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龙首山北缘断裂带古地震初步探讨
1
作者
董治平
程建武
+2 位作者
郑卫平
刘洪春
郭桂红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46-50,84,共6页
龙首山北缘断裂带是潮水盆地与龙首山地的地貌分界线,展布于龙首山隆起的北麓。前期曾在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东段的白家嘴、中段包代河、西段斜坡山开挖了三个探槽,均揭露出多期古地震。本文通过三个探槽古地震事件的对比分析认为,龙首...
龙首山北缘断裂带是潮水盆地与龙首山地的地貌分界线,展布于龙首山隆起的北麓。前期曾在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东段的白家嘴、中段包代河、西段斜坡山开挖了三个探槽,均揭露出多期古地震。本文通过三个探槽古地震事件的对比分析认为,龙首山北缘断裂带第1次古地震(11ka)到最后1次古地震(1.6ka)间隔9.4ka,约1万年时间里有6次古地震发生。如果取算术平均(9.4ka/6—1.57ka),则每隔1500年左右,龙首山北缘断裂带就有一次强地震事件,即古地震平均重复间隔约1.57ka。这和其它各大断裂带得出的古地震优势重现周期(1~2ka)并不矛盾。①5ka年以前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仅有2次古地震事件,重复间隔5.3ka,明显偏长,可能有古地震的遗漏问题;②5ka年以后该断裂地震活动明显丛集,最短间隔0.7ka,最长间隔1.5ka,平均重复间隔约0.8ka。无论是最短、最长或平均重复间隔,均与山丹一张掖地区历史地震的最长重复间隔0.79ka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首山
北缘
断裂带
古地震
全新世
探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54年山丹7_(1/4)级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发震机制探讨
被引量:
25
2
作者
郑文俊
张竹琪
+5 位作者
张培震
刘兴旺
郭晓
庞建章
葛伟鹏
俞晶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6-928,共13页
龙首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向北东推挤的最前缘,是河西走廊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的分界断裂之一.虽然观测精度有限,1954年发生在该断裂带上的71/4级地震是该断裂上少有的有现代地震观测和记录的大地震.本次地震仅在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两个次级...
龙首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向北东推挤的最前缘,是河西走廊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的分界断裂之一.虽然观测精度有限,1954年发生在该断裂带上的71/4级地震是该断裂上少有的有现代地震观测和记录的大地震.本次地震仅在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两个次级断裂段之间的一条转换断层上形成了长7km左右的连续地震地表破裂带,以北西向右旋兼正断为主要特征,这与区域上近东西向左旋逆断构造运动特征差异较大.经过多次野外调查和地质填图,发现在主断层上没有形成地震地表破裂带,而地震震害的分布又完全受龙首山南北两条断裂所围限,说明地震的孕震可能与龙首山断裂带主断裂有关,转换断层上的地表破裂仅为局部的应力释放.利用震源机制解资料,通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模拟可以看到,如果主震发生在南缘断裂上,对地表破裂有显著的触发作用.综合考虑北缘断层可能存在的动态触发作用,说明目前所见地表破裂是龙首山断裂带主断裂地震的同震响应.小震精定位也显示,龙首山南北两侧的断裂在约10km范围内形成一狭窄的倒三角形,并有向北扩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4年山丹地震
地震破裂
孕震构造
正断转换
龙首山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首山南麓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兼论1954年山丹M_(S)71/4地震发震构造
3
作者
赵迪
陈鹏
+4 位作者
李荣西
吴小力
赵帮胜
刘齐
王晓雪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1-512,共12页
基于详细的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龙首山南缘断裂发育有较新的地震地表破裂遗迹,包括断层坎、地震鼓包、河道的系统位错等断层地貌标志,破裂带总长度超过20 km,沿断裂走向其垂向位移介于0.35~4 m,水平位移介于0.3~1.9 m,龙首山南缘断...
