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bis(2,2,2-trinitroethylnitramino)-1,2,4,5-tetrazine.Structure and energy abilities as a component of solid composite propellants
1
作者 Anatoly G.Korepin Natalia M.Glushakova +6 位作者 David B.Lempert Anatoly I.Kazakov Gennady V.Shilov Denis V.Korchagin Vadim M.Volokhov Elena S.Amosova Sergey M.Aldoshi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148-1155,共8页
The work addresses to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and cryst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new energyintensive compound 3,6-bis(2,2,2-trinitroethylnitramino)-1,2,4,5-tetrazine(NBTAT),first obtained by the authors in 2... The work addresses to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and cryst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new energyintensive compound 3,6-bis(2,2,2-trinitroethylnitramino)-1,2,4,5-tetrazine(NBTAT),first obtained by the authors in 2020.NBTAT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space group P2(1)/n,density at room temperature 1.939 g/cm^(3).The energies of crystal packing and pairwis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 NBTAT and its unnitrated analogue BTAT were calculated,and their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The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NBTAT molecules was calculated by quantum-chemical methods using Gaussian 09,and the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NBTAT in the solid phase(618 kJ/mol)was estimated.The energy capabilities of NBTAT as an oxidizer of solid composite propellants are estimated.It is shown that in metal-free compositions NBTAT i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ammonium perchlorate(AP),dinitramide ammonium salt(ADN),HMX,BTAT at all stages of rocket systems,and is comparable to the superdense CL-20 yielding to the latter at the lower stages and slightly winning at the upper s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heterocycles Quantum chemistry Enthalpy of formation 3 6-bis(2 2 2-trinitroethylnitramino)-1 2 4 5-tetrazine Crystal structure Energetic 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bining ability studies in desi cotton(Gossypium arboreum L.)genotypes
2
作者 ALAGARSAMY Manivannan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CAS 2024年第4期361-371,共11页
Background Studies on genetic variation and combining ability are essential tools to employ the suitable breeding programme,particularly for hybrid production,to exploit the heterosis in cross-pollinated crops like co... Background Studies on genetic variation and combining ability are essential tools to employ the suitable breeding programme,particularly for hybrid production,to exploit the heterosis in cross-pollinated crops like cotton.Thus,combining ability studies in desi cotton(Gossypium arboreum L.)was carried out using 13 diverse parents through diallel mating design,evaluating 78 F,hybrids along with their parents,without reciprocals using Griffing's and Hayman's approaches.Results Genotypes H 509,AC 3265,AKH 496,and PBN 565 exhibited superior per se performance,indicating their potential use as parents in future breeding programs to develop superior hybrids.The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effect of the genotypes revealed that AC 3097 and AKA 13-SP1 were good general combiners for most traits in this study.Genotypes PBS 1127-SP1,AKH 496,H 509,N11-54-31-32,and AKA 13-SP1 exhibited strong combining ability,contributing to a significant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SCA)effect in seven selected crosses(AC 3265×PBS1127-SP1,AKH 496×H 509,AKH 496×AC 3097,PBS 1127-SP1×N11-54-31-32,AC 3216×AKA 13-SP1,H 503×N11-54-31-32,and H 509×AKA 13-SP1)for yield improvement.These crosses showed positive heterosis in a positive direction.Conclusion From the present study,five genotypes(AC 3097,AKA 13-SP1,N11-54-31-32,AC 3265,and H 509)were identified as good general combiners for producing hybrids,and seven combinations showed a promising hybrid for future breeding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ing ability Desi cotton Diallel analysis Gene 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bining ability of Egyptian cotton(Gossypium barbadense L.)reveals genetic potential for improved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3
作者 Abdelghany Ahmed M. El-Banna Aly A.A. +5 位作者 Lamlom Sobhi F El-Sorady Gawhara A. Salama Ehab A.A. Ren Honglei Shaibu Abdulwahab S. Yehia Waleed M.B.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CAS 2024年第2期109-122,共14页
