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现甘肃民乐县花红洞石窟“龟兹风格”壁画初探
1
作者 丁得天 周荣 王卫东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6,共10页
2023年新发现的甘肃民乐县花红洞石窟是一处小型石窟群,其中南区第2窟北壁残存有一幅横卷式壁画,内容为佛说法图及胁侍、供养菩萨。佛与胁侍菩萨的面容及其形象、画法均与克孜尔石窟同类题材高度近似,如佛像背光中“大雁衔环”的装饰图... 2023年新发现的甘肃民乐县花红洞石窟是一处小型石窟群,其中南区第2窟北壁残存有一幅横卷式壁画,内容为佛说法图及胁侍、供养菩萨。佛与胁侍菩萨的面容及其形象、画法均与克孜尔石窟同类题材高度近似,如佛像背光中“大雁衔环”的装饰图案,与克孜尔第123窟佛像背光中“大雁衔环”图案的位置、构图和配色几近一致,二者可能源于同一类粉本。个别装饰图案虽有来自河西本地和其他因素,但主体仍以龟兹风格为主,表明其可能直接受到龟兹晚期石窟的影响,据此将该窟及壁画的年代推定在8世纪左右,其来源可能是依照龟兹石窟的粉本绘制,或是来自西域龟兹地区的人物至河西地区开凿绘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红洞石窟 风格 大雁衔环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石窟壁画金翅鸟擒蛇平结图像及其来源
2
作者 李秋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4,共12页
渊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蛇身平结图像,在印度和中亚融入佛教物质文化,进而传入龟兹地区。罗马帝国两端有头蛇、中印度和东南印度一体多头蛇,与波斯双头鹰、印度人面鸟喙形金翅鸟像组合造型,形成龟兹特有的金翅鸟擒蛇平结表现。龟兹石窟金翅... 渊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蛇身平结图像,在印度和中亚融入佛教物质文化,进而传入龟兹地区。罗马帝国两端有头蛇、中印度和东南印度一体多头蛇,与波斯双头鹰、印度人面鸟喙形金翅鸟像组合造型,形成龟兹特有的金翅鸟擒蛇平结表现。龟兹石窟金翅鸟擒蛇平结图像,绘制在中心柱窟主室券顶中脊天相图中间,表述佛教徒战胜自我烦恼的根本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 蛇身平结图像 金翅鸟擒蛇平结图像 古希腊罗马文化 印度和中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使刘渥出使龟兹回鹘考
3
作者 乔玉蕊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5,共10页
大中祥符六年(1013),宋使刘渥出使龟兹回鹘是中原中央王朝与新疆地方政权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见证。这是北宋对龟兹回鹘大中祥符三年(1010)朝贡的回访。刘渥使团在龟兹回鹘停留一两年后返宋,返程时进奉般次穿越河湟、横渡黄河,进入秦州... 大中祥符六年(1013),宋使刘渥出使龟兹回鹘是中原中央王朝与新疆地方政权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见证。这是北宋对龟兹回鹘大中祥符三年(1010)朝贡的回访。刘渥使团在龟兹回鹘停留一两年后返宋,返程时进奉般次穿越河湟、横渡黄河,进入秦州。从龟兹回鹘朝贡贸易及对外交往活动之变化来看,刘渥出使前后龟兹回鹘主动与北宋互动交好,这极可能是龟兹回鹘为应对喀喇汗王朝东扩而寻求与北宋相互支持的一次政治接触,也是北宋意联合龟兹回鹘牵制党项之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渥 回鹘 供奉使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石窟与龟兹石窟巾舞壁画比较研究
4
作者 蔡均适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187,共7页
敦煌石窟与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巾舞形象十分丰富,对同一乐舞形式反映的异同体现了两地宗教信仰的发展、乐舞文化差异与审美观念的不同。敦煌与龟兹两地石窟巾舞壁画早期有较多相通之处,由隋唐开始有了不同的发展。敦煌石窟巾舞壁画承接了... 敦煌石窟与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巾舞形象十分丰富,对同一乐舞形式反映的异同体现了两地宗教信仰的发展、乐舞文化差异与审美观念的不同。敦煌与龟兹两地石窟巾舞壁画早期有较多相通之处,由隋唐开始有了不同的发展。敦煌石窟巾舞壁画承接了三道弯与“S”形的姿态,审美核心仍然以汉文化为基本,龟兹石窟巾舞壁画更多地吸收了来自印度乐舞、犍陀罗文化的审美要素。两地石窟巾舞壁画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外来文化元素,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石窟 壁画 巾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城纪》:想象西域与“宅兹中国”
5
作者 邱田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空城纪》①,讲述龟兹、高昌、尼雅、楼兰、于阗和敦煌六座古城的故事,其中尼雅和楼兰已经完全湮灭,龟兹、高昌的绿洲发生转移,只有于阗与敦煌今日仍在原址。千年流转中,兵戈鼓角里,弱水逝于流沙,古城往昔的荣光亦随风而逝。如果历史... 《空城纪》①,讲述龟兹、高昌、尼雅、楼兰、于阗和敦煌六座古城的故事,其中尼雅和楼兰已经完全湮灭,龟兹、高昌的绿洲发生转移,只有于阗与敦煌今日仍在原址。千年流转中,兵戈鼓角里,弱水逝于流沙,古城往昔的荣光亦随风而逝。如果历史是一场盛大的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雅 于阗 高昌 敦煌 古城 楼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上郡龟兹县治城位置新探 被引量:9
6
作者 艾冲 陈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1,共7页
