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交融语境下的宜红古茶道与文化共同体生成
1
作者 刘礼堂 张旻霏 李敏瑞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从文化共同体的视角探讨宜红古茶道,旨在分析文化是如何作为精神纽带,促进群体间形成“凝聚性结构”,从而推动区域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与传承。宜红古茶道在容美土司时期运输峒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鄂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往来... 从文化共同体的视角探讨宜红古茶道,旨在分析文化是如何作为精神纽带,促进群体间形成“凝聚性结构”,从而推动区域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与传承。宜红古茶道在容美土司时期运输峒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鄂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往来则为文化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茶作为“物”的社会生命史,亦是“人”的生存发展史,各族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出的生存美学、生态智慧与劳动创造精神,构建了文化共同体的生成机制。同时,只有提炼好、保护好、建设好具有特质的文化符号,深化共有的文化记忆,并积极探索与现代文明融合的新路径,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文化共同体才能持续发展壮大。随着宜红古茶道作为万里茶道申遗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文化共同体也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古茶道 文化共同体 茶文化 民族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茶业文化遗产的景观考古学思考
2
作者 李凯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2,共8页
景观考古学强调探究人与自然的互动变化,适用于研究茶业遗产这一特殊生态文化景观。景观考古学指导下的茶业考古,基于“古今沿用”与“集中分区”的研究理念,具有系统性、可行性与前沿性,是研究四川茶业文化遗产的有力手段。景观考古学... 景观考古学强调探究人与自然的互动变化,适用于研究茶业遗产这一特殊生态文化景观。景观考古学指导下的茶业考古,基于“古今沿用”与“集中分区”的研究理念,具有系统性、可行性与前沿性,是研究四川茶业文化遗产的有力手段。景观考古学在四川茶业文化遗产上的具体应用,包括四川茶业史、禅茶道茶、茶马古道等研究方向。此外,四川茶文化研究还需要考古学的参与,从实证角度凸显四川茶业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独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考古 茶业文化遗产 川茶文化 茶马古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石瑞卿 张租成 马晓翠 《茶叶》 2025年第1期31-36,共6页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推进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往交流、共融共享的一种体现。本文以文化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推进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往交流、共融共享的一种体现。本文以文化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传播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茶文化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茶文化 对外传播 5W传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助力鹤峰茶产业发展的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博 张琳 +4 位作者 王东辉 陈昌鸿 张月芳 张具权 胡强 《中国茶叶》 2024年第8期71-75,共5页
鹤峰茶历史悠久,因其当地民俗风情、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通过对鹤峰茶文化发展史的梳理,从容美贡茶、鹤峰宜红、万里茶道茶源地3个方面对鹤峰茶文化亮点进行了全面挖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鹤峰茶文化助力茶产... 鹤峰茶历史悠久,因其当地民俗风情、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通过对鹤峰茶文化发展史的梳理,从容美贡茶、鹤峰宜红、万里茶道茶源地3个方面对鹤峰茶文化亮点进行了全面挖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鹤峰茶文化助力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丰富“鹤峰茶”品牌内涵,助力鹤峰茶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峰茶 容美贡茶 宜红 古茶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路茶香:哈萨克斯坦茶文化传承及其与当代社会的交融
5
作者 刘军丽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201,共6页
本文以丝绸之路为研究背景,探讨茶文化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承与其在当代社会中的融合与影响,旨在揭示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促进跨文化交流、增强社会凝聚力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史料梳理、文献回顾与参与式观察等方法,详细考察了茶文... 本文以丝绸之路为研究背景,探讨茶文化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承与其在当代社会中的融合与影响,旨在揭示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促进跨文化交流、增强社会凝聚力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史料梳理、文献回顾与参与式观察等方法,详细考察了茶文化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播、传承与发展,包括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象征意义以及与当地生活习俗的融合方式。研究内容涉及茶在哈萨克斯坦文化中的地位,探讨了其在健康、文化和经济三个维度的多元功能,并分析了现代化过程中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研究结论表明,茶文化作为哈萨克斯坦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社会凝聚,还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茶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媒介,展现了其作为亚欧文化桥梁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哈萨克斯坦 茶文化 文化传承 交融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灵诚 陈志湧 《中国茶叶》 2024年第5期41-47,共7页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利于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而茶叶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大宗商品,将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主要贸易产品。