Background As the most widely cultivated fiber crop,cotton production depends on hybridization to unlock the yield potential of current varieties.A deep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 dissection is crucial for the cultivati... Background As the most widely cultivated fiber crop,cotton production depends on hybridization to unlock the yield potential of current varieties.A deep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 dissection is crucia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nhanced hybrid plants with desired traits,such as high yield and fine fiber quality.In this study,the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SCA)of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of nine cotton parents(six lines and three testers)and eighteen F1 crosses produced using a line×tester mating design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results revealed significant effects of genotypes,parents,crosses,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parents and crosses for most of the studied traits.Moreover,the effects of both additive and non-additive gene actions played a notably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inheritance of most of the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attributes.The F1 hybrids of(Giza 90×Aust)×Giza 86,Uzbekistan 1×Giza 97,and Giza 96×Giza 97 demonstrated superior performance due to their favorable integration of high yield attributes and premium fib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Path analysis revealed that lint yield has the highest positive direct effect on seed cotton yield,while lint percentage showed the highest negative direct effect on seed cotton yiel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dentified specific parents and hybrid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cotton yield,fiber quality,and other agronomic traits.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identifying potential single-and three-way cross hybrids with superior cotton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laying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on improving fiber quality in cot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ssypium barbadense L. Combining ability Seed cotton yield Fiber quality Cluster analysis Path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的全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宋一帆 韩庆烽 +1 位作者 肖卫忠 杨振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背景全科医学的临床思维基于全科医学专业的自身特点,有其独特性,要求全科医师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能。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全科临床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可以反映出其全方面能力的有效评价标准... 背景全科医学的临床思维基于全科医学专业的自身特点,有其独特性,要求全科医师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能。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全科临床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可以反映出其全方面能力的有效评价标准,目前尚无适用于衡量全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体系。目的通过德尔菲法(Delphi法)构建全科住院医师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思维能力评价体系。方法2021年12月—2022年2月,本课题组基于文献研究初步构建了全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指标体系框架,运用Delphi法,与12位专家进行了两轮深入沟通,就指标的重要性给出客观评估,筛选出合适的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本课题组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体系,其中包括5个一级指标(临床知识学习和扩展、资料收集和利用、诊断分析和利用、治疗决策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以及30个二级指标。两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一级和二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达到了0.299和0.189(P<0.01),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98、0.198、0.227、0.227、0.150。结论本研究使用Delphi法建立一个全面评价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估体系。经过对结果数据分析可知该评估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为今后培养高质量全科住院医师,提升全科医学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临床思维能力 评价体系 全科住院医师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人工智能系统实验课程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磊 高学 +1 位作者 秦慧平 余翔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2,共6页
为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嵌入式系统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优化并整合课程知识体系。在保障核心知识点教学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学时分配,为人工智能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引入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项目,构建符合... 为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嵌入式系统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优化并整合课程知识体系。在保障核心知识点教学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学时分配,为人工智能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引入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项目,构建符合行业技术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课程体系。采用“基础+综合项目”的教学模式,既实现了嵌入式系统教学的循序渐进与系统性,又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有效培养学生的嵌入式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动力。课程改革经验也可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嵌入式系统 教学改革 工程能力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主导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袁慧慧 王炜 +6 位作者 张须龙 崔烨 窦云鹏 陈彦 吕喆 刘杰 孙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446,450,共4页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应贯穿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但目前研究生课程思政和创新能力培养仍需深度融合。在创新能力培养的...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应贯穿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但目前研究生课程思政和创新能力培养仍需深度融合。在创新能力培养的科研活动全过程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对学生成长和科研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以呼吸免疫研究团队研究生培养为例,重点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成长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和具体实施方案,这将为今后优化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学 课程思政 创新能力 研究生培养 高素质专业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健安 赵志诚 +2 位作者 谢刚 柏艳红 何秋生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2-376,共5页
