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株Diaphorobacter polyhydroxybutyrativorans SL-205的反硝化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树松 樊月婷 +3 位作者 孙兴滨 仇天雷 高敏 王旭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32-3539,共8页
为强化硝酸盐污染水的反硝化脱氮,研究了反硝化新菌株Diaphorobacter polyhydroxybutyrativorans SL-205~T利用不同碳源的缺氧反硝化性能,以及利用固体碳源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的好氧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缺氧状态下,菌株SL-20... 为强化硝酸盐污染水的反硝化脱氮,研究了反硝化新菌株Diaphorobacter polyhydroxybutyrativorans SL-205~T利用不同碳源的缺氧反硝化性能,以及利用固体碳源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的好氧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缺氧状态下,菌株SL-205~T分别以乙酸钠、琥珀酸钠和PHBV为唯一碳源时,硝酸盐去除率均达到99%以上;当初始硝态氮浓度为315mg/L时,PHBV的最适投加量为2.0g/L.菌株SL-205~T能利用PHBV进行好氧反硝化,当反应进行到36h时,硝酸盐去除率达到94.54%,平均反硝化速率为8.69mg/(L·h),并且在反应结束时没有亚硝酸盐和氧化亚氮的积累.以上结果为该菌株在废水脱氮处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phorobacter polyhydroxybutyrativorans SL-205T 硝酸盐 碳源 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 好氧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C/PHBV共混材料的力学及热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闵家璇 江学良 +1 位作者 游峰 陆刚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1,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共混材料,系统研究了PHBV含量对聚碳酸亚丙酯基/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BV)共混材料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BV在PPC共...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共混材料,系统研究了PHBV含量对聚碳酸亚丙酯基/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BV)共混材料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BV在PPC共混材料中的含量增加至15%(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12.6MPa,是纯PPC的2倍以上;当PHBV在PPC共混材料中的含量增加至20%时,共混材料的储能模量(E')和损耗因子(Tanδ)显著提升,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16℃提升至20℃;当PHBV在PPC共混材料中的含量增加至30%时,共混材料的维卡软化点从33℃提高至58℃。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PC与PHBV的复合增强了彼此间氢键相互作用,有效限制了分子链段的运动,从而对PPC共混材料的力学及热稳定性能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综合P-BV共混材料的断面形貌分析可知,当PHBV含量为15%时,可有效平衡共混材料的力学及热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共聚物 共混材料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聚乳酸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陈宇 周长年 +7 位作者 朱金唐 彭杰 崔华帅 崔宁 史贤宁 李杰 黄庆 吴鹏飞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P34HB)是极具前景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但结晶慢且加工黏度大等因素使其难以直接熔纺制备纤维。左旋聚乳酸(PLLA)与P34HB化学结构相似,加工温度接近,与P34HB具有协同增强作用。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P34HB含... 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P34HB)是极具前景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但结晶慢且加工黏度大等因素使其难以直接熔纺制备纤维。左旋聚乳酸(PLLA)与P34HB化学结构相似,加工温度接近,与P34HB具有协同增强作用。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P34HB含量为30%的P34HB/PLLA纤维,研究纤维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结果发现,2000 m/min的卷绕速率下制备的P34HB/PLLA预牵伸纤维(POY)经1.40、1.75倍牵伸和定形后得到的全牵伸纤维(FDY-1和FDY-2)的断裂强度分别为1.66、2.29 cN/dtex,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3.3%、28.8%;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结果显示,POY、FDY-1、FDY-2结晶度分别为62.51%、62.05%、61.36%;XRD衍射仪测试结果也表明POY的结晶度与FDY结晶度相近,这表明在POY成形过程中,纤维中的结晶已经接近完成,P34HB提高了PLLA结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 聚乳酸 纤维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韧化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聚碳酸酯共混物的制备及耐久性研究
4
作者 吕东轩 徐鹏武 +3 位作者 杨伟军 钮德宇 孙钰杰 马丕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5,共6页
