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tigating end effects of EMD using non-equidistance grey model 被引量:4
1
作者 Zhi He Yi Shen +3 位作者 Qiang Wang Yan Wang Naizhang Feng Liyong M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4期603-611,共9页
Aiming at mitigating end effects of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a new approach motivated by the non- equidistance grey model (NGM) termed as NGM(1,1) is proposed. Other than trapezoid formulas, the cubic... Aiming at mitigating end effects of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a new approach motivated by the non- equidistance grey model (NGM) termed as NGM(1,1) is proposed. Other than trapezoid formulas, the cubic Hermite spline i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erivative to the accumulated generating operation (AGO) series. Hopefully, it is worth stressing that the proposed NGM(1,1) model is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predicting uncertainty dat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proposed approach and other well-known algorithms are carried out through computer simulations on synthetic as well as natural signals.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reduce end effects and improve the decomposition results of E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end effect non-equidistance grey model (N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品质因子模态局域化MEMS电场传感器
2
作者 王贵杰 储昭志 +5 位作者 杨鹏飞 冉莉芳 彭春荣 李建华 张波 闻小龙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15-2022,共8页
高性能微机电系统电场传感器是大气电场及非接触电压测量的核心部件,模态局域化效应可显著提升传感器的分辨力等性能,是电场传感器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基于弱耦合的谐振系统在品质因子较低时会出现模态混叠现象,难以读取有效振幅信息... 高性能微机电系统电场传感器是大气电场及非接触电压测量的核心部件,模态局域化效应可显著提升传感器的分辨力等性能,是电场传感器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基于弱耦合的谐振系统在品质因子较低时会出现模态混叠现象,难以读取有效振幅信息。该文提出一种高品质因子的新型模态局域化MEMS电场传感结构,采用双端音叉设计和T形系绳固定锚点的结构以减少能量损耗,实现了高品质因子和高分辨力,有效避免了模态混叠现象。对该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制备了传感器原理样机,在10-3Pa气压下对传感器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0~90 kV/m电场强度范围内,电场传感器分辨力达32(V/m)/√Hz,品质因子达42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局域化 微机电系统 电场传感器 高品质因子 T形系绳 双端音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D和GP的混合直流系统双端保护方案研究
3
作者 武传健 梁正堂 +2 位作者 黄强 张晓东 张大海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6,共9页
为了提高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保护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EEMD和GP算法的双端保护方案。首先,分析控制策略、拓扑结构、分布电容因素影响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特征,挖掘暂态电流频域相似性特征;其次,引入并融合EEMD算法和GP算法,利用组合算... 为了提高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保护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EEMD和GP算法的双端保护方案。首先,分析控制策略、拓扑结构、分布电容因素影响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特征,挖掘暂态电流频域相似性特征;其次,引入并融合EEMD算法和GP算法,利用组合算法表达混合直流系统暂态电流的频域相似性特征,以两侧暂态电流关联维数的差异性建立保护判据;最后,搭建模型并验证基于关联维数的双端保护方案的正确性、可靠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在较强干扰下可靠识别故障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直流系统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GP算法 双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臂空间机器人预定时间轨迹跟踪控制
4
作者 洪梦情 王群 刘家银 《应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0-540,共11页