在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中,加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提升教育质量与适应行业需求的迫切任务。因此,探索强化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十分必要。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核心理念,以自动化人才... 在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中,加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提升教育质量与适应行业需求的迫切任务。因此,探索强化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十分必要。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核心理念,以自动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了“理实相融、产教相融、科教相融、资源共享”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抓手、平台为依托、制度为保障”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致力于通过创新素质的提升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强化,最终实现学生在面对复杂工程挑战时具备更强的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专业 创新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功能效应、价值审思与优化空间 被引量:2
8
作者 孙芳芳 闫志军 +1 位作者 高绣叶 臧影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2,共6页
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以其导向教学标准与教学能力培养、不唯分数的多维度评价、引领教学质量提升以及赛教融合促进教学革新等功能效应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然而,教学能力比赛的价值发挥还不够充分,还存在... 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以其导向教学标准与教学能力培养、不唯分数的多维度评价、引领教学质量提升以及赛教融合促进教学革新等功能效应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然而,教学能力比赛的价值发挥还不够充分,还存在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机制有待优化、助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尚待拓宽、助力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亟待创新以及辐射职业教育吸引力效应功能仍需加强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优化教学能力比赛功能的路径:建立比赛与日常教学和基层教研的互动机制;完善行动导向的教学标准,健全教学能力比赛方案;建立比赛结果与教学质量之间的解释模型;建立教学能力比赛的过程性监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 教学能力比赛 职教教师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兰兽医高等教育概况及其对我国兽医人才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永涛 贾广敏 +1 位作者 杜文娟 张龙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欧洲兽医教育历史悠久、优势明显,对我国兽医教育改革有较大借鉴意义。作为欧洲兽医教育典型代表,荷兰高校培养出大量高素质兽医人才,对支撑现代畜牧业发展、宠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乌特勒支大学为例,简要介绍荷... 欧洲兽医教育历史悠久、优势明显,对我国兽医教育改革有较大借鉴意义。作为欧洲兽医教育典型代表,荷兰高校培养出大量高素质兽医人才,对支撑现代畜牧业发展、宠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乌特勒支大学为例,简要介绍荷兰兽医教育和教学体系概况,分析其兽医教育优势和特色,并结合我国兽医教育现状和问题,提出提升我国兽医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 乌特勒支大学 兽医教育 人才培养 实践能力 执业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团队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建群 王永才 +4 位作者 康相涛 李转见 蒋瑞瑞 郭玉洁 韩瑞丽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9-164,共6页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培养对我国畜牧业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畜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根据国家对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培养对我国畜牧业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畜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根据国家对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针对畜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团队探索实践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畜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结果显示:“三位一体”模式实施后毕业后去一线企业人数、考博人数、学术科研获奖、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数量、获得奖学金等奖励、校外实践基地数量、参与实践活动和服务企业人次均显著提高,尤其是毕业后考博人数、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等人数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研究表明,“三位一体”模式有望为我国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价值塑造 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民化能力、农地转出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基于代际差异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善林 康莹莹 +1 位作者 郭秀 何仕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5,共13页
探究市民化能力、农地转出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可以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和政策实施,为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用地保障提供重要理论和现实参考。基于黑龙江省海伦市423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 探究市民化能力、农地转出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可以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和政策实施,为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用地保障提供重要理论和现实参考。基于黑龙江省海伦市423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市民化能力、农地转出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并揭示其代际差异。结果表明:个人市民化能力与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正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农地转出对受教育程度、工作稳定性的影响均发挥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5.93%和34.09%;家庭市民化能力与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正相关性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农地转出在非农收入占比和购买城镇住房的影响中均通过中介效应检验,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1.18%和11.54%;农地转出在市民化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的中介作用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其父代成员个人市民化能力及子代成员家庭市民化能力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中介效应更有统计学意义。基于此,从提高农民市民化综合能力、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以及构建差别化的宅基地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化能力 农地转出 宅基地退出意愿 代际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前期及老年住院患者特征与高频症状的增龄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乐霄 王玫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39-1445,1452,共8页
