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5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Hybrid Rice in Response to High Plant Density and Nitrogen Rate
1
作者 Jiang Peng Xu Fu-xian +5 位作者 Zhang Lin Zhou Xing-bing Xiong Hong Liu Mao Zhu Yong-chuan Guo Xiao-y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1年第2期23-34,共12页
Increased plant density with low N rate was a recommended strategy to increase grain yield and N use efficiency(NUE);however,grain yield,NUE and the total N uptake(TNU)responses of hybrid rice to this strategy at diff... Increased plant density with low N rate was a recommended strategy to increase grain yield and N use efficiency(NUE);however,grain yield,NUE and the total N uptake(TNU)responses of hybrid rice to this strategy at different yield levels(medium yielding site(MYS)Luzhou City and high yielding site(HYS)Deyang City had not been described.Field experiments with hybrid rice Rongyou1015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wo plant densities.High plant density(HD),low plant density(LD)and four N rates(without N,N_(0);a recommended N rate of 195 kg•hm^(-2),N_(CK);a 23%reduction in N rate,N_(-23%);a 46%reduction in N rate,N_(-46%)on yield attributes,grain yield,TNU and NUE of hybrid rice wer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yield levels in 2016-2017.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ain yield and NUE of hybrid rice in response to plant density and N rate varied with yield levels.For MYS,reducing N rate by 46%result in significantly lower grain yield at LD treatment;whereas at HD treatment the grain yield of hybrid rice under N_(-46%) and N_(CK) were equal.For HYS,reducing N rate by 46% result in significantly lower grain yield regardless of low plant density and high plant density;however,a reduction in N rate by 23%increased grain yield,AE_(N) by 36%,PFP_(N) by 31% and RE_(N) by 11% over N_(CK) at HD treatment.Higher grain yield of hybrid rice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HD with low N rate was attributable to improvement in 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harvest index.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high plant density with low N rate might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grain yield and NUE in rice production,but reduction in N application rate was determined,according to yield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density hybrid ric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grain yield yield level nitrogen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青松 胡营 +3 位作者 韦筱媚 韦树根 张占江 朱艳霞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29,共7页
为了建立肉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以29个产地的肉桂种子为材料,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净度、含水量、百粒重、面积、周长、长、宽、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9.9%、33.7%、23.42 g、51.07 mm 2、27.16 mm、9.99 mm、... 为了建立肉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以29个产地的肉桂种子为材料,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净度、含水量、百粒重、面积、周长、长、宽、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9.9%、33.7%、23.42 g、51.07 mm 2、27.16 mm、9.99 mm、6.77 mm、39.9%、86.3%和4.941,变异系数分别为0、2.2%、21.2%、14.3%、7.2%、7.7%、7.8%、45.1%、10.3%和14.0%。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发芽指标与形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将29份种子聚为三类,第Ⅰ类种子发芽势低,第Ⅱ类种子发芽率高且粒重大,第Ⅲ类种子发芽速度慢且粒重大。