓度的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BMSCs向成骨分化的...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CCK⁃8法筛选出最佳浓度的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BMSCs向成骨分化的影响。将BMSCs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成骨诱导组(OIS)、空白血清组(ROIS组)及含药血清组(JKSQ⁃OIS),分别对各组BMSCs进行成骨诱导。连续干预14 d及21 d后,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镜下观察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成骨矿化水平;连续干预14 d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BMSCs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1、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及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OIS组与ROIS组出现点状矿化结节,ALP染色轻微变深,ALP和Run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升(P<0.05,P<0.01),OSX的表达上升但不明显(P>0.05);与OIS组相比,JKSQ⁃OIS组矿化结节成片分布,ALP染色明显加深,BMP⁃2、Smad1、ALP和Run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升(P<0.05,P<0.01),OSX mRNA及蛋白表达有上升趋势(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可能通过调控BMP⁃2/Smad信号通路,上调ALP、Runx2和OSX的表达,促进BMSCs向成骨分化,改善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 bmp⁃2/Smad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FecB基因型和不同直径绵羊卵泡中BMP/SMAD通路活性及蛋白表达差异 被引量:1
3
作者 龚一鸣 贾一轩 +4 位作者 李佳骏 王翔宇 贺小云 储明星 狄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57-3967,共11页
旨在探究不同FecB基因型对绵羊卵泡中BMP/SMAD通路活性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揭示成熟大卵泡和小卵泡之间BMP/SMAD通路活性和蛋白表达的差异。本研究采用TaqMan分型方法筛选出不同FecB基因型的母羊,同期发情后取卵泡期成熟卵泡和黄体期卵巢... 旨在探究不同FecB基因型对绵羊卵泡中BMP/SMAD通路活性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揭示成熟大卵泡和小卵泡之间BMP/SMAD通路活性和蛋白表达的差异。本研究采用TaqMan分型方法筛选出不同FecB基因型的母羊,同期发情后取卵泡期成熟卵泡和黄体期卵巢表面小卵泡,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BMP/SMAD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和通路活性。结果表明,对于小卵泡组,FecB突变型卵泡中骨形态发生蛋白1B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 1B,BMPR1B)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卵泡(P<0.05),但SMAD家族成员4(SMAD family member 4,SMAD4)表达量和SMAD1/5/9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卵泡(P<0.05);对于成熟大卵泡组,FecB突变型卵泡中FKBP脯氨酰异构酶1A(FKBP prolyl isomerase 1A,FKBP1A)和SMAD4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卵泡(P<0.05),Ⅰ型受体(BMPR1B)和Ⅱ型受体(BMPR2)的蛋白表达量及SMAD1/5/9的磷酸化水平在两种基因型之间未显示出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对比FecB突变型小卵泡和成熟大卵泡发现:成熟大卵泡中BMPR1B和SMAD4蛋白表达量和SMAD1/5/9磷酸化程度显著高于小卵泡(P<0.05)。上述结果表明,由于SMAD4表达量的下降,FecB突变型大、小卵泡中结合到基因组靶区域的SMAD4-SMAD1/5/9蛋白复合物均相对较少,将导致通路活性降低,而且由于小卵泡中较低的SMAD1/5/9磷酸化水平,其通路活性更低。另外,绵羊突变型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后BMP/SMAD通路活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FecB突变 卵泡 bmp/SMAD通路 SMAD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亚家族成员中影响绵羊繁殖性能的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梦兰 邵旭文 +1 位作者 单雪松 姜怀志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排卵数和产羔数是反映绵羊繁殖性状的关键性指标,也是绵羊重要的经济性状,二者属于中低遗传力性状,受基因型、环境和营养状况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由BMP、GDF和AMH等组成的BMP亚家族是TGF-β超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BMPR1B、BMP15和GDF9... 排卵数和产羔数是反映绵羊繁殖性状的关键性指标,也是绵羊重要的经济性状,二者属于中低遗传力性状,受基因型、环境和营养状况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由BMP、GDF和AMH等组成的BMP亚家族是TGF-β超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BMPR1B、BMP15和GDF9是目前与绵羊繁殖性能相关性研究最为深入的基因。该文对BMP亚家族成员中提升绵羊排卵数及产羔数的基因的SNP位点进行归纳,总结了这些基因影响繁殖性能的SNP位点的发现,品种、定位、表型,以及对排卵数和产羔率的影响机制,旨在为绵羊多胎品种的选育和高效繁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位点 繁殖性状 bmpS 主效基因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鳙BMP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进化及表达分析
5
作者 武艳红 周小雨 +2 位作者 陈庚 俞小牧 童金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5-1094,共10页
