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核(Ag)壳纳米微粒光度法快速检测过氧化氢 被引量:11
1
作者 蒋治良 李纪顺 +3 位作者 张南南 梁爱惠 刘庆业 黄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53-1958,共6页
以粒径为10 nm的纳米金为晶种,用柠檬酸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 nm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用高速离心纯化除去过量的柠檬酸三钠获得了较纯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其吸收峰位于393nm处.在pH 4.4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F... 以粒径为10 nm的纳米金为晶种,用柠檬酸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 nm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用高速离心纯化除去过量的柠檬酸三钠获得了较纯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其吸收峰位于393nm处.在pH 4.4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以氧化(Au)核(Ag)壳纳米微粒银层生成银离子,导致393 nm处的吸光度降低.H2O2的浓度(c)在6.58~421.1μmol/L范围内与393 nm处的吸光度降低值ΔA393 nm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393 nm=0.00111c+0.0210,相关系数为0.9908,检出限为1.73μmol/L.本方法用于废水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核(ag)壳纳米微粒 离心纯化 FENTON反应 过氧化氢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SERS效应 被引量:4
2
作者 纪小会 王连英 +5 位作者 张昕彤 白玉白 李铁津 支壮志 孔祥贵 刘益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57-2359,共3页
We prepared Au/A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by growing Ag shell onto 12 nm Au core, using silver nitrate and sodium citrate as the reactants. By changing the molar ratio of Ag to Au, the shell thickness and thus the si... We prepared Au/A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by growing Ag shell onto 12 nm Au core, using silver nitrate and sodium citrate as the reactants. By changing the molar ratio of Ag to Au, the shell thickness and thus the size of bimetallic particles could be controlled in convenient way. The formation of core-shell structure was proved by UV-Vis spectr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etc..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showed a more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than Ag colloid prepared without Au core. The SERS activity of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2,4-dimethylpyridine as the probe, which strongly indicate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ERS substrat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SERS效应 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合成(Au)_核·(Ag)_壳纳米粒子及其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凌绍明 沈文闻 隆金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1-204,共4页
以柠檬酸化学还原法制备的金纳米粒子作晶种,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技术,制备出分散性较好、规则球形的(Au)核·(Ag)壳复合纳米粒子。研究了(Au)核·(Ag)壳复合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特性,在470nm处有最强共... 以柠檬酸化学还原法制备的金纳米粒子作晶种,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技术,制备出分散性较好、规则球形的(Au)核·(Ag)壳复合纳米粒子。研究了(Au)核·(Ag)壳复合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特性,在470nm处有最强共振散射峰,在404nm处产生一个吸收峰。结果表明,(Au)核·(Ag)壳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成是导致470nm共振散射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ag 核壳复合纳米粒子 微波辐射 共振散射光谱 微波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核(Ag)壳纳米微粒-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过氧化氢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治良 汤亚芳 +1 位作者 梁爱惠 龚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90-1992,共3页