初步建立了以净度、含水量、发芽指数和百粒重为指标的肉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一级种子净度≥99.0%、含水量≥32.0%、发芽指数≥5.690、百粒重≥20.90 g;二级种子净度≥99.0%、含水量≥32.0%、发芽指数≥3.960、百粒重≥20.90 g;三级种子净度≥99.0%、含水量≥32.0%、发芽指数≥3.960、百粒重≥15.5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种子质量 发芽率 发芽势 百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参数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 季邦 +2 位作者 王修善 范荣巍 谢方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1-802,共12页
【目的】针对南方丘陵地区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在清选作业中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偏高的问题,通过优化清选装置结构和工作参数,提升清选效率,降低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方法】对清选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尾部逐稿... 【目的】针对南方丘陵地区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在清选作业中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偏高的问题,通过优化清选装置结构和工作参数,提升清选效率,降低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方法】对清选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尾部逐稿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以鱼鳞筛为主体结构的风机转速、振动频率和鱼鳞筛开度参数可调的玉米清选试验台。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风机转速、振动频率和鱼鳞筛开度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以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了各因素的最佳参数范围。随后,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曲面试验,建立了各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并利用Design Expert 13.0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最佳参数组合。最后,将优化后的参数应用于清选试验台和4YZ-2玉米联合收获机,分别进行了验证试验和田间试验,以评估优化效果。【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风机转速、振动频率和鱼鳞筛开度对清选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最佳参数范围为:风机转速1500~1700 r/min、振动频率540~580 r/min、鱼鳞筛开度16~20 mm。响应曲面试验进一步优化了参数组合,得出最佳参数为:风机转速1604.3 r/min、振动频率540.0 r/min、鱼鳞筛开度18.1 mm,此时对应的籽粒含杂率与清选损失率分别为2.21%和0.9%。将此参数取整后的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最佳参数组合下的籽粒含杂率与清选损失率分别为2.304%和0.7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籽粒含水率为27.8%时,籽粒含杂率为2.13%,清选损失率为0.98%。【结论】验证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与回归模型的预测值较为接近,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优化结果有效。本研究通过优化清选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参数,降低了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为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清选性能的改善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 清选装置 参数优化 籽粒含杂率 清选损失率 鱼鳞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应变速率轧制混晶AZ31镁合金板材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
4
作者 刘筱 许康 +5 位作者 朱必武 马丽莉 魏福安 刘文辉 徐从昌 李落星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2,共7页
通过中等应变速率轧制工艺制备了多尺度的混晶镁合金板材,并对该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轧制应变速率为1.5 s^(-1)时,组织为粗晶、细晶和孪晶的混合;当轧制应变速率为4.0 s^(-1)时,组织为粗晶、细晶、链... 通过中等应变速率轧制工艺制备了多尺度的混晶镁合金板材,并对该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轧制应变速率为1.5 s^(-1)时,组织为粗晶、细晶和孪晶的混合;当轧制应变速率为4.0 s^(-1)时,组织为粗晶、细晶、链条晶粒和孪晶的混合;当轧制应变速率为6.5 s^(-1)时,组织主要以粗晶和细晶为主。在温度为370℃,应变速率为4.0 s^(-1)下轧制后的板材的晶粒尺寸分布呈双峰特征,从而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265 MPa)和伸长率(19.5%),中等应变速率轧制后板材的裂纹归因于细晶区孔洞形核、长大和合并以及粗晶区孪晶诱导裂纹萌生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中等应变速率轧制 双峰分布 混晶 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22长三角地区粳稻品质发展状况和地域差异性分析
5
作者 邵雅芳 朱大伟 +3 位作者 郑欣 牟仁祥 章林平 陈铭学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6,共13页
