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彭州雷口坡组大型气田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
89
1
作者
李书兵
许国明
宋晓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82,共9页
从2006年开始,经过8年的努力,实现了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彭州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重大发现,揭示了一个新的海相大气田——彭州气田。研究认为,彭州雷口坡组气藏特征表现为:具有大型正向隆起的构造背景,发育一套厚度大、分布广、纵向连续...
从2006年开始,经过8年的努力,实现了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彭州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重大发现,揭示了一个新的海相大气田——彭州气田。研究认为,彭州雷口坡组气藏特征表现为:具有大型正向隆起的构造背景,发育一套厚度大、分布广、纵向连续性较好、物性优、含气性好、产能高的白云岩溶蚀孔隙型储层,为常温常压、高含硫的酸性气田。总结出彭州雷口坡组大型气田的形成具备3个重要条件:一是多源供烃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二是雷四段发育大规模白云岩孔隙型储层提供了充足的储集空间,三是大型正向隆起带提供了规模聚集场所。同时指出,龙门山前构造带雷口坡组气藏充满度高,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龙门山前构造
带
雷口坡组
大气田
形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龙门山前构造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形成机理
被引量:
12
2
作者
胡向阳
赵向原
+4 位作者
宿亚仙
肖开华
邓美洲
王琼仙
刘汝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5,共11页
研究储层裂缝特征并弄清裂缝形成机理,对于明确储层类型和性质、开展裂缝分布预测、优化井位部署及明确裂缝对气藏开发的影响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四川盆地龙门山前构造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利用岩心、薄片...
研究储层裂缝特征并弄清裂缝形成机理,对于明确储层类型和性质、开展裂缝分布预测、优化井位部署及明确裂缝对气藏开发的影响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四川盆地龙门山前构造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该区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的成因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埋藏史及构造演化史,在研究裂缝分期配套的基础上,分析成岩裂缝及构造裂缝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龙门山前构造带雷四段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两种成因类型,其中构造裂缝包括张性裂缝和剪切裂缝,以剪切缝为主,成岩裂缝包括溶蚀缝、构造—溶蚀缝以及缝合线;(2)溶蚀裂缝主要在准同生期、古表生期及埋藏期不同溶蚀流体溶蚀作用下形成,构造裂缝主要在印支晚期第二幕、印支晚期第三幕—燕山早中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龙门山构造带形成以及不断演化下的北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结论认为,该区雷口坡组构造裂缝与成岩裂缝在各主要形成时期相互穿插,相互切割、限制,形成了储层中复杂的裂缝系统,有利于改善储层局部物性和提高气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门山前构造
带
中三叠世
雷口坡组四段
潮坪相
碳酸盐岩
储集层
裂缝期次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龙门山推覆体复杂构造钻井工程技术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明华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7,共8页
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地层产状变化剧烈、断层发育错综复杂,地层复杂导致地质分层、地层倾角、三压力剖面等无法精准预测,给地质建模及钻井施工带来巨大挑战。文章通过对该区域先后打成的多口探井进行分析,逐步形成一套深部复杂推覆体构...
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地层产状变化剧烈、断层发育错综复杂,地层复杂导致地质分层、地层倾角、三压力剖面等无法精准预测,给地质建模及钻井施工带来巨大挑战。文章通过对该区域先后打成的多口探井进行分析,逐步形成一套深部复杂推覆体构造钻井工程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出适用于川渝地区的第一套“八开八完”井身结构;优选个性化钻头、配套提速工具,实现大尺寸难钻地层钻头进尺和机速双突破;创新多罐式配制、多功能堵漏浆组合、多段式连续泵注的“三多”堵漏工艺,堵漏准备时间降低50%;研发交联固化堵漏剂等新型堵漏材料,破碎地层承压能力提高13~17 MPa;基于化学+力学+工艺协同防塌技术,创新形成“复合防塌油基钻井液体系+个性化防卡工具工艺+优化钻井液密度”倒转地层垮塌卡钻防控工艺,钻穿镜像倒转地层;构建高温大温差、高强度韧性、高强度低密度特色水泥浆体系和驱油型高效抗污染冲洗隔离液体系,保障高难度尾管固井施工安全和质量。上述关键技术在红星1井打开了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前构造
带
复杂推覆体
钻井工程
关键技术
提速提效
复杂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门山前中段地震剖面的构造分析
被引量:
11
4
作者
李书兵
陈伟
+2 位作者
简高明
罗寿斌
李旻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4,共5页
磁峰场-鸭子河构造属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山前中段推覆构造单元,其下盘隐伏着众多的油气构造圈闭, 是前陆盆地山前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几何变形解析方法,来搭建磁峰场-鸭子河地震勘探区地表至深部的构造变形类...
