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规制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研究:实质性抑或策略性? 被引量:7
1
作者 周云波 段懿恒 黄杏子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44,共21页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企业绿色专利研究数据库的绿色专利申请数量,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规制的典型代表,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环境...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企业绿色专利研究数据库的绿色专利申请数量,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规制的典型代表,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总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这一效果主要通过促进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实现,而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则受到抑制。通过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得到了验证。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新环境保护法通过加大环保处罚力度、严格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和提高管理者环境关注度三个机制促进了企业总体绿色技术创新。交互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增强了新环境保护法对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而财务风险则增强了该法对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新环境保护法对高治理水平企业和大型企业的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强,对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较弱。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企业绿色创新的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环境保护法 绿色技术创新 环保处罚约束 环境信息披露 环境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税收规避吗?--基于新《环保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志远 官小燕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4,共10页
作为重要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新《环保法》实施对企业经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新《环保法》这一外生冲击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税收规避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趋严... 作为重要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新《环保法》实施对企业经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新《环保法》这一外生冲击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税收规避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趋严促使企业提高税收规避程度。机制检验表明,环境规制导致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和经营风险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税收规避的正相关关系主要存在于融资难度较高和经营压力较大的企业,新《环保法》实施情境下的企业避税行为提升了财务业绩和企业价值。研究结论提供了微观企业如何应对宏观环境规制的经验证据,为政府部门结合税收政策优化环境政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税收规避 新《环保法》 融资约束 经营风险 财务业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成令修:新《环保法》对债券定价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倩 边浩东 魏远国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79,共11页
本文将环境规制效应延伸到债券市场,以新《环保法》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环保法》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重污染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将债券信用利差分解为流动性利差和... 本文将环境规制效应延伸到债券市场,以新《环保法》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环保法》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重污染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将债券信用利差分解为流动性利差和违约利差之后发现,新《环保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债券违约利差,对流动性利差未产生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新《环保法》的实施对债券信用利差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处罚效应、投资者情绪效应以及资源效应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新《环保法》的实施对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会随着客户集中度的降低、社会关注度的提高以及企业积极改善自身环境绩效而减弱。本文的研究对评估新《环保法》的经济效果,推动政策进一步精准发力,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新《环保法》 信用利差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与资本跨地区流动——来自新《环保法》实施的证据
4
作者 王俊豪 陈铮煜 金暄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8,156,157,共14页
本文利用2010—2020年中国上市工业企业的异地投资数据,实证检验了新《环保法》的实施对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环保法》的实施能够显著减少重污染企业异地投资的策略性行为,主要作用途径是加强外部资源约束和推动内部策略合规... 本文利用2010—2020年中国上市工业企业的异地投资数据,实证检验了新《环保法》的实施对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环保法》的实施能够显著减少重污染企业异地投资的策略性行为,主要作用途径是加强外部资源约束和推动内部策略合规。进一步研究表明,新《环保法》的实施在减少污染转移的基础上,提高了重污染企业的创新效率和创新数量。本文在全面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背景下,为构建高质量的资本流动格局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新《环保法》 资本跨地区流动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微塑料污染防治的国际法挑战与应对
5
作者 蒋小翼 李佳宁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共11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已经给南极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气候变化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与威胁。南极条约体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执行协定和其他专门性环境条约为防治南极微塑料污染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但目前,南极微塑料的污染防治...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已经给南极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气候变化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与威胁。南极条约体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执行协定和其他专门性环境条约为防治南极微塑料污染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但目前,南极微塑料的污染防治仍面临针对性南极微塑料污染防治规范供给不足、条约在南极海域的适用存在重叠和争议、部分南极微塑料污染活动处于执法真空、南极微塑料污染责任制度存在缺陷等国际法挑战。为了应对南极微塑料的污染防治困境,应明确现有国际法规则的适用关系,注重发挥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作用,在南极条约体系中完善并创新污染防治制度,在全球塑料公约框架下探索与构建有效防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微塑料污染 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环境保护 国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税法》实施对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6