在90 ℃水浴条件下,以粒径为10 nm的纳米金做晶种,用柠檬酸三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 nm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用高速离心纯化除去过量的柠檬酸三钠获得了较纯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在pH 3.8的HAc-NaAc缓冲... 在90 ℃水浴条件下,以粒径为10 nm的纳米金做晶种,用柠檬酸三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 nm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用高速离心纯化除去过量的柠檬酸三钠获得了较纯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在pH 3.8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Fe2+催化H2O2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氧化(Au)核(Ag)壳纳米微粒生成银离子。离心后,离心液中的银离子可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328.1 nm波长处测量。随着H2O2浓度增大,离心液中银离子浓度增加,其吸光度值增加。H2O2浓度在2.64~42.24 μmol·L-1范围内与上清液中银离子的原子吸收值Δ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0.014c-0.013 1, 相关系数为0.998 4,检出限为0.81 μmol·L-1 H2O2。当用于水样中H2O2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核(ag)壳纳米微粒 FENTON反应 离心分离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Au@Ag核壳复合双金属纳米棒的复合滤纸用作SERS基底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思远 杨苗 +1 位作者 刘晓云 查刘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47-1752,共6页
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单分散性良好的Au@Ag核壳复合双金属纳米棒(Au@AgNRs)负载于滤纸,制得载Au@AgNRs的复合滤纸。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使用不同Au@AgNRs溶液制备的复合滤纸Au@AgNRs中的分布情况,并统计了单位面积滤纸中Au@AgNRs的粒... 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单分散性良好的Au@Ag核壳复合双金属纳米棒(Au@AgNRs)负载于滤纸,制得载Au@AgNRs的复合滤纸。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使用不同Au@AgNRs溶液制备的复合滤纸Au@AgNRs中的分布情况,并统计了单位面积滤纸中Au@AgNRs的粒子数。将制得的载不同数量Au@AgNRs复合滤纸用作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基底,通过擦拭载玻片检测了其表面吸附的微量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发现使用150nmol·L^(-1)Au@AgNRs溶液制备的复合滤纸具有较好的增强效果和检测重复性,十次重复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检测线性范围为10^(-14)~10^(-7)mol·L^(-1)。载Au@AgNRs复合滤纸可作为SERS基底用于蔬菜水果表面农残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基底 au@ag核壳复合纳米棒 滤纸 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Ag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检测血浆中的法莫替丁 被引量:7
6
作者 臧颖超 朱慧敏 +2 位作者 范夏琼 张志敏 卢红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9-783,共5页
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Au@Ag纳米颗粒(Au@AgNPs)快速检测法莫替丁(FMD)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方法。通过种子介导法合成了Au@AgNPs,再采用场电子发射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Au... 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Au@Ag纳米颗粒(Au@AgNPs)快速检测法莫替丁(FMD)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方法。通过种子介导法合成了Au@AgNPs,再采用场电子发射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Au@AgNPs进行表征,以罗丹明6(RG6)为分子探针对合成的Au@AgNPs的SERS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合成的Au@AgNPs形貌均匀,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增强因子为6.66×10^5,将其用于法莫替丁标准溶液的SERS检测,在0.5~50μmol/L范围内法莫替丁浓度的对数和1 540 cm^-1处峰强度的对数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78,检出限(LOD)为4.18×10^-8 mol/L。在同样的条件下对稀释血浆中的法莫替丁进行了SERS检测,LOD为1.11×10^-7 mol/L,加标回收率为91.6%~122%,相对标准偏差为6.6%~12%,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在生物样本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核壳金银纳米粒子 法莫替丁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的光谱表征和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7
作者 田娜 陈卫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指出,所合成的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为球形,平均直径为27nm.以 CO 为分子探针,结合透射红外光谱研究,发...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指出,所合成的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为球形,平均直径为27nm.以 CO 为分子探针,结合透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 CO 以孪生吸附态形式(CO_T)吸附在 Au-Pt 纳米粒子上,在2110cm^(-1)和2063cm^(-1)附近分别给出对称和反对称红外吸收峰.CV 研究结果指出 Au-Pt/GC 电极对 CO 的氧化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起始氧化电位较本体 Pt 电极提前了0.45V,峰电位提前了0.11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金铂纳米粒子 孪生态CO CO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SiO_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14