磁峰场-鸭子河构造属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山前中段推覆构造单元,其下盘隐伏着众多的油气构造圈闭, 是前陆盆地山前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几何变形解析方法,来搭建磁峰场-鸭子河地震勘探区地表至深部的构造变形类型、构造叠加组合样式以及相应的构造模型;以正演平衡地质剖面技术为手段,验证构造模型的合理与否,同时再现龙门山中段山前的构造演化过程;在构造建模的基础上对磁峰场-鸭子河构造进行了三维构造分析,配以计算机可视化成图技术,构建出三维构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前构造
构造
建模
三维
构造
解析
断层相关褶皱
正演平衡地质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坳陷中段雷口坡组烃源岩评价及气源分析
被引量:
11
5
作者
王鹏
朱童
+3 位作者
徐邱康
陈刚
范厚江
潘树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0-187,共8页
在对川西坳陷中段雷口坡组烃源岩评价基础上,结合雷口坡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了该区不同构造带雷口坡组天然气的气源及差异。烃源岩分析表明:该区雷口坡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型,R_o大于2%,但有机质丰度偏低,w(...
在对川西坳陷中段雷口坡组烃源岩评价基础上,结合雷口坡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了该区不同构造带雷口坡组天然气的气源及差异。烃源岩分析表明:该区雷口坡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型,R_o大于2%,但有机质丰度偏低,w(TOC)平均值普遍低于0.3%,普遍未达到有效烃源岩,能为雷口坡组提供的气源非常有限。天然气组分分析显示:新场构造带雷口坡组天然气更富烃类组分,不含或含微量H_2S,而龙门山前构造带雷口坡组天然气更富非烃组分,天然气中H_2S体积分数为3.50%~9.97%,平均值为4.91%,属高含H_2S气藏。受雷口坡组烃源岩生烃有限与雷口坡组多套膏盐层封堵的影响,新场构造带雷口坡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上覆须家河组烃源岩。龙门山前构造带雷口坡组气藏得益于沟通下伏海相层系的断裂与下伏发育的多套优质烃源岩,下伏海相层系为该区雷口坡组气藏提供了主要的气源。两构造带气源的差异导致了天然气组分特征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雷口坡组烃源岩
雷四段气藏
龙门山前构造
带
气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彭州雷口坡组大型气田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
89
1
作者
李书兵
许国明
宋晓波
机构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82,共9页
基金
中国石化重点科技项目"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天然气富集规律研究"(P15101)
文摘
从2006年开始,经过8年的努力,实现了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彭州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重大发现,揭示了一个新的海相大气田——彭州气田。研究认为,彭州雷口坡组气藏特征表现为:具有大型正向隆起的构造背景,发育一套厚度大、分布广、纵向连续性较好、物性优、含气性好、产能高的白云岩溶蚀孔隙型储层,为常温常压、高含硫的酸性气田。总结出彭州雷口坡组大型气田的形成具备3个重要条件:一是多源供烃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二是雷四段发育大规模白云岩孔隙型储层提供了充足的储集空间,三是大型正向隆起带提供了规模聚集场所。同时指出,龙门山前构造带雷口坡组气藏充满度高,勘探潜力大。
关键词
川西
龙门山前构造
带
雷口坡组
大气田
形成条件
Keywords
western Sichuan Basin, Longmenshan piedmont tectonic belt, Leikoupo Formation, large gas field, forming condition
分类号
TE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龙门山前构造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形成机理
被引量:
12
2
作者
胡向阳
赵向原
宿亚仙
肖开华
邓美洲
王琼仙
刘汝敏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产事业部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5,共11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课题"深层油气优质储层发育与分布"(编号:XDA14010200)
中国石化科技攻关项目"龙门山前雷口坡组气藏综合评价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编号:P16111)
文摘
研究储层裂缝特征并弄清裂缝形成机理,对于明确储层类型和性质、开展裂缝分布预测、优化井位部署及明确裂缝对气藏开发的影响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四川盆地龙门山前构造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该区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的成因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埋藏史及构造演化史,在研究裂缝分期配套的基础上,分析成岩裂缝及构造裂缝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龙门山前构造带雷四段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两种成因类型,其中构造裂缝包括张性裂缝和剪切裂缝,以剪切缝为主,成岩裂缝包括溶蚀缝、构造—溶蚀缝以及缝合线;(2)溶蚀裂缝主要在准同生期、古表生期及埋藏期不同溶蚀流体溶蚀作用下形成,构造裂缝主要在印支晚期第二幕、印支晚期第三幕—燕山早中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龙门山构造带形成以及不断演化下的北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结论认为,该区雷口坡组构造裂缝与成岩裂缝在各主要形成时期相互穿插,相互切割、限制,形成了储层中复杂的裂缝系统,有利于改善储层局部物性和提高气藏开发效果。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门山前构造
带
中三叠世
雷口坡组四段
潮坪相
碳酸盐岩
储集层
裂缝期次
形成机理
Keywords
Sichuan Basin
Longmenshan piedmont
Middle Triassic
The 4th Member of Leikoupo Fm
Tidal flat facies
Carbonate rock
Reservoir
Fracture period
