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齿廓曲线的外啮合齿轮泵排量计算 被引量:1
1
作者 安高成 李培国 +3 位作者 郭嘉琪 谢添 宋伟 刘宝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32,84,共9页
渐开线外啮合齿轮泵以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等优点而在矿山、工程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目前关于精准计算其瞬时流量、排量的文献较少。为此,基于齿轮啮合机制、轮齿齿廓性质以及转角和啮合点的关系,建立齿轮泵瞬时输出流量的数学及仿真模型... 渐开线外啮合齿轮泵以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等优点而在矿山、工程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目前关于精准计算其瞬时流量、排量的文献较少。为此,基于齿轮啮合机制、轮齿齿廓性质以及转角和啮合点的关系,建立齿轮泵瞬时输出流量的数学及仿真模型。针对齿轮泵重合度、齿轮变位、卸荷槽、侧隙等影响因素对模型进行论证,进而提出一种精准计算渐开线外啮合齿轮泵排量的方法,并采用Simulink仿真软件对不同类型外啮合齿轮泵的瞬时流量进行仿真模拟。同时利用3种不同型号齿轮泵验证排量公式,其最大误差在5%以内。验证计算模型有效性后,基于MATLAB设计了齿轮泵计算辅助平台,实现了外啮合齿轮泵瞬时流量、排量性能可视化,以简化计算流程,适应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齿轮 瞬时流量 排量 性能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齿轮表面形貌分形特征对时变接触刚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石 高增阔 +1 位作者 王明珠 赵成睿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8,77,共11页
基于改进的W-M分形函数,利用齿高和齿宽表征斜齿轮齿面的表面形貌。采用圆锥微凸体并考虑啮合过程中斜齿轮接触曲率半径的时变性建立了斜齿轮时变接触刚度模型,计算发现基于圆锥微凸体模型计算的时变啮合刚度与ISO6336-1—2006标准计算... 基于改进的W-M分形函数,利用齿高和齿宽表征斜齿轮齿面的表面形貌。采用圆锥微凸体并考虑啮合过程中斜齿轮接触曲率半径的时变性建立了斜齿轮时变接触刚度模型,计算发现基于圆锥微凸体模型计算的时变啮合刚度与ISO6336-1—2006标准计算所得结果接近。研究结果表明,斜齿轮的时变接触载荷和时变接触刚度随着分形维数、特征尺度系数、量纲一接触面积、材料塑性指数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啮合 表面形貌 分形特征 圆锥微凸体 时变接触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外啮合齿轮泵泄漏量预测
3
作者 张立强 张建强 +2 位作者 丁杰 李全军 李琛玺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100,共8页
预测齿轮泵泄漏量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定量分析其性能退化过程。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al Decomposition, VMD)方法对齿轮泵原始泄漏量数据进行变分模态分解,得到本征模态函数IMF,提出一种结合麻雀优化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 预测齿轮泵泄漏量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定量分析其性能退化过程。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al Decomposition, VMD)方法对齿轮泵原始泄漏量数据进行变分模态分解,得到本征模态函数IMF,提出一种结合麻雀优化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LSTM)的模型,建立VMD-SSA-LSTM模型预测齿轮泵泄漏量的变化情况,并对每一个分量进行单独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进行叠加,获得完整的预测结果。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预测结果可知,VMD-SSA-LSTM模型较单一的LSTM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最高可减小25.2%,能够完成对泄漏量的有效预测。研究结论可为齿轮泵性能衰退的定量预测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齿轮 泄漏量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麻雀搜索算法 长短期记忆网络 性能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对螺旋锥齿轮接触应力峰值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何国旗 彭凌杰 +3 位作者 谢远昊 吴旭 张展展 黄梁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0-220,共11页
为了探究激光冲击强化对螺旋锥齿轮接触应力峰值的影响,基于Abaqus建立了螺旋锥齿轮激光冲击强化以及啮合仿真模型,分析了激光功率密度与搭接率对齿面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以及降低齿面接触应力的机制。仿真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可... 为了探究激光冲击强化对螺旋锥齿轮接触应力峰值的影响,基于Abaqus建立了螺旋锥齿轮激光冲击强化以及啮合仿真模型,分析了激光功率密度与搭接率对齿面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以及降低齿面接触应力的机制。仿真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可在齿面引入残余压应力层,由于冲击强化区域为曲面,导致激光能量沿平行齿面方向较分散、沿垂直齿面方向集中;同时,激光压力波在传播中沿垂直方向的能量传递路径较短,使能量损失比沿平行方向小,因此在垂直齿面方向(沿S22方向)的引入残余压应力高于平行齿面方向(沿S11方向);在激光峰值压力为4.0 GPa、搭接率为75%、两排光斑的工况下,在齿面强化中能有效控制残余应力空洞现象,获得最佳强化效果。