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4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DNN:A novel transfer discriminant neural network for gear fault diagnosis of ammunition loading system manipulator
1
作者 Ming Li Longmiao Chen +3 位作者 Manyi Wang Liuxuan Wei Yilin Jiang Tianming C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3期84-98,共15页
The ammunition loading system manipulator is susceptible to gear failure due to high-frequency,heavyload reciprocating motions and the absence of protective gear components.After a fault occurs,the distribution of fau... The ammunition loading system manipulator is susceptible to gear failure due to high-frequency,heavyload reciprocating motions and the absence of protective gear components.After a fault occurs,the distribution of fault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loads is markedly inconsistent,and data is hard to label,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traditional diagnosis method based on single-condition training to generalize to different conditions.To address these issues,the paper proposes a novel transfer discriminant neural network(TDNN)for gear fault diagnosis.Specifically,an optimized joint distribution adaptive mechanism(OJDA)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distribution alignment problem between two domains.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effect within the domain and the feature recognition capability for a few labeled data,metric learning is introduced to distinguish features from different fault categories.In addition,TDNN adopts a new pseudo-label training strategy to achieve label replacement by comparing the maximum probability of the pseudo-label with the test result.The proposed TDNN is verified in the experimental data set of the artillery manipulator device,and the diagnosis can achieve 99.5%,significantly outperforming other traditional adaptation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ipulator gear fault diagnosis Reciprocating machine Domain adaptation Pseudo-label training strategy transfer discriminant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of single U-tube and double U-tube heat exchangers in Chongqing area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勇 郭凯生 +3 位作者 田荣 韩传璞 赖道新 徐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244-248,共5页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projects in Chongqing,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heat exchangers (single U-tube type and double U-tube type) of the ground-source heat pump (GSHP) system in the hot summer was obtained and an...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projects in Chongqing,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heat exchangers (single U-tube type and double U-tube type) of the ground-source heat pump (GSHP) system in the hot summer was obtained and analyzed.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est could match with the result deduced from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From the test results,the cooling capacity of double U-tube is 1.6 times that of single U-tube. Taking cost per depth per watt Clq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Clq of single U-tube is 4.69 RMB$/W,and Clq of double U-tube is 3.14 RMB$/W. The double U-tube heat exchangers usage should be priorit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source HEAT pump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SINGLE U-TUBE double U-TUBE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uble Deep Q Network的无人机隐蔽接敌策略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金 丁勇 高振龙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2-57,共6页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连续状态空间无人机隐蔽接敌问题,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隐蔽接敌双深度Q网络(DDQN)方法。利用DDQN生成目标值函数的方法解决了传统DQN的过拟合问题;采用按优先级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训练样本,加速了神经网络...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连续状态空间无人机隐蔽接敌问题,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隐蔽接敌双深度Q网络(DDQN)方法。利用DDQN生成目标值函数的方法解决了传统DQN的过拟合问题;采用按优先级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训练样本,加速了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设定贪婪系数按照指数下降的方法,解决了传统强化学习的“探索利用窘境”;在势函数奖赏函数设计中引入角度因子,使其更加符合实际作战情况。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DQN具有较好的收敛性,能有效生成隐蔽接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接敌策略 空战决策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双神经网络结构 DDQ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触觉双重迁移学习的番茄成熟度检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鹏 杜东峰 +2 位作者 李爽 单东日 陈振学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3,共10页