针对受到未知外部扰动的自由漂浮双臂空间机器人末端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预定时间非奇异滑模控制方法,使双臂末端可以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达到稳定状态。首先,利用拉格朗日法建立双臂空间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预定时间稳定... 针对受到未知外部扰动的自由漂浮双臂空间机器人末端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预定时间非奇异滑模控制方法,使双臂末端可以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达到稳定状态。首先,利用拉格朗日法建立双臂空间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预定时间稳定理论,设计了一种预定时间非奇异滑模面。所设计的滑模面不仅可以预先设置系统稳定时间,而且有效避免了预定时间控制中的奇异性问题。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对闭环控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以平面两关节双臂空间机器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臂空间机器人 末端 轨迹跟踪 预定时间控制 非奇异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辨识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单端量保护方案
5
作者 金恩淑 张文杰 +2 位作者 胡晓晨 杨德建 陈锦星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6-815,I0022,共11页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线路行波单端量保护存在远端经高阻接地时灵敏度较低的问题。首先,该文分析了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时线模电流行波的特征,根据正方向故障时电流前行波暂态能量小、反行波暂态能量大,而反方向故障时2者相反的特...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线路行波单端量保护存在远端经高阻接地时灵敏度较低的问题。首先,该文分析了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时线模电流行波的特征,根据正方向故障时电流前行波暂态能量小、反行波暂态能量大,而反方向故障时2者相反的特征构建方向判据;其次,通过线路传递函数的构造,分析不同故障发生时保护安装处的故障电流首行波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实测信号进行参数辨识,根据区内故障时区外行波表达式辨识不准确以及区外故障时区内行波表达式辨识不准确的特征,构造区内外故障识别判据;最后,基于正负极电流故障分量的加权比值实现故障选极。PSCAD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可靠地识别线路区内外故障,在高阻故障时具有较高灵敏度,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噪声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线路 单端量保护 行波保护 暂态能量 参数辨识 线模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故障区段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单端量保护方案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涛 李紫肖 +1 位作者 陈云飞 宋祥艳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1-785,共15页
行波保护动作速度快,具有不依赖线路边界元件以及不受新能源控制策略影响等优点,是目前解决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中单端暂态量保护方案在弱边界情况下难以适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现有基于行波特征的单端量保护方案多为欠范围式保护,存在... 行波保护动作速度快,具有不依赖线路边界元件以及不受新能源控制策略影响等优点,是目前解决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中单端暂态量保护方案在弱边界情况下难以适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现有基于行波特征的单端量保护方案多为欠范围式保护,存在难以保护线路全长的问题。对此,该文首先通过分析线路不同位置故障时反向电流行波的传播路径,推导出在首个反极性波到达前,保护检测到同极性波的数量与故障位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考虑近端或末端故障时的“漏波”现象以及线路长度的影响,定义并引入“等效故障区段”的概念,以增大零线模时差在区内外故障时的差异,进而提出了基于等效故障区段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单端量保护方案。该方案解决了现有单端量保护方案难以保护线路全长的问题,并考虑了近端或末端故障时采样率受限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容错性。最后,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保护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线路 单端量保护 行波极性 零线模时差 等效故障区段 容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EMD的爆破振动信号降噪方法研究
7
作者 闫鹏 张云鹏 +1 位作者 周倩倩 杨曦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0,共9页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D)算法存在端点效应和降噪效果不佳的问题,依据延拓—分解—聚类—降噪—重构思想,提出了改进EMD的爆破振动信号降噪方法。该方法联合了综合相似指数同时兼顾延拓信号的形状和幅值相似性的特点、K-means算法的聚类...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D)算法存在端点效应和降噪效果不佳的问题,依据延拓—分解—聚类—降噪—重构思想,提出了改进EMD的爆破振动信号降噪方法。该方法联合了综合相似指数同时兼顾延拓信号的形状和幅值相似性的特点、K-means算法的聚类特性以及小波包的降噪优势,不仅可以有效抑制端点效应,也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仿真信号端点效应抑制试验中,与多项式拟合和边界局部特征延拓方法相比,改进EMD方法的能量误差和均方误差最小。在实测爆破振动信号降噪中,与EMD和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相比,改进EMD方法的信噪比(20.94 dB)最大,均方根误差(0.0031)最小。改进EMD方法不仅可以较好保存中低频(0~200 Hz)信号能量,对200 Hz以上高频噪声也具有良好滤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EMD) 爆破振动信号 端点效应 K-MEANS算法 小波包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析模态分析和输入整形的机器人末端振动实时抑制方法