两汉时期,上郡龟兹县具有重要的军政地位。但由于史书记载简略,其治城位于今天何处,学界观点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榆林市榆阳区古城滩古城、榆阳区镇川镇上盐湾附近、乌审旗嘎鲁图镇(原名达布察克镇)附近。依据《水经注》关于&... 两汉时期,上郡龟兹县具有重要的军政地位。但由于史书记载简略,其治城位于今天何处,学界观点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榆林市榆阳区古城滩古城、榆阳区镇川镇上盐湾附近、乌审旗嘎鲁图镇(原名达布察克镇)附近。依据《水经注》关于"帝原水"、"黑水"、"交兰水"、"诸次水"及《后汉书》"龟兹盐池"的相关记载,参照文物考古、野外考察的资料,判定乌审旗嘎鲁图镇北部敖柏淖尔古城即汉代龟兹县故城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县域 治城 敖柏淖尔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佛教石窟的类型和形制特征——以龟兹和敦煌为中心 被引量:32
7
作者 马世长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53,共11页
大型石窟群,多由几种不同使用功能的洞窟组成,构成较为完整的石窟寺院。在石窟中保存有佛教造像(或壁画、浮雕)的礼拜窟,历来是学界所关注的研究对象,而那些原来就没有佛教造像(或壁画、浮雕)的非礼拜性质的洞窟,则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 大型石窟群,多由几种不同使用功能的洞窟组成,构成较为完整的石窟寺院。在石窟中保存有佛教造像(或壁画、浮雕)的礼拜窟,历来是学界所关注的研究对象,而那些原来就没有佛教造像(或壁画、浮雕)的非礼拜性质的洞窟,则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石窟中的各类不同性质的洞窟,皆是古代僧人根据宗教活动与生活需要而凿建的。它们的出现和存在,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的。本文透过石窟中不同使用功能洞窟的外在形态与其所蕴含的宗教文化内涵,来探寻佛教石窟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化规律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石窟 敦煌 类型和形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的图像叙事与古龟兹文化传播——克孜尔千佛洞壁画造型中乐舞艺术形态研究之一 被引量:2
8
作者 甘庭俭 杨凡 张婷婷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3-145,共3页
克孜尔千佛洞一万多平米的壁画不仅仅是艺术瑰宝,同时也是几个世纪龟兹文化传播的印迹。这些壁画以图像的形式对龟兹文化给予记录、隐喻和传播,以"看图说话"的方式伴随了龟兹文明的进程。这些壁画以数量众多的本生故事、再现... 克孜尔千佛洞一万多平米的壁画不仅仅是艺术瑰宝,同时也是几个世纪龟兹文化传播的印迹。这些壁画以图像的形式对龟兹文化给予记录、隐喻和传播,以"看图说话"的方式伴随了龟兹文明的进程。这些壁画以数量众多的本生故事、再现式的写实风格、佛传故事本土化以及独特的菱形格绘画形式生动呈现了多种文化冲击下的古龟兹文化,并以其独特而多样化的图像叙事对当时的文化传播特别是宗教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千佛洞壁画 图像叙事 图像传播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审旗古代历史地理从考——龟兹县、榆溪塞、契吴山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北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2-19,共8页
本文旨在复原公元五世纪本地区的地理景象,用以显示本地区地理环境的演变。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汉朝)本地区就设立了龟兹(音丘慈)县,用于安置从西域(今新疆)龟兹来的大批移民。公元五世纪,在契吴山(今达布察克镇西南的阿拉托洛海丘陵)下... 本文旨在复原公元五世纪本地区的地理景象,用以显示本地区地理环境的演变。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汉朝)本地区就设立了龟兹(音丘慈)县,用于安置从西域(今新疆)龟兹来的大批移民。公元五世纪,在契吴山(今达布察克镇西南的阿拉托洛海丘陵)下即建有契吴城,当时的契吴山下有大片沼泽和一条河流,而现在当地已是一片沙地了。当时在诸次水(今秃尾河)中游,在长城外有一处名为“榆林塞”的要塞,榆树繁茂;从要塞向西有一连串的《榆柳之薮》它们穿过沙地直达龟兹县西北部。现在这些都已消失了。当时从夏洲(今白城子废墟)有一条大路北经契吴城、穿过鄂尔多斯高原远通塞外,而现在的夏洲则已是一片废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吴城 诸次水 榆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石窟与须弥山石窟中的穹窿顶窟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悦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9,共7页