经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后,啮合过程中齿面的接触应力与Mises等效应力峰值均降低了11%,因此激光冲击强化引入的残余压应力可有效抵消啮合过程中外部载荷产生的拉应力,从而显著降低齿面接触应力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残余压应力 螺旋锥齿轮啮合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集中参数法建模与激振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盛精 朱少辉 +3 位作者 叶绍干 陈鼎 赵守军 刘会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4-441,共8页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作为高效且静谧性能良好的动力元件,在电静压作动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仿真模型。建立了实验平台,对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进出口压力脉动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直线共轭内啮...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作为高效且静谧性能良好的动力元件,在电静压作动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仿真模型。建立了实验平台,对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进出口压力脉动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在吸排油区的压力脉动、齿腔内压力分布以及齿轮和齿圈在x轴和y轴方向的径向力等激振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集中参数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可靠性;齿轮和齿圈径向力随偏转角周期变化,在x轴方向,齿轮所受到的径向力指向低压区,齿圈受到的径向力指向高压区。在y轴方向,齿轮和齿圈所受到的径向力在正负之间波动。齿轮和齿圈所受径向力在x轴方向的基频幅值均小于其在y轴方向的基频幅值;困油现象会导致齿腔压力略微升高。研究结果为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的优化设计和振动噪声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 集中参数法 压力脉动 径向力 激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间隙对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流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鼎 张杨 +1 位作者 叶绍干 盛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2-449,共8页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因其高效的压力输送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进行研究,分析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对齿轮泵泄漏和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合间...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因其高效的压力输送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进行研究,分析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对齿轮泵泄漏和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合间隙的变化对齿轮泵的流场特性产生广泛影响,轴向间隙是引发泄漏的主要因素,约占总泄漏量的80%;当轴向间隙由0.03 mm增加到0.07 mm后,输出流量减少20.81%,平均压力下降33.15%,空化产生的气体体积分数增加0.021;而设置相同径向间隙后,输出流量仅下降0.69%,平均压力下降2.76%,空化产生的气体体积分数增加0.005。此外,导致泵内流速变化的主要配合间隙是轴向间隙,适当减小轴向间隙可提升泵内的流体速度,从而提升泵的整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 泄漏 流场特性 配合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啮合接触磨损的参数相似模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学叶 张平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3-98,共6页
针对大尺寸齿轮啮合过程中接触磨损的难以评估,提出了相似参数的小尺寸齿轮模型。基于量值分析的白金汉π定理和赫兹公式,对大尺寸单元的传动系统进行量纲分析,建立参数相似的齿轮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两对参数相似齿轮的摩擦磨损相... 针对大尺寸齿轮啮合过程中接触磨损的难以评估,提出了相似参数的小尺寸齿轮模型。基于量值分析的白金汉π定理和赫兹公式,对大尺寸单元的传动系统进行量纲分析,建立参数相似的齿轮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两对参数相似齿轮的摩擦磨损相关性实验,比较了两组相似齿轮的磨损演化性能,采用粒子计数器和分析铁谱法观察了两组试验齿轮的摩擦特性。结果表明,参数相似的两组齿轮的摩擦磨损过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提出的相似模型相一致。该相似模型对于评价大尺寸齿轮传动系统的磨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啮合 啮合磨损 接触应力 参数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齿圈柔性的内啮合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分析
8
作者 曹东江 常宏杰 高岚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9,共11页