针对当前自动化采摘过程中仅依赖视觉技术无法准确识别番茄成熟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触觉双重迁移学习的番茄成熟度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视觉触觉双重迁移学习融合算法作为特征提取融合模块,解决无法有效提取番茄特征信息的... 针对当前自动化采摘过程中仅依赖视觉技术无法准确识别番茄成熟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触觉双重迁移学习的番茄成熟度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视觉触觉双重迁移学习融合算法作为特征提取融合模块,解决无法有效提取番茄特征信息的问题。其次,将软参数共享-多标签分类方法作为分类模块,通过增加不同分类任务之间的关联性,避免出现过拟合的现象。本文主要针对成熟后为红、黄果等单一颜色的番茄品种,并在新开发的视觉触觉数据集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软参数共享-多标签检测模型参数量为1.882×10^(7),成熟度AUC分值达到0.9773,对比不确定性加权损失、自适应硬参数共享、十字绣网络和软参数共享等检测模型,参数量分别下降3.08×10^(6)、6.16×10^(6)、3.08×10^(6)和3.08×10^(6),成熟度AUC分值分别提高0.0175、0.0179、0.0267和0.0089。这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动化采摘过程中对番茄成熟度的检测能力,为番茄成熟度检测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成熟度 机器视觉 机器触觉 双重迁移学习 软参数共享-多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双智能体D3QN的电网N-1新增风险防控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安军 黎梓聪 +2 位作者 周毅博 石岩 毕建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8-869,I0005,共13页
城市电网在发生N-1故障后,极可能新增运行风险,导致N-1-1时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为管控城市电网N-1后运行风险,该文提出一种改进双智能体竞争双深度Q网络(dueling double deep Q network,D3QN)的城市电网N-1风险管控转供策略。根据风险... 城市电网在发生N-1故障后,极可能新增运行风险,导致N-1-1时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为管控城市电网N-1后运行风险,该文提出一种改进双智能体竞争双深度Q网络(dueling double deep Q network,D3QN)的城市电网N-1风险管控转供策略。根据风险管控原则,提出一种无需额外历史数据、考虑备自投装置、单供变电站风险和单供负荷母线风险的N-1场景指标;建立计及动作次序、指标间关系的负荷转供三阶段求解模型。以含预动作-变化探索值选择策略的改进双智能体D3QN方法,将负荷转供分为多个子转供环节学习,使转供思路清晰化,对动作空间进行降维,提高训练寻优效果,得到管控N-1风险的负荷转供策略。通过城市电网多场景算例分析,验证该文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电网 负荷转供 深度强化学习 N-1新增风险 双智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引领+产教融合”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索
6
作者 田翠花 罗莎 +4 位作者 李蕾 张振 陶涛 卿彦 吴义强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144,共4页
新工科的发展及“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的实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及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双碳”教学内容不足、学生创新意识较弱、实践能力不强、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从优化课... 新工科的发展及“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的实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及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双碳”教学内容不足、学生创新意识较弱、实践能力不强、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从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模式、产学研协同育人、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并总结了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旨在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产教融合 创新人才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随机扰动的人工大猩猩部队优化算法及工程应用
7
作者 杜晓昕 郝田茹 +3 位作者 王波 王振飞 张剑飞 金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2-1896,共15页
针对人工大猩猩部队优化算法(GTO)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寻优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双重随机扰动策略的人工大猩猩部队优化算法(DGTO)。引入Halton序列初始化种群,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在算法寻优阶段使用多维随机数策略,并... 针对人工大猩猩部队优化算法(GTO)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寻优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双重随机扰动策略的人工大猩猩部队优化算法(DGTO)。引入Halton序列初始化种群,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在算法寻优阶段使用多维随机数策略,并在探索阶段提出自适应位置搜索机制,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提出双重随机扰动策略,解决大猩猩的群居效应,增强算法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采用逐维更新策略更新个体位置,提升算法的收敛精度。通过10个基准测试函数寻优结果及Wilcoxon秩和检验对比可知,改进算法在寻优精度、收敛速度上有较大提升。同时,通过工程优化问题的实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改进算法在处理现实工程问题上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大猩猩部队优化算法 Halton序列 自适应位置搜索 双重随机扰动策略 逐维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域适应的无标签数据故障诊断方法
8