基于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选取2012—2022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茶叶贸易数据,利...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利于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而茶叶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大宗商品,将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主要贸易产品。基于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选取2012—2022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茶叶贸易数据,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3项指标进行测算,对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茶叶出口竞争力,并提出提升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茶叶 出口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姚瀑布仙茗生态茶园营林模式的探析
7
作者 李明 黄杨 +6 位作者 应小军 张龙杰 许熔熔 李能辉 王焕达 孙松杰 谢蓉 《茶叶》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生态茶园是近年来茶产业发展的栽培趋势和方向,更是注重茶叶品质与安全的需要。而遮荫作为茶园管理中常用的农艺措施,可以改善茶园微环境,从色泽、香气和滋味等方面能提高茶叶的品质。文章以余姚瀑布仙茗为代表,结合其“三色”(黄、白、... 生态茶园是近年来茶产业发展的栽培趋势和方向,更是注重茶叶品质与安全的需要。而遮荫作为茶园管理中常用的农艺措施,可以改善茶园微环境,从色泽、香气和滋味等方面能提高茶叶的品质。文章以余姚瀑布仙茗为代表,结合其“三色”(黄、白、绿)绿茶品质特点,应用林业上复层林营造技术来综合优化茶园环境和丰富群落内生物链数量,来探析茶树的生理变化和生长势;同时,根据品牌系列产品以春茶为主呈现品质特点,以行道林带的架构,创新出“茶树+常绿乔木型”复层林和“茶树+落叶乔木型”复层林2种营林模式,成林后郁闭度控制在0.3~0.4,实现以生态提质增效及茶旅融合为特色的茶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茶园 复层林 行道林带 郁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利州路蜀道茶马贸易初探
8
作者 雍林璋 《茶叶》 2024年第4期243-250,共8页
利州路位于陕川交接处,战略位置十分关键,是从秦、甘地区入川的必经之路,也是宋王朝控制蜀地的重要手段,更是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利州路蜀道承担着运输蜀地茶叶的重要任务,其中路线有陈仓道、傥骆道、荔枝道和阴平道,这些道路构成... 利州路位于陕川交接处,战略位置十分关键,是从秦、甘地区入川的必经之路,也是宋王朝控制蜀地的重要手段,更是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利州路蜀道承担着运输蜀地茶叶的重要任务,其中路线有陈仓道、傥骆道、荔枝道和阴平道,这些道路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茶叶销售网络。利州路茶叶产区产量的提升,为宋廷通过汉藏茶马贸易换来了更多战马,这一贸易不仅满足了北宋对抗西夏的军事需求,更成为联结宋与吐蕃的重要纽带,有力促进了双方经济互惠、军事联盟的强化。通过利州路蜀茶贸易的运作,对边疆稳定、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利州路 茶马古道 茶马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阳邑文旅的创新性发展与动因研究
9
作者 陈丽媛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7期102-105,共4页
茶马古道古村落遗址——凤阳邑是位于大理境内的一个以白族为主要聚居人口的传统古村落。近年来,凤阳邑的文旅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村民们找准实现文旅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走出一条文旅创新发展之路,从而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该文主要对凤... 茶马古道古村落遗址——凤阳邑是位于大理境内的一个以白族为主要聚居人口的传统古村落。近年来,凤阳邑的文旅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村民们找准实现文旅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走出一条文旅创新发展之路,从而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该文主要对凤阳邑文旅的创新性发展进行研究,重点介绍凤阳邑文旅创新性发展体现的几个主要方面,并从历史特殊论、文化传播、文化功能的理论视角进一步分析促进凤阳邑文旅实现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邑 茶马古道 文旅 创新性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俄文化廊道——“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万里茶道”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永生 李永宠 刘伟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18,共4页
丝绸之路自开辟以后半通半停,奥斯曼帝国兴起后彻底中断;欧洲商人的"地理大发现"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到达东方的同时,山西商人开辟"万里茶道"到达西方,说明晋商"万里茶道"与开创精神的重要世界地位。通... 丝绸之路自开辟以后半通半停,奥斯曼帝国兴起后彻底中断;欧洲商人的"地理大发现"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到达东方的同时,山西商人开辟"万里茶道"到达西方,说明晋商"万里茶道"与开创精神的重要世界地位。通过"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建设中蒙俄文化廊道,依托国际大通道,开展经贸文化旅游交流,展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翼",对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在山西未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里茶道” 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上三条茶马古道的联系及历史地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刚 李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3-117,共5页