当前大多数内齿轮啮合刚度都是基于忽略齿圈基体变形的假设计算的,文中应用Weber能量法基于精确的齿廓曲线方程建立内齿轮悬臂梁等效模型,同时基于铁木辛柯(Timoshenko)曲梁理论计算齿圈基体的变形量,并将齿圈变形耦合到齿轮啮合刚度计... 当前大多数内齿轮啮合刚度都是基于忽略齿圈基体变形的假设计算的,文中应用Weber能量法基于精确的齿廓曲线方程建立内齿轮悬臂梁等效模型,同时基于铁木辛柯(Timoshenko)曲梁理论计算齿圈基体的变形量,并将齿圈变形耦合到齿轮啮合刚度计算中。通过MATLAB GUI编程进行内啮合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数值计算,分析了齿圈柔性对啮合变形的影响,研究了齿圈厚度、支撑数量及啮合力位置对啮合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齿圈厚度和支撑数量的增加均有利于齿轮副啮合刚度的增大;啮合齿中线位于固定支撑点时,齿圈啮合刚度最大,在靠近支撑中间位置时,啮合刚度最小,齿圈啮合刚度对应于螺栓支撑呈周期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齿轮 Weber能量法 时变啮合刚度 齿圈柔性 Timoshenko曲梁 精确齿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齿轮泵泄漏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9
作者 何璐佳 郑勇 何志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149,共8页
针对外啮合齿轮泵在复杂工况下存在的流量脉动、油液泄漏等问题,利用ADAMS和AMESim软件的联合仿真方法,建立外啮合齿轮泵的刚-柔-液耦合模型。通过设定不同的转速、负载及磨损程度,模拟泵在正常工况和发生泄漏故障时的运行状态,分析泵... 针对外啮合齿轮泵在复杂工况下存在的流量脉动、油液泄漏等问题,利用ADAMS和AMESim软件的联合仿真方法,建立外啮合齿轮泵的刚-柔-液耦合模型。通过设定不同的转速、负载及磨损程度,模拟泵在正常工况和发生泄漏故障时的运行状态,分析泵的流量特性与应力特性,并对外啮合齿轮泵样机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提高转速有助于减小齿轮泵的流量脉动率,改善出口流量品质;而增加负载压力不仅影响齿轮泵的容积效率,还导致输出流量品质下降。基于流量特性可发现齿轮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泄漏故障。对齿轮泵关键部位的受力情况和应力特性进行分析,仿真中齿轮泵应力较大的区域出现在泵体低压腔两侧壁体上的螺纹孔处,与试验中泵体上出现的裂纹位置一致,验证了文中仿真分析的准确性,为解决外啮合齿轮泵故障诊断及优化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提升泵的综合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齿轮 耦合模型 故障仿真 流量特性 应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齿轮啮合过程中齿面接触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何国旗 严宏志 +2 位作者 胡威 何瑛 舒陶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0,共6页
根据面齿轮啮合原理,研究面齿轮啮合过程中的齿面接触特性;运用MATLAB软件编制相应的程序仿真出齿数差Δ=1-3的圆柱齿轮与面齿轮啮合时面齿轮齿面的接触轨迹、接触区域面积及形状,并通过面齿轮齿面接触检测实验验证其正确性。研究结果表... 根据面齿轮啮合原理,研究面齿轮啮合过程中的齿面接触特性;运用MATLAB软件编制相应的程序仿真出齿数差Δ=1-3的圆柱齿轮与面齿轮啮合时面齿轮齿面的接触轨迹、接触区域面积及形状,并通过面齿轮齿面接触检测实验验证其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圆柱齿轮的齿数差对面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区域的面积和位置影响不大,而传动比对齿面接触区域的位置影响较大,传动比越大,齿面接触区域越靠近面齿轮轮齿的中部,越有利于提高面齿轮传动的性能。同时实验表明齿面接触面积和形状受制造精度影响,精度越高,齿面接触区域面积和形状越稳定,传动质量越高。因此,大的传动比和高的制造精度对提高面齿轮的传动性能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啮合 接触轨迹 齿面接触区域 传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啮合摩擦疲劳磨损的计算模型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淑仁 闫玉涛 +1 位作者 殷伟俐 丁津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64-1167,共4页
闭式齿轮传动中的齿面疲劳磨损机制类似于剥层磨损机制,由此建立了齿面啮合摩擦疲劳磨损计算的数学模型.磨损层厚度的表达式中,涉及磨损率、每啮合一次轮齿的滑动距离、工作转速、工作时间、相啮合齿轮副数以及齿面改性系数、润滑系数... 闭式齿轮传动中的齿面疲劳磨损机制类似于剥层磨损机制,由此建立了齿面啮合摩擦疲劳磨损计算的数学模型.磨损层厚度的表达式中,涉及磨损率、每啮合一次轮齿的滑动距离、工作转速、工作时间、相啮合齿轮副数以及齿面改性系数、润滑系数、载荷系数等参数.给出了计算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讨论了计算模型的适用场合.通过反映齿面磨损物理过程规律的数学模型,寻找不同工况下减小齿面啮合疲劳磨损的途径;该模型具有工程实际意义,为齿轮啮合磨损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啮合 疲劳磨损 计算模型 磨损率 滑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与钢制齿轮啮合的弹流润滑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宋开利 王优强 +1 位作者 黄丙习 王民轩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1,54,共3页