作者 王进花 刘瑞 曹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5-1194,共10页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源域数据和目标域数据分布有差异且有标签的故障数据量较少,以至于现有的域适应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大多精度不高。基于此,提出多层域适应神经网络(MDANN)故障诊断方法,用于无标签数据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使用小波包分...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源域数据和目标域数据分布有差异且有标签的故障数据量较少,以至于现有的域适应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大多精度不高。基于此,提出多层域适应神经网络(MDANN)故障诊断方法,用于无标签数据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使用小波包分解与重构(WPT)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处理,以降低信号冗余并避免关键信号特征遗失;利用多核最大均值差异(MKMMD)算法对输入特征值进行差异计算,并通过反向传播更新多层域适应神经网络的参数,使其能够提取域不变特征;为保证无标签目标域数据可以正常参与网络训练,使用最大概率标签作为真实标签的伪标签策略,解决目标域无标签数据无法训练问题,增强模型可靠诊断知识的获取。采用2个公开数据集CWRU和PU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常见的域适应方法对比具有更高的诊断精度,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学习可迁移特征,拟合2个数据集之间的数据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迁移学习 多层域适应 伪标签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双槽钢型钢混凝土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研究
9
作者 马辉 张如一 +2 位作者 赵艳丽 王博 谢钟辉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3-791,共9页
为研究地铁车站双槽钢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抗剪承载力,对该类转换梁进行了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获得了该类转换梁的破坏特征、荷载-位移曲线和钢材的应变发展规律,研究了剪跨比和配钢率对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转换梁试... 为研究地铁车站双槽钢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抗剪承载力,对该类转换梁进行了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获得了该类转换梁的破坏特征、荷载-位移曲线和钢材的应变发展规律,研究了剪跨比和配钢率对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转换梁试件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主要呈现剪切破环形态,其受剪承载力主要由型钢腹板、箍筋及混凝土承担;增大型钢配钢率对增强转换梁的抗剪承载力是有利的。结合该类转换梁的受剪破坏特征,分别提出基于拉-压杆模型和叠加原理的转换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表明2种方法均可以有效预测转换梁的抗剪承载能力,其结果可为该转换梁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结构 双槽钢 型钢混凝土 转换梁 抗剪承载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研究
10
作者 孟文俊 席超群 +1 位作者 王荣鑫 赵晓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2-326,共5页
针对基本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该方法设置矩形优选区域,并在区域内增加不同初始信息素浓度,避免初期盲目性搜索;路径节点选择采用伪随机转移策略,依据迭代次数... 针对基本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该方法设置矩形优选区域,并在区域内增加不同初始信息素浓度,避免初期盲目性搜索;路径节点选择采用伪随机转移策略,依据迭代次数的变化自适应调整随机或确定选择的比例;信息素挥发因子随二次函数动态调整变化,提高搜索效率;将所得最优路径再次规划,减少转角次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蚁群算法 移动机器人 伪随机转移策略 信息素挥发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高校全球发展战略:现实背景、价值立场与实施路径
11
作者 周作宇 李传宗 杜瑞军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82,共12页
当前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全球发展战略面临逆全球化浪潮冲击、地缘政治博弈增加国际交流合作变数和民粹主义思潮泛滥等严峻挑战,而势不可挡的全球化历史发展趋势、全球性问题治理需求上升以及中国和平发展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全球发展战略面临逆全球化浪潮冲击、地缘政治博弈增加国际交流合作变数和民粹主义思潮泛滥等严峻挑战,而势不可挡的全球化历史发展趋势、全球性问题治理需求上升以及中国和平发展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当推行责任驱动的全球发展战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遵循世界主义取向的发展理念和“美美与共”的文化立场,通过推进人、制度和技术三个维度的全球化转型,在谋求全球公共福祉的过程中实现大学的全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等教育国际化 全球发展战略 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育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SAM-ShuffleNet明青花龙纹断代模型
12
作者 赵谦 屈佳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123,共8页
青花瓷作为瓷器中的明珠,其独特的纹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众多青花瓷纹饰中,明代龙纹颇具代表性,对明代前、中、后三期的青花瓷龙纹进行断代识别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文中针对明代龙纹断代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深度学习模型... 青花瓷作为瓷器中的明珠,其独特的纹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众多青花瓷纹饰中,明代龙纹颇具代表性,对明代前、中、后三期的青花瓷龙纹进行断代识别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文中针对明代龙纹断代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引入空间注意力机制(SAM)改进原网络ShuffleNetV2,能够捕获图像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用于增强模型的表达能力,并利用迁移学习策略、交叉熵损失函数和RMSProp自适应学习率优化器在青花瓷龙纹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用于准确年代鉴定。实验表明,在迭代100次、批次大小为16、学习率为0.001以及权重衰减为10-5的条件下,明代前、中、后期断代总体准确率为95.67%,召回率为95%,F1-Score为95%。与VGG16、ResNet18等8个模型对比,所提模型在识别准确率上显著提高,运算速度约是ResNet18的4.9倍,是VGG16的5.9倍,这证明该模型不仅实现了明代青花瓷龙纹的精确断代,还具备快速识别、体积紧凑的特点,为文化遗产保护和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纹断代 深度学习 ShuffleNet 空间注意力机制 RMSProp 迁移学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轨制叠层枢纽的换乘效率优化研究
13
