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ing mechanism of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l fin based on flat surface
1
作者 向建化 段吉安 +3 位作者 周海波 张春良 刘贵云 周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660-1666,共7页
To improve heat-transfer performance, a novel integral three-dimensional fin-structure on the plat surface was presented to increase the evaporation efficiency.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a spi... To improve heat-transfer performance, a novel integral three-dimensional fin-structure on the plat surface was presented to increase the evaporation efficiency.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a spiral micro-groove and multi radial micro-grooves. Both ploughing-extrusion(P-E) and stamping were used to form the integral-fins with a connection between radial and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s. Based on the SEM result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E speed v P-E, rotational speed np and feed fp, and among interference length Li, stamping feed angle θc and stamping depth ac wer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the groove morphology and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ameter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integral finned surface with micro-grooves and cracks can be obtained under such processing conditions: P-E depth ap=0.3 mm, ac=0.3 mm, the interval of helical groove dp=1.24 mm, θc=2° and np=5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l fin ploughing-extrusion STAMPING micro groove enhanced boi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的演变、内涵与实践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伟进 许亚敏 关棋月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领导下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的提出,是自治、法治、德治等治理传统在基层治理中的传承与发展,是各扬所长、各补其短、协同作用的理念创新,适应了基层社会矛盾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领导下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的提出,是自治、法治、德治等治理传统在基层治理中的传承与发展,是各扬所长、各补其短、协同作用的理念创新,适应了基层社会矛盾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三治融合”源于地方实践创新,在党的领导与国家顶层设计的确认下逐步推广,并发展出了村务契约化管理、村(居)民议事厅等创新形式。前期的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党的领导与多元主体的壮大为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自治广度深度有限、法治能力不足、德治约束力不强仍是重要限制。因此,“三治”深度融合仍需在党的领导下加强制度建设、实践创新与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治融合 社区治理 基层治理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医养结合整体性治理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姬雄华 邓慧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共4页
目前,我国农村医养结合存在治理理念未统一、组织结构协调不畅、政策保障不足、技术支撑乏力等治理碎片化问题。对此,应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指引,对标农村健康老龄化要求,统一治理理念、提升组织结构协同性、进行政策整合、搭建数字化平... 目前,我国农村医养结合存在治理理念未统一、组织结构协调不畅、政策保障不足、技术支撑乏力等治理碎片化问题。对此,应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指引,对标农村健康老龄化要求,统一治理理念、提升组织结构协同性、进行政策整合、搭建数字化平台,实现农村医养结合的整体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碎片化 农村医养结合 整体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河流及其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褚俊英 原康琦 +4 位作者 周祖昊 张云富 蒋云钟 王英 唐佐槐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共9页
在对季节性河流的基本概念、空间分布和主要分类系统阐释的基础上,揭示了季节性河流水量、环境和生态等多要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即生态平衡理论、群落演替理论以及生态系统调控理论;给出了季节性... 在对季节性河流的基本概念、空间分布和主要分类系统阐释的基础上,揭示了季节性河流水量、环境和生态等多要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即生态平衡理论、群落演替理论以及生态系统调控理论;给出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即问题导向、三方联动和多水统筹;提出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3+6+1”集成化方案的总体框架:“3”为水域、岸带和陆域联动体,“6”为技术层面的6类措施,即配置节约、控源截污、岸线提升、内源治理、织网连通和生态修复,“1”为智慧管理体系建设。基于该框架,提出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管理的具体方案,识别了其重点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河流 流量过程 生态环境治理 集成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4
5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礼治与三治的乡村治理逻辑变迁——基于浙北乡村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2,共14页
基于浙北乡村的田野考察,探讨了传统中国乡村治理的礼治体系与现代的“三治融合”体系之间的治理逻辑差异。礼治是内部各要素相互嵌入并统合在一起的“合而治之”,而三治是各要素既有互补也有张力的“分而治之”。分别以义仓义学与公益... 基于浙北乡村的田野考察,探讨了传统中国乡村治理的礼治体系与现代的“三治融合”体系之间的治理逻辑差异。礼治是内部各要素相互嵌入并统合在一起的“合而治之”,而三治是各要素既有互补也有张力的“分而治之”。分别以义仓义学与公益基金、祠祀制度与民间信仰管理制度、家风家训与道德评选的三组对比为例,揭示了礼治嵌入于乡村内生秩序,是伦理政治信仰的一体化的特征,且具有身家国天下的一致性;而三治则更多由外生于乡村秩序的制度力量来建构,是制度分化、多元共治的体现,且强调公私领域之间的差异。这种治理逻辑上的不同,使得三治不能仅仅通过借用礼治的某些形式来实现融合。在新的社会条件和制度条件下,三治体系化的重点不在于“合”,而在于“融”,即需要以情境化的治理实践方式来实现基于分化性逻辑的融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礼治 三治融合 治理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转译”:逻辑与进路——基于重庆市3个转型社区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宋辉 张梦康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7,M0005,共15页
