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锯链传动啮合分析新方法及传动片齿廓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宁 吕继双 +2 位作者 彭雄奇 邱克资 赵志火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13-1717,1722,共6页
笔者从改善链轮和锯链传动片啮合状态的角度入手,提出了一种油锯链传动啮合分析新方法:根据锯链传动的稳定啮合条件,采用解析几何法建立了锯链传动片和链轮的轮廓线方程;通过坐标变换,分析了传动片与星型链轮在一个完整啮合区内的不同... 笔者从改善链轮和锯链传动片啮合状态的角度入手,提出了一种油锯链传动啮合分析新方法:根据锯链传动的稳定啮合条件,采用解析几何法建立了锯链传动片和链轮的轮廓线方程;通过坐标变换,分析了传动片与星型链轮在一个完整啮合区内的不同时刻的不同啮合状态,推导了啮合公式和传动片的理论齿廓方程。使用编程软件MATLAB编制了锯链啮合分析程序,对国产某型锯链进行了啮合分析,提出了齿廓修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锯 锯链 传动片 啮合分析 齿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谐波双圆弧齿廓设计和修形 被引量:9
2
作者 曾星宇 李俊阳 +2 位作者 王家序 唐挺 李聪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48-1557,1565,共11页
针对实际工况中,谐波传动的柔轮的实际变形与线性假设变形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利用ANSYS Workbench进行多体接触有限元分析,探究柔轮的结构参数对柔轮有限元径向变形的影响规律和敏感度.结果表明:齿宽、壁厚、筒长、波发生器与柔轮杯底... 针对实际工况中,谐波传动的柔轮的实际变形与线性假设变形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利用ANSYS Workbench进行多体接触有限元分析,探究柔轮的结构参数对柔轮有限元径向变形的影响规律和敏感度.结果表明:齿宽、壁厚、筒长、波发生器与柔轮杯底距离等参数都对柔轮径向变形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波发生器与杯底的距离对柔轮径向变形影响程度最大,敏感度最高,其次是齿宽和筒长,壁厚对柔轮径向变形的影响程度最小.基于柔轮的有限元变形,采用改进运动学法和柔轮精确转角关系设计无公切线双圆弧齿廓,并结合MATLAB参数化编程对柔轮齿廓进行三维修形,对仿真实体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法设计修形的柔轮最大应力比未修形时减小925 MPa,比线性法设计修形减少144 MPa,有限元法设计修形的柔轮齿各截面的周向应力也低于线性法设计修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轮变形 结构参数 有限元分析 齿廓设计修形 柔轮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波传动系统齿廓优化设计与侧隙控制补偿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武超 梅杰 +4 位作者 陈鹏 郭政 陈定方 张慧明 吴俊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9,共9页
基于ANSYS有限元仿真数据,采用包络法对谐波减速器的刚、柔轮共轭齿廓进行设计和初步优化。在对刚轮空间齿廓进一步优化时,在刚轮与柔轮齿廓之间设定一个齿侧间隙常数,建立谐波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PID控制补偿方法对谐波传动系统... 基于ANSYS有限元仿真数据,采用包络法对谐波减速器的刚、柔轮共轭齿廓进行设计和初步优化。在对刚轮空间齿廓进一步优化时,在刚轮与柔轮齿廓之间设定一个齿侧间隙常数,建立谐波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PID控制补偿方法对谐波传动系统的齿侧间隙误差控制补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借助仿真数据初步优化后的刚轮空间齿廓与柔轮空间变形能够较好贴合,刚、柔轮的啮合状态得到明显改善;PID控制补偿方法对齿侧间隙造成的系统误差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能在1.5 s内使误差趋近于0,提高了谐波传动系统模型建立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谐波系统的传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传动 齿廓设计 包络法 齿侧间隙 PID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EP设计齿廓的摆线泵转子误差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瑞瑶 李天兴 +2 位作者 李聚波 苏建新 周静远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9-93,共5页
