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多动因互动看强化否定还是弱化否定
1
作者 孔英民 朱庆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共10页
本文主要从四个因素研究了“建议……不”和“不……建议”两个句式是强化否定还是弱化否定:否定的直接性、否定的明确性与加工效率、否定的词汇手段和否定的词汇化。从共时平面看,这两个句式属于性质不同的句式,不宜从某个动因看否定... 本文主要从四个因素研究了“建议……不”和“不……建议”两个句式是强化否定还是弱化否定:否定的直接性、否定的明确性与加工效率、否定的词汇手段和否定的词汇化。从共时平面看,这两个句式属于性质不同的句式,不宜从某个动因看否定强化问题,而应该全面地从多动因互动角度看待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议” “不” 强化否定 多动因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能了”的确定性
2
作者 修俊俊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1期71-75,共5页
“不可能了”能够成立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它的语义确信度较高。“不可能了”能够与高概率副词、标识已然的副词、叙实动词同现,证明了它的高确信度性质。与“不可能了”相比,“可能了”的确信度较低,不能构成出现的条件,因此,它无法直接... “不可能了”能够成立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它的语义确信度较高。“不可能了”能够与高概率副词、标识已然的副词、叙实动词同现,证明了它的高确信度性质。与“不可能了”相比,“可能了”的确信度较低,不能构成出现的条件,因此,它无法直接作为答句应答。“不”作为一个否定算子,实现了认识情态的从“可能了”到“不可能了”的转变,而“了_(2)”的主要作用是将这种转变标识出来,并作为一种肯定语气加以确定。就“不可能了”的形成机制来看,既与话题化有关,也与拷贝、删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能了” “不可能” “可能” “了” 否定 确定性 确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X”类副词的语法化与表义功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姚小鹏 姚双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0,共6页
现代汉语中有些"不X"副词由"不"和动词等实词通过历时演化凝合而成。"语义演变的诱使性推理"和"追求正反两式对称平衡的类推"是导致其语法化的两条重要机制。"不X"副词发展演化过程... 现代汉语中有些"不X"副词由"不"和动词等实词通过历时演化凝合而成。"语义演变的诱使性推理"和"追求正反两式对称平衡的类推"是导致其语法化的两条重要机制。"不X"副词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历时沉淀,反映在表义功用上,就是它们通常具有较强的倾向性或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语法化 表义功用 主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固有模式对构式的影响——以“放着NP不VP”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宗守云 张素玲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0,95,共9页
社会固有模式影响着构式。社会固有模式决定构式意义,"放着NP不VP"反映了施动者放弃社会固有模式中的高价值行为,而选择社会固有模式中的低价值行为,以及言说者对施动者行为的认同与否。社会固有模式制约构式成分,施动者、&qu... 社会固有模式影响着构式。社会固有模式决定构式意义,"放着NP不VP"反映了施动者放弃社会固有模式中的高价值行为,而选择社会固有模式中的低价值行为,以及言说者对施动者行为的认同与否。社会固有模式制约构式成分,施动者、"放着NP不VP"、后续转折小句或多或少都受到社会固有模式影响。社会固有模式促进构式形成,"放着NP不VP"的先构式化和再构式化都和社会固有模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固有模式 放着NP不VP 构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词语义指向自动识别的路径探讨和个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赫琳 吴迪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研究现代汉语副词语义指向的计算机识别,是从语义入手探索句处理的一个尝试。我们提出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地利用海量语料,详尽考察现代汉语副词语义指向的不同情况,探寻不同语义指向的约束条件和机制,并对其进行形式化的描述,然后构建计... 研究现代汉语副词语义指向的计算机识别,是从语义入手探索句处理的一个尝试。我们提出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地利用海量语料,详尽考察现代汉语副词语义指向的不同情况,探寻不同语义指向的约束条件和机制,并对其进行形式化的描述,然后构建计算机自动处理策略和流程模型,编写程序,使之在计算机上得以实现。据此,我们以否定副词"不"为样本,全面探讨了其语义指向的各种情况,构建了计算机自动识别的流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语义指向 计算机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词中“不”的多义性 被引量:4
6
作者 侯瑞芬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27,共9页
汉语复合词中的"不"可以表达"没有"、"别"和"不能"等多种意义。"不"作为一般否定词的"大众化"而成为最常用、最无标记的否定词,这是它能够表示多种否定意义的前提。"... 汉语复合词中的"不"可以表达"没有"、"别"和"不能"等多种意义。"不"作为一般否定词的"大众化"而成为最常用、最无标记的否定词,这是它能够表示多种否定意义的前提。"不"之所以能够在复合词中表示"没有"、"别"和"不能"等多种意义,则主要归因于其"主观性"的特质。"凸显冲突"和"委婉表意"是"不"主观性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 主观性 回溯推理 礼貌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由得(NP)不VP”句的构成、语义及形成过程 被引量:4
7
作者 宗守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0,共8页
"不由得(NP)不VP"句由致因、不由得、NP和VP构成,在语义性质上具有显致因性、唯主体性、非事件性、强主观性等特征。"不由得(NP)不VP"句是经过双小句整合而形成的,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
