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果仁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
1
作者 崔业波 马晓静 +1 位作者 宋瑩 马彧 《特产研究》 2025年第1期152-155,共4页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果仁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的方法。本研究采用Caprisil C18-B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8 nm,进样量为10μL。儿茶素在31.485~188...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果仁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的方法。本研究采用Caprisil C18-B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8 nm,进样量为10μL。儿茶素在31.485~188.912μg/mL和表儿茶素在16.267~97.605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RSD值均小于2.0%,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回收率为分别为102.7%和98.7%。方法能准确测定草果仁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可为该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仁 儿茶素 表儿茶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曾鸿哲 文帅 +8 位作者 方雯雯 万丽玮 彭丽媛 杨小妹 白其娴 刘林美 饶慧 黄建安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饮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茶叶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类物质、儿茶素氧化聚合物、茶氨酸、生物碱、茶多糖等。2024年,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茶叶调节代谢、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三... 饮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茶叶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类物质、儿茶素氧化聚合物、茶氨酸、生物碱、茶多糖等。2024年,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茶叶调节代谢、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三大核心健康属性。文章综述了2024年度茶叶活性成分健康功能研究进展,以期为茶叶活性成分开发与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活性成分 健康功能 儿茶素类物质 儿茶素氧化聚合物 茶氨酸 生物碱 茶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多酚类儿茶素化合物体外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坤豪 代爽 +1 位作者 席康博 王树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118,共7页
为明确沙棘多酚类化合物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及机理,采用纸片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沙棘多酚类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从该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内容物泄露、膜蛋白和脲酶活力等的影响探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 为明确沙棘多酚类化合物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及机理,采用纸片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沙棘多酚类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从该类化合物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内容物泄露、膜蛋白和脲酶活力等的影响探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圈分别达到17.06、22.59 mm,用最小抑菌浓度处理幽门螺杆菌时抑制率达到50%以上;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幽门螺旋杆菌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为156.3μg/mL,用4倍最小抑菌浓度的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处理幽门螺旋杆菌后,细胞膜通透性分别增加0.68、0.82倍,内容物泄露分别增加0.47、0.48倍,脲酶活力分别降低39%、38%。结果表明,沙棘多酚化合物,特别是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多酚 幽门螺杆菌 儿茶素 抑菌活性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普洱茶(生茶)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汤海昆 杨方慧 +4 位作者 张艳梅 张盼盼 孙云南 张华凤 仝佳音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探究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型普洱茶品质差异,采用液相色谱和HS-SPME-GC-MS技术对茶样儿茶素组分和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儿茶素组分检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区分布朗古树、布朗乔木、易武古树、易武乔木。HS-SPME-GC-MS检... 为探究西双版纳地区古树和乔木型普洱茶品质差异,采用液相色谱和HS-SPME-GC-MS技术对茶样儿茶素组分和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儿茶素组分检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能较好地区分布朗古树、布朗乔木、易武古树、易武乔木。HS-SPME-GC-MS检测结果显示,4组茶样共检出138种香气物质,其中正辛醇、香叶醇、1-辛烯-3-醇、β-紫罗兰酮、β-紫罗酮、水杨酸甲酯、右旋萜二烯、十甲基环五硅氧烷与十四甲基环七硅氧烷等9种香气物质可作为区分4组茶样的依据。相对气味活度值(ROVA)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型普洱茶存在4种共同的关键呈香物质;古树普洱茶无论是在组间还是组内,其关键性和修饰性呈香物质没有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古树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儿茶素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对反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及N_(2)O排放的影响