There is a special domed caves in Qiuzi and Xumishan Grottos of Xinjiang and Ningxia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South and North Dynasties The domed shape get into China from Central Asia Thought about the Sogdian’s ac... There is a special domed caves in Qiuzi and Xumishan Grottos of Xinjiang and Ningxia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South and North Dynasties The domed shape get into China from Central Asia Thought about the Sogdian’s acting along "the Silk Road" and their having relation with the Buddist Arts,the paper conjectured that maybe the domed caves were bound up wi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 须弥山石窟 穹窿顶窟 建筑形制 建筑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石窟壁画在视觉艺术上的宗教功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普元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5-107,共3页
龟兹石窟壁画对信徒及群众在色彩唤醒和强化宗教情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心理暗示作用,而壁画内容通过审美判断进一步加深了教徒的宗教情感。宗教情感是组成宗教意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并作为宗教共时态结构的内在要素,在宗教中占... 龟兹石窟壁画对信徒及群众在色彩唤醒和强化宗教情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心理暗示作用,而壁画内容通过审美判断进一步加深了教徒的宗教情感。宗教情感是组成宗教意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并作为宗教共时态结构的内在要素,在宗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宗教情感构成了宗教信仰的非理性力量的主要方面,是整个宗教系统的内在动力机制所在,对宗教的存在、巩固和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壁画 色彩效应 审美 宗教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鸠摩罗什时代的龟兹佛教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寒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87-90,共4页
龟兹传统上是以小乘佛教占优的国家 ,但是在公元 4世纪左右 ,其佛教状况却极其复杂。出身于龟兹古国的鸠摩罗什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入关弘法之前 ,他还曾在以龟兹为中心的西域北道诸国中广兴大乘 ,使龟兹的大乘佛教... 龟兹传统上是以小乘佛教占优的国家 ,但是在公元 4世纪左右 ,其佛教状况却极其复杂。出身于龟兹古国的鸠摩罗什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入关弘法之前 ,他还曾在以龟兹为中心的西域北道诸国中广兴大乘 ,使龟兹的大乘佛教一时间名满西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鸠摩罗什时代 地区 Ji宾 大月氏 大乘佛教 佛教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文化对唐代长安体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阳 曾玉华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0,138,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丝绸之路龟兹文化体育文化生活的特点,探讨其对中华体育文化在唐代长安的大发展的作用与影响。认为在长期的文化互动中,龟兹文化对中华乐舞大系、民间俗乐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丰富唐代长安的节庆娱乐活动,对中国...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丝绸之路龟兹文化体育文化生活的特点,探讨其对中华体育文化在唐代长安的大发展的作用与影响。认为在长期的文化互动中,龟兹文化对中华乐舞大系、民间俗乐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丰富唐代长安的节庆娱乐活动,对中国杂技百戏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坚持文化开放和礼乐精神特质是中华体育千年不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丝绸之路 文化 唐代 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石窟佛传壁画与佛神通力——兼论龟兹石窟涅?题材故事画 被引量:2
14
作者 苗利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7,共7页
在龟兹佛传壁画中,有丰富的佛陀一生教化事迹(说法图),其中蕴含佛陀神通力的非凡表现,这是龟兹石窟佛传壁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现象与龟兹佛教尊习说一切有部思想,特别是注重涅槃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佛传 神通 涅槃 说一切有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犍陀罗艺术及其东传龟兹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满盈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78-181,188,共5页