8
作者 何成刚 汪晓鑫 +3 位作者 李自立 高萌 刘吉华 邓文彬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38,共12页
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连续工作过程中,由于运动状态突变及关节柔性会引起机器人末端振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解析模态分析(AMA)和输入整形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振动实时抑振方法。首先,结合机器人控制方案,建立了考虑机器人关节柔... 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连续工作过程中,由于运动状态突变及关节柔性会引起机器人末端振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解析模态分析(AMA)和输入整形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振动实时抑振方法。首先,结合机器人控制方案,建立了考虑机器人关节柔性的闭环动力学方程,并采用泰勒级数展开法推导出了机器人的线性化模态参数解析表达式,有效解析了机器人在振动状态下的模态参数;然后,依据机器人末端残余振动特性,采用级联法设计了双模态零振动微分(ZVD-ZVD)输入整形器,并提出了一种结合AMA和输入整形器的时变双模态抑振方法;最后,在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实验平台上,对AMA方法计算所得的解析模态参数与机器人实测模态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行了机器人的末端残余振动抑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AMA方法对固有频率的最大计算误差仅为5.18%,对阻尼比的最大计算误差为0.0122,证明了AMA方法在时变双模态输入整形抑振方案中的有效性;利用时变双模态输入整形抑振方法,将机器人的三处末端残余振动的最大振幅分别降低至整形前的17.3933%、11.6716%和12.1311%,同时减少了非时变输入整形抑振方案的过量延时(由不准确的模态参数而导致),在整体性能上优于传统的非时变双模态输入整形抑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残余振动 解析模态分析 输入整形 时变双模态抑振方法 双模态零振动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慧农业多频多模无线通信的宽带射频接收机前端电路设计
9
作者 陈新菡 张叶茂 +1 位作者 刘明 潘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智慧农业作为高度现代化的新型农业模式,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农业通过大量农业生产数据的收集、传输、分析和处理,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为满足智慧农业物联网(IOT)无线通信设备低成本、小型化、兼容多种通信... 智慧农业作为高度现代化的新型农业模式,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农业通过大量农业生产数据的收集、传输、分析和处理,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为满足智慧农业物联网(IOT)无线通信设备低成本、小型化、兼容多种通信协议、信号高保真度和低功耗的发展需求,针对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中3G/4G/5G、LoRa、NB-IOT、ZigBee、Wi-Fi、蓝牙(Bluetooth)和RFID等通信协议应用,设计一款可以兼容上述多种频段、多种模式无线通信的宽带(0.8~5.2 GHz)射频信号接收机前端电路。基于0.18μm CMOS设计工艺,电路采用电流模式直接下变频结构,由宽带有源巴伦低噪声跨导放大器(LNTA)、电流模式无源混频器及低输入阻抗的跨阻放大器(TIA)组成,具有良好的转换增益和线性度,提高了对带外干扰的鲁棒性。通过噪声和失真消除技术提高降噪性能,采用宽带共栅-共源(CG-CS)LNTA和电流镜技术来实现更好的输入阻抗匹配和提高电路增益。采用分别由占空比为50%的I、Q两路本振信号驱动的开关管串联实现的25%占空比开关混频级,与50%占空比开关混频级相比,下变频增益提高3 dB,降低噪声系数。跨阻放大器采用跨导增强技术实现低输入阻抗和高跨阻增益,提高电流利用效率和线性度。设计的核心电路(射频和基带信号路径)功耗为24.6 mW,在0.8~5.2 GHz工作频带内的电压转换增益为33.5~35.1 dB,噪声系数(NF)为7.9~9.28 dB,输入三阶交调点IIP3为7.82~9.93 dBm。设计的高性能接收机前端电路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农业物联网各类需要无线通信的设备电路中,助力农业生产的信息化、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物联网 无线通信 宽带 电流模式 射频接收机前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respons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under double-endinitiated close-in explosion 被引量:4
10
作者 Bin Rao Li Chen +3 位作者 Qin Fang Jian Hong Zhong-xian Liu Heng-bo Xi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27-539,共13页