5
作者 张新星 陈召亚 +2 位作者 廖文华 刘春敬 高志岭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41,I0019,I0020,共8页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利用率,降低N_(2)O排放,以及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探讨了酚类化合物儿茶素对4种土壤反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及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儿茶素虽对反硝化细菌生长有一定的抑...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利用率,降低N_(2)O排放,以及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探讨了酚类化合物儿茶素对4种土壤反硝化细菌反硝化过程及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儿茶素虽对反硝化细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和泛养副球菌(Paracoccus pantotrophus)N_(2)O向N_(2)转化的反硝化过程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从而减少反硝化过程中N_(2)O排放,但低浓度儿茶素对4种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影响不显著,需添加0.500 mg/mL的儿茶素才能显现效果。研究结果对挖掘合适的生物氮素调理剂以及推动含酚类化合物的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反硝化细菌 反硝化过程 N_(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二羰基化合物在不同茶类中的含量分布研究
6
作者 陈文雪 诸力 +2 位作者 刘跃云 江用文 朱宏凯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4-614,共11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通过检测茶叶中α-二羰基化合物与邻苯二胺形成的稳定喹喔啉类化合物,分析茶叶中10种α-二羰基化合物的含量与组成。结果表明,3-脱氧葡萄糖醛酮是六大茶类中最主要的二羰基类化合物,高温...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通过检测茶叶中α-二羰基化合物与邻苯二胺形成的稳定喹喔啉类化合物,分析茶叶中10种α-二羰基化合物的含量与组成。结果表明,3-脱氧葡萄糖醛酮是六大茶类中最主要的二羰基类化合物,高温杀青过程是绿茶、黄茶、乌龙茶中短链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主要诱因,相对较低的干燥温度是白茶、黑茶中形成长链二羰基化合物的重要影响因素。绿茶、黄茶、红茶和乌龙茶中的α-二羰基化合物总量随着茶叶中儿茶素氧化程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白茶中α-二羰基化合物的累积与其加工过程缺少揉捻工序有关;而黑茶中α-二羰基化合物的累积与其渥堆过程的微生物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喔啉 儿茶素 3-脱氧葡萄糖醛酮 美拉德反应 丙酮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多糖与儿茶素复合物对免疫抑制小鼠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褚席 周宇飞 +3 位作者 刘爱玲 周苗 李东放 张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1-177,共7页
为探究普洱茶多糖(TP)与儿茶素(TPC)复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以环磷酰胺(Cy)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等方法检测小鼠免疫指标,筛选调节免疫效果最佳的普洱茶多糖剂量,考察TPC复合... 为探究普洱茶多糖(TP)与儿茶素(TPC)复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以环磷酰胺(Cy)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等方法检测小鼠免疫指标,筛选调节免疫效果最佳的普洱茶多糖剂量,考察TPC复合物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指标及代谢物组成的影响;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构建模型,利用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及方差分析P值筛选关键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各剂量TP、TPC组小鼠脾脏指数极显著下降(P<0.01),胸腺指数极显著上升(P<0.01),TP、TPC均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P<0.05),提高免疫球蛋白G(IgG)和M(IgM)水平,并恢复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损伤,TP组中高剂量效果最佳,TPC组的部分因子水平优于高剂量TP组。通过OPLS-DA可有效区分正常对照组(CK)、模型对照(MD)和TPC组。以VIP≥1和P<0.05为标准,从MD与TPC间共筛选出130种关键差异代谢物。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磷酸胆碱和吡哆胺分别与胆碱在癌症中的代谢和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等代谢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多糖 儿茶素 复合物 免疫 血清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摊青工艺对恩施玉露咖啡碱及儿茶素含量的影响
8
作者 陈俊轶 卢迪迪 +2 位作者 刘雨涵 刘哲 詹从红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8-326,共9页