犍陀罗艺术开创了佛教图像化的时代,这种纪传体形式在叙事、说明方面的优势,使得它成为佛教向信众传播的重要途径,经由丝绸之路远播龟兹。从犍陀罗与龟兹之间的文字、佛经、军事及考古四方面来看,二者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追溯犍陀罗艺... 犍陀罗艺术开创了佛教图像化的时代,这种纪传体形式在叙事、说明方面的优势,使得它成为佛教向信众传播的重要途径,经由丝绸之路远播龟兹。从犍陀罗与龟兹之间的文字、佛经、军事及考古四方面来看,二者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追溯犍陀罗艺术的历史文化特质,探寻其传入龟兹的历史、路线及方式,还原它们的物质文化交流历史,对深入研究佛教艺术东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陀罗 佛教东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壁画“杀犊取皮”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平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2,共4页
龟兹石窟中存在一种特殊的佛传壁画,图像以"佛陀为比丘说法"为中心,人物旁边绘制一只卧牛和一张兽皮。经过图像分析及文献比对,笔者认为相关图像可对应戒律故事"杀犊取皮"。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邬波难陀 皮革 戒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石窟中心柱窟和大像窟塑像布局与壁画风格类型的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征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33,共7页
本文在对龟兹石窟中心柱窟和大像窟塑像遗迹调查统计基础上,划分出龟兹中心柱窟和大像窟塑像布局形式,并将塑像布局类型与壁画风格类型进行对应比较。
关键词 中心柱窟 大像窟 塑像布局 壁画风格类型 对应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石窟寺院中的连通建筑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正中 庄妤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3,共12页
主要分析了古龟兹国石窟寺院中的"连通建筑"。连通建筑指的是石窟寺院中连接单个洞窟、洞窟组合、区段等不同单元的建筑结构,包括前室、阶梯、甬道、小径和广场。针对连通建筑的调查表明:石窟寺院乃是一处经过精心规划且功能... 主要分析了古龟兹国石窟寺院中的"连通建筑"。连通建筑指的是石窟寺院中连接单个洞窟、洞窟组合、区段等不同单元的建筑结构,包括前室、阶梯、甬道、小径和广场。针对连通建筑的调查表明:石窟寺院乃是一处经过精心规划且功能完备的宗教聚落,连通建筑的存在使得寺院内不同单元之间实现了实际的或者象征性的连接。除分析尚存的连通建筑的不同类型之外,也试着提供适用的理论分析方法,以此加深对石窟寺院运作机制的理解。最后,基于龟兹石窟寺院中的相关资料,认为连通建筑这一概念可沿用至其他佛教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 连通建筑 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元7—8世纪的龟兹体育研究:内容、特征及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犇 武晓敏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8-144,共7页
体育娱乐活动是公元7—8世纪龟兹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文物古迹的考证,对7—8世纪龟兹体育的内容及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提出历史启示。结果表明:1)7—8世纪的龟兹大致有依附于... 体育娱乐活动是公元7—8世纪龟兹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文物古迹的考证,对7—8世纪龟兹体育的内容及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提出历史启示。结果表明:1)7—8世纪的龟兹大致有依附于苏莫遮、行像、幻术和以乐舞为载体的4类体育活动。2)7—8世纪的龟兹体育,具有反映绿洲经济和农耕文明的特征、深受佛教文化影响、体现多元文明兼容并蓄的特点。3)7—8世纪龟兹体育对今天的启示:新疆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作为多元文明交流的突破口;部分激进糟粕的伊斯兰体育观需要规训和扬弃;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古西域体育文化应当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公元7—8世纪 体育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琵琶七调与印度七调碑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菁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4期33-40,47,共9页
古龟兹五弦琵琶使用的是五声性平均七声音阶,所用律制为七平均律。这种音阶从隋、唐以来便在音乐实践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龟兹五弦琵琶的音律对古代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却认为龟兹琵琶七调名是来源于... 古龟兹五弦琵琶使用的是五声性平均七声音阶,所用律制为七平均律。这种音阶从隋、唐以来便在音乐实践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龟兹五弦琵琶的音律对古代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却认为龟兹琵琶七调名是来源于印度的七调碑,实际上是他们的主观臆想。龟兹五弦琵琶七调的名称是古老的吐火罗语,并不是来自印度的梵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弦琵琶 音律 印度 七调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