为了深入研究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基因(Hyn-bmps)的结构、功能和表达特征,实验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yn-bmps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鉴定,利用qRT-PCR法检测其在不同... 为了深入研究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基因(Hyn-bmps)的结构、功能和表达特征,实验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yn-bmps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鉴定,利用qRT-PCR法检测其在不同组织和快/慢速生长差异个体中的表达模式。在鳙全基因组水平上共鉴定出不均匀地分布于13条染色体上的18个BMP家族成员。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将BMP划分为5个亚家族;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和保守基序的分析结果不仅表明Hyn-bmps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也为鳙亚家族的分类提供了证据。18个bmps在鳙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群体中极端快/慢速生长差异个体的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Hyn-bmps的高表达与快速生长呈高度正相关,提示它们在鳙机体生长和头部发育中具有正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不仅表明BMP基因家族在鳙生长与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也为鳙选择育种和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 基因家族 基因特征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兰白兔BMP 15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表达模式及其在卵巢组织的表达
6
作者 陈孟娟 刘雨晴 +4 位作者 王智通 温佳乐 许会芬 于光晴 李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2-575,共14页
旨在获得新西兰白兔BMP 15基因序列及其组织表达规律,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预测BMP15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选择180日龄性成熟的健康新西兰白兔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扩增BMP 15基因CDS区序列,利用T4连接方法将目的片段连接至线性化... 旨在获得新西兰白兔BMP 15基因序列及其组织表达规律,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预测BMP15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选择180日龄性成熟的健康新西兰白兔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扩增BMP 15基因CDS区序列,利用T4连接方法将目的片段连接至线性化的Pmcherry-N1和pCMV-Myc空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编码蛋白的性质及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与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CMV-Myc-BMP 15过表达情况。接下来,使用qRT-PCR检测BMP 15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BMP 15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内源BMP15在新西兰白兔卵巢组织定位情况。结果表明:克隆得到新西兰白兔BMP 15基因CDS区序列长1182 bp,PCR及测序结果表明pCMV-Myc-BMP 15和Pmcherry-N1-BMP 15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MP 15基因编码393个氨基酸;BMP15蛋白不稳定系数为55.32,等电点大小为9.69,是一种稳定的碱性蛋白质。BMP15蛋白共有26个磷酸化位点,15个糖基化位点,存在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树表明,新西兰白兔与猪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BMP15蛋白主要由α-螺旋(38.68%)、无规则卷曲(37.4%)、延伸链(15.52%)、β-转角(8.40%)组成,为混合型蛋白。蛋白互作关系预测发现,BMP15蛋白与FSHR、FIGLA、BMPR1B、AMHR2、NOBOX等卵巢生长发育的相关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不同组织表达分析显示,BMP 15基因在卵巢组织中特异性表达;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BMP15主要存在于在细胞质中。将pCMV-Myc-BMP 15转染至HEK293T细胞内,BMP15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卵巢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BMP15主要定位在卵巢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本研究成功构建了BMP15的真核表达载体,对BMP 15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预测分析,在HEK293T细胞内成功过表达,并得到了该基因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组织表达情况及在卵巢组织的分布情况。为后续开展BMP 15基因在卵巢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白兔 bmp 15基因 克隆 组织表达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鲤肌间骨转录组分析及斑马鱼bmp1基因敲除模型构建
7
作者 董传举 贾颖颖 +1 位作者 申亚伟 李学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9,I0012,共10页
肌间骨(IBs)由肌膈间的肌腱骨化而来,仅存在于低等硬骨鱼类中,研究选取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肌间骨发育前后两个关键阶段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高质量有效序列12035678... 肌间骨(IBs)由肌膈间的肌腱骨化而来,仅存在于低等硬骨鱼类中,研究选取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肌间骨发育前后两个关键阶段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高质量有效序列120356780条,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454个(上调1283个,下调2171个).GO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胞外区域、跨膜运输、氧化还原过程、催化活性、蛋白结合等功能,参与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PI3K-Akt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糖酵解等.经qRT-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谱与RNA-seq结果基本一致后,为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功能,选取两阶段中显著上调基因bmp 1,利用CRISPR/Cas9建立bmp 1突变的嵌合体斑马鱼(Danio rerio).测序验证bmp 1突变品系已成功构建,表型观察结果发现突变型明显发育迟缓且尾部出现脊椎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骨 黄河鲤 转录组 bmp 1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钙化抑制因子BMP-7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鑫 邢露 +9 位作者 李鹏权 赵栋 褚海清 贺春霞 秦魏 李慧瑾 付佳 张烨 肖丽 曹慧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6-1230,共5页