The reinforced concrete(RC) structural component might suffer a great damage under close-in explosion.Different from distant explosions, blast loads generated by the close-in explosion are non-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The reinforced concrete(RC) structural component might suffer a great damage under close-in explosion.Different from distant explosions, blast loads generated by the close-in explosion are non-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 and may cause both local and structural failure. In this study,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RC beams under doubleend-initiated close-in explos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blast loads generated by the double-end-initiated explosion is much more non-uniform than those generated by single-point detonation, which is caused by the self-Mach-reflection effects. A 3 D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in LS-DYNA by employing the modified K&C model. Intensiv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itiation way, scaled distance and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 on the dynamic responses and failure modes of RC beams.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C beam suffers greater damage as the cylindrical explosive is detonated at its double ends than the scenario in which the cylindrical explosive is detonated at its central point. RC beams mainly suffer flexural failure and flexure-shear failure under the double-end close-in explosion, and the failure modes of RC beams change from the flexural damage to flexure-shear damage as the scaled distance or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 decreases. The direct shear failure mode is not usually observed in the double-end-initiated explosion, since the intense blast loads is basically concentrated in the midspan of RC beam, which is due to self-Mach-reflection enhan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RC)beam Close-in explosion Failure mode Dynamic response Double-end-init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首行波曲率半径的交直流互联电网交流输电线路单端量保护
11
作者 高淑萍 段云青 +2 位作者 宋国兵 郑瀚 李晓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8,共11页
交直流互联电网中逆变侧交流输电线路故障特征与纯交流系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传统交流输电线路的保护方案已经不再适用于逆变侧交流输电线路.首先,基于逆变侧交流输电线路发生区内、外故障时拓扑结构的不同,分别推导了两种情况下线模故... 交直流互联电网中逆变侧交流输电线路故障特征与纯交流系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传统交流输电线路的保护方案已经不再适用于逆变侧交流输电线路.首先,基于逆变侧交流输电线路发生区内、外故障时拓扑结构的不同,分别推导了两种情况下线模故障分量电流首行波的表达式,理论上明确了交流输电线路在发生区内、外故障时首行波波形特征的差异性.其次,采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和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提取首行波曲率半径,构造了利用首行波曲率半径进行故障区域识别的高可靠性单端量保护方案.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交直流互联电网模型,使用MATLAB对保护方案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案快速有效,可靠性高,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抗噪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互联电网 单端量保护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 首行波曲率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优化VMD和TET的柔直线路单端故障测距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池梓斌 夏成军 杨明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单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在考虑频变波速影响时需要提取故障行波时频域特征,但现有方法存在时频分辨率较低、波头识别困难和波速计算不准确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参数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瞬态提取... 单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在考虑频变波速影响时需要提取故障行波时频域特征,但现有方法存在时频分辨率较低、波头识别困难和波速计算不准确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参数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瞬态提取变换(transient extraction transform,TET)的单端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利用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优化VMD参数,提取含有故障特征的高频模态分量。