为探索不同摊青工艺条件下恩施玉露的苦涩滋味变化及其呈味因子间相关性,该研究通过茶鲜叶摊青正交试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摊青后儿茶素类和咖啡碱含量,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摊青工艺并... 为探索不同摊青工艺条件下恩施玉露的苦涩滋味变化及其呈味因子间相关性,该研究通过茶鲜叶摊青正交试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摊青后儿茶素类和咖啡碱含量,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摊青工艺并建模,利用扫描电镜对茶叶微观结构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儿茶素总量在不同摊青条件下差异显著(P<0.05),而咖啡碱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2)当初始含水率、摊青温度、摊青相对湿度、摊青风速分别为77.07%、25.49℃、60.24%、0.54 m/s时,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比值(NETCAT/ETCAT)为0.5041,可达到去苦味的效果;3)相关性弦图显示NETCAT/ETCAT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显著相关,其次为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0、-0.918及0.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玉露 摊青 儿茶素 咖啡碱 弦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官审评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紫阳毛尖茶的品质特征
9
作者 梁爽 叶利利 +5 位作者 易敏 任杨梅 游新才 曾建明 叶萌 丁长庆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22,共11页
汤色和滋味是紫阳毛尖茶感官品质评价的关键指标。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检测、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影响紫阳毛尖茶汤色与滋味品质的关键成分。结果表明,20个紫阳毛尖茶样品的感官品质总分相近,但滋味和汤色... 汤色和滋味是紫阳毛尖茶感官品质评价的关键指标。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检测、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影响紫阳毛尖茶汤色与滋味品质的关键成分。结果表明,20个紫阳毛尖茶样品的感官品质总分相近,但滋味和汤色品质的单项得分差异显著。生化成分分析发现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的酚类化合物是影响紫阳毛尖茶滋味和汤色品质的关键物质,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对其滋味和汤色品质均无显著影响。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共鉴定出281种非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关于滋味品质相关的化合物有52种,与汤色品质相关的化合物有26种。进一步分析发现槲皮素、杨梅素与槲皮素二葡萄糖苷、杨梅素-3-O-半乳糖苷异构体等共15种黄酮及其苷类,以及香豆酸、咖啡酸、水杨酸等5种酚酸类物质对紫阳毛尖茶的滋味品质形成有利;原花青素C1、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4beta→8)-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等儿茶素二聚体对汤色形成有利。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阿夫儿茶素、香豆酰奎宁酸和原花青素C1异构体等15种代谢物对滋味与汤色品质均有重要贡献。以上研究结果为实际生产中通过加工工艺优化来提高有利于汤色和滋味品质形成的代谢物含量,从而提升紫阳毛尖茶的感官品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阳毛尖茶 代谢组学 非挥发性代谢物 儿茶素 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绿茶儿茶素类化合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袁方正 隗玉 +3 位作者 李凤玲 杜学慧 史海传 高艾英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9-225,共7页
儿茶素类化合物(catechins)是赋予绿茶苦涩滋味的关键物质,其结构与含量的变化对绿茶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整理目前儿茶素类化合物相关研究成果,对摊放、杀青、揉捻、干燥等绿茶主要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变化进行了综述... 儿茶素类化合物(catechins)是赋予绿茶苦涩滋味的关键物质,其结构与含量的变化对绿茶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整理目前儿茶素类化合物相关研究成果,对摊放、杀青、揉捻、干燥等绿茶主要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儿茶素类化合物在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机制及对苦涩滋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儿茶素类化合物 加工工艺 滋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对大豆拉丝蛋白素干贝贮藏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袁惠萍 赵钜阳 +2 位作者 崔建涛 谢亚敏 杜正光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19,共5页
为研发大豆拉丝蛋白产品,延长其货架期,添加天然抗氧化剂抑制素食产品腐败变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以大豆拉丝蛋白作为主要原料制作素干贝,研究最适的杀菌方式,以菌落总数、质构、色泽、感官评分、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TBA)值为... 为研发大豆拉丝蛋白产品,延长其货架期,添加天然抗氧化剂抑制素食产品腐败变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以大豆拉丝蛋白作为主要原料制作素干贝,研究最适的杀菌方式,以菌落总数、质构、色泽、感官评分、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TBA)值为指标,研究儿茶素对素干贝贮藏品质的影响。结论:素干贝的最适杀菌方式是巴氏杀菌85℃、25 min,儿茶素可影响素干贝的质构、色泽、感官评分,可以显著抑制POV和TBA值的增加(P<0.05),为素干贝的贮存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干贝 杀菌方式 儿茶素 过氧化值 硫代巴比妥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纤维中儿茶素类活性物质