以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PHBV)作为基体,通过共混聚碳酸亚丙酯(PPC)后进行固相拉伸,制备强韧化PHBV/PPC复合薄膜;通过万能拉伸试验机、小角/广角X射线散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共混物进行表征。结果表... 以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PHBV)作为基体,通过共混聚碳酸亚丙酯(PPC)后进行固相拉伸,制备强韧化PHBV/PPC复合薄膜;通过万能拉伸试验机、小角/广角X射线散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共混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固相拉伸温度为55℃、拉伸速率为300 mm/min,拉伸倍率为3时,对比未拉伸样品,断裂伸长率提高约为66%,拉伸强度提高约为642.9%。当拉伸倍率为3时,取向度从0.88%提升到38.96%,还有效促进了聚合物的结晶,对PHBV的耐久性产生了正向作用,使得其性能更加稳定,对比未拉伸样品有了明显提升:未拉伸样品的韧性下降95%,固相拉伸3倍的样品的韧性下降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 聚碳酸酯 固相拉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HBV/PLA为载体的地西泮缓释微球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建海 陈志良 +1 位作者 侯连兵 胡育筑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14,共4页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以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 羟基戊酸酯共聚物 (PHBV)与L ,DL 聚乳酸 (PLA)共混物为载体的 ,以地西泮为模药的缓释微球 ,微球的平均粒径为 18~ 2 5 μm。电镜观察表明 ,微球表面形态结构随载体成分改变而变...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以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 羟基戊酸酯共聚物 (PHBV)与L ,DL 聚乳酸 (PLA)共混物为载体的 ,以地西泮为模药的缓释微球 ,微球的平均粒径为 18~ 2 5 μm。电镜观察表明 ,微球表面形态结构随载体成分改变而变化。文章还阐述了四种微球实际载药量与包封率随载体成分变化而改变的规律。阐明了载体中加入D ,L PLA材料 ,改善了以PHBV单一材料为载体的微球释药性能 ,体外释药方程为Q =2 .1811t +13.5 0 (r =0 .95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BV/PLA 聚乳酸 地西泮 缓释微球 体外释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BV/Sol-gel Bioglass多孔材料在模拟生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裕东 王迎军 +2 位作者 陈晓峰 任耀彬 吴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325-1328,共4页
3-羟基丁酸 -co-3-羟基戊酸共聚物 (PHBV) /生物活性玻璃 (SGBG)是一种用于骨和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新型多孔复合材料 ,本文探讨了 PHBV/ SGBG在模拟生理溶液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以及多孔材料在模拟生理溶液中浸泡后的成分和结构变化 .... 3-羟基丁酸 -co-3-羟基戊酸共聚物 (PHBV) /生物活性玻璃 (SGBG)是一种用于骨和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新型多孔复合材料 ,本文探讨了 PHBV/ SGBG在模拟生理溶液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以及多孔材料在模拟生理溶液中浸泡后的成分和结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在 SBF溶液中浸泡后 ,SGBG与 SBF溶液的离子交换反应和 PHBV的降解反应使 SBF溶液的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并在 PHBV/ SGBG表面形成了结晶态类骨碳酸羟基磷灰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BV/Sol-gelBioglass 多孔材料 模拟生理溶液 化学反应 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 生物活性玻璃 软骨组织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BV/PBAT混物形态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欧阳春发 贾润萍 +2 位作者 王霞 马丕明 张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48,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完全生物降解的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丁二醇-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共聚物共混材料(PHBV/PBAT),研究了 PHBV/PBAT 共混物的相形态、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PBAT 为50%(质量含量,下同)时,共混物断裂伸长率...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完全生物降解的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丁二醇-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共聚物共混材料(PHBV/PBAT),研究了 PHBV/PBAT 共混物的相形态、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PBAT 为50%(质量含量,下同)时,共混物断裂伸长率为55%,缺口冲击强度为542 J/m,分别为改性前 PHBV 的19倍和22.6倍,显著提高了 PHBV 的韧性。SEM 照片显示,30%的 PBAT 以分散相存在 PHBV 基体中;当 PBAT 超过50%后,PBAT 可能形成连续相,在受到外力过程中发生大形变从而吸收较多的能量。DSC 研究表明,PBAT 的加入抑制了PHBV 的结晶过程,使 PHBV 结晶温度降低2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 丁二醇-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共聚物 相形态 力学性能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局部药物缓释微球的研制及体外释药实验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永峰 靳安民 +3 位作者 魏坤 王旭东 汤善华 闵少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4-756,共3页