关键词 “不由得(NP)不VP”句 致因 小句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语为英语者口语中混用“不”和“没”的个案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英 徐霄鹰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20-26,共7页
本文对两位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口语中使用否定词"不"和"没"的情况进行了个案追踪调查,对其在从初级一到中级一的三个阶段混用"不"和"没"的偏误情况加以分析。文章指出,只有否定跟过去有关... 本文对两位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口语中使用否定词"不"和"没"的情况进行了个案追踪调查,对其在从初级一到中级一的三个阶段混用"不"和"没"的偏误情况加以分析。文章指出,只有否定跟过去有关的行为动作或情况时,学习者才会较多地混用"不"和"没"。混用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第一是任意用"不"否定跟过去时间有关的行为动词来表示学习者所认为的主观意愿;第二是误用"没"来否定跟过去有关的认知心理类动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否定词的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 “没” 偏误 否定规则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中“S不NP”的分类和句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常红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4,共7页
文章基于语料库,探讨现代汉语中否定类名谓句式"S不NP"的分类和句式义。首先分析了句式成分的句法和语义特征以及句式的语用条件,然后综合语气和语义特点将这一句式分为4类:估测反问式、类比反问式、比对反问式和比对陈述式... 文章基于语料库,探讨现代汉语中否定类名谓句式"S不NP"的分类和句式义。首先分析了句式成分的句法和语义特征以及句式的语用条件,然后综合语气和语义特点将这一句式分为4类:估测反问式、类比反问式、比对反问式和比对陈述式。最后指出此类句式的句式义为凸显话题的属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谓句 “S不NP” 比测 属性量 句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的不X_单”的构成、使用及“不X_单”的指称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绪军 赵会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2,共10页
'NP的不X单'结构在构成和指称用法上具有多样性。构成上,结构中'不X单'有的已成词,有的是短语。成词的'不X单'有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之分,而短语'不X单'则是'不'与动词或形容词组合而成。指称... 'NP的不X单'结构在构成和指称用法上具有多样性。构成上,结构中'不X单'有的已成词,有的是短语。成词的'不X单'有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之分,而短语'不X单'则是'不'与动词或形容词组合而成。指称用法上,'NP的不X单'中'不X单'的指称化有历时和共时之分。经过历时指称化的'不X单'构成的'NP的不X单'就是'NP1的NP2',而共时指称化的'不X单'词汇化程度不同,'NP的不X单'对前提陈述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的不X_单” 陈述 指称 指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学生习得能否式“V得/不C”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先亮 孙岚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89,共7页
"V得/不C"是汉语述补结构中表可能或不可能的一种特有的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归纳出留学生在习得能否式述补结构"V得/不C"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并从语言普遍性因素、学生的... "V得/不C"是汉语述补结构中表可能或不可能的一种特有的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归纳出留学生在习得能否式述补结构"V得/不C"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并从语言普遍性因素、学生的回避策略、目的语规则泛化等方面分析出现偏误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得/不C 偏误类型 偏误原因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是N的N”的评价功能与主观移情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清国 王光和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3-33,共11页
标记性构式'不是N的N'表达两种构式义;构式的语用功能为评价,而正负评价与构式语义相关,评价功能的赋得源自构式内在的反预期信息;'不是N的N'尚未完成构式化而定型固化,构式化的理据在于主观移情。
关键词 “不是N的N” 评价功能 反预期信息 主观移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否定让步构式及其习得探析——以“不V不V也/又要V+M”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玲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2-98,共7页
本文在语法习得构式观视角下对汉语特殊结构"不V不V也/又要V+M"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构式和语义分析,将其分为意愿逆向式和承诺悖反式。研究发现这种结构的两种类型在M的选择上分别为极小量真值及意识范畴内的极大量。在语义上,... 本文在语法习得构式观视角下对汉语特殊结构"不V不V也/又要V+M"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构式和语义分析,将其分为意愿逆向式和承诺悖反式。研究发现这种结构的两种类型在M的选择上分别为极小量真值及意识范畴内的极大量。在语义上,分别存在时间差异与凸显差异。其构式义分别是"意愿义"的否定与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否定让步构式 “不V不V也 又要V+M” 构式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文献释词补苴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长林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198,共5页
