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仁刑”“顺天”理念与传统中国司法礼仪
1
作者 范忠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45,共21页
作为“礼义之邦”暨“礼仪之邦”的传统中国,各级官府在司法中注重通过一定仪式性手续彰显国家的仁义和公平态度。在广义的司法活动中,那些长期“例行公事”地实施的、带有表演性甚至略有滑稽感的“行礼如仪”手续,常常并非查明案件事... 作为“礼义之邦”暨“礼仪之邦”的传统中国,各级官府在司法中注重通过一定仪式性手续彰显国家的仁义和公平态度。在广义的司法活动中,那些长期“例行公事”地实施的、带有表演性甚至略有滑稽感的“行礼如仪”手续,常常并非查明案件事实、作出或执行判决所必需,仅仅是为了昭示“慎刑”“恤刑”“仁刑”“祥刑”“哀矜折狱”“顺天”“法天”“天人合一”等大义而已。这些手续,是传统中国司法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公堂以外司法活动中的“斋决”“覆奏”“时令司法”“辞决”“放赦”“祭城隍”“祭厉”等多种仪式性程序入手,对传统中国广义司法活动中的礼仪性程序进行简略梳理,试图阐释这些礼仪程序背后蕴含的传统公正、公平、公开、人道追求,阐释其背后体现的华夏民族司法正义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刑”“顺天” 司法礼仪 司法正义 程序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中的中国刑事司法 被引量:72
2
作者 赵秉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中国现阶段强调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这一政策要求刑事司法秉承保障人权、和谐司法的理念,遵循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和正当程序原则,正确运用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各项制度,妥善进行刑事司法制度创新之尝试,大力改进刑事司法工... 中国现阶段强调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这一政策要求刑事司法秉承保障人权、和谐司法的理念,遵循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和正当程序原则,正确运用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各项制度,妥善进行刑事司法制度创新之尝试,大力改进刑事司法工作机制。在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中,司法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刑事司法 理念 原则 工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严并进”刑事政策在台湾地区的实践——以台湾地区2005年“刑法修正”为样本 被引量:6
3
作者 卢建平 周建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1,共6页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宽严相济成为中国大陆基本的刑事政策。无独有偶,在海峡彼岸,台湾地区也推出了“宽严并进”的刑事政策,并以此为指导在2005年进行了“刑法修正”。台湾地区刑事政策的调整涉及面广,有其自身的特点,引起...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宽严相济成为中国大陆基本的刑事政策。无独有偶,在海峡彼岸,台湾地区也推出了“宽严并进”的刑事政策,并以此为指导在2005年进行了“刑法修正”。台湾地区刑事政策的调整涉及面广,有其自身的特点,引起学界和刑事司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大陆刑事政策和实践也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并进 刑事政策 台湾省 刑法修正 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宽严相济与三个刑事政策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顺安 刘艳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4-178,共5页
宽严相济是指惩治违法犯罪的制裁措施宽严适度,宽严协调,其政策实质是区别对待,辩证地运用"宽"与"严"。新中国成立以来,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在二十余年的"严打"刑事政策的高压下,实际上已成... 宽严相济是指惩治违法犯罪的制裁措施宽严适度,宽严协调,其政策实质是区别对待,辩证地运用"宽"与"严"。新中国成立以来,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在二十余年的"严打"刑事政策的高压下,实际上已成为应然的刑事政策,而且带有明显的时代政治色彩;而"严打"刑事政策则从临时的应付对策变为长期对策,事实上已取代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而成为实然的刑事政策。由此使业已存在的中国重刑主义思想更加浓厚,已无法满足刑事司法实践的客观需要。因此,可以借鉴西方国家"轻轻重重"两极化刑事政策的有益经验,将宽严相济确立为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基本刑事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严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自由刑执行的完善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守芬 李瑞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5,共7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指对于犯罪的惩治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结合,以求得最佳的法律和社会效果。从刑罚理论角度观察,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严”和“宽”都有其理论根基,宽严相济是我国自由刑执行的导向...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指对于犯罪的惩治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结合,以求得最佳的法律和社会效果。从刑罚理论角度观察,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严”和“宽”都有其理论根基,宽严相济是我国自由刑执行的导向性刑事政策。应该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指导,完善我国的自由刑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自由刑执行 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基本问题研究——对相关传统话语的批判性考察 被引量:6