12
作者 钟雪莲 郭勇彬 +1 位作者 刘霞 梁花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4,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改性纤维中儿茶素类物质包括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用甲醇萃取改性纤维中的儿茶素类物质,提取液经有机膜过滤头过滤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改性纤维中儿茶素类物质包括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用甲醇萃取改性纤维中的儿茶素类物质,提取液经有机膜过滤头过滤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74.84%~101.12%,相对偏差小于4.00%,方法定量限分别为儿茶素1.00mg/kg、表儿茶素2.00mg/kg、表没食子儿茶素2.50mg/k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00mg/k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0.5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纤维 儿茶素类 活性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丰产性文冠果品种叶片营养成分和叶茶适制性
13
作者 张文秀 柴春山 +3 位作者 张洋东 张德 薛睿 吴国宏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9,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丰产性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叶片营养成分差异并对其叶茶适制性进行评价,为茶用型文冠果良种选育和制茶工艺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从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甘肃省和辽宁省等4个省级行政区引进目前生产上推... 【目的】分析不同丰产性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叶片营养成分差异并对其叶茶适制性进行评价,为茶用型文冠果良种选育和制茶工艺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从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甘肃省和辽宁省等4个省级行政区引进目前生产上推广种植较多的10个丰产性文冠果品种,在田间嫁接管护1年后,于2024年4月采集嫩叶,测定其蛋白质、总灰分、脂肪、总多酚、可溶性糖、水浸出物、总生物碱和儿茶素类含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营养成分间的差异显著性,采用聚类分析对各品种进行归类,并基于绿茶产品国家相关标准,探讨其制茶适制性。【结果】文冠果叶片中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高(39.02%),总灰分(6.02%)和水浸出物(46.16%)的质量分数符合绿茶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与绿茶相比,总多酚(6.36%)和总生物碱质量分数(0.24%)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7.25%)高,脂肪质量分数(2.08%)与绿茶接近。文冠果叶片中儿茶素类平均质量分数低(0.053%),蒙冠1号儿茶素类质量分数(0.099%)最高。【结论】文冠果叶茶具有高营养,低碱、低多酚,滋味醇和不苦涩,适饮性强的特点。从营养成分来看,其作为茶叶原料使用具有安全性和开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叶片 营养成分 儿茶素类 叶茶适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姑箐古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特征分析与评价
14
作者 梁思慧 郭维 +1 位作者 杨春 郭燕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94-103,共10页
【目的】探明贵州姑箐古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特征,为开发与利用姑箐古茶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纳雍县12份姑箐古茶树种质(NY01~NY12)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树1芽2叶新梢生物碱、儿茶素、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并结合相关... 【目的】探明贵州姑箐古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特征,为开发与利用姑箐古茶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纳雍县12份姑箐古茶树种质(NY01~NY12)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树1芽2叶新梢生物碱、儿茶素、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并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与适制性分析,综合评价姑箐古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特征及品质。【结果】姑箐古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24种生化成分的变异系数为8.148%(咖啡碱)~113.830%(缬氨酸),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181(茶多酚)~1.950(亮氨酸)。咖啡碱、ECG和茶氨酸分别是构成姑箐古茶树生物碱类物质、儿茶素类物质和氨基酸类物质的优势组分。姑箐古茶树种质资源的氨酚比平均值为8.922,儿茶素品质指数平均值为1170.759%,具有加工成鲜爽茶叶产品的潜力。相关性分析显示,姑箐古茶树中生物碱类物质与儿茶素类物质相关性较强,生物碱类物质间存在较强拮抗性,儿茶素类物质间协同与拮抗关系并存。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425%,第1主分的决定因子EGCG、ECG、EC、EGC可作为评价姑箐古茶树种质资源的关键因子。【结论】姑箐古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儿茶素类物质的构成具有一定生化特异性,EGCG、ECG、EC、EGC是评价姑箐古茶树种质资源的关键。NY01、NY09、NY10、NY11、NY12种质ECG含量较高,具备特异茶树新品培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姑箐古茶 种质资源 生物碱 儿茶素 氨基酸 遗传多样性 适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及其副产物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俊营 邱勤勤 +6 位作者 詹凯 邵千策 刘伟 方翔 李岩 马瑞钰 万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5,共10页