在明清以来的交换史上,为了确保边疆安全和促进民族融合,曾经由政府直接经营着三条茶马古道,这就是陕甘茶马古道、康藏茶马古道和滇川茶马古道。这三条茶马古道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形成互相交错的庞大贸易网络,共同构成横跨北中国八省... 在明清以来的交换史上,为了确保边疆安全和促进民族融合,曾经由政府直接经营着三条茶马古道,这就是陕甘茶马古道、康藏茶马古道和滇川茶马古道。这三条茶马古道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形成互相交错的庞大贸易网络,共同构成横跨北中国八省区与丝绸之路交叉并行的交通大动脉和贸易大通道,成为世界东方最著名和富有影响力的贸易古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茶马古道 康藏茶马古道 滇川茶马古道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以汉口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宋时磊 刘再起 《农业考古》 2019年第2期108-116,共9页
2013年起,中国8省联合拟将中俄从武夷山到恰克图的万里茶道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实际上,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这一中俄传统茶叶运输路线发生了重大历史变迁,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之津梁,武夷和恰克图的地位下降,水路和陆路的联运、汉... 2013年起,中国8省联合拟将中俄从武夷山到恰克图的万里茶道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实际上,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这一中俄传统茶叶运输路线发生了重大历史变迁,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之津梁,武夷和恰克图的地位下降,水路和陆路的联运、汉口经内河沿海运输至海参崴,以及从汉口直接运往欧俄黑海港口敖德萨的贸易路线被开辟,这些新兴茶叶贸易路线的开辟带动了输俄茶叶的数量和货值迅速增加。但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为俄商所掌控,华商的传统商业地位损失殆尽,这是汉口外贸茶市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里茶道 俄罗斯 汉口 茶叶 贸易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张菲 姜爱芹 杨芳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0-229,共10页
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方程模型,运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结果显示,茶叶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中国茶叶产量、中国与贸易伙... 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方程模型,运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结果显示,茶叶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中国茶叶产量、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距离、边界、语言等传统因素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茶叶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中国茶叶产量增加的供给推动作用更强。贸易潜力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潜力在不同贸易伙伴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对东盟、南亚、中亚以及东欧的部分国家茶叶贸易发展充分,对西亚北非和中东欧部分国家茶叶贸易不足。最后从茶叶出口结构调整、茶文化推广与宣传、把握目标市场消费动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市场拓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一带一路 引力模型 贸易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南路边茶康砖主要工序品质成分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齐桂年 刘爱玲 +2 位作者 施兆鹏 高益平 梅树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2年第6期10-11,共2页
对四川南路边茶康砖主要工序品质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渥堆工序段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减少 ,儿茶素、氨基酸含量略有增加 ;蒸压工序段咖啡碱含量略有增加 ,其它成分均减少 ,氨基酸含量减少达 5 0
关键词 南路边茶 康砖 工序品质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研究——以“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为例 被引量:38
15
作者 王公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5-564,共10页
以“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为例,基于2000—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万里茶道”中国段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较低,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但... 以“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为例,基于2000—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万里茶道”中国段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较低,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但融合互动水平逐渐改善;(2)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空间分异性,福建和湖北处于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状态,湖南和河南处于濒临失调状态,江西处于中度失调状态,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处于严重失调状态;(3)除福建略有下降,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逐渐改善;(4)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3种类型:福建、湖北、湖南属于茶产业占优型,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属于旅游业占优型,江西属于茶旅优势转换型。据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旅游产业 融合互动 万里茶道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唐蕃古道”到“茶马古道”:论西藏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立云 保罗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3,共7页
