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锥角膜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1
作者 吴东芳 张小兰 +3 位作者 邱乐梅 王顺清 孙成淑 邓应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97-1200,共4页
圆锥角膜是一种双侧非炎性角膜扩张性疾病,其特征主要为中央和旁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和呈圆锥形突起。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并未完全统一。现今用于诊断圆锥角膜的仪器主要有Orbscan角膜地形图、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仪、共焦显微镜... 圆锥角膜是一种双侧非炎性角膜扩张性疾病,其特征主要为中央和旁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和呈圆锥形突起。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并未完全统一。现今用于诊断圆锥角膜的仪器主要有Orbscan角膜地形图、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仪、共焦显微镜、眼反应分析仪等,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角膜移植术、基质环植入术、交联疗法等。本文综述近年来用于圆锥角膜诊断的常用仪器的优缺点及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上选择更适宜的检测仪器和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地形图 共焦显微镜 眼反应分析仪 角膜移植术 角膜基质环植入术 角膜交联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红花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振楠 杨美玲 +3 位作者 刘鸯 马晓丽 郭维后 张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4-909,共6页
为提高红花产量与品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红花生长、产量以及根际微环境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单菌接种组(GM)、根内球囊霉菌(Glomus intraradics)单菌接种组(GI)、G.mosseae与G.int... 为提高红花产量与品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红花生长、产量以及根际微环境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单菌接种组(GM)、根内球囊霉菌(Glomus intraradics)单菌接种组(GI)、G.mosseae与G.intraradices混合菌接种组(H)、不接种的对照组(CK),测定了红花伸长期的生物量、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pH值及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个接种组丛枝菌根真菌均有侵染,混合菌接种组侵染率最大(69.00%);与对照组相比,接种组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接种混合菌的效果最大,红花生物量、花绒产量、单株籽粒质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5.67%、17.79%、24.86%;接种组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均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均提高;红花生物量、产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红花丛枝菌根的形成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促进红花生长,增加红花产量,根际效应与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化 红花 根际土壤 产量 土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世贞早期著述及其与《四部稿》关系考 被引量:6
3
作者 许建平 姚大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近年国内外访世贞书,得版本资料日多,问题也日积,2015年8月于韩国发现罕见孤本《四部稿》本(《弇州正集》),不禁生理出头绪之想。因《四部稿》是王世贞对其早期著述的整理,故理出头绪不得不从其早期著述的考察入手。遂以此前研究为基础... 近年国内外访世贞书,得版本资料日多,问题也日积,2015年8月于韩国发现罕见孤本《四部稿》本(《弇州正集》),不禁生理出头绪之想。因《四部稿》是王世贞对其早期著述的整理,故理出头绪不得不从其早期著述的考察入手。遂以此前研究为基础,考之王世贞《四部稿》、《续稿》所载书牍、序跋文,参之已得国内外数百种版本资料,终补书十二种,纠偏误多处,理清了王世贞五十岁前著述二十七种书的基本事实,并将存世的著述篇目与《四部稿》对照,力求说明他们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早期著述与《四部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司南是磁勺吗?——兼答戴念祖先生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秉正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4-297,共14页
自从1948年王振铎提出古文献中的司南是磁勺后,此观点即被普遍接受。笔者从1956年开始对此提出质疑,1985年又提出司南可能既是北斗又是官职之说。最近戴念祖着重引经据典以证明司南确是磁勺,并批驳北斗说。但是他的分析和对文献的理解... 自从1948年王振铎提出古文献中的司南是磁勺后,此观点即被普遍接受。笔者从1956年开始对此提出质疑,1985年又提出司南可能既是北斗又是官职之说。最近戴念祖着重引经据典以证明司南确是磁勺,并批驳北斗说。但是他的分析和对文献的理解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以对戴文的答复方式进一步阐明司南为磁勺说的质疑和北斗说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南 指南 磁勺 北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朝宦官干政形象的一种政治文化解读——以王振为中心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5,共6页