8
作者 范晓敏 邹文君 +1 位作者 顾仁敖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4,共5页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金溶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催化剂,制备以金为核,二氧化硅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可以通过柠檬酸钠和氯金酸的比例控制,通过调节TEOS的量和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厚...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金溶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催化剂,制备以金为核,二氧化硅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可以通过柠檬酸钠和氯金酸的比例控制,通过调节TEOS的量和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厚度.以苯硫酚为探针分子研究了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与二氧化硅壳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内核电磁场增强效应随着二氧化硅壳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弱,且其衰减速度比具有相同尺度的双金属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慢.此外,探针分子主要以物理作用吸附在二氧化硅的表面,可通过洗涤方法将探针分子除去,从而可使该复合结构基底用于循环SERS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核壳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磁场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Au复合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德才 张少兰 +1 位作者 李剑玲 崔红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29-1432,1435,共5页
首先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Fe3O4磁性纳米颗粒,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碱的用量、陈化时间以及三价铁与二价铁的摩尔比等因素对Fe3O4纳米颗粒性能的影响。制备出饱和磁化强度为73.85A.m2/kg、粒径大小为10nm以下的Fe3O4纳米颗粒。在... 首先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Fe3O4磁性纳米颗粒,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碱的用量、陈化时间以及三价铁与二价铁的摩尔比等因素对Fe3O4纳米颗粒性能的影响。制备出饱和磁化强度为73.85A.m2/kg、粒径大小为10nm以下的Fe3O4纳米颗粒。在此基础上,制备出Fe3O4/Au复合纳米颗粒,通过VSM、TEM、XRD、XP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HAuCl4的用量、还原剂的种类、硅烷偶联剂以及包金之前的Fe3O4纳米颗粒对复合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Fe3O4/Au复合磁性纳米颗粒包覆良好,粒径大小为50~200nm,饱和磁化强度为10.08A.m2/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au 核壳结构 纳米复合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永红 容建华 +1 位作者 刘应亮 满石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72-1676,共5页
通过以金纳米粒子为表面晶种和壳生长的方法制备了金纳米壳包覆二氧化硅的复合纳米粒子。采用TEM和UV-Vis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复合粒子粒径均匀、金纳米壳光滑完整,且壳厚度可通过反应物的用量来控制。当核半... 通过以金纳米粒子为表面晶种和壳生长的方法制备了金纳米壳包覆二氧化硅的复合纳米粒子。采用TEM和UV-Vis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复合粒子粒径均匀、金纳米壳光滑完整,且壳厚度可通过反应物的用量来控制。当核半径与壳厚度之比在4到13之间变化时,复合粒子的光学共振峰在可见光区到近红外光区范围内可发生大于500nm波长的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胶体粒子 au纳米粒子 SiO2/au核壳粒子 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iO_2核壳纳米粒子光催化过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伟 郭清华 +2 位作者 秦维 姚建林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65-1869,共5页
利用聚电解质的静电吸附作用(层层组装),在Au纳米粒子表面包裹上不同层数的二氧化钛前驱体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铵合钛(TALH),通过退火形成Au@TiO2复合纳米粒子.以苯硫酚(TP)作为探针分子对退火前复合纳米粒子不同壳层厚度的SERS效应... 利用聚电解质的静电吸附作用(层层组装),在Au纳米粒子表面包裹上不同层数的二氧化钛前驱体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铵合钛(TALH),通过退火形成Au@TiO2复合纳米粒子.以苯硫酚(TP)作为探针分子对退火前复合纳米粒子不同壳层厚度的SERS效应进行表征.研究发现,SERS信号强度的变化与壳层厚度密切相关,当Au表面包裹至3层TALH时,信号几乎完全消失.结合紫外照射,利用SERS对亚甲基蓝(MB)在TiO2壳层表面的光催化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的降解主要经历了从多体及二聚体吸附逐渐向单体吸附方式的转变,然后又经历了一个脱甲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iO2核壳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层层组装技术 光催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ZIF‑8核壳结构中金纳米粒子分布的调控及其在荧光分子光致发光传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炜 张钰伊 +4 位作者 卞亚杰 陈梦迪 张晓磊 金庆原 胡炳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59-2067,共9页