6
作者 陆诗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4-121,共8页
传统话语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解读存在不少误区,如对"宽严相济"的政策定位、基本内涵、与其他刑事政策的辩证关系等问题的理解就是如此。"宽严相济"这一刑事政策应当被解读为刑事司法政策;"... 传统话语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解读存在不少误区,如对"宽严相济"的政策定位、基本内涵、与其他刑事政策的辩证关系等问题的理解就是如此。"宽严相济"这一刑事政策应当被解读为刑事司法政策;"宽严相济"的基本内涵应当被理解为"宽严有度"、"区别对待"。对"宽严相济"与其他刑事政策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应当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惩办 宽大 宽严有度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概念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6,共5页
作为概念,“宽严相济”有一个从统治方略到刑事政策的转变过程,而当下所说的"宽严相济"指的是一项刑事政策,它有着特定的权力结构背景和理论知识语境。作为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发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新的时... 作为概念,“宽严相济”有一个从统治方略到刑事政策的转变过程,而当下所说的"宽严相济"指的是一项刑事政策,它有着特定的权力结构背景和理论知识语境。作为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发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特别是在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的关系、刑事政策运行方式、保持刑罚适正性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统治方略 刑事政策 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与逻辑: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进境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慧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9-134,共6页
基于对刑事政策实践经验与法理逻辑的考量,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既秉持刑法之严,又张驰刑法之宽,其价值体现为预防犯罪、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定位于宽严并用和宽优于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在要求外化为谦抑与惩戒两种合理向度,由此可在... 基于对刑事政策实践经验与法理逻辑的考量,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既秉持刑法之严,又张驰刑法之宽,其价值体现为预防犯罪、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定位于宽严并用和宽优于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在要求外化为谦抑与惩戒两种合理向度,由此可在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社区矫正以及刑事和解等界域,廓清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进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未成年人司法制度 社区矫正 刑事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应确立何种金融检察政策?——基于宽严相济理念的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林喜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32,共7页
宽严相济理念对西方金融犯罪的治理主要体现为两个维度:刑事实体法层面,量刑严苛,旨在威慑;刑事程序法层面,司法是否积极介入金融犯罪案件较为审慎,同时习惯采用辩诉交易或暂缓起诉的追诉策略。在我国,宽严相济理念之内涵及外延还存在... 宽严相济理念对西方金融犯罪的治理主要体现为两个维度:刑事实体法层面,量刑严苛,旨在威慑;刑事程序法层面,司法是否积极介入金融犯罪案件较为审慎,同时习惯采用辩诉交易或暂缓起诉的追诉策略。在我国,宽严相济理念之内涵及外延还存在一些争议。未来宽严相济理念对我国金融犯罪的治理,不仅应谨防严控理念与运动执法的短路相接,也应正确区分刑民纠纷界限,"抓大防小",而且有必要借鉴"实体严苛、程序灵活"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检察 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金融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赌博犯罪治理中的刑事政策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国坤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23-31,共9页
刑法和刑事政策的关系问题已逐步成为我国刑法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最终还是要通过对具体犯罪的实证加以检验。在以具体个罪为视角的微观切入中,赌博犯罪不失为较好的考察平台。就刑法的刑事政策化而言,鉴于赌博犯罪... 刑法和刑事政策的关系问题已逐步成为我国刑法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最终还是要通过对具体犯罪的实证加以检验。在以具体个罪为视角的微观切入中,赌博犯罪不失为较好的考察平台。就刑法的刑事政策化而言,鉴于赌博犯罪治理之当下困境,应该承认赌性的客观存在,提供合适的疏导路径,疏堵结合将体现未来赌博犯罪治理在理论上的突破。就刑事政策的刑法化而言,需要适时调整诸多刑事政策思潮对赌博犯罪刑事立法产生的影响,通过以法定犯赌博罪代替自然犯赌博罪来应对和解决治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赌博犯罪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 被引量:7
11
作者 傅琳凯 王立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34,共6页