背景主观症状是老年患者就诊和再入院的主要原因,老年患者症状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目前少有研究关注老年患者症状的增龄性变化,由此降低了老年患者症状管理的针对性、动态性和前瞻性。目的探究近10年老年前期及老年住院患者的住院特征... 背景主观症状是老年患者就诊和再入院的主要原因,老年患者症状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目前少有研究关注老年患者症状的增龄性变化,由此降低了老年患者症状管理的针对性、动态性和前瞻性。目的探究近10年老年前期及老年住院患者的住院特征、高频症状的发生率及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为老年前期及老年住院患者症状管理、功能改善提供参考和方向。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前期及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医渡云”医学数据检索与应用平台进行检索,通过平台结果分析界面提取住院科室、疾病诊断前5位统计数据、患者症状统计数据,以症状发生率≥5%定义为高频症状,老年住院患者的高频症状分为共性、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症状6大类。采用例(%)描述老年住院患者的住院科室、疾病诊断、症状分布情况。分析50~<60岁(老年前期)、60~<70岁(低龄老年)、70~<80岁(中高龄老年)、≥80岁(高龄老年)住院患者高频症状的差异。采用Origin绘制散点图和曲线图描述患者症状随年龄增长发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研究共纳入1214387例老年前期及老年住院患者,其中老年前期患者465488例(38.33%),低龄老年患者422935例(34.83%),中高龄老年患者235364例(19.38%),高龄老年患者90600例(7.46%)。老年前期及老年患者住院科室排列第1位为心血管内科;老年前期患者疾病诊断排列第1位为恶性肿瘤化疗,低龄和中高龄老年患者为高血压,高龄老年患者为冠心病。50~<60岁年龄段住院患者高频症状为12项,60~<70岁年龄段高频症状为14项,70~<80岁年龄段高频症状为19项,≥80岁年龄段高频症状为23项。高频症状以体力下降、体重下降、咳嗽、胸闷、消化不良较为突出,呼吸系统症状随年龄呈现“高增长”趋势,消化系统症状增龄性变化呈现异质性,神经、循环、泌尿系统症状发生率随年龄呈现相对“低增长”趋势。结论老年前期及老年住院患者各系统症状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总体呈增长趋势,不同症状随年龄的变化速率不同,70岁以后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诊断、高频症状的数量和发生率均较低龄老年人发生了大幅变化,增龄性变化的作用开始凸显,70岁可能成为老年住院患者整体状况衰退的重要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体征和症状 主诉 症状 功能能力 增龄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精准性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被引量:3
13
作者 薛菁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选取36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4—2022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从作用工具看,财税扶持类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拉动作用显著于政府投资基金类政策;从作用路径看,激励企业加大创新软硬件投入的政策举措对提升企业创新... 选取36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4—2022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从作用工具看,财税扶持类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拉动作用显著于政府投资基金类政策;从作用路径看,激励企业加大创新软硬件投入的政策举措对提升企业创新力更有效;从作用对象看,企业规模、行业、发展阶段及宏观环境的异质性影响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创新水平的促进效应。在推动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金融政策要精准对接企业创新诉求、发展阶段特点,构建“股贷债保”联动的多元化扶持体系,营造鼓励金融市场主体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政策 企业创新力 政策效应精准性 企业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能力与数字平台能力对虚拟团队员工创造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鲍晓娜 张舒畅 曲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4,共10页
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迭代促使虚拟团队产生,虚拟团队中的员工创造力日益成为影响组织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以知识基础观为理论基础,从个体和技术两个维度出发构建吸收能力与数字平台能力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效应模型,进一步揭示吸... 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迭代促使虚拟团队产生,虚拟团队中的员工创造力日益成为影响组织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以知识基础观为理论基础,从个体和技术两个维度出发构建吸收能力与数字平台能力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效应模型,进一步揭示吸收能力、数字平台能力与虚拟团队员工创造力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收集辽宁省1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69个虚拟团队的305份有效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和数字平台能力能够促进虚拟团队的员工创造力,知识共享分别在吸收能力与员工创造力、数字平台能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虚拟团队的结构有机性越高,吸收能力和数字平台能力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团队 吸收能力 数字平台能力 知识共享 员工创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力资本到国家知识资本:学历教育、认知能力对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超 丁洁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4,共13页
从人力资本数量到人力资本质量的转变是构建国家知识资本的必由之路。以国家知识资本为切入点,基于经典明瑟工资决定方程,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8)对学历教育、认知能力与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基准... 从人力资本数量到人力资本质量的转变是构建国家知识资本的必由之路。以国家知识资本为切入点,基于经典明瑟工资决定方程,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8)对学历教育、认知能力与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基准回归发现学历教育、读写能力和运算能力的工资收入效应分别为6.2%、40.1%和62.9%;运算能力的工资收入效应最高,但忽视认知能力导致明瑟方程高估了学历教育的经济价值。(2)机制分析发现学历教育通过影响认知能力进而影响劳动者工资水平,尤其是认知能力中运算能力的中介效应高达63.4%;学历教育每上升1年,劳动者的读写和运算能力将分别提高2.8%和2.9%;接受大学教育能将劳动者的读写和运算能力分别提高10.7%和18.8%;相比于其他各学历教育层级,高等教育在提升劳动者的认知能力方面作用巨大。(3)异质性分析发现学历教育与认知能力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在不同工资分位点上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而言,其学历教育和认知能力的工资收入效应也有所不同,而学历教育对认知能力的异质性影响表现为教育更有助于提高低读写能力和高运算能力者的认知能力发展。以上结论在替换新近的数据样本后,仍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因而根据研究发现提出构建国家知识资本的可能方案:在深化教育事业改革以促进个体增收的基础上,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拔尖创新能力作为微观教学活动的关键导向,拓宽认知能力在传统学业课程之外的多维度效用,从而更好地释放国家知识资本在促进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方面的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知识资本 学历教育 认知能力 教育回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护生述情障碍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娟 吴思颖 +3 位作者 吴曼 孙雪芹 余颖 周健坤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索高职护生述情障碍潜在类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0月—11月纳入安徽省某高职院校2022级及2023级高职护生82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问... 