然后,对该模态分量进行瞬态提取变换,通过去除短时傅里叶变换中模糊的时频能量,保留与信号瞬态特征密切相关的时频信息,得到故障行波时频域全波形。最后,在故障行波全波形中提取主频分量并标定初始波头与第二反射波头,通过计算主频分量下的波速度,结合行波定位方法实现单端故障测距。在PSCAD/EMTDC中搭建四端柔性直流电网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过渡电阻和噪声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即使在较低采样率下也能实现准确的故障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单端故障测距 频变波速 变分模态分解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型LCC-HVDC直流系统作为黑启动电源的启动方法及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清未 刘之滨 +1 位作者 陈炳奇 林济铿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科学合理的黑启动电源及方案是应对电网灾变停电的最有效策略,可加快其系统恢复进程,大幅减少停电损失。双极型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系统(LCC-HVDC)具有调节灵活输电容量大的优势,但其作为黑启动电源存在一定的困难。提出了以双极型LCC-... 科学合理的黑启动电源及方案是应对电网灾变停电的最有效策略,可加快其系统恢复进程,大幅减少停电损失。双极型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系统(LCC-HVDC)具有调节灵活输电容量大的优势,但其作为黑启动电源存在一定的困难。提出了以双极型LCC-HVDC为黑启动电源的黑启动方法及完整过程,实现向受端无源网络恢复供电,以加速其恢复进程。首先给出了双极型LCC-HVDC作为黑启动电源时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给出了双极型LCC-HVDC作为黑启动电源恢复向受端无源网络恢复供电的实现过程。该过程包括2个阶段,第1阶段实现双极型LCC-HVDC的仿融冰模式启动;第2阶段为从仿融冰模式过渡到向受端无源网络恢复供电过程。算例证实了该启动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该方法使双极型LCC-HVDC具备了黑启动能力,并利用直流系统为受端电网的系统恢复过程提供了电压和频率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启动电源 双极型LCC-HVDC直流系统 仿融冰模式 电网灾变停电 受端无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RM极值延拓的EMD端点效应抑制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丰少伟 柴凯 杨云生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7,59,共7页
以满足船舶机械设备故障实时在线快速诊断为牵引,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端点效应问题,深入研究支持向量回归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machine,SVRM)延拓参数对延拓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EMD极值快速... 以满足船舶机械设备故障实时在线快速诊断为牵引,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端点效应问题,深入研究支持向量回归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machine,SVRM)延拓参数对延拓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EMD极值快速延拓算法。研究端点效应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分析典型端点效应处理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阐述SVRM预测基本原理,提出以信号极值尺度设置延拓长度与样本数量的方法;以信号极值点数值和时刻值为样本,提出一种基于SVRM的极值预测延拓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提高EMD的分解精度及运算效率,可为拓展EMD技术在舰船装备实时监测与智能诊断中的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支持向量回归机 经验模态分解 端点效应 极值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梅模谐振器的无线式石英测温系统设计
15
作者 初思搏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78,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单端支撑型拉梅(Lamé)模石英热敏谐振器的无线式石英测温系统的设计。它包括一体式热敏-载波双模谐振组件、同步激励式双模相干振荡组件、调频与整形滤波组件、无线发射、接收与鉴频组件、STM32F407型单片机软硬...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单端支撑型拉梅(Lamé)模石英热敏谐振器的无线式石英测温系统的设计。它包括一体式热敏-载波双模谐振组件、同步激励式双模相干振荡组件、调频与整形滤波组件、无线发射、接收与鉴频组件、STM32F407型单片机软硬件信号处理单元等。详述了频率为1.8 MHz的Lamé模石英热敏谐振器、频率为98 MHz泛音厚度切变模的超小型载波石英谐振器的设计与创新点。实验结果表明:典型样品Lamé模热敏谐振器的Q值可达6.5×10^(4),测温系统分辨率为0.01℃,精度为0.2℃,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热敏谐振器 拉梅模 单端支撑型 同步激励双模相干振荡 STM32F407型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模态分解中多种边界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胡维平 莫家玲 +2 位作者 龚英姬 赵方伟 杜明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94-1398,共5页
