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齿向修形的非圆齿轮几何接触特性分析
1
作者 刘永平 李泽宇 +2 位作者 魏永峭 李大伟 董长斌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7,共9页
为了解决非圆齿轮的边缘接触问题,对非圆齿轮齿面进行了修形处理并对其齿面接触特性展开了研究。提出并建立了非圆齿轮齿面数学模型,通过齿向修形原理引入修形矩阵,建立圆弧鼓形齿面方程,建立含有安装误差的坐标系,经由坐标变换使主动... 为了解决非圆齿轮的边缘接触问题,对非圆齿轮齿面进行了修形处理并对其齿面接触特性展开了研究。提出并建立了非圆齿轮齿面数学模型,通过齿向修形原理引入修形矩阵,建立圆弧鼓形齿面方程,建立含有安装误差的坐标系,经由坐标变换使主动轮鼓形齿与未修形从动轮渐开线齿在该坐标系下实现正确啮合,进而得到了修形齿轮副的齿面接触分析(TCA)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齿轮副的几何接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距误差仅对齿轮重合度影响较小,轴平行度误差对其接触轨迹及接触区域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齿轮 齿向修形 齿轮接触分析 安装误差 接触迹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锥齿轮加载齿面接触分析的半解析计算方法
2
作者 尹凤 杜文龙 +4 位作者 丁撼 邓雄耀 王智泉 容铠彬 唐进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1342,共12页
基于商业软件的传统模拟加载齿面接触分析(SLTCA)求解精度高,但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用于加载齿面接触分析(LTCA)的半解析计算方法。以基于齿面模型的齿轮有限元模型为对象,对加载接触点精确的局部边界条件进行求解... 基于商业软件的传统模拟加载齿面接触分析(SLTCA)求解精度高,但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用于加载齿面接触分析(LTCA)的半解析计算方法。以基于齿面模型的齿轮有限元模型为对象,对加载接触点精确的局部边界条件进行求解。考虑计算的精度和效率,使用局部Rayleigh-Ritz方法对啮合刚度进行半解析计算。考虑到时变啮合特性的影响,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LTCA进行半解析求解。最后,以航空航天领域中应用的非正交弧齿锥齿轮为例,对所提出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由所提出的方法得到的齿面接触压力与由SLTCA得到的齿面接触压力相对误差均在3%以内,具有较高的求解精度,这可为具有高精度和高性能要求的弧齿锥齿轮制造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加载齿面接触分析 半解析 有限元建模 接触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齿背啮合的齿轮系统动态接触与动力学耦合分析
3
作者 常乐浩 王佩蔺 +2 位作者 黄绮笛 袁冰 苏进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31,共10页
为更深入地研究齿背啮合对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齿背啮合的齿面动态接触与系统动力学耦合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分析齿背啮合机理,揭示了齿背啮合与正常啮合的模型差异及相位关系。然后,建立了考虑齿背啮合的齿... 为更深入地研究齿背啮合对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齿背啮合的齿面动态接触与系统动力学耦合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分析齿背啮合机理,揭示了齿背啮合与正常啮合的模型差异及相位关系。然后,建立了考虑齿背啮合的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结合齿轮副动态承载接触分析(DLTCA)模型,提出了系统“激励—响应—反馈”闭环的动力学耦合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振动位移对齿面动态接触状态的反作用,还考虑了齿侧间隙、齿面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可得到更为真实的齿轮动态啮合刚度及系统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齿背啮合主要影响系统降速阶段的振动,对升速阶段的影响并不明显;增大齿侧间隙会增大齿轮系统的主共振转速区间,且系统振动对齿侧间隙变化的敏感度会随着间隙的增大而减小;当齿侧间隙较小时,其主要通过齿背啮合来影响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特性;齿背啮合不但会改变系统发生混沌的转速,而且会改变同一转速下的混沌状态。该文研究结果可为齿轮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系统 齿背啮合 动态承载接触分析 动态啮合刚度 非线性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圆弧修形和交错角的人字齿轮啮合行为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晓燕 王曦 周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0-192,共13页