在饲料禁抗和畜禽绿色健康养殖的趋势下,研究和开发新型植物源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备受关注。绿茶及其副产物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和咖啡碱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脂和改善肉蛋品质等生理功能以及作为一种植... 在饲料禁抗和畜禽绿色健康养殖的趋势下,研究和开发新型植物源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备受关注。绿茶及其副产物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和咖啡碱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脂和改善肉蛋品质等生理功能以及作为一种植物源饲料或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潜在价值。文章综述了绿茶及其副产物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与生理功能及其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其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绿茶 茶多酚 儿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参与褪黑素延缓莲子采后褐变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淑芬 杨何 +6 位作者 孙露 胡花丽 周宏胜 刘雪松 凌军 张映曈 李鹏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63-273,共11页
为研究NO参与褪黑素(melatonin,MT)延缓莲子采后褐变的作用机理,该研究采用蒸馏水、NO、MT、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omega-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硝酸还原酶抑制剂(tungstate,TUN)和NO清除剂(Carboxy-PTIO,c PTIO)、MT+... 为研究NO参与褪黑素(melatonin,MT)延缓莲子采后褐变的作用机理,该研究采用蒸馏水、NO、MT、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omega-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硝酸还原酶抑制剂(tungstate,TUN)和NO清除剂(Carboxy-PTIO,c PTIO)、MT+L-NAME、MT+TUN和MT+cPTIO对莲子进行处理。MT处理的莲子内源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在贮藏前3 d提高60.36%~71.08%,NO合成途径中关键物质L-精氨酸和瓜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尤其在第1天时瓜氨酸含量为对照组的1.44~1.59倍,但对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的影响并无规律;当MT结合NOS抑制剂LNAME对莲子处理时,莲子内源N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且MT保鲜效果消失;当结合NR抑制剂TUN时,莲子内源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MT仍具有保鲜效果,因此初步确定MT通过NOS途径诱导莲子内源NO生成。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鉴定得出莲子中主要酚类物质为儿茶素(占总酚含量60%以上),后续重点分析了MT通过NO调控莲子儿茶素代谢的机理。结果得出,MT处理的莲子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低于对照组35.39%~57.36%,同时该处理显著提高了其儿茶素合成代谢关键酶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ate-4-hydroxylase,C_(4)H)、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和植物无色花青素还原酶(colorless anthocyanin reductase,LAR)活性(P <0.05),由此其儿茶素含量在1 d后高于对照组15.35%~47.86%,但当MT结合L-NAME或cPTIO处理时,该效果消失。因此,外源MT通过NOS途径诱导NO合成造成NO的大量积累,并作用于莲子儿茶素,一方面抑制其与PPO产生酶促褐变,另一方面促进其合成,最终延缓莲子采后褐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 褪黑素 NO 褐变 儿茶素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的猪血红蛋白与儿茶素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丽莉 陈卉 +3 位作者 郭净芳 张潇丹 苏克楠 于影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7-1124,共8页
为增强猪血红蛋白(PHb)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其应用价值,将天然抗氧化剂儿茶素(C)与PHb进行互作,以期稳定PHb的结构。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C与PHb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分子模拟对接技术表征儿茶素-猪血... 为增强猪血红蛋白(PHb)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其应用价值,将天然抗氧化剂儿茶素(C)与PHb进行互作,以期稳定PHb的结构。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C与PHb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分子模拟对接技术表征儿茶素-猪血红蛋白复合物(C-PHb)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添加C前后,PHb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明显变化;荧光光谱结果表明,C能有效猝灭PHb内源荧光且为自由发生的静态猝灭,猝灭常数(Kq)为7.5×10^(10)L·mol^(-1)·s^(-1),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同时,相较于PHb,C-PHb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β-折叠含量增高,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含量降低。此外,分子对接模型进一步验证了C可与PHb进行相互作用。综上,C可与PHb互作以稳定其结构。本研究可为制备具有抗氧化性质的PHb复合物提供理论支持和可行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血红蛋白 儿茶素 相互作用 光谱法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糖基化猪血红蛋白对肉糜品质的影响及抑菌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丽莉 陈卉 +3 位作者 郭净芳 张潇丹 苏克楠 于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24-231,共8页
