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强震区群发性泥石流特征研究——以四川省都江堰龙池“8·13”群发泥石流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煜 余斌 +1 位作者 李彩侠 曾晋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8-223,共6页
汶川地震导致大量崩塌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强降雨过后,汶川强震区的群发性泥石流出现了高发区。在2008-2010年的三个雨季里,强震区暴发了多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龙池所在的龙溪河流域"8·13&qu... 汶川地震导致大量崩塌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强降雨过后,汶川强震区的群发性泥石流出现了高发区。在2008-2010年的三个雨季里,强震区暴发了多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龙池所在的龙溪河流域"8·13"群发泥石流灾害就是其中之一。首先对龙池龙溪河流域2010年8月13日暴发的45条泥石流沟进行简单的灾害阐述,其次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阐述了群发泥石流的特征:①成因多样,主因为地震和降雨综合的作用;②规模不一,以中小型为主,流体性质多集中为过渡性—粘性;③隐蔽性强,泥石流活动多集中在极小流域,主要为沟谷型泥石流;④泥石流活动集中在断裂带附近;⑤危害方式以冲蚀、淤埋和堵塞河道为主,且具有灾害链作用和叠加-放大作用。最后针对震区群发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提出增强减灾措施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发泥石流 活动特征 汶川地震 四川都江堰 8·13”龙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地区“8·13”特大泥石流堵江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向宁 向国萍 +1 位作者 张丹丹 薛峰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2期64-71,共8页
汶川地震后,震区进入地质灾害高发期,特别是雨季,其中包括泥石流灾害。2010年8月13日,都江堰市龙池地区暴发了特大规模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部分泥石流堵塞龙溪河,冲毁公路,龙溪河整体抬升。为了研究龙池地区震后泥石流堵江特征,选取龙... 汶川地震后,震区进入地质灾害高发期,特别是雨季,其中包括泥石流灾害。2010年8月13日,都江堰市龙池地区暴发了特大规模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部分泥石流堵塞龙溪河,冲毁公路,龙溪河整体抬升。为了研究龙池地区震后泥石流堵江特征,选取龙溪河流域内堆积扇完整的36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泥石流野外调查和Spss统计,分析该区泥石流堵江类型,以及泥石流物源特征、泥石流冲出距离、泥石流堆积扇顶至主河的距离与泥石流堵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该区的泥石流堵江模型,为震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和灾害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13 泥石流 堆积特征 堵江特征 龙池地区 四川都江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汶川县下庄沟“8·20”泥石流成因分析及堵江范围预测 被引量:9
3
作者 罗玉婷 唐川 +2 位作者 熊江 陈明 张宪政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3-199,共7页
[目的]探究四川省汶川县下庄沟2019年"8·20"泥石流成因、形成过程及堵江特征,为该区域泥石流灾害防治预警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结合野外调查与遥感影像对泥石流物源供给条件及泥石流形成、侵蚀搬运与堵江过程进行了分析... [目的]探究四川省汶川县下庄沟2019年"8·20"泥石流成因、形成过程及堵江特征,为该区域泥石流灾害防治预警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结合野外调查与遥感影像对泥石流物源供给条件及泥石流形成、侵蚀搬运与堵江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采用FLO-2D模型开展不同降雨强度下的泥石流堵江范围分析。[结果]震后泥石流流域部分崩滑体物源持续补给沟道物源,致使沟道物源不断累积,短历时强降雨形成径流不断侵蚀沟道物源,形成沟道启动型泥石流。下庄沟"8·20"泥石流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出沟口后形成顺河长度达280 m,横河最大宽度110 m的堰塞体,堵江模式为堰塞坝全堵。堵江范围分析结果显示:5年一遇降雨频率下物源滞留在沟道中,无堵江现象;2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泥石流基本堵断杂谷脑河,极易形成堵江现象;在5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泥石流完全堵断杂谷脑河,形成堰塞湖。[结论]下庄沟与杂谷脑河垂直交汇,且沟口建有水电站的引水坝,极易形成堰塞坝堵江现象。在汛期降雨强度较大时仍可能会暴发泥石流造成堵江,今后的泥石流防治还需加强防洪预警等减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20”泥石流 崩滑体物源 堵江 FLO-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曲三眼峪泥石流监测预警方案设计 被引量:6
4
作者 唐亚明 张茂省 +2 位作者 魏新平 毕远宏 丛凯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3期95-99,共5页
对泥石流的防治不仅要有工程治理措施,而且应配合相应的监测预警措施,以达到有效减缓地质灾害风险的目的。笔者以舟曲三眼峪泥石流为例,设计了针对泥石流触发因素的降雨监测方案;针对泥石流发生和变化过程的次声、泥位、红外线遮断、视... 对泥石流的防治不仅要有工程治理措施,而且应配合相应的监测预警措施,以达到有效减缓地质灾害风险的目的。笔者以舟曲三眼峪泥石流为例,设计了针对泥石流触发因素的降雨监测方案;针对泥石流发生和变化过程的次声、泥位、红外线遮断、视频监测方案;针对泥石流物源的滑坡崩塌监测方案;以及针对泥石流防治工程拦挡坝的应力应变监测方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眼峪泥石流沟的综合监测系统,并建立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曲“8.8”特大泥石流 三眼峪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