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8篇文章
< 1 2 2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译为媒: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构建——以“新质生产力”及其外译为例
1
作者 胡筱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9,197,共9页
近代的“西学东渐”和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主义”让中国学术奉西方范式为圭臬,使其出现了学术失语现象,表现之一是大量使用英美学术概念和术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中国哲学、中国理论和中国术语回应“中国之问”,为解答... 近代的“西学东渐”和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主义”让中国学术奉西方范式为圭臬,使其出现了学术失语现象,表现之一是大量使用英美学术概念和术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中国哲学、中国理论和中国术语回应“中国之问”,为解答“世界之问”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中国应尽的职责。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向世界真实、正确传播中国的声音,是当前国家的迫切需求。习近平在2023年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是中国经济学体系的重要术语,与新文科建设相互促进,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从该术语在英译中的演变、定型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术语的国际传播需要构建一个政府推广、人人参与、国内外媒体协同发挥作用的立体化、系统化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话语体系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术语 新质生产力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新文科转向”:轨迹、视野与进路
2
作者 唐斌 朱德宸 于慧敏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5-272,共8页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已经从单一学科探索转向学科交叉融合、从传统文本分析转向人工智能研究的双向调试阶段。该文在梳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发展现状、功能定位、运作模式、机遇...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已经从单一学科探索转向学科交叉融合、从传统文本分析转向人工智能研究的双向调试阶段。该文在梳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发展现状、功能定位、运作模式、机遇挑战的基础上,总结出国际视野下实验室项目化数据在生产、多样化输出结果、构建集群技术结构等发展趋势,揭示本土视野下实验室发展从技术的移接孵化到情景再造的发展转向,提出以数增“智”、差异化情境共享、学科交叉融合增长等进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 实验室 新文科 新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人文与社会科学间的张力:体育哲学与体育心理学的对话
3
作者 高强 Robert Schinke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2,共9页
体育是一种具体的人类社会行为,既关乎人类的心理活动,也会延伸出相关的抽象概念。不同的学科体系、科学理论都会对体育形成日益增长的研究兴趣。由于学科定位不同,随之形成的争议也旷日持久。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在体育学研究中交相辩难... 体育是一种具体的人类社会行为,既关乎人类的心理活动,也会延伸出相关的抽象概念。不同的学科体系、科学理论都会对体育形成日益增长的研究兴趣。由于学科定位不同,随之形成的争议也旷日持久。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在体育学研究中交相辩难,相互启发。两位学者基于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对体育学研究中概念的生成与使用、研究方法的选取、研究意义的凸显与研究议题的开拓展开论辩式的对话。由此形成不同体育人文与社会学科间相互借鉴的可能性与途径,展现研究者如何从自身经历与学科背景中生成研究主题与研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文与社会科学 体育心理学 体育哲学 对话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学术自信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4
作者 张艳国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共6页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发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1)重要讲话之后,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问题,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热点问题和专家的热门话题。从近年来已经发表...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发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1)重要讲话之后,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问题,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热点问题和专家的热门话题。从近年来已经发表的论文来看,关于此问题的讨论,主要从“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路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坚定学术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研究——基于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视角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江华 许志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3,共14页
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所需,也是向全球知识系统... 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所需,也是向全球知识系统贡献说得出、立得住、传得开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的理论所求。“三大体系”基础上的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的母体和本源。没有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没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基础,国际传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主性与嵌入性、价值关联与价值无涉的统一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应该具有的理论样态。但当前,对比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可以发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传播还存在较多问题:国际传播对象研究不够、国际传播媒介与渠道建设滞后、国际传播议程设置不足、国际传播资助与控制体系不完善等。自主知识体系这一国际传播底座建构任重道远。对此,从建构嵌入世界的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更适合传播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体系两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国际传播平台 学术共同体 学术朋友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创新——以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为例
6
作者 方晶 陈新 黄帅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22,160,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亟待创新以适配这一变革。本文构建了“技术赋能-组织适配”的理论框架,分析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革新资源获取方式、拓展协作半径、重塑成果生产逻辑,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构重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亟待创新以适配这一变革。本文构建了“技术赋能-组织适配”的理论框架,分析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革新资源获取方式、拓展协作半径、重塑成果生产逻辑,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治理升级,实现与人工智能技术相适配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创新实践表明,资源治理专业化、协作形态柔性化、成果转化流程化,可以促进形成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共生的新型研究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组织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与文化话语权提升 被引量:3