为加强猪血红蛋白(porcine hemoglobin,PHb)的应用,将糖基化猪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porcine hemoglobin,G-PHb)与儿茶素互作得到具有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的儿茶素-糖基化猪血红蛋白(catechin complex glycosylated porcine hemoglobin,CG... 为加强猪血红蛋白(porcine hemoglobin,PHb)的应用,将糖基化猪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porcine hemoglobin,G-PHb)与儿茶素互作得到具有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的儿茶素-糖基化猪血红蛋白(catechin complex glycosylated porcine hemoglobin,CG-PHb),将其添加至猪肉肉糜中研究肉糜动态流变性、水分分布、pH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羰基值以及PHb、G-PHb和CG-PHb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PHb经糖基化处理及与儿茶素复合增加了肉糜中不易流动水的峰比例,有效地改善肉糜的凝胶性能;添加PHb、G-PHb和CG-PHb均可以降低肉糜在贮藏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氨类和碱性物质的速度,抑制pH值的增加;经CG-PHb处理后的肉糜样品与空白组相比TVB-N增加量由21.18 mg/100 g降为11.88 mg/100 g(P<0.05);TBARS值和羰基值也显著低于其他组。相较于PHb和G-PHb,CG-PH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平均提高了47.54%和33.40%(P<0.05),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平均提高了14.93%和7.05%(P<0.05),CG-PHb表现出了较好的抑菌效果。研究表明添加CG-PHb能够改善肉糜品质,同时CG-PHb具有良好抑菌性能,为PHb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糖基化 猪血红蛋白 抗氧化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共结晶微胶囊制备及其对热诱导鸡肉糜凝胶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王恒鹏 王引兰 +2 位作者 孟阳 姜松松 孟祥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02-309,共8页
为提升儿茶素的稳定性,扩大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范围,采用蔗糖共结晶法包埋不同质量分数(0%、0.4%、0.8%)的儿茶素,并将儿茶素共结晶微胶囊与鸡肉糜混合制备凝胶,探究其对热诱导鸡肉糜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共结晶法可极大... 为提升儿茶素的稳定性,扩大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范围,采用蔗糖共结晶法包埋不同质量分数(0%、0.4%、0.8%)的儿茶素,并将儿茶素共结晶微胶囊与鸡肉糜混合制备凝胶,探究其对热诱导鸡肉糜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共结晶法可极大提升儿茶素的水溶性和消化稳定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显示儿茶素簇状附聚在重结晶蔗糖的多孔空间内,并改变了蔗糖的熔化特性。与空白对照组和游离儿茶素添加组相比,儿茶素共结晶微胶囊的添加可显著降低鸡肉糜凝胶的蒸煮损失率,并显著提高凝胶硬度和咀嚼性,改善凝胶持水力和白度值。此外,添加共结晶儿茶素的鸡肉糜凝胶滴水通道消失,孔隙较对照组明显减小。添加含0.8%质量分数儿茶素的共结晶微胶囊可使鸡肉糜凝胶的羰基含量降至最低,游离巯基和总巯基含量达最高值。综上所述,蔗糖共结晶法能明显提升儿茶素的环境稳定性,且共结晶儿茶素通过改善凝胶组织结构和降低蛋白质氧化程度,可有效增强热诱导鸡肉糜凝胶的质构和保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共结晶 儿茶素 微胶囊 蛋白质氧化 凝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儿茶素稳定血糖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凌辉 许娜 +3 位作者 杨倩楠 黄进宝 王一君 宛晓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0-341,共12页
随着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患病总人数已位居世界第一。现代科学证明茶叶是降血糖天然多酚的重要来源,作为健康饮品在糖尿病膳食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儿茶素是茶叶中关键功能物质,... 随着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患病总人数已位居世界第一。现代科学证明茶叶是降血糖天然多酚的重要来源,作为健康饮品在糖尿病膳食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儿茶素是茶叶中关键功能物质,能够通过抑制外源碳水化合物水解、调控葡萄糖转移、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抑制糖异生过程、调控糖原合成及分解过程、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氧化应激状态等不同途径有效调节血糖水平。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儿茶素对肥胖、糖尿病及代谢综合症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儿茶素稳定血糖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儿茶素的精准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及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儿茶素 血糖 糖代谢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