明人语境中的宦官王振形象以戕害大臣、耗帑纳贿、唆主弄兵为主要内容。关于王振的负面评价在明中期以后逐渐固化为一种明人对宦官干政形象的典型性描述,这是士大夫意识形态主导而生的历史产物,反映出士大夫群体对宦官干政的不满情绪。... 明人语境中的宦官王振形象以戕害大臣、耗帑纳贿、唆主弄兵为主要内容。关于王振的负面评价在明中期以后逐渐固化为一种明人对宦官干政形象的典型性描述,这是士大夫意识形态主导而生的历史产物,反映出士大夫群体对宦官干政的不满情绪。王振形象凸显于明史的深层次政治文化含义为,士大夫群体有意避免宦官把持朝政与皇权专制极端化互为表里的政治模式达到现实制度安排的常规化,以及此种政治模式合理性的自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振 宦官 明朝 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震农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传辉 韩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2期7694-7696,共3页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农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新中国的农业发展,特别是西北、东北和南疆的大开发,是以军垦农场和地方国营农场为主体的。建国以来在荒原戈壁上发展农业,所取得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农垦事业奠基人——王震。中国经历...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农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新中国的农业发展,特别是西北、东北和南疆的大开发,是以军垦农场和地方国营农场为主体的。建国以来在荒原戈壁上发展农业,所取得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农垦事业奠基人——王震。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革命战争之后,让王震看到了快速恢复农业生产的迫切性,他心中装的是中国经济之本——农业。王震带领部队官兵屯垦戍边,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农业生产队伍,使我国农垦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社会主义农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震 农垦 屯垦戍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华语电影的思想性危机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志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26,共11页
通过对华语电影导演的风云人物和标志性人物黄建新、李安、王家卫和王颖四位导演的电影作品个案的简单枚举和勾勒式描述,可以发现,华语电影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至21世纪头十年的大约三十年间,经历了一个思想性探索的崛起及之后不断... 通过对华语电影导演的风云人物和标志性人物黄建新、李安、王家卫和王颖四位导演的电影作品个案的简单枚举和勾勒式描述,可以发现,华语电影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至21世纪头十年的大约三十年间,经历了一个思想性探索的崛起及之后不断衰减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思想性危机。这一过程的主要背景是,中国大陆以改革开放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进程及其不断深化。与此同时,不能忽略的则是国际冷战思维的纠缠及其难以为继,由美国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和国际霸主行径的彰显对美国形象的损毁。黄建新导演的影片《求求你表扬我》(2004)是一部最具标志性和表征意义的作品。这位曾以极大热情关注现实生活,勇于探讨严肃的社会文化问题,表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导演,却在这部影片中给观众提出了一个假问题,一个并不需要思考的问题。联系到李安、王家卫等导演的作品,将使我们意识到,过去那些国内外大的政治背景已付东流,不可逆转,而自此之后,华语电影能否适时地进行转型,完成由政治性的思想探索向学术性的思想开发转换,仍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电影 思想性危机 黄建新 李安 王家卫 王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景观信息探研——以四库本王祯《农书》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宇 潘超 肖逸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4-129,共6页
元代王祯《农书》是中国重要农业典籍,其四库本相对于其他版本图像信息更为全面丰富,生动地记录了传统农具及相关生产技术状况,并反映出了当时的农业景观信息。选用《农书农器图谱》中人、物、环境信息相对全面翔实的图像作为主要研究依... 元代王祯《农书》是中国重要农业典籍,其四库本相对于其他版本图像信息更为全面丰富,生动地记录了传统农具及相关生产技术状况,并反映出了当时的农业景观信息。选用《农书农器图谱》中人、物、环境信息相对全面翔实的图像作为主要研究依据,对其进行分类与总结,描绘并探讨土地利用、农田水利、农作物种植、农村生活等方面的景观信息,再现古朴宁静的田园风貌,并由此揭示古人在农业活动中的技术发明和农业景观形态。这不仅可以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也对当今的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景观建设带来一定的思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王祯农书 农器图谱 农业景观信息 农业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士禛的文人雅集与康熙诗坛风尚的变迁——以清康熙己未(1679年)博学鸿儒科前后为重点考察时段 被引量:4
9
作者 高莲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88,共4页