7
作者 章瀚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5,308,共1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话语权博弈呈现知识生产与文化权力深度耦合的新态势,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成为提升文化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部署中的话语权定位,从话语权到文化话语权的认识深化,揭示了中国哲... 党的十八大以来,话语权博弈呈现知识生产与文化权力深度耦合的新态势,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成为提升文化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部署中的话语权定位,从话语权到文化话语权的认识深化,揭示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与文化话语权之间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关系。当前,中国文化话语权面临“两头在外”的结构性挑战,集中体现为传播平台受制于“西强东弱”的结构性障碍、中国文化主体地位被削弱、文化表达难以突破西方话语体系的桎梏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需依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探索文化话语权提升的实践路径,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加强多学科对中国文化的历史研究、以深化学术研究破解文化认同难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话语体系,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 文化话语权 话语体系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谈科学哲学家申仲英教授的学术贡献
8
作者 张再林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4,共5页
令新一代青年学者似乎感觉陌生的申仲英教授,是20世纪80年代蜚声国内的著名科学哲学家。他不仅参与统编了国家统一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也出版了多部公共管理科学类专著。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由于集哲学家与社会科学家于一身,使他受之... 令新一代青年学者似乎感觉陌生的申仲英教授,是20世纪80年代蜚声国内的著名科学哲学家。他不仅参与统编了国家统一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也出版了多部公共管理科学类专著。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由于集哲学家与社会科学家于一身,使他受之无愧地成为国内“后哲学文化”时代的先行者。一、从容中道的辩证思维深厚的和融会贯通的哲学学养是申仲英教授学术的一大亮点,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和科学哲学都有自身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学术贡献 哲学文化 申仲 融会贯通 新一代青年 从容中道 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之“中国特色”:基本内涵、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9
作者 杜宏巍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共11页
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是一个极具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议题,研究其内涵及发展历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向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中国特色”,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为根本标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遵循,以人民... 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是一个极具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议题,研究其内涵及发展历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向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中国特色”,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为根本标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遵循,以人民为中心为内在要义,以继承性与民族性为生发根基,以原创性与时代性为本质特征,以系统性与专业性为重要支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经历步入新局面阶段、补课与探索阶段、拓展和提升阶段,以及凸显中国特色阶段,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学习借鉴到自主创新的深刻变革。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也面临着系统性的多重挑战,需要从多维度、多方法、多路径综合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特色” 基本内涵 发展历程 未来展望 哲学社会科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生逻辑
10
作者 朱泽渊 庞虎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3,共13页
近代,无论是在“边缘”抗争的传统儒学,还是盛极一时的西方学术,皆因其自身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无法代表中国学术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超越中西而确立起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 近代,无论是在“边缘”抗争的传统儒学,还是盛极一时的西方学术,皆因其自身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无法代表中国学术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超越中西而确立起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引领地位。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将学术建设置于中国社会革命的逻辑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规律、社会现实、文化发展方向等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创造性的剖析和解读,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同时,也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学术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跻身全国学报转载指数前十
11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正式发布了《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研究报告(2024年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2024年版)》。本次共有627种学术期刊入选期刊转载指数表,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正式发布了《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研究报告(2024年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2024年版)》。本次共有627种学术期刊入选期刊转载指数表,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周易研究》等3种期刊成功入选。山东大学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2024年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1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2003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期刊,2012年成为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资助期刊,已连续获得资助10年。先后荣获第一...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2003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期刊,2012年成为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资助期刊,已连续获得资助10年。先后荣获第一、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三、四、五、六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荣获“陕西省高校五佳社科学报”“陕西省高等学校十佳期刊”“陕西省权威社科期刊”“陕西省高校社科名刊”等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
13