作者 周海炜 齐增睿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67,共10页
2020年《资源税法》正式实施,其作为我国绿色税制的重要组成将从价计征改革成果上升固化为法律制度,开启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因此有必要对《资源税法》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本文基于2013~2022年中国上市资源型企业的面板数据,采... 2020年《资源税法》正式实施,其作为我国绿色税制的重要组成将从价计征改革成果上升固化为法律制度,开启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因此有必要对《资源税法》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本文基于2013~2022年中国上市资源型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资源税法》实施对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税法》的实行,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资源税法》的实施有助于增加资源型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进而对资源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起到激励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源税法》的实施对中部和东部地区、国有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更明显;相较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资源税法》的实施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发明专利的边际贡献更大。未来《资源税法》可以从增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入的激励性政策、促进资源税与财政税收政策协调配合、实施差异化的税收优惠等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税法 绿色技术创新 税收优惠 资源型企业 研发投入 资源税改革 环境规制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保护税法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环境合法性和资源获取的链式中介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博 刘振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7,共15页
环境保护税法是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基于环境合法性和资源依赖理论,采用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以《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PSM-DID),分析了中国环境保护税... 环境保护税法是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基于环境合法性和资源依赖理论,采用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以《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PSM-DID),分析了中国环境保护税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环境合法性、绿色补贴和融资约束的链式中介效应以及市场垄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法的压力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促进作用;环境保护税法能够促进企业获取环境合法性,拥有环境合法性的企业能够获得绿色补贴和缓解融资约束,进而间接地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市场垄断阻碍了环境保护税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积极推动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为理解环境保护税法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法制部门完善环境保护税法、政府部门遏制市场垄断以及企业环境合法性的获取等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法 绿色创新 环境合法性 市场垄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排污费到环保税:绿色税制改革视阈下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晓梦 魏婷 朱俊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72,共16页
如何将现有的污染防治工作与当前降碳任务有效衔接,是推动绿色税制改革向协同治理方向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地级市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绿色税制改革视阈下环保“费改税”对减污与降碳的协同效应以及作用机制,着重考察“排污... 如何将现有的污染防治工作与当前降碳任务有效衔接,是推动绿色税制改革向协同治理方向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地级市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绿色税制改革视阈下环保“费改税”对减污与降碳的协同效应以及作用机制,着重考察“排污费”和“环保税”对协同减排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能够促进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具有减污和降碳的双重效应;并且,政策效果因地理区域、资源类型、环境司法情况的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异质性。(2)环保费改税所发挥的协同减排效应主要是通过信号导向下环境关注的提高、能源结构转型与能源效率提升、资源配置效应下污染企业的退出与清洁企业的进入等三条渠道实现。(3)进一步比较分析排污费和环保税,发现排污费政策并不具备降碳及协同效应;环保费改税后,央地资金分成模式的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促进其发挥减污和降碳协同效应;税率提升幅度亦会影响协同治理效果。本文为进一步完善绿色税制,构建污染防治与“双碳”目标融合统筹的战略体系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费 《环境保护税法》 协同减排 减污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逻辑重构--从“权利救济”到“义务证成”的嬗变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小姣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当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主要是在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理论框架内进行设计,但在权利话语下,不仅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性质争议引发诉讼性质认定之困难,而且权利本质的个人性与生态环境的公共性相悖。为避免循此“权利救济”逻辑安排给环... 当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主要是在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理论框架内进行设计,但在权利话语下,不仅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性质争议引发诉讼性质认定之困难,而且权利本质的个人性与生态环境的公共性相悖。为避免循此“权利救济”逻辑安排给环境司法造成不可忽视的漏洞,有必要转向义务视角证成政府提起索赔的内在逻辑。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实质是政府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新方式。鉴于此,首要的是遵循行政优先原则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作为行政执法不能之兜底手段,在此基础上合理赋权和严格控权以保证赔偿磋商的公平公正,同时应完善问责机制以避免政府索赔角色的冲突,最后衔接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关联诉讼的关系,进而保障该制度的全面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环境保护义务 公法责任 行政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策略”与“实质”,孰“轻”孰“重”?——绿色税制改革与企业ESG表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维琴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8,共12页
