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国文字中的“遂”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家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30-37,共8页
这三字的写法略有出入,但它们的用法相同,是同一个字。“(?)”的字形比较奇特,过去有许多学者认为它的上部与古文字“者”的上部形近,从而认为“(?)”与“者”同音,将B<sub>1</sub>读为“都”,A<sub>1</sub>... 这三字的写法略有出入,但它们的用法相同,是同一个字。“(?)”的字形比较奇特,过去有许多学者认为它的上部与古文字“者”的上部形近,从而认为“(?)”与“者”同音,将B<sub>1</sub>读为“都”,A<sub>1</sub>、A<sub>2</sub>读为“徒”。其实这种说法是靠不住的。虽然B<sub>1</sub>所从“(?)”旁的上部与古文字“者”的上部形近,但是B<sub>2</sub>、B<sub>3</sub>和A所从“(?)”旁的上部却与古文字“者”的上部差别较大,尤其是与它们同时代的齐国文字“者”的上部差别更大,大家不妨将它们跟子仲姜鎛的“都”字和叔弓鎛的“堵”字所从“者”旁,以及子禾子釜、印文、陶文等的“者”字比较一下。所以我们说旧认为“(?)”与“者”同音,将B<sub>1</sub>读为“都”,A<sub>1</sub>、A<sub>2</sub>读为“徒”,是靠不住的。此外,“(?)”字还有“光”、“先”、“儿”、“耑”、“徵”等不同释法,都跟字形差别较大,在此就不一一辨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国文字 文字 《田法》 “都”字 乡遂制度 正始 石经 《说文》 “述” 东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2(1~6)期目录辑览
2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6期127-130,共4页
关键词 哲社版 湖北大学 目录 四声别义 俞良早 张国光 民主观 延安文艺 秦交通 齐国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