【目的】分析并了解我国长三角地区粳稻品质发展状况及其在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三个地区间的差异性。【方法】收集了2002−2022年种植于江苏省、安徽省和浙江省的粳稻样品共计11,310份,检测并分析了稻米的粒长、长宽比、糙米率、精米... 【目的】分析并了解我国长三角地区粳稻品质发展状况及其在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三个地区间的差异性。【方法】收集了2002−2022年种植于江苏省、安徽省和浙江省的粳稻样品共计11,310份,检测并分析了稻米的粒长、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透明度、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挖掘了不同地区粳稻的品质特点。【结果】江苏省粳稻粒型和整精米率在2002−2022年间的变化比较稳定;垩白度在2002−2019年在3.06%~4.93%范围内波动,其平均值和波动范围均在2020−2022年大幅减少;年平均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在2012和2013年较上年下降了约2%,最后稳定在13.2%~14.8%。浙江省粳稻的粒型从2012年开始逐渐向长粒粳稻的方向发展;整精米率呈锯齿形变化,年平均值在2011−2014年较高,2018−2022年较低;垩白度在2002−2006年呈锯齿状波动,2007−2015年达到高位后,于2016−2018年和2019−2022年逐步下降;除2013−2017年外,年平均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在15.3%~16.8%范围内波动,并于2016年开始出现一批低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的粳稻品种。安徽省粳稻的粒型从2020年开始向长粒型方向发展;整精米率的下降可明显划分为三个阶段(2003−2009年、2010−2014年、2018−2022年);垩白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进一步降低的趋势,2008−2014年较高;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02−2012年的大幅波动阶段,第二阶段为2013−2022年的小幅波动并趋于稳定的阶段。三个省份透明度的达标率在大多数年份均达到80%。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碱消值和胶稠度等指标在长三角地区种植的粳稻品种间差异较小。【结论】长三角地区的粳稻品质逐渐朝着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优良的方向发展。江苏省的粳稻粒长较短,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较好,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胶稠度较长;浙江省的粳稻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欠佳,粒型逐渐变长,胶稠度和碱消值偏小;安徽省的粳稻粒型及其他各项品质指标介于江苏省和浙江省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粳稻 粒型 整精米率 垩白度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高粱食用品质特性分析
6
作者 段有厚 柯福来 卢峰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2-18,共7页
根据不同生态区食用高粱的出米率、碎米率、精米率、籽粒长、籽粒宽、千粒重、总淀粉、粗脂肪和粗蛋白理化特性数据,进行高粱食用加工品质特性分析,为食用高粱品种选育提供技术参考。选用辽粘3号、辽糯11、辽杂37、辽杂82等4个高粱品种... 根据不同生态区食用高粱的出米率、碎米率、精米率、籽粒长、籽粒宽、千粒重、总淀粉、粗脂肪和粗蛋白理化特性数据,进行高粱食用加工品质特性分析,为食用高粱品种选育提供技术参考。选用辽粘3号、辽糯11、辽杂37、辽杂82等4个高粱品种在全国10个不同生态区种植,成熟后收获测定出米率、碎米率、籽粒长宽比、千粒重、总淀粉、粗脂肪和粗蛋白等理化数据,分析不同品种品质特性的共同点、差异性、相关性。10个不同生态区中,朝阳种植的高粱出米率最高为76.12%,碎米率最低,为5.59%,平均精米率最高,为70.54%。4个品种中,辽粘3号的出米率最高,为71.63%;平均精米率最高,为59.17%。出米率与总淀粉显著相关,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极显著正相关。碎米率与粗蛋白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淀粉极显著负相关,与脂肪极显著负相关。精米率与总淀粉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极显著负相关。从高粱加工品质角度分析,朝阳是高粱出米率高、碎米率低、精米率高的适宜生态区;辽粘3号是能够适应多个生态区的出米率高、精米率高的高粱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 高粱 食用 加工品质 出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时空分布及还田现状
7
作者 郝玉波 宫秀杰 +5 位作者 韩林静 钱春荣 张思涛 于洋 姜宇博 吕国依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7,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秸秆利用率,推动区域秸秆全量化应用,利用统计年鉴数据,以黑龙江省主要作物秸秆为研究对象,分析黑龙江省内主要种植作物(玉米、水稻和大豆)在各地市的秸秆产量及秸秆还田利用率,明确各地市内秸秆利用现状。结果表明,黑龙江... 为进一步提高秸秆利用率,推动区域秸秆全量化应用,利用统计年鉴数据,以黑龙江省主要作物秸秆为研究对象,分析黑龙江省内主要种植作物(玉米、水稻和大豆)在各地市的秸秆产量及秸秆还田利用率,明确各地市内秸秆利用现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水稻和大豆秸秆总产量均随着时间呈指数上升,且秸秆总产量在地市间分布不均,玉米秸秆产量呈由南向北减少的趋势,水稻秸秆产量分布总体上呈由西南部向东北部减少的趋势,大豆秸秆产量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2023年秋冬季黑龙江省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面积450.87万hm^(2),占播种面积的63.53%,水稻秸秆直接还田面积为270.93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79.85%,大豆秸秆直接还田面积为428.55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90.39%。