摆线泵转子的齿廓形状和加工精度决定了齿轮泵容腔的密封性,进而影响吸油和压油等运动特性。然而,转子的齿廓形状多是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自行设计的,这就造成齿廓误差测量过程中的测量基准和设计基准不一致,测量结果更无法准确反映转... 摆线泵转子的齿廓形状和加工精度决定了齿轮泵容腔的密封性,进而影响吸油和压油等运动特性。然而,转子的齿廓形状多是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自行设计的,这就造成齿廓误差测量过程中的测量基准和设计基准不一致,测量结果更无法准确反映转子的齿廓加工质量。鉴于此,将企业设计的产品模型数据交互规范(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 STEP)齿廓作为测量所必需的基准数据,在使用一维测头的国产齿轮测量中心上完成了转子齿廓的快速检测,采用重构及匹配等补偿处理方法,实现了摆线泵转子误差的精确评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柔性,对于复杂齿面的精确测量和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泵转子 STEP设计齿 误差检测 重构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共轭凹凸型非圆齿轮机构的设计 被引量:10
5
作者 俞高红 虞佳萍 +2 位作者 童俊华 叶秉良 郑士永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155-2159,2165,共6页
为了设计出传动比函数具有二次不等幅特点的凹凸型非圆齿轮机构,利用自主开发的生成齿廓的软件设计了主动齿轮齿廓,利用CAD软件优化了内凹部分的曲线。提出了新的齿廓生成方法,利用Pro/E软件仿照展成法原理,用主动轮作刀具、从动轮作毛... 为了设计出传动比函数具有二次不等幅特点的凹凸型非圆齿轮机构,利用自主开发的生成齿廓的软件设计了主动齿轮齿廓,利用CAD软件优化了内凹部分的曲线。提出了新的齿廓生成方法,利用Pro/E软件仿照展成法原理,用主动轮作刀具、从动轮作毛坯生成从动齿轮齿廓。进行了虚拟仿真,提取了齿轮传动比的理论值。完成了齿轮传动试验,并利用高速摄像机测得了齿轮传动比的试验值。结果显示两组传动比的值基本一致,验证了凹凸型非圆齿轮啮合和传动的正确性及该类齿轮在应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齿 二次不等幅 凹凸型 齿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齿轮齿形设计方法及啮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唐沛 吕庆军 +1 位作者 李慎龙 刘亚成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5-89,共5页
针对齿轮传动装置小体积、轻量化、高效率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大重合度齿轮齿形设计方法,基于齿轮啮合原理,建立了新型大重合度齿轮齿形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新型大重合度齿轮齿形的啮合特性,并与渐开线齿轮进行对比分析... 针对齿轮传动装置小体积、轻量化、高效率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大重合度齿轮齿形设计方法,基于齿轮啮合原理,建立了新型大重合度齿轮齿形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新型大重合度齿轮齿形的啮合特性,并与渐开线齿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大重合度齿轮齿形具有重合度大、滑动系数小、齿面磨损均匀、不存在根切现象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性能重载传动齿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重合度 齿廓设计 啮合理论 共轭齿 啮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向啮合共轭齿廓副参数化建模及特性分析
7
作者 魏伟锋 任利娟 +1 位作者 张广鹏 韩旭炤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641-2646,共6页