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可调控的心血管系统异位钙化过程,目前尚无可逆转的有效干预手段。血管钙化和骨形成具有共同的调控机制,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可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表型抑制血管钙化。同时,BM... 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可调控的心血管系统异位钙化过程,目前尚无可逆转的有效干预手段。血管钙化和骨形成具有共同的调控机制,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可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表型抑制血管钙化。同时,BMP-7可刺激成骨细胞分化过程,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降低异位钙化压力。该文系统综述BMP-7影响血管钙化的作用与机制及其目前的临床应用现状。这将有助于以BMP-7为新的分子标志物与潜在药物靶标,研发早期诊断试剂盒及治疗药物,以期实现血管钙化的早期预防与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血管钙化 骨形成 血管平滑肌细胞 分泌蛋白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和FGF-2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为西 陈松林 +4 位作者 姚晓黎 卢锡林 周琛 冷雁 Xingming Shi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BMP-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3-18月雄性C57BL/6J小鼠(共50只)的骨髓细胞,分离贴壁培养后,用免疫磁珠法纯化,并鉴定为MSCs后,再进行...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BMP-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3-18月雄性C57BL/6J小鼠(共50只)的骨髓细胞,分离贴壁培养后,用免疫磁珠法纯化,并鉴定为MSCs后,再进行贴壁培养24h后,分别在成骨细胞诱导培养液中加入100μg/LBMP-2和0.5nmol/LFGF-2持续诱导7、14、21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Vonkossa染色以及茜素红染色,并用递转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标志性基因(Runx2/cbfa1、Alp、collagen-1、osteocalcin)的表达情况。结果:BMP-2刺激组的ALP活性以及钙化结节明显高于对照组,Runx2/cbfa1,ALP,collage-1,osteocalcin的mRNA呈高表达;FGF-2刺激组的ALP活性以及钙化结节也高于对照组,Runx2/cbfa1、Alp、collagen-1、osteocalcin的mRNA表达量也高于对照组,但不如BMP-2明显。结论:BMP-2和FGF-2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骨髓间质干细胞 bmp-2 FG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清BMP-2及BMP-7与颈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冬梅 王科 +3 位作者 方媛 刘静静 江洁龙 任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2-764,共3页
选取慢性肾脏病5期(CKD5期)住院患者52例,予以颈动脉多普勒检查,并记录颈动脉中膜厚度以评估血管钙化情况,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参加者均检测血清骨形态蛋白2(BMP-2)、骨形态蛋白7(BMP-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 选取慢性肾脏病5期(CKD5期)住院患者52例,予以颈动脉多普勒检查,并记录颈动脉中膜厚度以评估血管钙化情况,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参加者均检测血清骨形态蛋白2(BMP-2)、骨形态蛋白7(BMP-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钙(Ca)、磷(P)、全段PTH(iPTH)指标。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清BMP-7低于对照组,BMP-2高于对照组。病例组中颈动脉钙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与高BMP-2、低BMP-7相关;血清BMP-2与BMP-7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血管钙化 颈动脉中膜厚度 bmp-2 bmp-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软骨BMP-2、Smad1及BMP-2mRNA、Smad1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谢平金 史桐雨 +3 位作者 梁桂洪 柴生颋 曹学伟 孙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7-731,825,共6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模型关节软骨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Smad1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川芎嗪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大鼠膝关节炎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纳...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模型关节软骨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Smad1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川芎嗪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大鼠膝关节炎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纳入模型对照组,常规饲养,川芎嗪高剂量组、川芎嗪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行灌,正常组和模型组行等量生理盐水治疗6 w,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分别行HE切片软骨Mankin评分、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组织BMP-2、Smad1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查BMP-2mRNA、Smad1mRNA的变化。结果各组软骨Mankin评分中,川芎嗪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较空白组高(P<0.05),均较模型组低(P<0.05),且川芎嗪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川芎嗪低剂量组(P<0.05)。正常组、川芎嗪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中软骨BMP-2、Smad1及BMP-2mRNA、Smad1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川芎嗪高剂量组BMP-2、Smad1及BMP-2mRNA、Smad1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而川芎嗪低剂量组其表达则均低于阳性对照组。