其中播种面积最大的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和绥化市秋冬季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比例分别为59.44%、54.63%和59.36%,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比例分别为72.17%、61.00%和60.82%,秸秆直接还田面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各地大豆秸秆还田比例均较高,全省平均达90.39%。因此,黑龙江省秸秆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秸秆利用潜力,但各地市秸秆还田比例不均,各地市应当结合当地资源现状合理优化秸秆资源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农作物 草谷比 秸秆资源 利用率 还田量 还田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嵌入门控和多项式特征交叉网络的点击率预测模型
8
作者 栾方军 张凤强 袁帅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66-671,共6页
点击率预测在推荐系统和在线广告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特征嵌入和特征交互是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但许多现有模型主要集中于设计特征交互结构,并且它们通常采用简单的计算方法,如哈达玛积、内积、单一的向量级或位级特征交... 点击率预测在推荐系统和在线广告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特征嵌入和特征交互是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但许多现有模型主要集中于设计特征交互结构,并且它们通常采用简单的计算方法,如哈达玛积、内积、单一的向量级或位级特征交互或者结合多层感知机进行隐式特征交互,这些方法在处理复杂特征交互时可能存在局限性。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基于特征嵌入门控和多项式特征交叉网络的点击率预测模型。首先,为了实现更有效的特征交互,提出了多项式特征交叉网络,网络通过结合哈达玛积和内积实现特征交叉,以递归的形式实现显式高阶特征交叉。接着,通过融合两个并行的多项式特征交叉网络进行向量级和位级的特征交叉,实现特征的细粒度交互。最后,为了动态学习特征嵌入的重要性,增加特征交互网络输入的差异性,提出了特征嵌入门控,门控可以从向量级和位级学习特征的权重,从而使交互网络更有针对性地捕捉不同的特征交互信息。在4个开放基准数据集上评估了模型性能,模型在Criteo数据集上AUC和Logloss分别达到了0.814 9和0.437 2;在Avazu数据集上AUC和Logloss分别达到了0.766 3和0.366 1;在Movielens数据集上AUC和Logloss分别达到了0.971 6和0.198 4;在Frappe数据集上AUC和Logloss分别达到了0.985 8和0.138 7。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点击率预测中表现出更好的性能,有效提升了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系统 点击率预测 特征交互 特征嵌入门控 细粒度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重要储粮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超 吕建华 +3 位作者 胡森 宋纪真 郭亚飞 奚家勤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明确S-烯虫酯对重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烟草甲和烟草螟的控制作用,本研究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了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重要储粮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S-烯... 为明确S-烯虫酯对重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烟草甲和烟草螟的控制作用,本研究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了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重要储粮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储粮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控制作用不同。对于害虫的卵,锯谷盗和锈赤扁谷盗卵的孵化受S-烯虫酯影响最大,在32×10^(-5) mg/cm^(2)的S-烯虫酯处理7 d后,其孵化率均低于60%。对于害虫的蛹,烟草甲蛹的羽化受S-烯虫酯影响最大,使用8×10^(-5) mg/cm^(2)以上浓度S-烯虫酯处理后,可完全抑制烟草甲蛹的正常羽化。S-烯虫酯对害虫的幼虫和成虫控制作用稍差,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对6种储粮害虫幼虫的致死率最高不超过50%,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对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和烟草甲成虫的致死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影响。总之,S-烯虫酯短期处理后对烟草甲的蛹控制作用较好。因此,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防治储粮害虫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烯虫酯 储粮害虫 孵化率 死亡率 羽化率 畸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分析的非粮型饲料资源替代传统饲料可行性评估
10
作者 陈国顺 贾涪钧 周杨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4期88-90,共3页