针对人字齿轮制造加工导致左、右齿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对称性偏差,以及传统轴向位移迭代法受误差尺度限制的问题,以某型高速列车人字齿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轴向位移迭代方法,并建立人字齿轮承载接触分析(LTCA)模型。该模型以有限... 针对人字齿轮制造加工导致左、右齿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对称性偏差,以及传统轴向位移迭代法受误差尺度限制的问题,以某型高速列车人字齿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轴向位移迭代方法,并建立人字齿轮承载接触分析(LTCA)模型。该模型以有限元法和有限长线接触理论为基础,在载荷-变形协调方程中考虑不同啮合点处螺旋角的差异,采用牛顿迭代法计算主动齿轮轴向位移,通过LTCA模型分析了轮齿圆弧修形与齿面交错角对啮合激励和载荷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牛顿迭代法可适用于含不同误差类型的人字齿轮LTCA模型,且小误差下牛顿迭代法比传统迭代法的计算时间减少70%,圆弧修形量从2μm增至15μm,时变啮合刚度均值降低38%,啮合误差均值提高39%;当输入扭矩为500 N·m时,两侧齿面中部最大法向啮合力由100 N增大到370 N;随着齿面交错角的增大,时变啮合刚度均值提高,啮合误差均值减小,交错角相位差从0增加到π,时变啮合刚度、啮合误差的幅值分别降低了54%和79%。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字齿轮啮合稳定性的提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齿轮 承载接触分析 圆弧修形 齿面交错角 轴向位移 牛顿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齿锥齿轮TCA接触印痕与传动误差协同求解方法研究
5
作者 王煜石 容凯彬 +2 位作者 丁撼 孙甲尧 王智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9-1568,共10页
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Tooth contact analysis,TCA)可以精确计算得到反映传动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接触印痕以及传递误差。然而由于存在强烈的非线性和数值耦合关系,导致求解精度差、效率低和稳定性差。因此,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接触印... 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Tooth contact analysis,TCA)可以精确计算得到反映传动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接触印痕以及传递误差。然而由于存在强烈的非线性和数值耦合关系,导致求解精度差、效率低和稳定性差。因此,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接触印痕与传动误差的TCA协同求解新方法。首先基于啮合原理进行齿面参数化表达,同时在三维坐标空间中利用旋转矩阵模拟齿轮副的啮合运动进行接触轨迹和传递误差求解;再根据数值齿面的曲率特征,进行接触印痕精确解析求解。算例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齿面接触分析 接触印痕 传递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构件浮动人字行星齿轮传动系承载接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蒋进科 李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61,共11页
针对单排人字行星齿轮的轴向自由窜动受太阳轮与齿圈限制及其齿面接触间隙、力的耦合特点,提出考虑构件浮动的齿面承载接触分析数值方法,为重要应用场合人字齿功率分支系统的齿面设计、分析提供理论参考。该方法以啮合理论、有限元及优... 针对单排人字行星齿轮的轴向自由窜动受太阳轮与齿圈限制及其齿面接触间隙、力的耦合特点,提出考虑构件浮动的齿面承载接触分析数值方法,为重要应用场合人字齿功率分支系统的齿面设计、分析提供理论参考。该方法以啮合理论、有限元及优化方法为基础,建立内、外齿轮副瞬时啮合齿对的变形协调、啮合总力平衡、构件径向和轴向浮动下行星轮的力学平衡等方程;将各齿轮副左、右齿面的精确几何与力学特性紧密融合,更能够反映齿面分布力系的相互耦合作用,仅需一次有限元数值计算可快速获得齿面载荷、承载变形、浮动位移和均载系数等。结果表明:中心轮的径向浮动保证行星轮之间载荷均匀,而行星轮左、右齿面的均载性与其轴向自由窜动位移相关,当行星轮轴向浮动前的内与外啮合副轴向力方向相反即行星轮整体轴向力被抵消大部分时,则浮动后的行星轮的轴向窜动位移较小,其左、右齿面均载性能无大的改善;反之,当行星轮轴向浮动前的两齿侧轴向力方向相同时,则其浮动后的轴向窜动位移相对较大,左与右齿面均载性有较大改善。浮动后的承载传动误差幅值及均值减小,且各内、外齿轮副的几何传误差或均载系数或轴向力数值规律基本相同。从结构上保证行星轮的轴向自由窜动是改善人字齿行星传动系左、右齿面偏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行星齿轮 承载接触分析 径向浮动 轴向浮动 均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煤层采煤机摇臂行星传动齿轮齿面接触应力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乔振峰 薛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08-211,共4页
以薄煤层采煤机摇臂系统中NGW型行星传动齿轮为例,分析啮合传动过程,建立无量纲归一化啮合曲线坐标,分别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和Ansys有限元软件,对齿面平均接触应力进行数值计算和仿真分析,得到了平均接触应力沿啮合坐标的分布规律和有限... 以薄煤层采煤机摇臂系统中NGW型行星传动齿轮为例,分析啮合传动过程,建立无量纲归一化啮合曲线坐标,分别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和Ansys有限元软件,对齿面平均接触应力进行数值计算和仿真分析,得到了平均接触应力沿啮合坐标的分布规律和有限元应力云图,交互验证了赫兹接触理论和有限元仿真在求解该类问题上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证明三维模型建模的准确性,为后续的强度校核、传动优化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传动齿轮 薄煤层采煤机 接触应力 赫兹接触理论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变啮合刚度的修形齿轮承载接触分析
8