控制金属@MOF核壳纳米结构中金属纳米粒子的分布不容易实现。我们应用了合成MOF胶体粒子所用到的配位调制方法来合成Au@ZIF-8核壳纳米结构。通过使用过量的2-甲基咪唑和不同用量的1-甲基咪唑可获得不同的Au@ZIF-8。该合成方法可在ZIF-8... 控制金属@MOF核壳纳米结构中金属纳米粒子的分布不容易实现。我们应用了合成MOF胶体粒子所用到的配位调制方法来合成Au@ZIF-8核壳纳米结构。通过使用过量的2-甲基咪唑和不同用量的1-甲基咪唑可获得不同的Au@ZIF-8。该合成方法可在ZIF-8纳米晶体中灵活调整Au纳米粒子(Au NPs)的分布。此外,我们分别研究了2种不同尺寸的荧光分子与Au@ZIF-8结合后的光致发光光谱和寿命。ZIF-8的孔径可以决定这2种分子是否可通过多孔壳结构接近Au NPs。分子光学特性对Au NPs近场的发光增强和荧光猝灭的竞争非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ZIF-8 金纳米粒子 荧光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l)_核·(Ag)_壳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制备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庆业 蒋治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52-57,共6页
用草酸钠作光还原剂 ,采用可见光或紫外光可制得蓝黑色的 (Ag Cl) 核 · (Ag) 壳 纳米粒子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4 2 5nm;在 4 70 nm处有最强共振散射峰 .采用紫外 -可见光光度法和共振散射光谱法研究了各因素对制备蓝黑色 (Ag Cl) 核... 用草酸钠作光还原剂 ,采用可见光或紫外光可制得蓝黑色的 (Ag Cl) 核 · (Ag) 壳 纳米粒子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4 2 5nm;在 4 70 nm处有最强共振散射峰 .采用紫外 -可见光光度法和共振散射光谱法研究了各因素对制备蓝黑色 (Ag Cl) 核 · (Ag) 壳 纳米粒子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 纳米粒子 光化学制备 共振散射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家良 李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21-123,共3页
报道了一种合成具有巯基官能团修饰的Au/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新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并在此基础上用聚(烯丙胺)溶液还原HAuCl4,制得Au/Fe_3O_4磁性核壳纳米颗粒,再用3-巯基-1-丙磺酸钠修饰Au/Fe_3O_4磁性纳米粒... 报道了一种合成具有巯基官能团修饰的Au/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新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并在此基础上用聚(烯丙胺)溶液还原HAuCl4,制得Au/Fe_3O_4磁性核壳纳米颗粒,再用3-巯基-1-丙磺酸钠修饰Au/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最后得到具有巯基官能团稳定的Au/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别对产物的微观结构及磁性特征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Fe3O4磁性纳米粒子 核壳结构 表征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SiO_2/Au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拉曼散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崇毅 汤俊琪 满石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6-199,242,共5页
为了对SiO2纳米粒子进行改性,文章采用硅烷偶联试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LB膜提拉法制备了大面积的SiO2纳米粒子单层膜,在该单层膜上溅射一层一定厚度的金壳,从而获得大面积SiO2/Au核壳纳米结构基底。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制备... 为了对SiO2纳米粒子进行改性,文章采用硅烷偶联试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LB膜提拉法制备了大面积的SiO2纳米粒子单层膜,在该单层膜上溅射一层一定厚度的金壳,从而获得大面积SiO2/Au核壳纳米结构基底。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作为探针分子,对基底进行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研究,对MB分子的增强拉曼振动峰进行了归属分析,并计算了该基底的拉曼增强因子,实验表明,该基底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SiO2改性 SIO2 au核壳纳米粒子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亚甲基蓝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modified SIO2 METHYLENE blue(MB)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硫基功能化碳纳米管上组装壳层厚度可控的Au@Pt核壳纳米粒子以获得高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丰 徐洋洋 +5 位作者 李卫 徐明丽 闵春刚 史庆南 刘锋 杨喜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041-4046,4071,共7页
本工作致力于研究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Au@Pt NPs)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上的组装,试图获得高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利用光化学晶种生长法合成了Au@Pt NPs,并通过改变Au与Pt的原子比来控制壳层(Pt层)的厚度,然后将不同壳层厚度的Au@... 本工作致力于研究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Au@Pt NPs)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上的组装,试图获得高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利用光化学晶种生长法合成了Au@Pt NPs,并通过改变Au与Pt的原子比来控制壳层(Pt层)的厚度,然后将不同壳层厚度的Au@Pt NPs组装到巯基(-SH)功能化的MWCNTs上,获得了一系列Au@Pt/MWCNTs复合物。