目的研制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药物缓释微球,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一新型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DDS)。方法采用nano-HA为载药核心载体,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PHBV/PEG),承载硫酸庆... 目的研制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药物缓释微球,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一新型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DDS)。方法采用nano-HA为载药核心载体,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PHBV/PEG),承载硫酸庆大霉素(GM)制成nano-HA-PHBV/PEG-GM缓释微球,研究其结构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微球具有明显缓释作用,90mgDDS体外释放实验显示第1天释放量为165.2μg/mL,其后下降并以较低水平稳定释放,维持有效释药时间在28d以上。结论抗感染nano-HA药物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作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 聚乙二醇 硫酸庆大霉素 局部药物释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降解塑料开发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36
9
作者 杨惠娣 翁云宣 胡汉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回顾了中国生物降解塑料30多年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目前中国的市场概况以及有关热塑性淀粉等天然聚合物、微生物发酵得到的聚羟基丁酸/戊酸酯、糖蜜等发酵得到的乳酸合成的聚乳酸、二氧化碳/环氧化合物共聚物等脂肪族聚酯和脂肪族/芳香族... 回顾了中国生物降解塑料30多年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目前中国的市场概况以及有关热塑性淀粉等天然聚合物、微生物发酵得到的聚羟基丁酸/戊酸酯、糖蜜等发酵得到的乳酸合成的聚乳酸、二氧化碳/环氧化合物共聚物等脂肪族聚酯和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等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现状。另外,也简介了相关的生物降解塑料的标准化工作进展和讨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塑料 热塑性淀粉 聚羟基丁酸/戊酸酯 二氧化碳/环氧化合物共聚物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戊酸的非等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0
10
作者 袁军 邓明进 +2 位作者 艾军 解孝林 郑启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88-992,共5页
用非等温TG-DTA技术,在5.0、10.0、15.0和20.0K·min-1线性升温条件下,研究聚羟基丁酸-戊酸(PHBV)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分解过程分三个阶段:分解初期、分解中期和分解后期.分解初期的机理函数为Avrami-Erofeev方程(n=1/2),... 用非等温TG-DTA技术,在5.0、10.0、15.0和20.0K·min-1线性升温条件下,研究聚羟基丁酸-戊酸(PHBV)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分解过程分三个阶段:分解初期、分解中期和分解后期.分解初期的机理函数为Avrami-Erofeev方程(n=1/2),对应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表观活化能Ea(β→0)为69.44kJ·mol-1,指前因子A(β→0)为106.27s-1;分解中期的机理函数为Avrami-Erofeev方程(n=2/5),对应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表观活化能Ea(β→0)为117.64kJ·mol-1,指前因子A(β→0)为1011.48s-1;分解后期的机理函数为MampelPower法则(n=1/3),对应机理为幂函数法则,表观活化能Ea(β→0)为116.64kJ·mol-1,指前因子A(β→0)为108.68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丁酸-戊酸 非等温动力学 分解机理 双外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β-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为载体的药物缓释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银广 陈坚 +4 位作者 王朝晖 吴亢 堵国成 金大勇 伦世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对用PHBV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黄体酮的缓释微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选用明胶为乳化剂时,可以制得分散、较圆且表面光滑的微球;;明胶浓度及搅拌转速不但影响微球的粒径而且影响药物包埋率;;药物的包埋率还受PHS... 对用PHBV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黄体酮的缓释微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选用明胶为乳化剂时,可以制得分散、较圆且表面光滑的微球;;明胶浓度及搅拌转速不但影响微球的粒径而且影响药物包埋率;;药物的包埋率还受PHSV在氯仿相中浓度、药物加入量以及制备温度的影响。