转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是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转型社区作为城乡连续谱的中间环节,兼具“社区”“共同体”两种生活形态,其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逻辑呈现揭示了转型发展中城乡要素立体融合、互构共生的细节。对重庆市... 转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是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转型社区作为城乡连续谱的中间环节,兼具“社区”“共同体”两种生活形态,其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逻辑呈现揭示了转型发展中城乡要素立体融合、互构共生的细节。对重庆市3个转型社区的研究发现,治理共同体建设经历了问题化、利益相关化、征召与动员等4个阶段。其中,问题化阶段实现了社区公共问题与行动者自身问题的相互转化,利益相关化阶段完成了多元行动者的利益汇集与共同利益的拆分赋予,征召阶段就可行措施开展民主协商并敲定行动方案,而动员阶段则催生了真正的行动参与。层级“转译”推动并形成了社区空间更新中“现象—问题—议题—协商—行动”的过程闭环。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相应地提出推动“转译者”角色转换、畅通“转译”枢纽空间以及优化“转译”过程机制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治理共同体 转译 行动者网络 转型社区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空间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推进理路 被引量:4
8
作者 任维德 张乐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通过撤地设市、地市合并、撤县设市、撤县(市)设区、市辖区调整、乡镇撤并以及地级市代管县(市)等行政区划调整,运用城市与区域空间治理的多种政策工具,以城市空间的增量与重构激发城市化发展动力,推动经济、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通过撤地设市、地市合并、撤县设市、撤县(市)设区、市辖区调整、乡镇撤并以及地级市代管县(市)等行政区划调整,运用城市与区域空间治理的多种政策工具,以城市空间的增量与重构激发城市化发展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空间治理的新议题。基于此,有必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多重逻辑、推进理路展开深入探讨,这对于破解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十分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化进程 空间治理 空间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能力对中国省域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2013-2022年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朝武 朱海 章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94,共14页
数字能力是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数字能力与省域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关系尚未得到系统性实证.该文构建了数字能力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作为案例样本,考察数字能力对文旅融合... 数字能力是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数字能力与省域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关系尚未得到系统性实证.该文构建了数字能力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作为案例样本,考察数字能力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1)2013—2022年中国数字能力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均呈现出波动增长的态势,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特征,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以高数字能力-高文旅融合、低数字能力-高文旅融合、低数字能力-低文旅融合的类型为主.2)数字能力建设显著提升了省域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并且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数字能力水平较低地区的促进作用效果更为明显.3)政府干预在数字能力与文旅融合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中发挥了正向调节效应.该研究有助于深化数字能力与文旅融合之间关系的认识,更好地推动中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能力 文旅融合 政府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庆华 潘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但仍面临着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基础设施差距过大、要素流动不畅等挑战。如何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但仍面临着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基础设施差距过大、要素流动不畅等挑战。如何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形成与发展将深刻重塑城乡关系,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探究新质生产力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涵盖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三个维度的市域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1年全国275个城市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提升就业质量和提高创业活力两条重要渠道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门槛条件下,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呈现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效应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视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探索多维城乡融合发展驱动路径,最大化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力;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为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遵循地区间相对比较优势,因地实施差异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发展 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领导力供给: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毛寿龙 肖敏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M0003,共14页