作者 曾忠忠 张薇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7,共8页
北京丰台站是国内首个普速与高速列车双层立体布局的综合枢纽,其垂直分层设计虽实现进出站流线分离,但换乘体系仍面临地铁换乘厅人流交叉、高峰拥堵及跨层流线低效等问题。聚焦叠层式双轨枢纽换乘效率优化,通过对比单一制式与平铺式双... 北京丰台站是国内首个普速与高速列车双层立体布局的综合枢纽,其垂直分层设计虽实现进出站流线分离,但换乘体系仍面临地铁换乘厅人流交叉、高峰拥堵及跨层流线低效等问题。聚焦叠层式双轨枢纽换乘效率优化,通过对比单一制式与平铺式双轨枢纽,结合Anylogic仿真构建动态客流模型,以区域密度、瓶颈通行效率及换乘时间为指标,量化评估流线重构与设施扩容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现状布局因垂直交通依赖性强、跨层步行距离长及流线交叉冲突,换乘时间较对比模式增加1~1.6倍;在优化模拟中,设施服务优化可减少25%~30%的拥堵强度,换乘时间效率提升20%~22%;流线优化可减少60~70%的拥堵强度,换乘时间效率提升42%~48%,流线重构边际效益更高。证实立体枢纽中流线优化是提升换乘效率的最优策略,局限性在于仿真未完全覆盖极端客流波动场景,需结合实时调度深化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ylogic仿真模拟 优化策略对比 换乘效率 空间优化 叠层式双轨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柔性直流双阀组功率自循环策略
14
作者 邹强 姜崇学 +2 位作者 徐莹 陆立文 樊林禛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0-537,共8页
特高压柔性直流系统包含高压端阀组和低压端阀组,其拓扑采用常规特高压直流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单换流站内不经直流线路的阀组间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平衡传输,采用双阀组功率自循环策略并进行试验验证。以特高压柔性直流双阀组背靠背... 特高压柔性直流系统包含高压端阀组和低压端阀组,其拓扑采用常规特高压直流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单换流站内不经直流线路的阀组间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平衡传输,采用双阀组功率自循环策略并进行试验验证。以特高压柔性直流双阀组背靠背运行方式的技术方案为基础,在主回路设计方面,使双阀组的高低压端母线相互连接;在运行策略方面,通过改变以往输电工程的单端单一控制模式,使一个阀组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另一个阀组定有功功率控制,从而实现有功功率自循环,同时调节双阀组的无功功率,实现自主可控,进而在单站双阀组间形成功率闭环。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平台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在特高压柔性直流双阀组功率传送期间,有效验证设备大功率耐受,并减少对交流电网的扰动,在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柔性直流 双阀组 背靠背接线 功率自循环 控制策略 电网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调制策略
15
作者 张欣 魏祥宇 +2 位作者 高佳鑫 王龙龙 高鹏翔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6,共10页
针对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使用多级功率转换结构存在的传输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结构复杂的问题,使用矩阵变换器替代传统多级功率转换结构,提出一种基于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调制策略,实现AC-AC直接功率变化。电网侧的三相工频交流电... 针对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使用多级功率转换结构存在的传输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结构复杂的问题,使用矩阵变换器替代传统多级功率转换结构,提出一种基于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调制策略,实现AC-AC直接功率变化。电网侧的三相工频交流电通过矩阵变换器的功率调制,实现能量注入状态和自由振荡状态之间的切换,直接输出高频可控电流。矩阵变换器共有十二种工作模式,基于调制策略调节谐振电流,无需中间储能元件,减少开关的操作次数,使功率开关管工作在零电流软开关(ZCS)状态,提高变换器的可靠性和效率。构建实验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将50 Hz工频交流电直接转换为20 kHz的高频交流电,矩阵变换器输出功率为51.3 W,转换效率为92.9%,所使用的调制策略简单,便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 调制策略 零电流软开关 谐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MCNN-MMLP双残差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凯峰 吐松江·卡日 +2 位作者 张紫薇 马小晶 王志刚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为了解决负荷特性复杂导致负荷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GWO-VMD和级联MCNN-MMLP双残差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由灰狼算法(grey wolf optimize,GWO)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对原始负荷数... 为了解决负荷特性复杂导致负荷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GWO-VMD和级联MCNN-MMLP双残差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由灰狼算法(grey wolf optimize,GWO)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对原始负荷数据进行处理,降低原始负荷数据的复杂程度。其次,使用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MCNN)和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ion,MLP)结合的双残差神经网络对各个模态进行迁移学习训练和预测,并在MLP网络中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弥补网络信息瓶颈问题。最后,再次使用MCNN-MMLP双残差模型对初步预测的误差进行预测并校正初值,从而进一步提升预测精确度。通过对实际负荷数据进行分析,本模型的均方误差为5.024(MW)^(2)、均方根误差为2.241 MW、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160%,决定系数为0.996,各性能指标均优于其他传统及智能负荷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双残差神经网络 多头注意力机制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期“双高建设计划”导向变化与建设方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任洁华 任君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2,41,共6页