非粮型饲料资源指不以粮食为主的饲料原料,涵盖农作物副产品、植物残渣等,其在饲料行业中具有开发潜力。该文采用数据分析系统评估玉米秸秆和油菜秧替代豆粕和大豆饼在动物饲养中的可行性,重点比较非粮型饲料与传统饲料在动物生长表现... 非粮型饲料资源指不以粮食为主的饲料原料,涵盖农作物副产品、植物残渣等,其在饲料行业中具有开发潜力。该文采用数据分析系统评估玉米秸秆和油菜秧替代豆粕和大豆饼在动物饲养中的可行性,重点比较非粮型饲料与传统饲料在动物生长表现与饲料转化率方面的差异,深入探讨其替代性潜力及优化方向,为非粮型饲料资源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型饲料 饲料转化率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牧粮草袋贮的营养价值、瘤胃降解率和体外产气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炳 周可扬 +5 位作者 杨理源 燕适龙 马玉萍 王亚松 龚磊 牛俊丽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90-2100,共11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金牧粮草袋贮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特性以及体外产气量,初步揭示其营养价值,为金牧粮草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真空袋进行金牧粮草发酵,发酵期为60 d,并分别于发酵0、3、7、15、30和60 d开袋,测...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金牧粮草袋贮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特性以及体外产气量,初步揭示其营养价值,为金牧粮草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真空袋进行金牧粮草发酵,发酵期为60 d,并分别于发酵0、3、7、15、30和60 d开袋,测定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并通过尼龙袋法和体外批次培养法研究发酵60 d袋贮金牧粮草的瘤胃降解特性和体外产气量。结果表明:1)袋贮60 d的金牧粮草感官评定为优等。2)随着金牧粮草袋贮时间的延长,pH逐渐降低,氨态氮/总氮(NH_(3)-N/TN)及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均逐渐提高(P<0.05);袋贮60 d的pH显著低于0、3、7和15 d(P<0.05),袋贮30和60 d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袋贮15和30 d的NH_(3)-N/TN及乳酸和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0和3 d(P<0.05),袋贮60 d丙酸含量显著高于3、7、15 d(P<0.05),与30 d差异不显著(P>0.05);各时间点均未检出丁酸。3)不同袋贮时间点之间干物质(DM)、粗脂肪(EE)、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袋贮30和60 d的相对饲喂价值(RFV)显著高于0、3、7、15(P>0.05)。4)金牧粮草袋贮72 h瘤胃DM降解率(74.97%)、CP降解率(75.11%)、NDF降解率(54.34%)和ADF降解率(48.81%)均显著高于金牧粮草(P<0.05),且金牧粮草袋贮瘤胃DM(50.11%)、CP(51.09%)、NDF(30.13%)和ADF(24.09%)有效降解率亦均显著高于金牧粮草(P<0.05)。5)金牧粮草袋贮的72 h体外产气量显著高于金牧粮草(P<0.05)。综上可知,金牧粮草袋贮60 d品质较高,其主要营养成分在瘤胃中降解率较高,产气量较高,是畜禽优质饲草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牧粮草 袋贮 发酵品质 营养成分 瘤胃降解率 体外产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稻蒸谷米品质特性研究
12
作者 陈嘉馨 胡丽琴 +6 位作者 周传名 李莉 舒傲 李蓓蕾 曹放波 黄敏 陈佳娜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58,共9页
为探明优质稻进行蒸谷处理后的品质特性,本研究比较了30个优质稻品种在不同蒸谷处理下(蒸煮10 min和蒸煮20 min)的稻米品质特性、米饭质构特性和米饭淀粉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稻米品质特性方面,与常规稻谷相比,蒸谷米的精米率、整精米... 为探明优质稻进行蒸谷处理后的品质特性,本研究比较了30个优质稻品种在不同蒸谷处理下(蒸煮10 min和蒸煮20 min)的稻米品质特性、米饭质构特性和米饭淀粉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稻米品质特性方面,与常规稻谷相比,蒸谷米的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均显著提高;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均显著降低。在米饭质构特性方面,蒸谷米的内聚性和回复性显著降低,蒸煮20 min处理硬度显著升高,而蒸煮10 min处理下的硬度没有明显变化。在米饭淀粉消化特性方面,蒸谷米的葡萄糖生成速率(GPR)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GPR与硬度(r=-0.42)、直链淀粉含量(r=-0.38)、支链淀粉含量(r=0.51)显著相关,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硬度是影响GPR关键指标。蒸煮10 min处理相对兼顾了口感,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GPR;蒸煮20 min处理是进一步降低GPR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蒸谷米 蒸谷处理 葡萄糖生成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施磷量对旱地小麦籽粒淀粉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杨颖聪 张俊豪 +5 位作者 唐一哲 乔唱唱 王鹏博 黄明 徐国伟 王贺正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67-2484,共18页