作者 王浩 韩振华 +3 位作者 周酝晨 石万凯 单文桃 曹忠亮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186,192,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齿轮承载接触分析力学解析方法难以考虑齿廓修形的问题,以齿廓修形渐开线直齿轮为研究对象,基于时变啮合刚度,提出了一种齿轮承载情况下齿间载荷分配系数与齿面接触应力解析算法。通过对比齿轮承载接触时接触点在啮合线方... 为了解决传统齿轮承载接触分析力学解析方法难以考虑齿廓修形的问题,以齿廓修形渐开线直齿轮为研究对象,基于时变啮合刚度,提出了一种齿轮承载情况下齿间载荷分配系数与齿面接触应力解析算法。通过对比齿轮承载接触时接触点在啮合线方向的变形量与修形量,提出修形齿轮单双齿啮合状态判定方法,并计算不同状态下的啮合刚度;推导修形齿轮的啮合力、刚度与变形的力学关系,建立各啮合齿对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计算模型,应用赫兹接触理论求解齿面接触应力;分别在不同修形高度、修形曲线与配对齿数情况下,计算分析多种齿廓修形算例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与齿面接触应力。结果表明,解析算法求解的齿间载荷分布系数、齿面接触应力及相应单双齿啮合区间与有限元结果相一致,相对误差较小,证明了该算法有较高的精度与稳定性,为齿廓修形齿轮承载接触分析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承载接触分析 时变啮合刚度 齿廓修形 载荷分配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具形貌对交错轴变厚齿轮传动接触特性影响分析
9
作者 倪高翔 陈沿宏 +1 位作者 李垚 方子帆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0,共6页
从刀具修形角度出发,将抛物线型齿条刀具引入到变厚齿轮传动中,通过建立抛物线型齿条刀具的法向截面数学模型,以滚削加工理论为基础,推导了抛物线刀具加工变厚齿轮的齿面方程;采用轮齿接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几何设计参数下,抛物线刀具... 从刀具修形角度出发,将抛物线型齿条刀具引入到变厚齿轮传动中,通过建立抛物线型齿条刀具的法向截面数学模型,以滚削加工理论为基础,推导了抛物线刀具加工变厚齿轮的齿面方程;采用轮齿接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几何设计参数下,抛物线刀具对齿轮副TCA(轮齿接触分析)和LTCA(承载接触分析)的影响;建立交错轴变厚齿轮副啮合模型,研究抛物线修形前后不同FPD角(第一主方向角)对齿轮副的接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分别对比抛物线修形前后的接触迹线、齿面接触力、传递误差、齿根应力和啮合印痕的数据.结果表明,抛物线型齿条刀具对加工变厚齿轮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研究可为变厚齿轮传动的修形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厚齿轮 交错轴 抛物线刀具 轮齿接触分析 承载接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装误差对双圆弧齿轮啮合特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树峰 王峰 +2 位作者 张伟杰 车江宁 徐文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0-155,共6页
为深入研究安装误差对双圆弧齿轮副啮合特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建立齿轮加载分析模型,研究啮合过程中单齿凸、凹齿廓的接触性能,对比分析安装误差对接触性能以及传动误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啮合周期内,双圆弧齿轮的凹齿廓先接触且... 为深入研究安装误差对双圆弧齿轮副啮合特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建立齿轮加载分析模型,研究啮合过程中单齿凸、凹齿廓的接触性能,对比分析安装误差对接触性能以及传动误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啮合周期内,双圆弧齿轮的凹齿廓先接触且承担较大的法向接触力,但凸齿廓的啮入端接触应力最大,凸、凹齿面接触压力差与转矩成正比;安装误差对齿面接触性能影响较大,其中中心距误差容易引起齿轮分阶处应力集中,轴线平面的安装误差会引起齿面接触偏载,且对安装误差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圆弧齿轮 安装误差 齿轮加载接触分析 啮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理论在齿轮接触应力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奇 赵韩 +1 位作者 黄康 徐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14-1017,1057,共5页
综合研究齿面间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对齿轮接触面间的应力状态的影响,建立轮齿齿面间的应力分析与计算分形模型,该模型能准确计算齿面的接触应力,并能解决微线段齿轮内接触的应力计算问题。分析了各参数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趋势,给出... 综合研究齿面间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对齿轮接触面间的应力状态的影响,建立轮齿齿面间的应力分析与计算分形模型,该模型能准确计算齿面的接触应力,并能解决微线段齿轮内接触的应力计算问题。分析了各参数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趋势,给出了一对渐开线齿轮接触强度计算的三种理论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证明了分形理论应用于齿轮接触强度计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应力分析 分形 接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齿向修形与安装误差的圆柱齿轮接触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唐进元 陈兴明 罗才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03-1709,共7页