人格理论是历代思想家关怀人生、追求理想、完善成人之道的理想结晶。孟子以大丈夫为培养目标,以居仁由义为核心内容,以性善论为基石,创设了理想的人格理论。为了成就理想人格,孟子提出了从心内求、持志养气、意志磨砺、反求诸己等一系... 人格理论是历代思想家关怀人生、追求理想、完善成人之道的理想结晶。孟子以大丈夫为培养目标,以居仁由义为核心内容,以性善论为基石,创设了理想的人格理论。为了成就理想人格,孟子提出了从心内求、持志养气、意志磨砺、反求诸己等一系列的实现途径。认识和把握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对当代的人格教育和人格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丈夫 居仁由义 性善论 从心内求 持志养气 意志磨砺 反求诸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刑事政策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2-129,共8页
刑事政策制定与实施是两个密切关联的功能领域,政策制定的结束就是政策实施的开端,政策实施则是决定政策成败的关键因素,其制度地位不可替代。当下中国刑事政策的实施存在着严重政治化、扭曲化和混乱化现象,不仅降低了政策实施绩效,偏... 刑事政策制定与实施是两个密切关联的功能领域,政策制定的结束就是政策实施的开端,政策实施则是决定政策成败的关键因素,其制度地位不可替代。当下中国刑事政策的实施存在着严重政治化、扭曲化和混乱化现象,不仅降低了政策实施绩效,偏离了刑事政策目标,而且带来了刑事政策实施的认同危机。而要重构中国刑事政策的实施模式,正确处理政策实施中的利益关系、重视政策实施的社会资本培育和以绩效评估引领刑事政策实施则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社会资本 绩效评估 宽严相济 政策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三重定位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立恒 彭曦宏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79,共5页
尽管目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被定位于刑事司法政策,但该政策在理论上应当是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三位一体的基本刑事政策。作为刑事立法政策的宽严相济,应该不仅包括刑事实体法方面的政策,而且还要包括刑事程序法方... 尽管目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被定位于刑事司法政策,但该政策在理论上应当是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三位一体的基本刑事政策。作为刑事立法政策的宽严相济,应该不仅包括刑事实体法方面的政策,而且还要包括刑事程序法方面的政策;作为刑事司法政策的宽严相济,是指在侦查、起诉和审判的过程中,侦查机关、起诉机关和审判机关在适用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时应当遵循的政策;作为刑事执行政策的宽严相济,则主要表现在监禁和死刑的执行两个方面,在现代刑事执行制度中,必然是监禁与非监禁化、行刑人道化、行刑社会化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立法政策 刑事司法政策 刑事执行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赦免的本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717-721,共5页
赦免的本质就是形态各异的赦免内含的共同基本特质,传统的赦免本质学说主要有恩典说、正义说、慈悲说、多元说和模糊说。赦免的本质应是宽恕,宽恕就是对伤害放弃报复的一种反应。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宽恕,赦免的本质问题与赦免制度的功利... 赦免的本质就是形态各异的赦免内含的共同基本特质,传统的赦免本质学说主要有恩典说、正义说、慈悲说、多元说和模糊说。赦免的本质应是宽恕,宽恕就是对伤害放弃报复的一种反应。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宽恕,赦免的本质问题与赦免制度的功利性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实行赦免、赦免在实际上达到什么效果,都不影响赦免的宽恕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赦免的本质 恩典 正义 慈悲 宽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少女母亲“杀婴”行为的刑事责任——进化心理学与法学的对话 被引量:1
15
作者 莫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2,159,共5页
近年来,未成年少女产下婴儿后将其杀死的行为不断见诸报端,其中又以未婚先孕者居多,对这些亲手杀死刚出生婴儿的少女母亲究竟应当如何认定其刑事责任成为了法律上的难题。若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精神和我国未成年人司法... 近年来,未成年少女产下婴儿后将其杀死的行为不断见诸报端,其中又以未婚先孕者居多,对这些亲手杀死刚出生婴儿的少女母亲究竟应当如何认定其刑事责任成为了法律上的难题。若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精神和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中"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基本理念为据,此类少女母亲应否属于"从宽处理"之列?若能属于,对其"从宽处理"的依据何在?"从宽"的标准和幅度又如何把握?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此类未成年少女母亲所具有的人身危险性之评估,而对人身危险性的分析则要以其"杀婴"行为背后的主观心理为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少女母亲 杀婴行为 刑事责任 进化心理学 宽严相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运行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世杰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14-20,共7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一种基本的、应然的和系统的刑事政策,应由纸面上的法转变为行动中的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密切关系:刑罚结构的改变和刑罚的轻缓化是我国刑罚制度的发展方向;刑事司法实践中适用宽严相济...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一种基本的、应然的和系统的刑事政策,应由纸面上的法转变为行动中的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密切关系:刑罚结构的改变和刑罚的轻缓化是我国刑罚制度的发展方向;刑事司法实践中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注意刑事和解、社区矫正和修复性司法等等措施或制度的运用,并建立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运行中应注意相关具体的适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刑事立法 刑事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受贿犯罪惩治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运用