为明确秸秆还田和施磷量对旱地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和相关酶合成的影响,以洛旱22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主区为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0)、秸秆全量还田(S1),副区为施磷量,设5个水平分别为0 kg hm^(-2)(P0)、75.0 kg hm^(-2)(P1... 为明确秸秆还田和施磷量对旱地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和相关酶合成的影响,以洛旱22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主区为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0)、秸秆全量还田(S1),副区为施磷量,设5个水平分别为0 kg hm^(-2)(P0)、75.0 kg hm^(-2)(P1)、112.5 kg hm^(-2)(P2)、150.0 kg hm^(-2)(P3)、187.5 kg hm^(-2)(P4),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磷量对小麦籽粒产量、淀粉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增施磷肥均能提高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相同秸秆还田处理下均随施磷量的提高呈先升后降趋势,且除千粒重外均表现为P3最高。2个年度,小麦产量在S1P3处理下较S1P0分别提高了35.70%与49.32%;小麦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的含量随生育时期推进均呈持续升高趋势,随施磷量的提高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总体上在P3水平达到最大。在同一施磷水平下,小麦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均表现为S1大于S0处理。2021—2022年度秸秆还田和施磷的互作效应对支/直淀粉比例在花后5~20 d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2022—2023年二者的互作仅对花后5 d支/直淀粉比例有显著影响。2年度,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各处理籽粒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束缚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增后降趋势,而籽粒磷酸蔗糖合成酶呈持续降低趋势。无论秸秆还田与否,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与束缚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均随施磷水平的升高表现为先增后降趋势,总体在P3处理最高。综上,秸秆还田配施磷150 kg hm^(-2)(S1P3)是本试验条件下小麦最适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磷量 旱地小麦 籽粒淀粉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酒糟多肽的工艺优化及其体外乙醇脱氢酶激活与抗氧化作用
14
作者 冯晓焕 罗毅皓 +4 位作者 蒋琳 黄康鑫 冯声宝 孙万成 李善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13-321,共9页
以青稞酒糟为原料制备青稞酒糟多肽(highland barley distiller’s grain peptides,HBDG-P),并探究其抗氧化和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激活作用。采取不同方法提取青稞酒糟蛋白,以ADH激活率和多肽提取率为评定指标,通过... 以青稞酒糟为原料制备青稞酒糟多肽(highland barley distiller’s grain peptides,HBDG-P),并探究其抗氧化和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激活作用。采取不同方法提取青稞酒糟蛋白,以ADH激活率和多肽提取率为评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HBDG-P制备工艺。通过超滤筛选ADH激活率最高的组分,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ADH激活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析胃肠消化对HBDG-P抗氧化和A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稞酒糟蛋白的最佳提取方式为超声波辅助碱醇法,提取率达到(28.02±1.37)%。碱性蛋白酶在pH 10.0、水解温度55℃、酶添加量为4300 U/g时提取HBDG-P的ADH激活率最高,为(39.91±2.63)%。在上述条件下,小于3 kDa的馏分显示出最高的ADH激活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58.33±2.25)%和(92.46±3.21)%。且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其ADH激活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相比较未经消化处理时均增强。该研究表明HBDG-P具有良好的ADH激活和抗氧化作用,将为青稞酒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酒糟蛋白 青稞酒糟多肽 乙醇脱氢酶激活率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下施氮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5
作者 耿赛男 李岚涛 +2 位作者 苗玉红 谭金芳 王宜伦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4-706,共13页
为探讨华北平原大豆-小麦和玉米-小麦轮作系统中后茬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本研究于2020—2022年采用裂区设计开展了大田试验。2020—2021年主处理为玉米-小麦(C-W)、大豆-小麦(S-W)和大豆(加根瘤菌)-小麦(SR-W)... 为探讨华北平原大豆-小麦和玉米-小麦轮作系统中后茬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本研究于2020—2022年采用裂区设计开展了大田试验。2020—2021年主处理为玉米-小麦(C-W)、大豆-小麦(S-W)和大豆(加根瘤菌)-小麦(SR-W)轮作模式;副处理为前茬作物施氮量,大豆施氮量为0(S-N0)、80(S-N80)、120 kg·hm^(-2)(S-N120),玉米施氮量为0(C-N0)、180(C-N180)、240 kg·hm^(-2)(C-N240)。2021—2022年主处理为玉米-小麦(C-W)、大豆(1年)-小麦(S1-W)和大豆(5年)-小麦(S5-W)轮作模式,副处理为小麦季设置的3个施氮水平:0(W-N0)、180(W-N180)、240 kg·hm^(-2)(W-N240)。结果表明,与玉米-小麦轮作相比,大豆-小麦轮作模式可有效提高后茬小麦产量,增幅为2.87%~41.21%,且增幅W-N0最高,W-N180次之。