2018年中国启用环境保护税代替排污费,企业将采取实质性行动还是策略性举措来应对?本文以《环境保护税法》出台为准自然实验,从税率变动角度考察环境保护税改革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后,税率提升地区相较... 2018年中国启用环境保护税代替排污费,企业将采取实质性行动还是策略性举措来应对?本文以《环境保护税法》出台为准自然实验,从税率变动角度考察环境保护税改革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后,税率提升地区相较于税率不变地区,企业ESG表现、S表现、G表现差异不显著,但企业E表现显著提升。机制分析表明,上述对企业E表现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提升企业策略性环保举措和策略性绿色创新实现的,而并非企业实质性环保行动和实质性绿色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追求短期目标和管理层短视主义是企业重“策略”轻“实质”的原因。本文不仅丰富了《环境保护税法》颁布对企业ESG表现影响效果的评估,更为推动我国绿色税制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ESG表现 策略性举措 实质性行动 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和适用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寒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90,I0003,I0004,共20页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在正式施行40周年之际完成了第二次全面修订。本次修订是对该法中过往存在问题的一次集中调整,同时也融入了大量我国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考和实践,包括在总则方面正式...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在正式施行40周年之际完成了第二次全面修订。本次修订是对该法中过往存在问题的一次集中调整,同时也融入了大量我国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考和实践,包括在总则方面正式引入风险预防原则,拓宽了法律域外适用的范围,创造性地完善了海洋生态保护和其他分则规定,并针对国际海洋治理的热点事件做出了合理的回应。但该法的适用依然需要更多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支持。总体来看,该法的修订为我国环境立法的改革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将成为我国倡导和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海洋环境治理的重要法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保护法 海洋环境保护 风险预防原则 法律域外适用 建设海洋强国 海洋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养殖的环境保护问题与法律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旭 卢星华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7期147-150,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作为畜牧行业的基本法,于2005年通过并施行,首次以法律的方式确定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性、原则性规范。该法从2005年首次通过审议至今已近20年,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内,我国的畜牧行业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为紧...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作为畜牧行业的基本法,于2005年通过并施行,首次以法律的方式确定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性、原则性规范。该法从2005年首次通过审议至今已近20年,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内,我国的畜牧行业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为紧贴社会发展实际和行业发展需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于2023年3月1日施行。该文首先列举我国目前畜牧行业仍存在的环保问题,通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阐明畜牧业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同时,结合新颁布的畜牧法,就畜牧养殖中环保监管的责任主体、限制性规定以及处罚标准做以初步的分析。最后,就畜牧养殖中的环保问题提出法律方面的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法 环境保护 法律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致性规则的域外演进与中国路径——以黄河流域环境保护法律的体系完善为视角
13
作者 李杨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7,共10页
黄河流域的保护需要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法律制度支撑。借鉴域外一致性规则在内河流域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致性规则相对于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独立性和扩展性,有助于实现国家环境保护目... 黄河流域的保护需要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法律制度支撑。借鉴域外一致性规则在内河流域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致性规则相对于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独立性和扩展性,有助于实现国家环境保护目标,并契合我国法律体系的精神。为推动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我国应在多个层面引入一致性规则。首先,应统一和优化环境保护标准,确保不同区域和部门的政策协调一致。其次,应设立跨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估专家委员会,以实现环境影响评估的综合化和科学化。最后,应进一步强化法律的实施与监督机制,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通过这些措施,我国可以在黄河流域的保护与管理中实现更高水平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性 环境保护 黄河流域环境保护法律 央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保护法之违反规定进行海洋工程建设的法律问题研究
14
作者 杨倩倩 裴兆斌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海洋资源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但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人类开发技术的局限性和海洋开发的盲目性,人们在进行海洋开发时会使海洋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根据海洋工程建设项目行为的现状出发,结合《中...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海洋资源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但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人类开发技术的局限性和海洋开发的盲目性,人们在进行海洋开发时会使海洋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根据海洋工程建设项目行为的现状出发,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的法律的规定,分析违反规定进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行为,发现存在着对相关部门的责任划分不明确、海洋环境损害处罚力度不够、海洋环境损害恢复机制不完善、提起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较小等问题,从完善对相关责任主体的认定,严格规定法律责任、健全环境修复的配套机制,增加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等措施出发提出完善建议,从而规范海洋工程建设行为,促进海洋开发活动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之间——反思中国环境保护的制度工具 被引量:61
15