领袖式人物组织参与交游雅集是影响诗坛风貌的重要因素,也是观察诗风流变的独特视角。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王士禛与博学鸿儒的交游雅集来观照清康熙诗坛的风尚变迁。1678年,清康熙帝诏开博学鸿儒科。博学鸿儒入京后,王士禛组织了一系列... 领袖式人物组织参与交游雅集是影响诗坛风貌的重要因素,也是观察诗风流变的独特视角。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王士禛与博学鸿儒的交游雅集来观照清康熙诗坛的风尚变迁。1678年,清康熙帝诏开博学鸿儒科。博学鸿儒入京后,王士禛组织了一系列交游雅集活动,形成小圈子。他在小圈子中提倡神韵说,崇尚清新淡远、平和雅正的诗歌风貌,迎合了士人的审美趣味,淡化了社会矛盾,扭转了质实诗风。在诗学宗尚方面,王士禛传播宋诗风,但并不反对唐诗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专宗一朝一派的狭隘诗学观念,从而影响了诗坛大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康熙诗坛 文人雅集 诗风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祯《农书》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天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6期14152-14155,共4页
作为元代农业思想集大成者,王祯在《农书》中提出了"方、物、器的思想"、"农林牧综合经营思想"和"重农思想"等。在此试图通过探析王祯的农学思想,并结合当今中国的农业现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镜... 作为元代农业思想集大成者,王祯在《农书》中提出了"方、物、器的思想"、"农林牧综合经营思想"和"重农思想"等。在此试图通过探析王祯的农学思想,并结合当今中国的农业现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镜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祯 《农书》 农学思想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祯《农书》的图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克明 《古今农业》 2005年第2期36-43,共8页
《农书》是我国古代附有图谱之作的农书中最有影响的科学文献之一。本文以此为题讨论了王祯的图学思想,《农器图谱》的主要内容,王祯《农书》图学成就及其现代意义。
关键词 农书 历史地位 王祯 科学文献 图学思想 现代意义 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士祯“神韵”说时空蕴藉形成的历史脉络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新敖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4-87,共4页
"神韵"作为批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诗之空间想象和时间蕴藉。唐宋以来确立的"文外之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艺批评法则树立了这种"神韵"说时空蕴藉的基本内涵。故此,王士祯"神... "神韵"作为批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诗之空间想象和时间蕴藉。唐宋以来确立的"文外之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艺批评法则树立了这种"神韵"说时空蕴藉的基本内涵。故此,王士祯"神韵"说之"远",其创作要求之"根底"和"兴会",其于审美风格之"冲淡"和"味",无不以传统诗论的超越之态为主线,在诗歌的外旋时空机制中寻求其审美人生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韵”说 时间 空间 审美 王士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士祯研究述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顺贵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王士祯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三百年来 ,王士祯研究的范式不断变化 ,研究也不断趋于深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王士祯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时期 ,对王士祯的审视也趋于全面与客观。总起来看 ,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开始从追根溯源... 王士祯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三百年来 ,王士祯研究的范式不断变化 ,研究也不断趋于深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王士祯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时期 ,对王士祯的审视也趋于全面与客观。总起来看 ,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开始从追根溯源和整体的宏观角度探讨“神韵”说的渊源、内涵及其得失情况 ;开始关注其诗学理论与诗作、词学理论与词作的关系 ;对于王士祯与赵执信在诗学观上的分歧及其关系的考辨成为关注的重点 ;研究范式上突破了前此相对单一板滞的局面 ,呈现出多元化、多视角、多层次的态势 ,体现了一种当代性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祯研究 "神韵"说 诗学 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戴震对清代校勘学的引领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玲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85,共6页
戴震深明音之流变有古今的道理,在考古和审音的基础上,精研古音系统、发明语转规律,并将之运用于校勘。经其弟子段玉裁、王氏父子的发扬光大,以古音为钤键的校勘方法成为清代校勘的一大特色。戴震发凡起例,开始随文总结义例、误例,指导... 戴震深明音之流变有古今的道理,在考古和审音的基础上,精研古音系统、发明语转规律,并将之运用于校勘。经其弟子段玉裁、王氏父子的发扬光大,以古音为钤键的校勘方法成为清代校勘的一大特色。戴震发凡起例,开始随文总结义例、误例,指导后学。义例、误例总结虽有后出转精之势,陈垣《校勘学释例》标志着清代校勘学体系的形成,但就其研究思路而言无不取法于戴震。戴震崇尚古本但不盲从,他凭借自己坚实的小学和文献功底,大胆改正古书讹误,形成定本刊行于世。段玉裁、王氏父子等步其师之武,最终形成了与以卢文弨为代表的对校派相抗衡的理校派。戴震对清代校勘学的形成具有筚路蓝缕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段玉裁 王念孙 王引之 清代校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戴震——钱穆余英时“戴震研究”辨正 被引量:1
15
作者 路新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7,41,共9页
从20世纪初开始的戴震研究热,历经百年而至今依然。戴震在治学取径、方法论、目的论及批评宋儒诸方面体大思精,论述颇丰。钱穆、余英时作为戴学研究的重镇,他们的观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某些结论是否成立尚可进一步商榷。