同时,W-N0处理下S5-W轮作模式下的小麦生物量、氮素积累量、叶片SPAD值和土壤无机氮分别较C-W轮作模式提高31.64%~50.55%、53.89%~90.85%、8.27%~21.62%和6.10%~34.55%;W-N180处理下分别提升6.65%~13.18%、10.61%~27.55%、4.09%~13.29%和13.47%~50.49%,而W-N240处理的增幅低于W-N0和W-N180。此外,SR-W较S-W轮作模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无显著优势。经济效益方面,S5-W轮作的周年经济效益在W-N0、W-N180和W-N240处理下分别较C-W提升34.00%、3.70%和1.76%。综上,本试验条件下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与玉米-小麦轮作模式相比,多年大豆-小麦轮作模式可有效促进后茬小麦生长发育、氮素积累和产量形成,实现小麦增产和周年经济效益增加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小麦轮作 玉米-小麦轮作 施氮量 产量 植株氮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富麦666产量及其籽粒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张善磊 潘明泉 +5 位作者 王卫军 崔小平 田胜营 赖上坤 刘晓飞 赖尚科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6-11,共6页
以酿食兼用小麦富麦666为试验材料,设置了N_(1)~N_(4)(施氮量分别为150、225、300、375 kg/hm^(2))4个施氮量水平和T_(1)~T_(3)(基肥∶拔节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10∶0∶0、7∶3∶0、6∶2∶2)3个氮肥运筹方式的二因素裂区试验,并以N0处理... 以酿食兼用小麦富麦666为试验材料,设置了N_(1)~N_(4)(施氮量分别为150、225、300、375 kg/hm^(2))4个施氮量水平和T_(1)~T_(3)(基肥∶拔节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10∶0∶0、7∶3∶0、6∶2∶2)3个氮肥运筹方式的二因素裂区试验,并以N0处理(不施氮肥)作为对照,探究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对富麦666农艺和产量性状及其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和增加基肥占比有利于提高富麦666的冬前茎蘖数、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而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富麦666的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下降;增加施氮量和拔节肥、穗肥占比可以提高富麦666的籽粒硬度指数、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但施氮量的增加对籽粒容重无显著影响。综上,当施氮量为225 kg/hm^(2)且基肥∶拔节肥∶穗肥为7∶3∶0(N_(2)T_(2)处理)时,富麦666的产量增幅最大,同时籽粒硬度指数较低,籽粒容重、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较适宜制曲品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氮肥运筹 产量 籽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固体推进剂药柱结构形变冷增压测试试验与仿真模拟
17
作者 王哲君 郭琪 +2 位作者 张峰涛 刘向阳 张旭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5-723,I0002,共10页
为研究室温点火建压阶段高能固体推进剂药柱的结构形变,利用建立的全液介质的新型冷增压试验系统成功开展了实际建压条件分别为8.65 MPa、269 ms和7.48 MPa、264 ms时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高能固体推进剂装填的Φ200 mm圆管型固体火箭... 为研究室温点火建压阶段高能固体推进剂药柱的结构形变,利用建立的全液介质的新型冷增压试验系统成功开展了实际建压条件分别为8.65 MPa、269 ms和7.48 MPa、264 ms时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高能固体推进剂装填的Φ200 mm圆管型固体火箭发动机(SRM)结构试验器的室温冷态冲击试验,并基于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获得了该试验器药柱结构在建压条件为7.5~9.0 MPa、250~400 ms时的体积变化率。试验结果表明,药柱内腔压强—时间变化曲线和容积式流量装置活塞位移—时间曲线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且压强—时间曲线变化特性与真实发动机的成功点火试车结果曲线特性保持一致;随着建压条件由7.48 MPa、264 ms升至8.65 MPa、269 ms,建压速率由28.33 MPa/s升高至32.16 MPa/s,药柱体积变化率由1.14%增大至1.27%。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建压条件7.48 MPa、264 ms和8.65 MPa、269 ms时的药柱体积变化率分别为1.13%和1.29%,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88%和1.57%,即所建全液冷增压试验系统能够安全有效模拟测试室温点火建压阶段高能SRM药柱的结构形变量;其次,建压条件7.5~9.0 MPa、250~400 ms范围内,随建压时间增长和建压压强升高,药柱体积变化率均呈线性增加趋势,而且相较建压时间,建压压强对NEPE高能固体推进剂装药结构试验器药柱的体积变化具有更显著的影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固体推进剂药柱 结构形变 冷增压测试试验 数值仿真 体积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高温对早稻光合性能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军 章毅之 +8 位作者 张方亮 段里成 邹琳 王尚明 李迎春 田俊 刘丹 张清霞 吴风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4,共15页