提出一种齿向修形的等半径圆弧鼓形齿面新结构,根据齿向修形原理推导出等半径圆弧鼓形齿面方程,构建含安装误差的主动轮鼓形齿与未修形从动轮渐开线齿的接触分析(TCA)模型,给出TCA算法和算例。TCA计算结果表明:齿轮轴线的中心距误差对... 提出一种齿向修形的等半径圆弧鼓形齿面新结构,根据齿向修形原理推导出等半径圆弧鼓形齿面方程,构建含安装误差的主动轮鼓形齿与未修形从动轮渐开线齿的接触分析(TCA)模型,给出TCA算法和算例。TCA计算结果表明:齿轮轴线的中心距误差对这种鼓形齿传动的接触轨迹影响很小,鼓形修形量、鼓形中心与齿宽中点的偏差及齿轮轴线的平行度误差都将对齿轮接触轨迹产生较大影响;通过调整修形参数和安装误差可以精确的预控接触轨迹的位置,这对高性能齿轮传动设计制造有较大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齿圆柱齿轮 齿面接触分析(tca) 齿向修形 安装误差 等半径圆弧鼓形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差速器行星齿轮失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亚磊 罗龙飞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汽车行星齿轮是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失效对汽车性能和安全产生极大影响。该研究通过实验测试和分析,对行星齿轮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行星齿轮的失效主要包括齿顶接触疲劳和齿面磨损,其中前者是主要失效模式。结果表明,... 汽车行星齿轮是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失效对汽车性能和安全产生极大影响。该研究通过实验测试和分析,对行星齿轮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行星齿轮的失效主要包括齿顶接触疲劳和齿面磨损,其中前者是主要失效模式。结果表明,行星齿轮的扭矩和转速对失效模式和失效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采用高强度材料和改进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行星齿轮的寿命。该研究为汽车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齿轮 断口 失效分析 接触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确模型的斜齿轮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6
14
作者 杨汾爱 张志强 +1 位作者 龙小乐 鲍务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6-208,共3页
在 Pro/ E中通过实例阐述了斜齿轮的精确建模方法 ,并介绍了具体的设计原理 ,将生成的一对齿轮进行标准安装生成啮合模型。通过 Pro/ E与 ANSYS的数据交换接口 ,把啮合模型的几何数据导入 ANSYS中 ,并转化成由节点及元素组成的有限元模... 在 Pro/ E中通过实例阐述了斜齿轮的精确建模方法 ,并介绍了具体的设计原理 ,将生成的一对齿轮进行标准安装生成啮合模型。通过 Pro/ E与 ANSYS的数据交换接口 ,把啮合模型的几何数据导入 ANSYS中 ,并转化成由节点及元素组成的有限元模型 ,运用完全牛顿 -拉普森方法进行接触应力的静力学求解 ,并介绍了算法原理。本文充分展示了 CAD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精确模型 有限元分析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直齿面齿轮的承载接触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永祥 毕晓勤 +2 位作者 张军顺 陈国定 赵宁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31-935,940,共6页
在Ansys软件的接触分析模块基础上,建立了直齿面齿轮三齿对啮合的三维有限元非线性接触分析模型,对面齿轮齿面的接触状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不同承载状况下的接触状态分析。同时利用APDL语言形成了接触模型的参数化程序,对面齿轮在不... 在Ansys软件的接触分析模块基础上,建立了直齿面齿轮三齿对啮合的三维有限元非线性接触分析模型,对面齿轮齿面的接触状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不同承载状况下的接触状态分析。同时利用APDL语言形成了接触模型的参数化程序,对面齿轮在不同载荷条件下一个啮合周期内的接触情况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接触分析 ANSYS 承载接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齿轮接触仿真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永栋 谢小鹏 +2 位作者 廖钱生 国丽 冯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以齿轮接触为对象,推导了齿轮接触赫兹应力公式。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齿轮接触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有限元分析仿真值与推导公式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和仿真值非常接近,表明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齿轮... 以齿轮接触为对象,推导了齿轮接触赫兹应力公式。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齿轮接触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有限元分析仿真值与推导公式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和仿真值非常接近,表明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齿轮表面接触问题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接触分析 有限元法 赫兹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斜齿轮副接触分析与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竹丽 赵敏敏 +1 位作者 马朋朋 秦东晨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9,共4页