研究微球体外释放行为发现,当PHBV在氯仿中浓度为0.1(w/v)、黄体酮加入量为PHBV质量的0.06(w/v)、温度为40℃时,制得的微球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黄体酮 PHBV 药物缓释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PHBV/天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关庆文 王仕峰 张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8-831,846,共5页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聚羟基丁酸酯-co-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天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的研究进展。从天然植物纤维表面改性、在PHBV和天然植物纤维体系中添加界面改性剂以及对PHBV树脂基体进行改性等方面,来增强天然植物纤维...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聚羟基丁酸酯-co-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天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的研究进展。从天然植物纤维表面改性、在PHBV和天然植物纤维体系中添加界面改性剂以及对PHBV树脂基体进行改性等方面,来增强天然植物纤维与PHBV界面结合力,并使纤维在PHBV基体中分散更好。同时比较了这些改性方法的优劣,展望了此类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纤维 聚羟基丁酸酯-co-羟基戊酸酯 界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与聚丙烯酸丁酯的反应性共混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裕东 徐俊 +2 位作者 肖诗铁 李吉波 黄炯亮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共3页
采用反应性共混的方法对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进行改性,使具有生物活性的丙烯酸丁酯在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上接枝聚合,达到提高产物机械性能的同时,保持其生物降解性的目的。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条件和改性物配比对产物接枝率及共混材... 采用反应性共混的方法对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进行改性,使具有生物活性的丙烯酸丁酯在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上接枝聚合,达到提高产物机械性能的同时,保持其生物降解性的目的。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条件和改性物配比对产物接枝率及共混材料相容性等的影响,发现加料顺序和丙烯酸丁酯用量对产物的接枝率和相容性有很大影响,丙烯酸丁酯含量为20%~30%,产物接枝率最高可达20%以上;在加工时填充4%~6%的滑石粉补强,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丙烯酸丁酯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丁酸 戊酸 共聚物 聚丙烯酸丁酯 共混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对聚(β-羟基丁酸酯-β-羟基戊酸酯)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静 刘景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45-1148,共4页
用 FTIR和 DSC研究了 PHBV及其与聚碳酸亚丙酯 ( PPC)熔融共混样的熔融结晶行为和等温结晶动力学 .结果表明 ,PHBV与 PPC熔融共混过程中发生了酯交换反应 ,两组分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PPC虽然能降低 PHBV结晶折迭链的表面自由能 ,但... 用 FTIR和 DSC研究了 PHBV及其与聚碳酸亚丙酯 ( PPC)熔融共混样的熔融结晶行为和等温结晶动力学 .结果表明 ,PHBV与 PPC熔融共混过程中发生了酯交换反应 ,两组分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PPC虽然能降低 PHBV结晶折迭链的表面自由能 ,但同时也能够降低 PHBV的结晶度、球晶径向生长速率、平衡熔点和结晶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酯-β-羟基戊酸酯) 聚碳酸亚丙酯 结晶 酯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BV生物材料的共混改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汪蔚 张瑜 陈彦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05期359-363,共5页
综述了可生物降解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近年来在共混改性(也称物理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对各类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热行为、结晶行为、形态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等方面的规律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 共混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HBV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生物反硝化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飞飞 吴为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03-1708,共6页