为研究不同高温条件对灌浆期早稻生长的影响及高温热害发生机理和灾害指标,以主推品种‘湘早籼45号’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开展早稻不同高温强度(35、37、38、39、40和42℃)和持续天数(3、5、7和10d)处理的试验,以同期田间自然条件为对... 为研究不同高温条件对灌浆期早稻生长的影响及高温热害发生机理和灾害指标,以主推品种‘湘早籼45号’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开展早稻不同高温强度(35、37、38、39、40和42℃)和持续天数(3、5、7和10d)处理的试验,以同期田间自然条件为对照,分析不同高温条件对早稻光合性能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早稻高温热害致灾机理和等级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降低了剑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加了秕谷率,降低了千粒重和产量,变幅与温度强度和持续天数成正比。高温降低了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改变了淀粉RVA谱特征。早稻高温热害等级指标为:35≤日最高气温(T_(max))<37℃且持续天数(D_(n))≥3 d或37≤T_(max)<38℃且3≤D_(n)<6 d属轻度,对应0<有害积热(H_(a))≤11℃·d,0<产量降幅(Y_(d))≤10%;37≤T_(max)<38℃且D_(n)≥6 d或T_(max)≥38℃且3≤D_(n)<6 d属中度,11<H_(a)≤22℃·d,10%<Y_(d)≤20%;T_(max)≥38℃且D_(n)≥6d为重度,H_(a)>22℃·d,Y_(d)>20%。因此,日最高气温≥35℃持续3d会降低早稻光合性能,影响产量品质形成,引起高温热害;根据灾害指标可预估高温热害程度。研究结果可为早稻高温热害监测评估和农业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灌浆期 高温 光合速率 产量 品质 灾害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 MPa级光伏支架用钢冲击韧性影响规律及焊接性分析
19
作者 张永林 成会朝 +2 位作者 杨海锋 刘宁 梁远栋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144,共7页
通过焊接热模拟试验,模拟不同冷却速度下800 MPa级光伏支架用钢粗晶热影响区(coarse grain heat affected zone,CGHAZ)的焊接热循环过程,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OM)下观察热模拟试样的显微组织,分析冷却速度对CGHAZ显微组织... 通过焊接热模拟试验,模拟不同冷却速度下800 MPa级光伏支架用钢粗晶热影响区(coarse grain heat affected zone,CGHAZ)的焊接热循环过程,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OM)下观察热模拟试样的显微组织,分析冷却速度对CGHAZ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并且,通过对热模拟试样进行冲击试验,结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析冷却速度对CGHAZ韧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CGHAZ显微组织由粒状贝氏体(granular bainite,GB)+晶界处存在的先共析铁素体(proeutectoid ferrite,PF),逐渐转变为GB+少量板条贝氏体(lamellar bainite,LB),最后转变为全部LB.并且,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冲击韧性逐渐改善,-20℃冲击吸收能量均值从14.33 J逐渐提高到58 J,冲击断口从典型的脆性断裂形貌逐渐转变为韧性+解理混合断裂,最后转变为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除此之外,考虑到800 MPa级光伏支架用钢强度较高,通过碳当量法和Graville图法间接评价焊接性,并通过冷裂纹敏感性指数评估了其冷裂纹倾向,分析结果表明,焊接性良好,焊接冷裂纹倾向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支架用钢 粗晶热影响区 冷却速度 冲击韧性 焊接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肥力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董飞 张贤 +5 位作者 张敏敏 贾亚琴 申艳婷 李峰 闫双堆 闫秋艳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1-1069,共9页
为探讨不同粒色小麦在不同肥力土壤下籽粒抗氧化能力差异,选取5个黑粒、2个蓝粒及1个白粒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设置高、低两个肥力土壤,分析小麦籽粒花色苷、总酚及类黄酮的含量,并通过测定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值)、1,1-二苯基-2-三硝基... 为探讨不同粒色小麦在不同肥力土壤下籽粒抗氧化能力差异,选取5个黑粒、2个蓝粒及1个白粒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设置高、低两个肥力土壤,分析小麦籽粒花色苷、总酚及类黄酮的含量,并通过测定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值)、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羟基(·OH)自由基清除率等评价籽粒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低肥力土壤有利于籽粒花色苷积累,其含量较高肥力土壤增加33.20%~73.57%,其中蓝粒小麦含量较高,黑粒小麦次之,白粒小麦最低;籽粒总酚和黄酮含量较高肥力土壤分别下降4.12%~56.46%和1.14%~25.87%;肥力、品种、肥力×品种对花色苷、总酚和黄酮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高肥力土壤籽粒FRAP值和ABTS^(+)·清除率均高于低肥力土壤,而DPPH·和·OH清除率总体表现为低肥力土壤高于高肥力土壤;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是抗氧化能力的主要调控因子;肥力、品种、肥力×品种对FRAP值及ABTS^(+)·、DPPH·和·OH清除率均具有显著影响。高低肥力土壤综合得分大小均表现为黑粒小麦>蓝粒小麦>白粒小麦;高肥力土壤平均得分高于低肥力土壤。综上,高肥力土壤较低肥力土壤种植的小麦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其中黑粒小麦的抗氧化能力高于蓝粒和白粒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粒色小麦 抗氧化物质 自由基清除率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