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上调早期KOA大鼠BMP-2mRNA及Smad1mRNA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BMP-2及Smad1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关节软骨退变、修复软骨损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膝骨关节炎 骨形态发生蛋白-2 SMAD1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成骨细胞中BMP-2、BMP-7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东春 王宝利 +2 位作者 左爱军 郭刚 张镜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成骨细胞中BMP-2、BMP-7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GF-1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理。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IGF-1刺激分离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提取细胞总RNA,RT-PCR扩增BMP-2及BMP-7基因cDNA,同时扩...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成骨细胞中BMP-2、BMP-7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GF-1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理。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IGF-1刺激分离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提取细胞总RNA,RT-PCR扩增BMP-2及BMP-7基因cDNA,同时扩增管家基因β-actin作为内对照。扫描PCR产物电泳照片,计算BMP-2/β-actin及BMP-7/β-actin的积分光密度比值,推算BMP-2及BMP-7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IGF-1可以在转录水平增加大鼠成骨细胞中BMP-2及BMP-7基因的表达,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IGF-1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BMP-2及BMP-7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成骨细胞 bmp-2 bmp-7 基因表达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Treg/Th17功能失衡影响血管钙化因子BMP-2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丹燕 甘华 +3 位作者 沈清 杜晓刚 汤为学 杨孟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260-2264,共5页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Treg/Th17细胞功能是否发生失衡及其对血管钙化因子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MHD组)、30例尿毒症未并发心血管疾病且未透析患者(WHD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将MHD组患者分为并发心血管...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Treg/Th17细胞功能是否发生失衡及其对血管钙化因子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MHD组)、30例尿毒症未并发心血管疾病且未透析患者(WHD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将MHD组患者分为并发心血管疾病(MHD1,n=36)和未并发心血管疾病(MHD2,n=30)。流式细胞术测单个核细胞中Treg和Th17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测Foxp3和ROR-γt mRNA表达,ELISA测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17、IL-10和血管钙化因子BMP-2水平。结果与健康者相比,尿毒症患者出现Treg/Th17细胞功能失衡和BMP-2分泌异常,主要表现为Treg和Th17细胞比例、Foxp3和ROR-γt表达、IL-17和BMP-2水平均增高(P<0.05),而IL-10水平减低(P<0.05),这一失衡亦表现在WHD与MHD组、MHD1与MHD2组间。透析者IL-17、BMP-2水平均与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而与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其中BMP-2与IL-17、IL-10水平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Treg/Th17细胞失衡使微炎症因子分泌异常,进而加剧血管钙化,导致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TREG TH17 b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骨折愈合过程中BMP-7、TGF-β_1及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宋昭君 倪卫东 高仕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变化,探讨丹参促进骨折愈合在分子水... 目的通过测定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变化,探讨丹参促进骨折愈合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只,制作左前臂桡骨骨折模型。实验组肌注丹参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2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每次2 mL),至术后28 d。2组分别于术后第1、2、3、4、6、8周选取6只大白兔,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ELISA法检测其血清BMP-7、TGF-β1和bFGF浓度,处死后取以骨折处为中心的4 mm组织标本,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P-7、TGF-β1和bFGF在局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术后第3、4周X线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痂生成量增加,且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较早。②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术后第4周实验组BMP-7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2周实验组bFGF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3周实验组TGF-β1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第3、4周实验组骨痂形成增多,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多。④术后第3周实验组BMP-7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周实验组bFGF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3周实验组TGF-β1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BMP-7、TGF-β1及bFGF生长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转化生长因子-β1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bFGF在牵引成骨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9