Form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龙门山推覆体复杂构造钻井工程技术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明华
机构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东钻探公司
出处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7,共8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应用攻关型专项“万米超深层钻探关键工程技术与装备研制”(编号:2023ZZ20)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万米特深井钻完井关键技术研究”(编号:019F-31JT)。
文摘
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地层产状变化剧烈、断层发育错综复杂,地层复杂导致地质分层、地层倾角、三压力剖面等无法精准预测,给地质建模及钻井施工带来巨大挑战。文章通过对该区域先后打成的多口探井进行分析,逐步形成一套深部复杂推覆体构造钻井工程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出适用于川渝地区的第一套“八开八完”井身结构;优选个性化钻头、配套提速工具,实现大尺寸难钻地层钻头进尺和机速双突破;创新多罐式配制、多功能堵漏浆组合、多段式连续泵注的“三多”堵漏工艺,堵漏准备时间降低50%;研发交联固化堵漏剂等新型堵漏材料,破碎地层承压能力提高13~17 MPa;基于化学+力学+工艺协同防塌技术,创新形成“复合防塌油基钻井液体系+个性化防卡工具工艺+优化钻井液密度”倒转地层垮塌卡钻防控工艺,钻穿镜像倒转地层;构建高温大温差、高强度韧性、高强度低密度特色水泥浆体系和驱油型高效抗污染冲洗隔离液体系,保障高难度尾管固井施工安全和质量。上述关键技术在红星1井打开了新局面。
关键词
龙门山前构造
带
复杂推覆体
钻井工程
关键技术
提速提效
复杂处置
Keywords
Longmen mountain front structural belt
complex nappe
drilling engineering
key technologies
speed up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complex handling
分类号
TE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门山前中段地震剖面的构造分析
被引量:
11
4
作者
李书兵
陈伟
简高明
罗寿斌
李旻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中石化西南分公司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4,共5页
文摘
磁峰场-鸭子河构造属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山前中段推覆构造单元,其下盘隐伏着众多的油气构造圈闭, 是前陆盆地山前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几何变形解析方法,来搭建磁峰场-鸭子河地震勘探区地表至深部的构造变形类型、构造叠加组合样式以及相应的构造模型;以正演平衡地质剖面技术为手段,验证构造模型的合理与否,同时再现龙门山中段山前的构造演化过程;在构造建模的基础上对磁峰场-鸭子河构造进行了三维构造分析,配以计算机可视化成图技术,构建出三维构造模型。
关键词
龙门山前构造
构造
建模
三维
构造
解析
断层相关褶皱
正演平衡地质剖面
Keywords
anterior structure of Longmen Mountain
structure modeling
3 - D structure analyze
fault related folding
balanced forward modeling geologic profile
分类号
TE1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坳陷中段雷口坡组烃源岩评价及气源分析
被引量:
11
5
作者
王鹏
朱童
徐邱康
陈刚
范厚江
潘树林
机构
宜宾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0-18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41172119)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水成因研究"(17ZA0454)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川西坳陷东坡沙溪庙组层序地层及其构造控制研究"(2017JY0315)
文摘
在对川西坳陷中段雷口坡组烃源岩评价基础上,结合雷口坡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了该区不同构造带雷口坡组天然气的气源及差异。烃源岩分析表明:该区雷口坡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型,R_o大于2%,但有机质丰度偏低,w(TOC)平均值普遍低于0.3%,普遍未达到有效烃源岩,能为雷口坡组提供的气源非常有限。天然气组分分析显示:新场构造带雷口坡组天然气更富烃类组分,不含或含微量H_2S,而龙门山前构造带雷口坡组天然气更富非烃组分,天然气中H_2S体积分数为3.50%~9.97%,平均值为4.91%,属高含H_2S气藏。受雷口坡组烃源岩生烃有限与雷口坡组多套膏盐层封堵的影响,新场构造带雷口坡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上覆须家河组烃源岩。龙门山前构造带雷口坡组气藏得益于沟通下伏海相层系的断裂与下伏发育的多套优质烃源岩,下伏海相层系为该区雷口坡组气藏提供了主要的气源。两构造带气源的差异导致了天然气组分特征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雷口坡组烃源岩
雷四段气藏
龙门山前构造
带
气源
Keywords
West Sichuan Depression
source rock of Leikoupo Formation: gas reservoir of the forth member of Leikoupo Formation
Longmenshan piedmont tectonic belt
gas source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西龙门山前构造带彭州雷口坡组大型气田的形成条件
李书兵
许国明
宋晓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
8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盆地龙门山前构造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形成机理
胡向阳
赵向原
宿亚仙
肖开华
邓美洲
王琼仙
刘汝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西龙门山推覆体复杂构造钻井工程技术
王明华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龙门山前中段地震剖面的构造分析
李书兵
陈伟
简高明
罗寿斌
李旻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川西坳陷中段雷口坡组烃源岩评价及气源分析
王鹏
朱童
徐邱康
陈刚
范厚江
潘树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