基于详细的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龙首山南缘断裂发育有较新的地震地表破裂遗迹,包括断层坎、地震鼓包、河道的系统位错等断层地貌标志,破裂带总长度超过20 km,沿断裂走向其垂向位移介于0.35~4 m,水平位移介于0.3~1.9 m,龙首山南缘断裂主体表现为逆冲性质,仅在西端表现为局部左旋走滑的性质。通过剖面和探槽揭示,龙首山南麓地区全新世以来发生多次断层活动,最新的一次在约3.96 ka以来。经过与区域内的强震记录比对,认为此次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可能是1954年山丹M_(S)71/4地震所致。1954年山丹M_(S)71/4地震在浅表沿两条断裂同时发生了地表破裂,表现为正花状构造的变形样式。这种同震位移分配现象以往多发现于走滑型地震中,此次在逆冲型地震中发现。龙首山南缘断裂地表破裂带的发现为揭示1954年山丹地震的震源过程和破裂样式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1954山丹M_(S)71/4地震
龙首山断裂带
同震地表破裂
花状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首山北缘断裂带古地震初步探讨
1
作者
董治平
程建武
郑卫平
刘洪春
郭桂红
机构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46-50,84,共6页
基金
甘肃省地震局地震科技发展基金(2012M06)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0710RJZA070)
文摘
龙首山北缘断裂带是潮水盆地与龙首山地的地貌分界线,展布于龙首山隆起的北麓。前期曾在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东段的白家嘴、中段包代河、西段斜坡山开挖了三个探槽,均揭露出多期古地震。本文通过三个探槽古地震事件的对比分析认为,龙首山北缘断裂带第1次古地震(11ka)到最后1次古地震(1.6ka)间隔9.4ka,约1万年时间里有6次古地震发生。如果取算术平均(9.4ka/6—1.57ka),则每隔1500年左右,龙首山北缘断裂带就有一次强地震事件,即古地震平均重复间隔约1.57ka。这和其它各大断裂带得出的古地震优势重现周期(1~2ka)并不矛盾。①5ka年以前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仅有2次古地震事件,重复间隔5.3ka,明显偏长,可能有古地震的遗漏问题;②5ka年以后该断裂地震活动明显丛集,最短间隔0.7ka,最长间隔1.5ka,平均重复间隔约0.8ka。无论是最短、最长或平均重复间隔,均与山丹一张掖地区历史地震的最长重复间隔0.79ka接近。
关键词
龙首山
北缘
断裂带
古地震
全新世
探槽
Keywords
north-edge fault zone
Longshoushan fault
paleoearthquake
Holocene
trench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54年山丹7_(1/4)级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发震机制探讨
被引量:
25
2
作者
郑文俊
张竹琪
张培震
刘兴旺
郭晓
庞建章
葛伟鹏
俞晶星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6-928,共13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0014)
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专项(201008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94和41030317)共同资助
文摘
龙首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向北东推挤的最前缘,是河西走廊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的分界断裂之一.虽然观测精度有限,1954年发生在该断裂带上的71/4级地震是该断裂上少有的有现代地震观测和记录的大地震.本次地震仅在龙首山北缘断裂带两个次级断裂段之间的一条转换断层上形成了长7km左右的连续地震地表破裂带,以北西向右旋兼正断为主要特征,这与区域上近东西向左旋逆断构造运动特征差异较大.经过多次野外调查和地质填图,发现在主断层上没有形成地震地表破裂带,而地震震害的分布又完全受龙首山南北两条断裂所围限,说明地震的孕震可能与龙首山断裂带主断裂有关,转换断层上的地表破裂仅为局部的应力释放.利用震源机制解资料,通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模拟可以看到,如果主震发生在南缘断裂上,对地表破裂有显著的触发作用.综合考虑北缘断层可能存在的动态触发作用,说明目前所见地表破裂是龙首山断裂带主断裂地震的同震响应.小震精定位也显示,龙首山南北两侧的断裂在约10km范围内形成一狭窄的倒三角形,并有向北扩展的趋势.
关键词
1954年山丹地震
地震破裂
孕震构造
正断转换
龙首山断裂带
Keywords
1954 Shandan earthquake, Earthquake rupture, Seismogenic structure, Transfer fault, Longshoushan fault zone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首山南麓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兼论1954年山丹M_(S)71/4地震发震构造
3
作者
赵迪
陈鹏
李荣西
吴小力
赵帮胜
刘齐
王晓雪
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1-512,共12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2019QZKK070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DZLXJK202107)。
文摘
基于详细的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龙首山南缘断裂发育有较新的地震地表破裂遗迹,包括断层坎、地震鼓包、河道的系统位错等断层地貌标志,破裂带总长度超过20 km,沿断裂走向其垂向位移介于0.35~4 m,水平位移介于0.3~1.9 m,龙首山南缘断裂主体表现为逆冲性质,仅在西端表现为局部左旋走滑的性质。通过剖面和探槽揭示,龙首山南麓地区全新世以来发生多次断层活动,最新的一次在约3.96 ka以来。经过与区域内的强震记录比对,认为此次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可能是1954年山丹M_(S)71/4地震所致。1954年山丹M_(S)71/4地震在浅表沿两条断裂同时发生了地表破裂,表现为正花状构造的变形样式。这种同震位移分配现象以往多发现于走滑型地震中,此次在逆冲型地震中发现。龙首山南缘断裂地表破裂带的发现为揭示1954年山丹地震的震源过程和破裂样式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思路。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1954山丹M_(S)71/4地震
龙首山断裂带
同震地表破裂
花状构造
Keywords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 Plateau
1954 Shandan M_(S)71/4 earthquake
Longshoushan Fault Zone
coseismic surface rupture
flower structure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
P65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龙首山北缘断裂带古地震初步探讨
董治平
程建武
郑卫平
刘洪春
郭桂红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54年山丹7_(1/4)级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发震机制探讨
郑文俊
张竹琪
张培震
刘兴旺
郭晓
庞建章
葛伟鹏
俞晶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龙首山南麓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兼论1954年山丹M_(S)71/4地震发震构造
赵迪
陈鹏
李荣西
吴小力
赵帮胜
刘齐
王晓雪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