关键词 戴震 钱穆 余英时 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人权力与男风想象:清初小说中的王紫稼故事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英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82,共11页
从鉴赏话语和社会风气的角度来解释明清上层社会的男风流行状况,构成了目前明清男风研究的主流,明清历史及文学文本中有关下层社会男风的写作,仍然是一个较少触及的话题。清初小说《女开科传》和《梧桐影》中僧人与男伶的色情故事,由文... 从鉴赏话语和社会风气的角度来解释明清上层社会的男风流行状况,构成了目前明清男风研究的主流,明清历史及文学文本中有关下层社会男风的写作,仍然是一个较少触及的话题。清初小说《女开科传》和《梧桐影》中僧人与男伶的色情故事,由文人笔记所载名伶王紫稼的历史事件改编而来。但是,相较于笔记的记载,两部小说增加了关于男伶成为僧人性欲对象的描写。在《女开科传》中,文人通过剥夺僧人对于男伶的占有权,宣称了自身在男色竞争中的特权。不同于对文人与男伶之间浪漫感情的描写,《梧桐影》将僧人与男伶的同性性关系建构为占有女性的重要工具。小说对下层僧人与男伶之间关系所进行的污名化叙述,并非说明清初社会对男风持有批判的态度,而是反映了文人划分身份界限、证明精英地位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紫稼 男风 文人权力 《女开科传》 《梧桐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谦益“弇州晚年定论”发覆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宏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85,共10页
"弇州晚年定论"是一"公案"性质的问题,明清以来王锡爵、李维桢、焦弘、钱谦益、陈田、四库馆臣等都曾予以关注,诸人之所以强调王世贞晚年之论,目的是要以其晚年文学思想来否定其早年文学思想,并由否定王世贞早年文... "弇州晚年定论"是一"公案"性质的问题,明清以来王锡爵、李维桢、焦弘、钱谦益、陈田、四库馆臣等都曾予以关注,诸人之所以强调王世贞晚年之论,目的是要以其晚年文学思想来否定其早年文学思想,并由否定王世贞早年文学思想而对七子派复古运动进行反思或质疑。钱谦益提出的"弇州晚年定论"的核心问题是强调王世贞晚年"自悔",由此而否定七子派复古运动的合法性,然而却因引文错误而受钱锺书先生批判。若细致搜检王世贞晚年文献,钱谦益之说未必"每不足信",王世贞晚年在创作内容、取法对象、创作方法、审美趣尚等方面都发生了转变,不过作为一位博学广识者,王世贞的思想并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随事改正",目的是"勿令误人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弇州晚年定论" 钱谦益 钱锺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世贞传记形象建构的三个向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宏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6,共10页
传记是书写者依据自己对传主的理解而对传主人生事件及其关系进行的重构,书写者与传主关系的亲疏会对传主有不同形象的塑造。王世贞传呈现出传主形象塑造的三个向度:其一,家传,受碑传文体内在规约性的限制,虽然创作者有强烈的情感在场,... 传记是书写者依据自己对传主的理解而对传主人生事件及其关系进行的重构,书写者与传主关系的亲疏会对传主有不同形象的塑造。王世贞传呈现出传主形象塑造的三个向度:其一,家传,受碑传文体内在规约性的限制,虽然创作者有强烈的情感在场,但仍呈现类型化写作的倾向,此类传记注重对传主道德形象的建构;其二,私人史传,书写者追寻传主所需的历史意义,并依据自我理解来剪裁史料,按其所理解的意义向度编织传主故事,侧重对传主文章家形象的建构;其三,官修史传,书写者根据官方所需剪裁史料、编织传主历史事件,虽貌似客观,但主流意识形态已渗透在"怎样讲述传主"故事上,包括选择什么事件,怎样结构故事等,此类传记关注传主历史事实的辨别,通过潜在的隐形的深层结构来表现,注重对传主政治家形象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传记 传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真道三教合一的理论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共6页
王重阳等人以道家为本位,融合儒释,创立了全真教,完成了合儒佛于道的历史任务。全真道三教合一的理论特征体现在:不主一相,不居一教,多元混成;以道为本,兼容儒佛;内修真功,外修真行;识心见性,性命双修;境上炼心,超凡入圣;神道设教,行善... 王重阳等人以道家为本位,融合儒释,创立了全真教,完成了合儒佛于道的历史任务。全真道三教合一的理论特征体现在:不主一相,不居一教,多元混成;以道为本,兼容儒佛;内修真功,外修真行;识心见性,性命双修;境上炼心,超凡入圣;神道设教,行善去恶。全真道"三教合一"理论与实践可以在解决道教自身生存发展的前提下,对世界上其他不同的文化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生存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为道教如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体现自己的独特价值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重阳 丘处机 全真道 融合儒释 三教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庄子哲学的政治意蕴——以《应帝王》为中心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华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2,共8页
庄子将治天下视为圣人之"余事"。《庄子·应帝王》通过对有虞氏的批判,道出了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以天下人自治的方式藏天下于天下的政治观念。圣人将天下归还给了天下,从而使得政治走出治乱循环的道路。同时为政者治理... 庄子将治天下视为圣人之"余事"。《庄子·应帝王》通过对有虞氏的批判,道出了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以天下人自治的方式藏天下于天下的政治观念。圣人将天下归还给了天下,从而使得政治走出治乱循环的道路。同时为政者治理天下摆脱了以牺牲自己身体为代价的困境,消解了政治的异化,从而自身从容有余。天下之物本所具有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得以有机会脱离人的机制而面向天的机制,这也是其从为政者的"有心"统治宰制中解放出来的过程,从而能够自正其性命。由此,政治以统治的形态所展开的治理天下的方式得以退隐,无为而治的政治之道在此开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政治哲学 无为而治 《应帝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