采用了一种可生物降解聚合物(BDP)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作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结果表明:以PHBV为碳源和载体的反硝化系统启动时间短,硝酸盐氮(NO3--N)去除率高于93%;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反硝化效果影响显著,但反硝... 采用了一种可生物降解聚合物(BDP)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作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结果表明:以PHBV为碳源和载体的反硝化系统启动时间短,硝酸盐氮(NO3--N)去除率高于93%;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反硝化效果影响显著,但反硝化系统对进水硝酸盐氮负荷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出水DOC(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低于27.5mg/L,表明PHBV具有一定的控释碳源的能力;反应器不同高度脱氮效果差异显著,反应器中层(10-15cm)处获得最大NO3--N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 碳源 生物膜载体 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对PHBV结晶和热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述芹 马丕明 +1 位作者 万会师 彭宗林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于法共混工艺制备了聚(β-羟基丁酸酯-co-β羟基戊酸酯)/轻质氧化镁复合材料(PHBV/MgO),通过 DSC、POM、XRD 和 TGA 等手段研究了 MgO 对 PHBV 结晶、熔融和热分解行为的影响,验证了高温下 PHBV 和MgO 之间的相互作用。DSC 结果表明... 采用于法共混工艺制备了聚(β-羟基丁酸酯-co-β羟基戊酸酯)/轻质氧化镁复合材料(PHBV/MgO),通过 DSC、POM、XRD 和 TGA 等手段研究了 MgO 对 PHBV 结晶、熔融和热分解行为的影响,验证了高温下 PHBV 和MgO 之间的相互作用。DSC 结果表明,MgO 的加入阻碍了 PHBV 的结晶过程,使其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降低;POM观察到 MgO 的加入使 PHBV 球晶尺寸显著减小,同时球晶密度明显增加;PHBV/MgO 复合材料中部分 PHBV 基体的起始热分解温度比纯 PHBV 提高140℃以上。熔融态下等温 DSC 曲线还表明,MgO 与 PHBV 在高温下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酯-co-β羟基戊酸酯) 氧化镁 结晶 熔融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BV/PPC反应共混物的热性能与动态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静 孙春荣 张学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6,共4页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聚(β-羟基丁酸酯-co-β-羟基戊酸酯)(PHBV-GMA)与马来酸酐封端的聚碳酸亚丙酯(MA-PPC)反应性共混。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力学分析仪和偏光显微镜分别研究了共混物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聚(β-羟基丁酸酯-co-β-羟基戊酸酯)(PHBV-GMA)与马来酸酐封端的聚碳酸亚丙酯(MA-PPC)反应性共混。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力学分析仪和偏光显微镜分别研究了共混物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发现,通过反应接枝,MA-PPC降低了PHBV的结晶度,阻碍了PHBV的结晶,PHBV部分扩散进入MA-PPC相区。PHBV球晶尺寸降低,PHBV和MA-PPC共混组分的相容性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酯-co-β-羟基戊酸酯) 聚碳酸亚丙酯 反应性共混 热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聚碳酸亚丙酯复合支架的构建与表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静 闫伟 +4 位作者 高越 靳泽星 薛岳 郭源 周中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106,共6页
分别采用反应性和非反应性熔融共混方法结合粒子沥滤技术以及碱处理技术构建不同质量比的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PHBV)/聚碳酸亚丙酯(PPC)复合支架,通过表征支架的表面形态、孔隙率大小和体外降解性能,发现反应性共混法可显著... 分别采用反应性和非反应性熔融共混方法结合粒子沥滤技术以及碱处理技术构建不同质量比的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PHBV)/聚碳酸亚丙酯(PPC)复合支架,通过表征支架的表面形态、孔隙率大小和体外降解性能,发现反应性共混法可显著改善支架的相容性和界面粘接。非反应性熔融共混法构建的支架孔隙率高于反应性共混法构建的复合支架。随着PPC含量的升高,复合支架的孔隙率升高。当PHBV/PPC质量比达50/50时,支架在PBS缓冲液中降解最快,反应性共混法构建的支架亲水性高于非反应性共混法,碱处理技术可显著改善复合支架的亲水性。这对功能重建的体内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潜在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 聚碳酸亚丙酯 复合支架 构建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BH/PLA共混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迎鑫 刁晓倩 +2 位作者 翁云宣 张敏 靳玉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53,共6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己酸酯)(PHBH)/聚乳酸(PLA)共混物。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定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热稳定性并观察其微观结构,研究了PHBH与PLA...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己酸酯)(PHBH)/聚乳酸(PLA)共混物。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定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热稳定性并观察其微观结构,研究了PHBH与PLA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HBH与PLA共混后,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与PHBH相比,PHBH/PLA(80/20)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8%,冲击强度提高了15.7%;PHBH和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呈现出相互靠近的趋势,两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己酸酯) 聚乳酸 熔融共混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