经验模态分解(EMD)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处理边界效应。尽管目前除了Huang申请了NASA专利的边界处理方法,仍没有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但工程上已经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法。本文实现了工程上常用的5种EMD边界处理方法:线性外延,多项式拟合,镜像法... 经验模态分解(EMD)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处理边界效应。尽管目前除了Huang申请了NASA专利的边界处理方法,仍没有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但工程上已经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法。本文实现了工程上常用的5种EMD边界处理方法:线性外延,多项式拟合,镜像法,径向基(RBF)神经网络预测和AR预测方法,设计了一套消除了EMD处理中信号的相互作用及模式混淆影响的测试方法,并利用准周期信号和随机信号对它们的边界效应处理结果进行了定量测试。结果表明镜像法是目前相对最优的EMD边界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经验模态分解 边界效应 模式混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直流送受端接入系统方案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雅婷 张一驰 +5 位作者 郭小江 沈沉 乔煌煌 周勤勇 姜懿郎 马丁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27-1933,共7页
针对我国首个±1100 k V特高压直流工程(准东—皖南),研究了直流送受端接入系统方案。首先,对于直流送端系统,考虑直流再启动、闭锁等故障对电网的影响,采用直流安全稳定计算标准,从频率和电压稳定性角度研究送端换流站孤岛接入和... 针对我国首个±1100 k V特高压直流工程(准东—皖南),研究了直流送受端接入系统方案。首先,对于直流送端系统,考虑直流再启动、闭锁等故障对电网的影响,采用直流安全稳定计算标准,从频率和电压稳定性角度研究送端换流站孤岛接入和联网接入2种方式的可行性。然后,对于直流受端系统,从提高多馈入短路比、抑制短路电流、平衡潮流分布3个层次,研究受端换流站单层接入500 k V、单层接入1000k V、分层接入1000 k V/500 k V这3种方式的可行性。最后,从受端换流站近区网架结构、接入通道选择等多角度研究并提出了换流站的系统接入网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特高压直流 送端孤岛接入 送端联网接入 受端分层接入 多馈入短路比 换流站接入网架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抑制EMD端点效应新方法及其在信号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8
作者 曹冲锋 杨世锡 杨将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8-593,共6页
经验模式分解(EMD)的端点效应一直是困扰其工程实用性的难点问题,结合端点效应产生机理和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端点优化对称延拓(End Optimization Symmetric Extension,EOSE)的抑制EMD端点效应新方法。通过对信号和其包络线... 经验模式分解(EMD)的端点效应一直是困扰其工程实用性的难点问题,结合端点效应产生机理和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端点优化对称延拓(End Optimization Symmetric Extension,EOSE)的抑制EMD端点效应新方法。通过对信号和其包络线的偏差评价函数的最小化计算,获取最佳的信号端点值,在此基础上延拓信号的上、下包络线将最大化地逼近原始信号两端点,在EMD后续"筛选"固有模态分量(IMF)过程中抛弃两端延拓的数据,将端点效应释放到原始信号的以外。将原EMD、基于EOSE改进EMD和基于时间序列建模(ARMA)改进EMD3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EOSE方法抑制EMD端点效应的效果最好,能够精确提取出旋转机械振动信号的典型故障特征,运算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式分解 端点效应 端点优化对称延拓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适应的EMD端点延拓方法 被引量:72
19
作者 邵晨曦 王剑 +2 位作者 范金锋 杨明 王子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44-1948,共5页
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Huang等发明的经验模态分解(EMD)是一种先进的信号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得非平稳信号的时频特征,但是其利用样条曲线构造信号上下包络线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端点问题.在研究了该问题已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 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Huang等发明的经验模态分解(EMD)是一种先进的信号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得非平稳信号的时频特征,但是其利用样条曲线构造信号上下包络线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端点问题.在研究了该问题已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匹配的自适应端点延拓方法,采用信号内部和端点处变化趋势最为相似的子波来对端点处的信号进行延拓.该方法充分考虑了信号的内在特性以及边缘处的变化趋势,使端点处的延拓更加合理,从而使得三次样条曲线在端点处不会发生大的摆动.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端点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端点效应 自适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柱端板连接的破坏模式及弯矩转角关系 被引量:30
20
作者 郭兵 柳锋 顾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4-27,共4页
根据梁柱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的简化学模型 ,提出一种用已知节点尺寸来预测其弯矩转角关系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在对节点的各种可能破坏形式和初始位移做了理论分析后 ,给出了计算模型参数极限弯矩和初始转动刚度的方法 。
关键词 端板 连接 外伸式端板 弯矩 转角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