党建引领已成为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并要求深入探讨基层党建何以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议题。以公共领导力为基点,对话统合治理理论,结合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动因—过程—结果”分析框架,对... 党建引领已成为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并要求深入探讨基层党建何以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议题。以公共领导力为基点,对话统合治理理论,结合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动因—过程—结果”分析框架,对湖南省长沙市F社区更新治理实践进行单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基层党建立足组织、利益和价值三重统合要素,强化对社区公共领导力的供给,驱动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具体而言:组织统合下的空间塑造机制在共建层面构建了扁平化治理结构;利益统合下的资源在地性转化机制在共治层面激发了集体行动动力,选择性激励机制保障了集体行动的持续开展;价值统合下的策略性动员机制在共享层面凝聚了共治共识。此过程不仅助推树立政党治理权威,也提升了社区自主治理能力。本研究验证了社区治理中保持多主体合作与治理权力相对集中的可能性,有助于延展统合治理理论的解释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建 社区治理共同体 公共领导力 统合治理 空间塑造机制 资源在地性转化机制 选择性激励机制 策略性动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风险研判、归因分析与生态治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羽 杨子豪 覃菲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5,共7页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其技术潜力不断释放,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然而,这一进程也伴随着复杂的挑战和风险,亟须系统性生态治理。研究剖析了AI助力教育变革的三类风险(主体性、安全性、发展性风险),并聚焦四...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其技术潜力不断释放,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然而,这一进程也伴随着复杂的挑战和风险,亟须系统性生态治理。研究剖析了AI助力教育变革的三类风险(主体性、安全性、发展性风险),并聚焦四种生态主体(政府、AI技术研发者、学校和企业)开展归因分析,揭示了三类风险的多层次原因链条,涉及四重逻辑:制度逻辑,法律与专业的约束缺失;技术逻辑,算法与系统的内在局限;教育逻辑,守正与守旧的实践挑战;商业逻辑,效率与利益的价值扭曲。为应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AI助力教育变革的生态治理框架,旨在为AI与教育的良性共生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指引,主张以政府为主导,完善顶层架构;增加企业参与,规范行业管理;发挥教育引领作用,提升主体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治理 人工智能教育 深度融合 教育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健康现代化的战略转型与实现路径:从“三医”联动到健康治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翟绍果 徐天舒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健康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面对健康脆弱性,公共健康治理面临着治理界限交互扩大、治理内容更迭扩展、治理进程压缩叠加等诸多挑战。秉持人民中心、生命至上、系统整合、全民参与的公共健康治理理念,中国在提升健康公平性... 健康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面对健康脆弱性,公共健康治理面临着治理界限交互扩大、治理内容更迭扩展、治理进程压缩叠加等诸多挑战。秉持人民中心、生命至上、系统整合、全民参与的公共健康治理理念,中国在提升健康公平性方面探索出一条医保、医疗与医药协同改革的发展之路。新时代进一步提升健康福祉,需要从“三医”联动到健康治理,通过互助共享的健康保障战略、医防融合的健康支持战略、均衡协同的健康服务战略和多元合作的健康促进战略,实现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为特征的全民健康福祉。基于此,走向健康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包括,依托健康资源配置体制、健康制度协同机制、健康服务递送体系和健康行动协同网络,最终促进资源互通、结构改革、服务融合和治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现代化 “三医”联动 健康治理 医防融合 健康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人工智能档案管理项目调研及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泽锋 郭长伟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4,128,共6页
对国外关于人工智能档案管理的项目进行调研与分析,从而为我国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档案管理实践提供启示与借鉴。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电子邮件归档、政府网页归档、手写档案识别、口述历史档案、图书馆智能编目以及一般电子档案这6个不同的... 对国外关于人工智能档案管理的项目进行调研与分析,从而为我国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档案管理实践提供启示与借鉴。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电子邮件归档、政府网页归档、手写档案识别、口述历史档案、图书馆智能编目以及一般电子档案这6个不同的应用领域对人工智能档案管理项目进行调研分析;并将这些项目按照鉴定分类、整理编目以及开放利用这3个工作环节开展研究。结合目前我国人工智能赋能档案管理的工作情况,提出三点启示:人工智能与档案融合创新、实现“概念验证”到“中试验证”、档案与数据的密切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档案数据 档案管理 网络调研 内容分析 开放利用 融合创新 数据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文 李吉良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3,共12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城乡关系演进新阶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了与既往集体经济不同的新趋势与新特征,着重体现在地域空间上走...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城乡关系演进新阶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了与既往集体经济不同的新趋势与新特征,着重体现在地域空间上走向开放、功能定位上走向明晰、经营方式上走向市场多元与分配方式上走向动态管理,从而与城乡融合发展新目标相适应。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助于在微观层面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在中观层面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在宏观层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为城乡融合发展在多层次多维度上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应当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突破口,在产业融合上创新集体发展模式,在空间融合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要素融合上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在社会融合上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从而破除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逻辑意涵、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向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晋 吕进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农业常规生产力的超越,既是依托新型要素重新定义农业生产方式的经济过程,又是同频协变乡村治理方式的政治过程。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乡村治理理念再度升级、治理体系迭代更新、治理机制不断优化的根本动因。通过...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农业常规生产力的超越,既是依托新型要素重新定义农业生产方式的经济过程,又是同频协变乡村治理方式的政治过程。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乡村治理理念再度升级、治理体系迭代更新、治理机制不断优化的根本动因。通过涉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新质劳力的整体性跃升、要素活力的适配性激发与算法红利的切合性释放,农业物质力得以转化为乡村治理力。面对基层形式主义和乡村治理“内卷化”、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数字鸿沟、“异化小农”惯性以及乡村公共性再生产难题,要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畅通县域城乡数字要素深度融合渠道,推进空间均衡性治理;积极培育新质劳力,充分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治主动精神;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公共性再生产增进乡村有机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村生产关系 乡村治理现代化 城乡融合 新质劳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