15
作者 周诺 麦华明 +1 位作者 梁飞新 韦山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 :通过两种不同术式的比较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 - 2 (BMP - 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水平和成骨的关系 ,探讨牵引成骨的成骨机制。方法 :2 8只狗随机分为牵引成骨组和直接延长组各 12只及正常对照组 4只 ,用免疫... 目的 :通过两种不同术式的比较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 - 2 (BMP - 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水平和成骨的关系 ,探讨牵引成骨的成骨机制。方法 :2 8只狗随机分为牵引成骨组和直接延长组各 12只及正常对照组 4只 ,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比较BMP - 2、bFGF在两组牵引第 6天、固定 2周、固定 8周时的表达情况。结果 :两组在牵引第 6天骨断端附近的新生编织骨边缘基质及周缘的活跃的成骨细胞、骨膜下及牵开区增生活跃的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基质均可见BMP - 2、bFGF强阳性的染色 ,染色平均灰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牵引后固定 2周 ,牵引组新生编织骨边缘的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牵开区纤维结缔组织仍可见BMP - 2、bFGF阳性染色 ,而直接延长组的BMP - 2、bFGF在牵开区的染色强度明显降低 (P <0 .0 5 ) ;牵引后固定8周 ,BMP - 2、bFGF在牵引组和直接延长组的组织中的染色强度均明显减弱 ,染色灰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 ,在机械的牵引力和微创伤等多种因素刺激下 ,局部牵开区BMP - 2和bFGF持续高表达。两种生长因子可能共同参与促进了牵开区大量新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成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通过BMP/Runx2/Osx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訾慧 范颖 +2 位作者 蒋宁 谷丽艳 董秀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0-695,共6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BMP-2/Runx2/Osx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BMS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转化液组...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BMP-2/Runx2/Osx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BMS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转化液组、抑制剂组、淫羊藿次苷Ⅰ组及淫羊藿次苷Ⅰ+抑制剂组、淫羊藿次苷Ⅱ组及淫羊藿次苷Ⅱ+抑制剂组。通过茜素红染色,对各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作用进行药效学评价; ELISA法检测各组ALP活性、BGP、COL-Ⅰ、BMP2蛋白分泌量;RTReal-TimePCR法检测各组ALP、BGP、Osterix和Runx-2 mRNA基因表达。结果茜素红染色结果表明,淫羊藿次苷Ⅰ组及淫羊藿次苷Ⅱ组均可明显观察到大量的矿化结节的形成;ELISA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均能明显促进ALP细胞活性及BGP、COL-Ⅰ、BMP-2蛋白分泌量,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作用强度均已达到阳性转化液组的80%以上。同时,淫羊藿次苷Ⅰ对ALP活性、 BGP蛋白表达均明显强于淫羊藿次苷Ⅱ,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OL-Ⅰ、BMP-2的蛋白表达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均可显著上调成骨相关转录因子ALP、BGP、RunX2,并进一步调节其下游基因Osterix的转录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液组比较,淫羊藿次苷Ⅱ对ALP、Osterix的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淫羊藿次苷Ⅰ与淫羊藿次苷Ⅱ组比较,淫羊藿次苷Ⅱ对Osterix mRNA的表达明显强于淫羊藿次苷Ⅰ,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LP、BGP、RunX2 mRNA的表达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淫羊藿次苷Ⅰ和淫羊藿次苷Ⅱ均能促进BMSCs定向成骨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BMP/Runx2/Osx信号通路有关。淫羊藿次苷Ⅰ和淫羊藿次苷Ⅱ作用差异可能与淫羊藿次苷Ⅰ在体内生物转化为淫羊藿次苷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Ⅰ 淫羊藿次苷Ⅱ 成骨分化 bmp-2/Runx2/OSX信号通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BMP复合人工骨的理化性能及缓释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明林 胡蕴玉 +3 位作者 雷伟 袁志 吴永辉 丛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00-802,共3页
目的 研制CPC/BMP复合人工骨 ,检测其理化特性及缓释作用。方法 制备CPC/BMP及CPC骨块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结构。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测定不同凝固时间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测定孔隙率和体外溶解度 ,并以庆大霉素为例研究... 目的 研制CPC/BMP复合人工骨 ,检测其理化特性及缓释作用。方法 制备CPC/BMP及CPC骨块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结构。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测定不同凝固时间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测定孔隙率和体外溶解度 ,并以庆大霉素为例研究了CPC作为载体的缓释作用。结果 结晶后的材料呈多孔状结构 ,BMP呈微球状分布在孔隙间。测定的孔隙率为 44.5 %。骨块在体外实验有一定的溶解度。最初 2 4h内 ,凝固时间与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成正相关 ,凝固 2h后抗压强度达到极限强度的 5 0 %以上。 2 4h基本达到最高强度 ,分别为 5 1.0MPa和 60 .6MPa。对庆大霉素的释放可持续 2 0d以上 ,2 0d累计释放出实验总量的 84.5 %。结论 材料多孔状结构利于骨生长 ,同时具有理想的力学强度、缓释作用和一定的溶解度 ,可望用于临床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磷酸钙骨水泥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股骨头坏死BMP-2/Smads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张波 韦冰丹 +2 位作者 甘坤宁 崔向荣 熊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134,227,共5页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股骨头坏死BMP-2/Smads通路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富血小板血浆(3%)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m L)组、富血小板血浆(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m...