17
作者 于雪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97,共5页
受贿罪是腐败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历来是我国重点治理的犯罪行为之一,其惩治效果的优劣,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受贿罪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为《刑法》中规定的该罪名之法定刑,然而,其法定刑设置中存在的诸多弊病已对受贿... 受贿罪是腐败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历来是我国重点治理的犯罪行为之一,其惩治效果的优劣,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受贿罪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为《刑法》中规定的该罪名之法定刑,然而,其法定刑设置中存在的诸多弊病已对受贿罪的惩治形成了司法上的阻碍,同时,法律的滞后性和长期的稳定性决定了期待通过完善受贿罪的法定刑进而满足迅速提升司法效果的迫切要求并非现实可行。在此情形下,运用刑事政策,弥补立法不足,当是防治受贿犯罪手段体系中不应被忽视的重要部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乃构建和谐社会时代主题之下的刑事政策主旋律,通过科学设定受贿罪中的"宽""严"情节,在惩办受贿犯罪的司法过程中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区别对待,从而使惩治犯罪的需要与刑罚实施的司法效果之间达到一种最大程度的"和谐"性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罪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司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直接利益冲突犯罪的刑事对策
18
作者 张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55-60,86,共7页
无直接利益冲突犯罪的直接动因在于社会主体缺位,公众利益难以表达和诉求,社会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社会组织是代表公众利益的社会主体,也是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关键所在。司法机关应当及时转变观念和调整方向,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利益... 无直接利益冲突犯罪的直接动因在于社会主体缺位,公众利益难以表达和诉求,社会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社会组织是代表公众利益的社会主体,也是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关键所在。司法机关应当及时转变观念和调整方向,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的功能,尤其对社会弱势群体实行倾斜保护;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犯罪应坚持宽严相济;允许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包括刑事和解、社区矫正在内的刑事司法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直接利益冲突 公民社会 倾斜保护 宽严相济 社会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思宇 宋秉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36-141,共6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构建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司法效率,维护被害人及加害人的切身利益。在对构建刑事和解制度进行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设... 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构建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司法效率,维护被害人及加害人的切身利益。在对构建刑事和解制度进行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设想以及刑事和解制度推行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制度 宽严相济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严之间:污染环境罪的司法适用之检视 被引量:5
20
作者 安然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5,共11页
自2011年问世以来,污染环境罪承载着民众对良好生存环境的迫切渴望,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立案数量也十分可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环境危机的作用。然而,由于刑事政策层面片面强调对污染环境罪的从严规制,加之学界与实务界尚未对... 自2011年问世以来,污染环境罪承载着民众对良好生存环境的迫切渴望,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立案数量也十分可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环境危机的作用。然而,由于刑事政策层面片面强调对污染环境罪的从严规制,加之学界与实务界尚未对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素形成科学、统一的认识,导致司法实践中对污染环境罪案件的处理呈现出一种较为功利与粗糙的态势,不利于国家法治权威的树立。对污染环境罪进行科学规制,应推动犯罪规制理念由'消灭'、'打击'、'惩罚'向'防控'转变,同时构建更加完善的立法与司法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污染环境罪 宽严失衡 犯罪斗争观 运动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