青藏高原的西藏地区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关键经往地带及区域文明中心。古代西藏处于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陆路丝绸之路之间,既有北方丝绸之路西藏境内主道及其分道,又分别在南亚、东南亚诸国境内与北方丝绸之路、南方陆路丝绸之路接轨。西... 青藏高原的西藏地区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关键经往地带及区域文明中心。古代西藏处于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陆路丝绸之路之间,既有北方丝绸之路西藏境内主道及其分道,又分别在南亚、东南亚诸国境内与北方丝绸之路、南方陆路丝绸之路接轨。西藏是丝绸之路的受益者也是拓展者,在与我国各兄弟民族间广泛而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中,西藏为联接西部跨域交通发展、繁荣西部跨域物资流通、沟通西部跨域文化交流、助推各民族的深度融合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此,鉴于唐蕃古道、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的"特殊性和互联性",追溯考释西藏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及其意义,以史为鉴,为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藏发展给以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唐蕃古道 茶马古道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泾阳茯砖茶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志国 定光平 +2 位作者 钟儒刚 熊晚珍 刘之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201-203,共3页
介绍了泾阳茯砖茶概况,从地理标志、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保护、商标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等方面,分析了泾阳茯砖茶的农业知识产权,并从知识产权、传统知识、农业科技、茶马古道文化、"一带一路"战略等方面,探讨了... 介绍了泾阳茯砖茶概况,从地理标志、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保护、商标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等方面,分析了泾阳茯砖茶的农业知识产权,并从知识产权、传统知识、农业科技、茶马古道文化、"一带一路"战略等方面,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该边销茶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阳茯砖茶 边销茶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知识产权 农业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潇 贾卫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7期239-242,共4页
以"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为切入点,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等数据库资料,运用Eviews软件构建传统的对数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 以"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为切入点,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等数据库资料,运用Eviews软件构建传统的对数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运费成本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最显著,各国GDP、各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也都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额产生显著影响。"一带一路"战略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可加快"五通"合作进一步促进茶叶贸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茶叶出口贸易 影响因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 被引量:39
19
作者 张永国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4-40,共7页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唐宋以后在这条古道上贸易的代表性商品是茶和马,故称之为茶马古道。这条古道上的茶马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它把西南地区的许多民族紧紧地系在了一起,加...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唐宋以后在这条古道上贸易的代表性商品是茶和马,故称之为茶马古道。这条古道上的茶马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它把西南地区的许多民族紧紧地系在了一起,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的团结和友谊,巩固了祖国西南边疆,文章试图从多角度去把握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发展历程,挖掘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所具有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茶马贸易 历史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与丝绸之路——兼论山西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对策 被引量:17
20
作者 高春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2,共4页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一条横贯亚欧大陆,联接中外世界,贯通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国际通道。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联接带,也曾是丝绸的重要产地和丝绸之路的东源地。历史上山西与丝绸之路有密切关联,特别是魏晋北朝时...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一条横贯亚欧大陆,联接中外世界,贯通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国际通道。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联接带,也曾是丝绸的重要产地和丝绸之路的东源地。历史上山西与丝绸之路有密切关联,特别是魏晋北朝时期,山西成为东西方文化、艺术、物资交流的交通战略通道。北魏定都平城的近100年间,大同更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大批的中亚使节、商旅、僧人往返于丝绸之路与平城之间。云冈石窟文化、五台山佛教文化便是陆上丝路传承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铁证。明清晋商率先开拓的万里国际茶叶之路则是与汉唐宋元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当今,山西更应以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积淀,再铸"一带一路"新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东源地 万里茶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