目的:探索高职护生述情障碍潜在类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0月—11月纳入安徽省某高职院校2022级及2023级高职护生82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高职护生述情障碍潜在分型,确定其最佳分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述情障碍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职护生述情障碍可分为3个类别,其中非述情障碍或低危组62人(7.5%),述情障碍中危组351人(42.4%),述情障碍高危组415人(5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居住地、选择护理专业原因、共情能力是高职护生述情障碍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职护生述情障碍存在异质性,护理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应及时识别存在述情障碍的高职护生,平衡发展共情能力,降低述情障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护生 述情障碍 共情能力 潜在剖面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工程师跨界融合培养的问题、路径与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守坤 莫琦 黄雪梅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
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国家战略发展加大了对跨界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行业企业需求与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内在地要求卓越工程师具备工程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而当前的跨界培养存在高校多学科培养计划落地有限、企业培养积极性有待提高和校... 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国家战略发展加大了对跨界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行业企业需求与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内在地要求卓越工程师具备工程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而当前的跨界培养存在高校多学科培养计划落地有限、企业培养积极性有待提高和校企融合松散等问题。为此,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高校内部学科之间、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的跨界融合。高校内部需要利用多学科优势制订跨学科培养方案、构建跨学科课程及采用项目式教学,通过校内导师提升学生专业理论水平;高校与产业之间需要加强融合,对接产业需求设置培养计划,设立产业实践项目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优选企业导师,发挥企业导师的实习指导作用。为保障上述具体路径的落实,需要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变革课程教学模式和规范导师选拔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跨界融合培养 素质能力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科研能力与教研能力的多重链式中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兆明 奚茂龙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9-66,共8页
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助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通过对466名“双师”团队教师的问卷调研,探究“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作用机制... 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助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通过对466名“双师”团队教师的问卷调研,探究“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年龄、学历、专业和培训情况是“双师”团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个体影响因素;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在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具有不同维度的差异性,数字素养对技术知识、技术教学知识、技术内容知识维度的影响最大。引入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为中介,探究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系,揭示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机制,以推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双师”团队 数字素养 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逻辑及其实现进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以法治作为依托,而且法治深植于教育治理现代化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并将法治的优势全面释放出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在中国式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当中,法治是教育领域自主管理的前...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以法治作为依托,而且法治深植于教育治理现代化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并将法治的优势全面释放出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在中国式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当中,法治是教育领域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与教育德治价值取向保持一致。在扎实推进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法治治理作保障。但目前存在着教育治理制度体系亟待完善、教育依法治理实践不够充分、多主体参与教育治理的法治化体制机制尚有待健全和教育法治氛围仍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大制度供给、规范主体行为、强化多主体协同、营造法治氛围等手段予以解决,加速推进中国式教育治理法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治理 现代化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教材“学材化”特征及其教学转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宝仙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4,共7页
学习能力是当今世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目标,也是我国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用于教学的教材,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使用的主要教材,即“学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材为学习而设计,基于新课标的英语教材具有较... 学习能力是当今世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目标,也是我国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用于教学的教材,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使用的主要教材,即“学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材为学习而设计,基于新课标的英语教材具有较强的“学材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引导和支持学习过程,以及提供自主选择和开放的资源,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学材化”特征只有通过教学转化,才能助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转码过程,而是教师通过与多元主体互动,将审定的教材转化为教师设计的教材、教学中运作的教材、再到学生体验的教材,具体的转化路径包括分析与规划、选择与设计、建构与创造。为了完成英语教材“学材化”特征的教学转化,教师要成为教材和学生需求的研究者,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材 “学材化”特征 学习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