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既然”句的性质及归类问题
1
作者 刘利 朱光鑫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0,共13页
主流的汉语语法学论著认为“既然”与“因为”句同属于因果句,“如果”句则属于条件(假设)句,就是说“既然”句与“如果”句是对立的。但通过对语言事实的深入分析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实际上,“既然”句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用法,据... 主流的汉语语法学论著认为“既然”与“因为”句同属于因果句,“如果”句则属于条件(假设)句,就是说“既然”句与“如果”句是对立的。但通过对语言事实的深入分析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实际上,“既然”句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用法,据此应归入不同的复句类别:“既然1”句,表达因果关系,其句法语义特征与“因为”句一致,可归入因果句;“既然2”句,表达条件关系,其句法语义特征与“如果”句一致,应归入条件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 “如果” “因为” 条件句 因果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然p,(那么)q”的引述用法与表达功能——兼及“既然”和“由于”的区别
2
作者 邵洪亮 史春磊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6,共11页
“既然p”是一种引述形式,其引语p的来源有三种类型:语篇前文或话语前句、言者整合下的语境内容、话语双方共知背景。“既然p,(那么)q”用来表达“引述—推理”过程,言者利用引述内容构建与听者的共情起点,以增强后续推理的可行性以及... “既然p”是一种引述形式,其引语p的来源有三种类型:语篇前文或话语前句、言者整合下的语境内容、话语双方共知背景。“既然p,(那么)q”用来表达“引述—推理”过程,言者利用引述内容构建与听者的共情起点,以增强后续推理的可行性以及结论的可靠性,从而主观建立起p与q之间的强因果关联。基于不同的推理结论,“既然p,(那么)q”有不同的话语模式,其中q可以用作断言、建议、评议或深究。“既然”与“由于”在因果关系表达上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述用法 “引述—推理”表达 既然 由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视野下的“‘既然’+反问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干薇 陈振宇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2,共9页
从预期理论角度看,“既然”复句的前件为条件部分,后件为预期部分时,表示推断;当后件为当前信息部分时,表示预期与当前信息的关系,此时常用于反预期语篇。“既然”复句表示“言者在特定的事实条件下进行的主观选择”;“如果”复句表示... 从预期理论角度看,“既然”复句的前件为条件部分,后件为预期部分时,表示推断;当后件为当前信息部分时,表示预期与当前信息的关系,此时常用于反预期语篇。“既然”复句表示“言者在特定的事实条件下进行的主观选择”;“如果”复句表示“言者在特定的非事实或反事实条件下进行的主观选择”;“因为……,所以……”因果句表示“全概率或大概率推理的特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复句 反问句 预期理论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差异探 被引量:9
4
作者 钟小勇 张霖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0,共6页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表交互主观性,后者不一定表交互主观性。"既然"句有预设结构,说话者将其原因小句看成听说双方共知的命题;作为一种演绎推理过程,其大前提一般符合常理或逻...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表交互主观性,后者不一定表交互主观性。"既然"句有预设结构,说话者将其原因小句看成听说双方共知的命题;作为一种演绎推理过程,其大前提一般符合常理或逻辑,因而其结论一般也是听说双方共同接受的,像英语"since"小句一样具有人际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句 “因为”句 交互主观性 预设结构 人际主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既然p,难道q(吗)”反问推断句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静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112,共8页
"既然p,难道q(吗)"是因果反问推断句,其形成过程有三个必备条件——应有推断结果、实际推断结果、应有结果再现,而且在其内部经历了两次否定:第一次是"实际推断结果"对"应有推断结果"的否定;第二次是&qu... "既然p,难道q(吗)"是因果反问推断句,其形成过程有三个必备条件——应有推断结果、实际推断结果、应有结果再现,而且在其内部经历了两次否定:第一次是"实际推断结果"对"应有推断结果"的否定;第二次是"应有结果再现"对"实际推断结果"的否定。两次否定后产生"难道q"分句,再与"既然p"组配,形成"既然p,难道q(吗)"。此句式具有省略式推断性、强调式主观性、反问式期待性三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 “难道” “吗” 结构省略 主观视点 应有结果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既然”“因为”之别看原因小句的意外性分化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禹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65,共13页
“既然”“因为”是学界非常关注的两类原因标记,两者的区别存在主观-客观说、顺应-磋商说、共知-未知说三种观点。通过对比两者不可互换与可以互换的语境,我们发现“既然”“因为”分别与三段论和反事实两种推理模型关系密切。“既然... “既然”“因为”是学界非常关注的两类原因标记,两者的区别存在主观-客观说、顺应-磋商说、共知-未知说三种观点。通过对比两者不可互换与可以互换的语境,我们发现“既然”“因为”分别与三段论和反事实两种推理模型关系密切。“既然”是前摄原因,更强调结论的可靠性,“因为”是回溯原因,侧重于原因的关键性。两类原因小句的对立与统一可以解释为意外性在说话人与听话人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 “因为” 原因小句 反意外 听话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