作者 韩美群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4,共5页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是推进知识变革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①新时代推进构建...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是推进知识变革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①新时代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界大局和中国全局,从人类文化知识进步与中国思想变革的实际出发,在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大势和文化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成果《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展史》出版
14
作者 雪礼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2025年5月,我校文学院王齐洲教授撰著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展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著2024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这是王齐洲教授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第二部专著。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展史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水平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发展的价值意蕴与策略研究
15
作者 谢梦 曹燕南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9,共10页
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就高等教育而言,增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方面。运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学术关系理论,对2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方案进行分析发现:相关高校对哲学社会科学国... 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就高等教育而言,增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方面。运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学术关系理论,对2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方案进行分析发现:相关高校对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内涵的定位,呈现出从关注显性指标到纳入隐性影响,从追随国际范式到凸显中国特色,从聚焦内向型的“引进来”到强化引领性的“走出去”,从专注学术影响到指向战略贡献,从突出国际竞争到建立全球视野五方面演进特征;国际影响力提升仍面临着顶尖人才储备、成果产出、学科辐射和服务贡献方面的不足;应对挑战,相关高校形成了以学科建设谋求突破、以人才引育集聚动力、以学术发展奠立基础、以社会服务牵引方向、以文化引领凸显特色、以全球战略拓展视野的策略举措。有鉴于此,我国高校需在制度改革和机制建设上进一步鼓励“扎根本土、全球视野、中国贡献”的理念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 国际影响力 高等教育国际化 教育强国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重点选题方向
16
作者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本刊2025年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组织刊发相... 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本刊2025年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组织刊发相关学术研究论文,以优秀的学术成果回馈伟大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选题方向 学术研究论文 河海大学学报 我国经济社会 理论创新成果 三中全会精神 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祝山西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高质量发展联盟成立
17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9月18日,山西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高质量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太原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吉福出席并讲话。会议指出,联盟成立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贯彻落... 2024年9月18日,山西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高质量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太原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吉福出席并讲话。会议指出,联盟成立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务实举措,标志着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步入了协同并进、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机制改革 高质量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期刊 联盟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马费成 陈帅朴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3,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基于海量数据训练的模型,涵盖了丰富的社会价值和事实知识,其所展现的机器智能显著提升了各类社会生产与科学研究的效能。哲学社会科学强调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除了作为前沿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基于海量数据训练的模型,涵盖了丰富的社会价值和事实知识,其所展现的机器智能显著提升了各类社会生产与科学研究的效能。哲学社会科学强调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除了作为前沿技术工具丰富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手段,其更为突出的特征是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极大扩展了研究视角和观察视域。鉴于二者融合具有释放巨大势能的潜力,首先应当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提基础,在此基础上围绕赋能过程中的创新模式与核心挑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系统提出赋能路径的建设策略,从而厘清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赋能机理,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自觉——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 被引量:3
19
作者 竭长光 倪海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于追求经济学中的“不变规律”和“永恒原理”,杜林迷恋于制造“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热衷于建立“永恒正义的王国”,费尔巴哈执着于阐释适合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的道德准则。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其具有重要启示。为了构建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历史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在思想方法上破除“永恒原理”情结、“一般规律”情结以及“抽象范畴”情结,还要在研究方法上拒斥“先验主义”的方法、“还原”的方法以及从“抽象的人”出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形而上学 方法论 永恒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叙事方式的历史变革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喜平 刘峻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40,共10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以史为鉴方能察往知来,研究中外哲学社会科学的叙事方式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有重...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以史为鉴方能察往知来,研究中外哲学社会科学的叙事方式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要在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高质量地创立自主知识体系,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叙事方式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