汉译佛经中的"项佷"实为"顽佷"。"项"沾染"强"而有"强横不顺"之义的说法不确;"佷"亦非凶狠义,而是执拗不从义。禅籍"傍不甘"是"在旁不甘"、"旁... 汉译佛经中的"项佷"实为"顽佷"。"项"沾染"强"而有"强横不顺"之义的说法不确;"佷"亦非凶狠义,而是执拗不从义。禅籍"傍不甘"是"在旁不甘"、"旁边不甘"等形式的缩略,"旁"乃"旁边"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献 项佷 顽佷 傍不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主观超量构式“要不要这么A”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甄珍 丁崇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5,共10页
"要不要这么A"是现代汉语一个新兴的高频表达式,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理论将其构式义概括为说话人对某主体某方面的性状做出超出"应有程度"或"可接受程度"的主观超量评价。构式的变项A以单、双音节性质形容... "要不要这么A"是现代汉语一个新兴的高频表达式,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理论将其构式义概括为说话人对某主体某方面的性状做出超出"应有程度"或"可接受程度"的主观超量评价。构式的变项A以单、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为主,贬义词语与其兼容性更强。该构式主要充当谓语或单独成句。构式不但具有主观超量的评价功能,而且带有不满和抱怨的语气。在构式成型的过程中,至少与"S+A""这么A""要不要X"存在承继关系。该构式及其相关构式在语义上存在区别和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不要这么A” 构式 主观性 程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标记“要不”
16
作者 王志英 《云梦学刊》 2014年第1期129-134,共6页
"要不"有多个义项,到目前为止前人对"要不"表示"建议义"的用法还很少涉及。表示"建议义"的"要不"已经虚化为一个话语标记,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起到组织和调控功能;在语句中主要起到... "要不"有多个义项,到目前为止前人对"要不"表示"建议义"的用法还很少涉及。表示"建议义"的"要不"已经虚化为一个话语标记,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起到组织和调控功能;在语句中主要起到语篇衔接、间接否定、开启话题和人际互动功能;其生成动因是语言表达的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生成机制是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不” 话语标记 交互主观性 人际功能 语用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式“爱V不V”的认知语义及整合度等级
17
作者 李思旭 沈彩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65,共9页
本文从韵律切分和概念整合两个角度,探讨构式"爱V不V"中V的音节单双、构式的韵律切分,分析其句法功能和V的语义特征,并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按照整合度高低把构式"爱V不V"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关键词 爱V不V 构式语法 韵律切分 概念整合 整合度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方言中的“太不VP”结构
18
作者 陈立中 《汉语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51-58,共8页
太白方言的"太不VP"结构颇具特色。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发现能进入太白方言"太不VP"结构的动词大多是表示人的行为动作而非心理活动的;太白方言"太不VP"结构的否定意义明显弱化,并与"不太VP"... 太白方言的"太不VP"结构颇具特色。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发现能进入太白方言"太不VP"结构的动词大多是表示人的行为动作而非心理活动的;太白方言"太不VP"结构的否定意义明显弱化,并与"不太VP"大致相当;太白方言的"太不VP"与"不太AP"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方言“太不VP”结构副词“太”“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不X”正反叠用的非疑问功能及限制条件 被引量:3
19
作者 耿国锋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72,共10页
“X不X”正反叠用惯常的语法功能是表示疑问,本文致力于“X不X”正反叠用的非疑问功能及限制条件。“X不X”的非疑问功能受限于各类小句、结构。不同类型的“小句”对“X不X”疑问功能的限制强弱不同,并由此得出一个结构、小句限制疑问... “X不X”正反叠用惯常的语法功能是表示疑问,本文致力于“X不X”正反叠用的非疑问功能及限制条件。“X不X”的非疑问功能受限于各类小句、结构。不同类型的“小句”对“X不X”疑问功能的限制强弱不同,并由此得出一个结构、小句限制疑问的不等式:无条件复句偏句≥介词结构≥定语小句≥主语小句>宾语小句。谚语中用作谓语或宾语小句条件A下的“X不X”不表疑问突破了“X不X”非疑问功能的限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不X” 非疑问功能 对举 语言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瑕有害”之“瑕”义辨正
20
作者 王进安 林惠玲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7-81,共5页
《邶风》是《诗经》中的经典篇章之一。学者对《邶风》中“不瑕有害”之“瑕”的解释莫衷一是。前贤对“瑕”的阐释有四种,一即郑玄的“瑕犹过也”;二即毛亨的“以瑕为远”;三即周悦让的“以瑕为暇”;四即朱熹《诗集传》的“瑕,何,古音... 《邶风》是《诗经》中的经典篇章之一。学者对《邶风》中“不瑕有害”之“瑕”的解释莫衷一是。前贤对“瑕”的阐释有四种,一即郑玄的“瑕犹过也”;二即毛亨的“以瑕为远”;三即周悦让的“以瑕为暇”;四即朱熹《诗集传》的“瑕,何,古音相近,通用”。文章收集各家对“不瑕有害”的注释,并类比与其高度一致的“不遐有佐”“不遐有愆”句型,结合具体的语境,得出“瑕”当作“何”解更为合适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邶风》 不瑕有害 “瑕”义辨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