针对同向啮合共轭齿廓建立了以中心距、螺棱直径、螺槽直径及螺棱系数为参数的啮合线方程,并基于啮合线反转法建立了同向共轭齿廓副构造模型。通过仿真系统分析了同向啮合共轭齿廓副的啮合特性:自清洁楔角随啮合位置变化,瞬时啮合点处... 针对同向啮合共轭齿廓建立了以中心距、螺棱直径、螺槽直径及螺棱系数为参数的啮合线方程,并基于啮合线反转法建立了同向共轭齿廓副构造模型。通过仿真系统分析了同向啮合共轭齿廓副的啮合特性:自清洁楔角随啮合位置变化,瞬时啮合点处圆弧切线垂直于两螺杆中心连线,啮合点的瞬时相对运动速度最大且恒等于转速乘以中心距。研究结果为系统研究同向啮合共轭齿廓设计理论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向啮合 共轭齿 啮合特性 齿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啮合线的齿廓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算例分析
8
作者 王建 侯亮 罗善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8-352,共5页
在研究直齿圆柱齿轮啮合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啮合线的齿轮齿廓设计方法。建立了面向给定啮合线的齿轮齿廓的数学模型;并以啮合线为椭圆形状的齿轮齿廓设计为例;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最后计算了利用该方法设计出的齿轮的... 在研究直齿圆柱齿轮啮合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啮合线的齿轮齿廓设计方法。建立了面向给定啮合线的齿轮齿廓的数学模型;并以啮合线为椭圆形状的齿轮齿廓设计为例;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最后计算了利用该方法设计出的齿轮的重合度,并与相同参数的渐开线齿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给定的啮合线形状设计齿轮齿廓比直接给定齿廓形状更容易控制齿轮的啮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线 齿轮传动 齿廓设计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圆弧谐波传动齿廓修形及啮合特性分析
9
作者 杜雅宁 王士军 +2 位作者 齐娜 王程 郑苏芮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3-128,共6页
针对谐波传动过程中柔轮实际径向变形量与线性假设变形量不符,引起柔轮与刚轮齿廓发生啮合干涉的问题,以无公切线双圆弧齿廓为研究对象,在Ansys Workbench中建立谐波齿轮传动有限元模型,提取柔轮长短轴径向位移,基于双圆弧齿廓修形原理... 针对谐波传动过程中柔轮实际径向变形量与线性假设变形量不符,引起柔轮与刚轮齿廓发生啮合干涉的问题,以无公切线双圆弧齿廓为研究对象,在Ansys Workbench中建立谐波齿轮传动有限元模型,提取柔轮长短轴径向位移,基于双圆弧齿廓修形原理结合Matlab参数化编程对柔轮齿廓进行三维修形,对仿真实体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法设计修形后柔轮各截面均可实现无干涉啮合,有限元法设计修形后柔轮的最大等效应力值比未修形时减小41.79%,比线性法设计修形减小14.65%,且有限元法设计修形后柔轮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传动 改进运动学法 柔轮变形 有限元分析 齿廓设计修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泵用内啮合无干涉齿廓副设计新方法
10
作者 李云峰 《流体机械》 2025年第7期79-85,共7页
为简化齿轮泵用内啮合无干涉齿廓副设计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由无干涉主动齿廓直接得到复杂的无干涉从动齿廓设计新方法。以共轭距和传动角为设计参数,建立内共轭齿廓副的通用坐标方程,通过分析齿廓干涉和干涉处坐标异向变动关系,提出零... 为简化齿轮泵用内啮合无干涉齿廓副设计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由无干涉主动齿廓直接得到复杂的无干涉从动齿廓设计新方法。以共轭距和传动角为设计参数,建立内共轭齿廓副的通用坐标方程,通过分析齿廓干涉和干涉处坐标异向变动关系,提出零坐标导数及无干涉最小啮合角创新方法,通过渐开线和直线齿廓设计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无量纲共轭距和传动角为重合度、啮合角和主动轮齿数的函数式,函数式可由主动齿廓的曲线类型确定;零坐标导数法等价于零曲率半径法,最小啮合角仅为重合度和主动轮齿数的函数式;主、从动轮齿数为6,9,重合度为1.04,标准压力角(20°)和标准齿顶高系数(1.0)时,渐开线内啮合齿廓副的无干涉最小啮合角为28.57º;主、从动轮齿数为9,12,重合度为1.3时,直线内啮合齿廓副的无干涉最小啮合角为42º。研究得出零坐标导数方法简单,啮合角设计理论正确可靠,能适用于任何内啮合齿廓副的无干涉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齿 无干涉齿廓设计 零坐标导数 最小啮合角 零曲率半径 渐开线齿 直线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