17
作者 周俊 郁建兴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78,157,共13页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从治理视角考察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治理与发展关系的理论考辨表明,良好的治理有助于实现更具公平、包容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以桐乡市“三治结合”建设为对象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发现...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从治理视角考察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治理与发展关系的理论考辨表明,良好的治理有助于实现更具公平、包容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以桐乡市“三治结合”建设为对象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发现,治理促进发展的关键机制包括:通过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保障发展公平,通过建立多元和开放的决策结构促进包容性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制度和完善共享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治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作用,需要持续增强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与发展的适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 治理 发展 三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政府监管对制造业企业ESG表现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佳 魏佳灵 卢良栋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56,共18页
数字平台日益成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主流渠道。相较于传统的线下诉求方式,线上诉求具有更低的边际成本、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广泛的影响力。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基于2012—2022年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环保问政文本记录和政府工作报告文... 数字平台日益成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主流渠道。相较于传统的线下诉求方式,线上诉求具有更低的边际成本、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广泛的影响力。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基于2012—2022年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环保问政文本记录和政府工作报告文本,结合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对比分析线上和线下环保诉求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公众通过线上线下提出环保诉求均能够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公众线上诉求部分通过政府线上线下联动监管作用于企业ESG表现;公众线下诉求则完全通过政府线下监管作用于企业ESG表现。最后,检验了政府在数字化转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注意力配置如何调节公众环保诉求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政府监管和企业行为间的复杂关系,为引导环境治理模式向“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共治”的转变提供经验证据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线上环保诉求 线上线下联动监管 政府注意力 企业ESG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统合与治理激活: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秩序建构
19
作者 袁明宝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2,M0005,M0006,共15页
后搬迁时代社区治理秩序建构是实现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混合型治理事务和超前城镇化特点,是政府行政统合介入安置社区治理的基础。基层政府通过对多元治理主体、多元治理事务以及多元规则的统合,实现易地搬迁安置... 后搬迁时代社区治理秩序建构是实现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混合型治理事务和超前城镇化特点,是政府行政统合介入安置社区治理的基础。基层政府通过对多元治理主体、多元治理事务以及多元规则的统合,实现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的制度化和组织化运转。行政统合不仅能够提升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行政能力,也使基层干部能够借助提供行政服务的机会积累治理资源和权威,将正式规则输入安置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中的行政统合能同时满足处理安置社区行政事务和回应居民诉求的要求,使行政、服务和自治事务得到有效融合。行政统合不是简单的行政化,其核心是在行政力量介入的同时能够激活社区内生治理资源,实现正式治理与非正式治理的良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易地搬迁安置 行政统合 嵌入式治理 混合型治理 超前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铁牛 曾文平 +3 位作者 陈海涛 胡亮 丁首斌 陈立林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168-171,176,共5页
该文针对众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倾向于与科研实力突出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较少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情况,提出“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指出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各企业参与的新... 该文针对众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倾向于与科研实力突出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较少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情况,提出“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指出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各企业参与的新型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企业项目驱动+科研团队引领+学生工作室实施”的实战型育人模式,探讨“政校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乡村振兴 “政校企”共建 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