在油润滑条件下, 对改性聚醚醚酮塑料齿轮与钢制齿轮啮合时的弹流润滑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并将计算结果与钢制齿轮副的接触点压力、润滑膜厚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塑料与钢制齿轮的啮合点处存在弹流润滑油膜, 且油膜要比钢制齿... 在油润滑条件下, 对改性聚醚醚酮塑料齿轮与钢制齿轮啮合时的弹流润滑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并将计算结果与钢制齿轮副的接触点压力、润滑膜厚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塑料与钢制齿轮的啮合点处存在弹流润滑油膜, 且油膜要比钢制齿轮间的啮合油膜要厚; 塑料对钢齿轮啮合点处的最大和中心油膜压力都比钢对钢齿轮的啮合压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流润滑 齿轮啮合 钢制 啮合 齿轮 油润滑 塑料齿轮 聚醚醚酮 改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杯形内啮合齿轮旋压成形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夏琴香 杨明辉 +1 位作者 陈家华 程秀全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基于金属塑性变形原理和旋压工艺的特点,提出杯形薄壁内啮合齿轮旋压成形技术,建立了齿轮旋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齿轮旋压成形中各变形区不同方向应变分布和金属流动规律,定性地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齿轮旋压... 基于金属塑性变形原理和旋压工艺的特点,提出杯形薄壁内啮合齿轮旋压成形技术,建立了齿轮旋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齿轮旋压成形中各变形区不同方向应变分布和金属流动规律,定性地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齿轮旋压成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下量对齿轮成形起关键作用,并对齿根减薄影响大于齿顶增厚的影响,进给比对齿轮成形影响不大,大的旋轮圆角半径有利于齿顶增厚。该项研究为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齿轮旋压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压 啮合齿轮 工艺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润滑状态下渐开线直齿轮啮合效率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斌 陈辛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04-1911,共8页
针对齿轮通常在混合润滑状态下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齿轮啮合面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弹流润滑和边界润滑两种摩擦系数,建立了混合润滑状态下的动态摩擦系数数学模型.建立了以瞬时压力角为变量的齿轮滑动摩擦功耗和滚动摩擦功耗数学模型,避免... 针对齿轮通常在混合润滑状态下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齿轮啮合面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弹流润滑和边界润滑两种摩擦系数,建立了混合润滑状态下的动态摩擦系数数学模型.建立了以瞬时压力角为变量的齿轮滑动摩擦功耗和滚动摩擦功耗数学模型,避免了现有的沿啮合线积分的功耗模型存在原理误差的问题.最后,对提出的混合润滑状态下渐开线直齿轮啮合功耗进行仿真,并与弹流润滑仿真、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混合润滑状态下渐开线直齿轮摩擦系数模型以及啮合效率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润滑 弹流润滑 边界润滑 齿轮啮合效率 动态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3K-2型行星齿轮减速器中微齿轮啮合模型和参数计算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文元 张卫平 范志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1-383,共3页
提出了微3K-2型行星齿轮减速器设计中,模数小于0.08的微齿轮传动啮合模型和参数计算公式.并对模数分别为0.08、0.06、0.04、0.03,太阳轮、行星轮、固定内齿轮、旋转内齿轮齿数分别为15、11、36、39的微齿轮进行了参数计算和比较.根据计... 提出了微3K-2型行星齿轮减速器设计中,模数小于0.08的微齿轮传动啮合模型和参数计算公式.并对模数分别为0.08、0.06、0.04、0.03,太阳轮、行星轮、固定内齿轮、旋转内齿轮齿数分别为15、11、36、39的微齿轮进行了参数计算和比较.根据计算结果完成了模数0.06的微3K-2型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研制.该减速器与电磁型微电动机相配,可降低微电动机的转速、减小微电动机的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啮合模型 微3K-2型 行星齿轮减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约束下齿轮啮合转子系统的弯扭耦合振动稳态响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明 胡海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80,共6页
在不脱齿等基本假设下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和轮齿的齿面方程 ,推导了齿轮形心的横向位移和齿轮扭转角之间的约束关系式。从 L agrange方程出发 ,同时考虑齿轮啮合和不平衡效应 ,建立了直齿齿轮啮合转子 -轴承系统的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 在不脱齿等基本假设下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和轮齿的齿面方程 ,推导了齿轮形心的横向位移和齿轮扭转角之间的约束关系式。从 L agrange方程出发 ,同时考虑齿轮啮合和不平衡效应 ,建立了直齿齿轮啮合转子 -轴承系统的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分别在质量偏心和扭转激励作用下 ,分析了系统的弯扭耦合振动稳态响应。结果表明 :两者均会引起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约束 齿轮啮合 转子系统 弯扭耦合振动 稳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啮合齿轮泵内部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4
17
作者 吕亚国 刘振侠 黄健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1,共5页