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股骨头坏死BMP-2/Smads通路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富血小板血浆(3%)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m L)组、富血小板血浆(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m L)组。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术后4w分别向各组股骨头内髓芯减压后注射富血小板血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另设空白组10只新西兰兔。空白组与模型组不注射任何物质作为对照。造模后第14周,取材。通过HE染色观察兔股骨头骨髓腔内的病理学及骨陷窝空缺率变化情况。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股骨头中BMP-2、Smad1、Smad5、Runx2的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骨髓腔内骨小梁变粗,脂肪细胞减少,骨细胞增多,骨陷窝空缺率降低(P<0.05);各治疗组兔血清VEGF的含量增加,股骨头中BMP-2、Smad1、Smad5、Runx2的蛋白水平提高。结论富血小板血浆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调节BMP-2/Smads信号通路,促进股骨头骨细胞增殖,减少骨陷窝空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股骨头 bmp-2/Sma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泄浊化瘀饮联合氯沙坦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疗效及对CTGF、BMP-7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朱斐斐 姚金 +1 位作者 刘波 刘福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泄浊化瘀饮联合氯沙坦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疗效及对CTGF、BMP-7的影响。方法:12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分别给予氯沙坦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泄浊化瘀饮辅助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泄浊化瘀饮联合氯沙坦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疗效及对CTGF、BMP-7的影响。方法:12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分别给予氯沙坦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泄浊化瘀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e GFR、CTGF及BMP-7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肾脏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TGF和BMP-7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泄浊化瘀饮联合氯沙坦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肾脏功能,并有助于调节CTGF和BMP-7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氯沙坦 慢性肾衰竭 疗效 CTGF bmp-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3和BMP-7腺病毒共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康健 侯洋 +4 位作者 周许辉 杨立利 陈华江 唐先业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目的 :探讨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3,TGF-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重组腺病毒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e stem cells,BMSCs),... 目的 :探讨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3,TGF-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重组腺病毒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e stem cells,BMSCs),诱导其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将培养获得的BMSCs分成5组,A:空白对照组,B:免疫荧光对照组,C:TGF-β3单独转染组,D:BMP-7单独转染组,E:TGF-β3+BMP-7共转染组。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TGF-β3和BMP-7重组腺病毒对BMSCs进行转染,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转染效率,培养14d后,再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A、C、D、E组细胞TGF-β3和BMP-7蛋白分泌情况,以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蛋白聚糖(ACAN)、Ⅰ型胶原(CollagenⅠ)、Ⅱ型胶原(CollagenⅡ)、Ⅹ型胶原(CollagenⅩ)、SOX9基因表达水平,明确腺病毒转染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以TGF-β3和BMP-7重组腺病毒转染兔BMSCs后常规DMEM培养基培养14d,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圆形及椭圆形细胞明显增多。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共转染组TGF-β3和BMP-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培养14d时,Realtime PCR检测ACAN、CollagenⅠ、CollagenⅡ、SOX9基因的表达水平转染组(C、D、E组)较对照组(A、B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CollagenⅠ和SOX9表达单独转染组(C、D组)与共转染组(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ollagenⅡ表达共转染组较单独转染组明显增高(P<0.05)。TGF-β3单独转染组和共转染组的CollagenⅩ基因表达较BMP-7单独转染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转基因技术重组TGF-β3和BMP-7腺病毒可成功转染兔BMSCs,获得TGF-β3和BMP-7蛋白的表达。TGF-β3和BMP-7腺病毒共转染兔BMSCs后,可有效诱导兔BMSCs向类髓核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3 bmp-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腺病毒 种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