针对某大型传动装置中的一对斜齿轮,在Solidworks中建立了其装配模型,然后将其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进行接触应力分析,且将接触应力计算结果与传统接触应力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在ANSYS中针对该斜齿轮副的接触强度可靠性进行分析... 针对某大型传动装置中的一对斜齿轮,在Solidworks中建立了其装配模型,然后将其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进行接触应力分析,且将接触应力计算结果与传统接触应力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在ANSYS中针对该斜齿轮副的接触强度可靠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斜齿轮副实际接触应力小于其许用接触应力,接触强度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其可靠度仅为83.639 8%,说明按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只进行安全系数的计算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可靠性设计计算;此外,由各随机因素对极限状态函数的灵敏度可知,适当增大从动齿轮分度圆直径可有效提高斜齿轮副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接触分析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接触疲劳失效成因再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有利 王燕礼 +2 位作者 边飞龙 候帅 杨红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2-728,共7页
联合采用表面失效分析和有限元应力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接触疲劳失效的成因.结果表明:由啮入线至第一次双对轮齿啮合结束部分齿面上密集的表面点蚀与该段啮合齿面相对滑移大,所消耗的摩擦功最大,摩擦应力大于第二次双... 联合采用表面失效分析和有限元应力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接触疲劳失效的成因.结果表明:由啮入线至第一次双对轮齿啮合结束部分齿面上密集的表面点蚀与该段啮合齿面相对滑移大,所消耗的摩擦功最大,摩擦应力大于第二次双齿啮合部分,而且最大剪应力更靠近齿面等因素有关.靠近节线的齿根齿面上的片状大块剥落属次表面点蚀,是由于该部位的次表面剪应力最大,位置最深,并且承受了前一对轮齿脱离啮合带来的冲击作用.紧邻啮入线附近齿面的较浅的剥落点蚀是由于承受啮入冲击,最大剪应力较大且出现位置较浅,齿面相对滑移最大所造成的,并与该处的表面点蚀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接触疲劳 有限元分析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接触模型的齿轮接触强度影响参数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奇 黄康 +1 位作者 张彦 孙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208-2211,共4页
根据基于分形接触模型的齿轮接触强度理论,讨论了影响齿轮接触强度大小的几个参数:粗糙度幅值参数、材料的特性参数、分形维数和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减小粗糙度幅值参数、增大材料的特性参数有利于提高齿轮接触强度;分形维数和表面粗... 根据基于分形接触模型的齿轮接触强度理论,讨论了影响齿轮接触强度大小的几个参数:粗糙度幅值参数、材料的特性参数、分形维数和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减小粗糙度幅值参数、增大材料的特性参数有利于提高齿轮接触强度;分形维数和表面粗糙度与接触强度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个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接触模型 齿轮接触强度 参数分析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变齿厚齿轮啮合冲击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永平 任忠涛 +2 位作者 董长斌 魏永峭 魏帅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5,共7页
基于弹性接触动力学理论和齿轮传动物理模型,对渐开线变齿厚齿轮啮合冲击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变齿厚齿轮全齿啮合接触冲击模型.通过模拟轮齿啮合接触状态,对轮齿啮合区域展开了讨论,利用LS-DYNA软件进行接触碰撞分析,分别研究了冲击... 基于弹性接触动力学理论和齿轮传动物理模型,对渐开线变齿厚齿轮啮合冲击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变齿厚齿轮全齿啮合接触冲击模型.通过模拟轮齿啮合接触状态,对轮齿啮合区域展开了讨论,利用LS-DYNA软件进行接触碰撞分析,分别研究了冲击合力和冲击应力随转速和冲击位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转速和冲击位置对冲击合力和冲击应力影响显著,且冲击最大应力主要集中在齿顶和轮齿的大小端附近;转速越大,轮齿受载面与非受载面之间的冲击应力相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变齿厚齿轮 啮合冲击 接触分析 冲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