应用动网格和气穴模型,对某外啮合齿轮泵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齿轮泵的总体性能和内部流场特性,得出齿轮泵流量随进口压力减小的变化规律,模拟其内部气穴的产生、运输以及破灭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齿轮泵的工作过程中啮合处会产... 应用动网格和气穴模型,对某外啮合齿轮泵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齿轮泵的总体性能和内部流场特性,得出齿轮泵流量随进口压力减小的变化规律,模拟其内部气穴的产生、运输以及破灭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齿轮泵的工作过程中啮合处会产生气穴。若泵进口腔的压力较高,气穴就会随着工作液的填充而迅速消失,齿谷输送的工作液中不会包含气穴,齿轮泵的流量只会随进口压力的降低略微下降;若泵进口腔的压力过低,气穴不但难以消失,而且还会被齿谷输送走,导致齿轮泵质量流量迅速下降。齿轮泵进口压力越低,则输送的工作液中气体所占的比体积越高,质量流量下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齿轮 两相流 气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啮合齿轮马达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闻德生 张凯明 +2 位作者 张三喜 郑珍泉 杨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6,38,共5页
从双定子思想出发,力图打破原有齿轮马达的结构,实现在不改变输入流量的情况下,对齿轮马达的转速调节,从而探讨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内外啮合齿轮马达.该新型结构的齿轮马达与传统的齿轮马达的区别是:该齿轮马达在一个壳体中,有内啮合齿轮... 从双定子思想出发,力图打破原有齿轮马达的结构,实现在不改变输入流量的情况下,对齿轮马达的转速调节,从而探讨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内外啮合齿轮马达.该新型结构的齿轮马达与传统的齿轮马达的区别是:该齿轮马达在一个壳体中,有内啮合齿轮马达和外啮合齿轮马达两个马达.该马达仅通过切换不同的连接方式就可以实现多级转速和多级转矩的输出,省去了节流阀、减压阀等耗能元件,减少了能源的浪费,提高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啮合齿轮马达 双定子 齿轮 连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油压力对外啮合齿轮泵空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明学 杨国来 +2 位作者 李晓青 白桂香 柴红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0-426,共7页
为了研究高海拔和高空作业环境对齿轮泵工作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吸油压力对外啮合齿轮泵空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和可视化试验的方法,针对农业机械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渐开线外啮合齿轮泵进行分析研究。分别在0. 05、0. 10、0. 15 ... 为了研究高海拔和高空作业环境对齿轮泵工作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吸油压力对外啮合齿轮泵空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和可视化试验的方法,针对农业机械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渐开线外啮合齿轮泵进行分析研究。分别在0. 05、0. 10、0. 15 MPa的吸油压力下,数值模拟该泵内部流场的气体体积分数分布;利用高速摄像设备,试验观测记录该泵内的实际流动状态、气泡大小、气泡数量及空化程度等。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的吸油压力下,泵内的油液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空化现象,空化强度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漩涡流、雾化流、气泡;随着吸油压力的升高,泵内油液中出现的气泡数目逐渐减少、气泡体积逐渐减小,泵内油液的最大气体体积分数和空化程度逐渐减小,使得泵内油液的流动状态越来越平稳,进而改善了齿轮泵出口流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齿轮 吸油压力 空化特性 数值模拟 可视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几何设计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光建 蒋汉军 褚志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1-205,200,共6页
在不同内啮合副几何计算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加工方法(包括滚齿、插齿和线切割等)、顶隙时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几何计算方法和适用性。研究了不同齿顶圆直径对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变位系数、啮合角、重合度和齿廓干涉等参数的影响。在满足... 在不同内啮合副几何计算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加工方法(包括滚齿、插齿和线切割等)、顶隙时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几何计算方法和适用性。研究了不同齿顶圆直径对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变位系数、啮合角、重合度和齿廓干涉等参数的影响。在满足重合度和齿廓干涉限制条件下,使用牛顿迭代法和不同齿顶圆公式,获得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最小啮合角的变位系数和啮合角。计算表明:在满足重合度和齿廓干涉限制条件下取得最小啮合角时,无论采用滚齿还是插齿加工,顶隙混合制时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的啮合角和变位系数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齿轮 少齿差 啮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