作者 郭武 刘聪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是中国环境保护最为重要的两种制度工具,二者相互交织、共生共济,型构了中国环境法治的实践图景;环境法律政策化和环境政策法律化是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之间联接、互动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环境法律政策化应以环境政策与... 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是中国环境保护最为重要的两种制度工具,二者相互交织、共生共济,型构了中国环境法治的实践图景;环境法律政策化和环境政策法律化是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之间联接、互动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环境法律政策化应以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的功能"区分"为前提,实现环境政策对环境法律灵活性机能的补给与拓展;环境政策法律化则是以法律的稳定性持续彰显现代环境法治理念与价值的重要方式;囿于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在环境保护中的工具性局限,中国环境法治的未来发展应当走向以制序为基础的环境保护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 环境法律 制度工具 中国环境法治 环境保护制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环保法”对环境监测职责定位的研究思考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国刚 康晓风 王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共3页
研究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深入思考了法定环境监测的定义范畴、属性定位、统一监督管理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分析了监管主体职责、行为主体定位,梳理了环境监测的任务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环境监测监督管理需要深入研究... 研究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深入思考了法定环境监测的定义范畴、属性定位、统一监督管理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分析了监管主体职责、行为主体定位,梳理了环境监测的任务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环境监测监督管理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法 环境监测 监管主体 行为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执法监督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34
17
作者 于连超 张卫国 毕茜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7-134,共8页
以环保约谈制度实施为契机,基于合法性理论和遵从理论,考察环境执法监督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执法监督会有效地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即环保约谈显著地提高了被约谈地区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拓展性检验与分析后发现... 以环保约谈制度实施为契机,基于合法性理论和遵从理论,考察环境执法监督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执法监督会有效地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即环保约谈显著地提高了被约谈地区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拓展性检验与分析后发现,环境执法监督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低融资约束企业和低代理成本企业中。影响机制探索后发现,环境执法监督通过提高企业环境成本、环境处罚力度和企业环保投资,进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执法监督 环保约谈 企业绿色创新 融资约束 代理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环保法”提高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吗?——一项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0
18
作者 郑建明 许晨曦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11,28,共9页
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与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新环保法"已于2015年1月1日施行1。本文采用2013~2016年的中国重污染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于"新环保法"这一"准自然实验",按照"新环保法"第... 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与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新环保法"已于2015年1月1日施行1。本文采用2013~2016年的中国重污染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于"新环保法"这一"准自然实验",按照"新环保法"第二章第二十六条2,参照实际控制人行政级别将样本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检验了"新环保法"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作用。发现"新环保法"提高了实际控制人行政级别在厅级及以上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规制力度强的地区以及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本文研究表明,"新环保法"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有正面影响,并与市场机制形成互补作用。这不仅为我国推进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供了实证检验证据,而且从实际控制人行政级别的视角为"新环保法"对企业环境行为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环保法” 信息披露 行政级别 环保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及修改意见 被引量:9
19
作者 夏少敏 张云杰 赵赤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7-581,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颁布的,反映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已经过时。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应该体现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颁布的,反映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已经过时。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应该体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法》创制成促进资源和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环境基本法,并对《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法 目的 可持续发展 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机制的完善 被引量:24
20
作者 罗俊杰 成凤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4,共4页
环境权是伴随着人类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权利。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对于维护环境权、保障公众有效参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现行环保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在信息公开、参与公共决策以及参与救济机制等方面存在严重不... 环境权是伴随着人类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权利。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对于维护环境权、保障公众有效参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现行环保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在信息公开、参与公共决策以及参与救济机制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完善我国环保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应提升信息公开有关法律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对公共决策公众参与制度予以实体与程序性保障,建立适合于各类监督参与主体的监督方式,完善环保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公益诉讼三大救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权 环境保护 环境法治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