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Au@Pt NPs和Au@Pt/MWCNTs复合物的形貌结构、表面化学组成和化学价态,并结合电化学方法研究了Au@Pt NPs的Pt壳层厚度对其组装效果的影响,以及测试了Au@Pt/MWCNTs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的活性。结果表明,Au@Pt NPs通过其表面的Au或Pt与MWCNTs上的-SH形成共价键,从而实现Au@Pt NPs在MWCNTs上的组装。Pt壳层厚度对Au@Pt NPs在MWCNTs上组装的影响较大:当Pt壳层没有完全包裹Au核时,Au@Pt NPs表面暴露的Au促进了Au@Pt NPs在MWCNTs上的组装;而当Pt壳层完全包裹Au核时,Au@Pt NPs表面呈氧化态的Pt(Ⅱ)则对核壳纳米粒子的组装不利。Au、Pt原子比例为1∶1时,Au@Pt NPs能均匀地组装在MWCNTs上,且Au@Pt/MWCNTs(1∶1)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au@Pt核壳纳米粒子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巯基 组装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功能性混合溶胶薄膜的抗红外隔热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超 张远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9-70,共2页
在合适的前驱盐溶液、还原荆和乙二醇溶液中一步合成了Ag金属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并以表面具有螯合官能团的高分子材料Poly(BA-co-GMA-IDA)为高分子液体模板制备了Ag功能性溶胶复合薄膜。Ag功能性混合溶胶薄膜在全棉类面料上表现出... 在合适的前驱盐溶液、还原荆和乙二醇溶液中一步合成了Ag金属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并以表面具有螯合官能团的高分子材料Poly(BA-co-GMA-IDA)为高分子液体模板制备了Ag功能性溶胶复合薄膜。Ag功能性混合溶胶薄膜在全棉类面料上表现出明显的抗红外隔热效果,对蓝、绿、红、白色布料降温可达3-5℃,对黑色布料的降温效果更高达8℃左右。在制备具有抗紫外、抗近红外功能的凉爽型纤维及织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 功能性混合溶胶薄膜 抗红外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u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在CO和O_2中动态变化的原位电镜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哲敏 楼锦泽 +2 位作者 欧阳 王勇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101,共7页
由于其广泛的催化适用性及优异的催化性能,PdAu双金属纳米催化剂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本文以Pd@Au球形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使用气体样品杆系统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原位观察了300℃退火过程中,纳米颗粒在一个大气压的CO或O_2环境下的动态... 由于其广泛的催化适用性及优异的催化性能,PdAu双金属纳米催化剂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本文以Pd@Au球形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使用气体样品杆系统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原位观察了300℃退火过程中,纳米颗粒在一个大气压的CO或O_2环境下的动态变化。实验发现,Pd@Au球形纳米颗粒在CO中发生剧烈的形貌变化,暴露出大量的{111}面。CO在PdAu合金表面的选择性吸附可能是发生形貌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在O_2气氛中,Pd在300℃退火条件下向颗粒表面快速析出并形成PdO团簇。Pd@Au纳米颗粒在300℃下的快速合金化以及O_2对Pd的诱导作用是形成该变化的原因。依靠着Au壳层的保护,Pd@Au纳米颗粒的核壳结构在300℃以下可以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au核壳结构纳米颗粒 氧气 一氧化碳 结构变化 原位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Ag磁性纳米核壳结构的制备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亮亮 蒋彩云 +2 位作者 徐永才 王玉萍 彭盘英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85,共8页
采用水相共沉淀法制备出了粒径10nm左右的磁性Fe3O4纳米颗粒,以没食子酸作为还原剂,还原Ag[(NH3)2]+,从而制备出核壳结构Fe3O4/Ag磁性纳米颗粒.研究了原料配比、pH、晶化温度以及硝酸银的用量等制备条件对Fe3O4/Ag磁性纳米核壳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磁性 纳米颗粒 FE3O4 ag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及Au/Cu_2O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的制备、微观结构和生长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雪华 李春艳 +2 位作者 刁飞玉 梁文双 王乙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1期916-919,共4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出金纳米颗粒,并通过调控其浓度,采用热氧化的方法制备出了氧化亚铜纳米立方体及金/氧化亚铜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对两种材料的结构及物相组成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各自的形成机理。...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出金纳米颗粒,并通过调控其浓度,采用热氧化的方法制备出了氧化亚铜纳米立方体及金/氧化亚铜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对两种材料的结构及物相组成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各自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Cu2O纳米立方体主要有正方体和截角正八面体两种几何形状。Au/Cu2O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有两种形成机制。Au纳米颗粒和正四辛基溴化铵的浓度对于两种纳米立方体结构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纳米颗粒 Cu2O纳米立方体 au/Cu2O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