国家启动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25—2029年)是对第一期“双高建设计划”的深化与推进,高职院校要把握第二期“双高建设计划”的导向变化,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科学组建专业群,编制好专业群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把... 国家启动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25—2029年)是对第一期“双高建设计划”的深化与推进,高职院校要把握第二期“双高建设计划”的导向变化,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科学组建专业群,编制好专业群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把握建设重点,创新建设机制,提高建设成效,为打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品牌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期“双高建设计划” 专业群 改革任务 建设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碳排放的时空动态效应——基于“宽带中国”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亚美 余兴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6,共17页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之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碳排放的内在影响机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分析“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效果是否具有动态持...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之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碳排放的内在影响机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分析“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效果是否具有动态持续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这对于进一步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低碳绿色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数字基础设施和碳排放纳入同一框架,从理论层面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碳排放的内在影响机制和时空动态效应,创新性地将双重差分的思想纳入空间矩阵的构建中,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碳排放的内在机制及时空动态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结论在通过了工具变量法、三重差分法、PSM-DID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既能直接影响碳排放,又能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渠道促进碳减排。时空动态效应分析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时滞性,碳减排效果在政策实施后第二年才会发挥,但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趋势;并且,“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地理相近和经济相似地区的碳排放存在着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西部地区不显著,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明显,并且中部地区的效果大于东部地区。因此,文章建议继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推广;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各城市不同发展特征,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策略;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畅通数字基础设施促进碳减排的中间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宽带中国”战略 碳排放 时空动态效应 影响机制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植被地面布儒斯特角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奇昊 孟肖 +2 位作者 林善伟 董春雷 郭立新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1,共9页
在超低空对抗场景中,多径效应严重影响超低空雷达对目标的探测精度。利用布儒斯特角特性能够有效削减多径效应。实际地面环境复杂多变,其中地表植被的多重散射作用以及植被与地面之间的耦合作用使得含植被地面散射特性与单纯随机粗糙地... 在超低空对抗场景中,多径效应严重影响超低空雷达对目标的探测精度。利用布儒斯特角特性能够有效削减多径效应。实际地面环境复杂多变,其中地表植被的多重散射作用以及植被与地面之间的耦合作用使得含植被地面散射特性与单纯随机粗糙地面散射存在明显差异。含植被地面的电磁散射特性研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针对含植被地面背景下超低空探测的多径效应问题,本文从电磁散射建模角度出发,使用结合了基尔霍夫近似(Kirchhoff approximate,KA)和积分方程方法(integral equation model,IEM)优点的基于面元的改进双尺度法(facet-based modified two-scale model,FMTSM)进行粗糙地面电磁散射建模,相较于传统的双尺度方法(two-scale model,TSM),精度更高、应用范围更广。然后,利用FMTSM针对粗糙地面的布儒斯特角特性进行分析,讨论入射频率、相关长度以及均方根高度对粗糙地面布儒斯特角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FMTSM与矢量辐射传输(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VRT)理论相结合,利用FMTSM-VRT对VV极化下的双层植被地面电磁散射特性进行计算,并对其布儒斯特角特性进行分析,探究了不同入射频率、植被高度以及叶子密度下布儒斯特角的变化规律。含植被地面布儒斯特角随入射频率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植被高度以及叶子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小趋势。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超低空预警系统中有效削弱多径效应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双层植被电磁散射 基于面元的改进双尺度法(FMTSM) 矢量辐射传输(VRT)理论 布儒斯特角特性 多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管与热泵直接换热式蒸发-冷凝器设计计算及性能测试
20
作者 蔺维杰 岑继文 +1 位作者 Abdullah Hassan 蒋方明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采用超长重力热管与热泵相结合进行中深层地热开发用于供暖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不破坏地下水环境等优点,而热泵系统的蒸发器与重力热管冷凝段直接换热可减少换热环节,提高系统的供热效率。鉴于此,研制了U型结构蒸发-冷凝器,并通过搭建... 采用超长重力热管与热泵相结合进行中深层地热开发用于供暖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不破坏地下水环境等优点,而热泵系统的蒸发器与重力热管冷凝段直接换热可减少换热环节,提高系统的供热效率。鉴于此,研制了U型结构蒸发-冷凝器,并通过搭建热泵与热管相结合的实验平台,研究了蒸发-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发现当热泵侧工质走管程时其传热系数可达2037.92 W/(m^(2)·℃)。基于均相流模型,将两相流质量、能量及动量守恒方程与管外冷凝和管内沸腾传热经验公式相结合,建立一维稳态流动蒸发-冷凝器换热计算模型。利用Python编写程序,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发现蒸发-冷凝器换热量平均计算误差为18.91%,证实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为设计高效的蒸发-冷凝器提供了理论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热泵直接换热 蒸发-冷凝器 双侧两相流换热 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