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秀娟 苑方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8期71-71,共1页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患,占睡眠疾患的1/2~2/3[1].SAS患者由于夜间反复发作呼吸暂停,而使机体产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因此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严重者甚至会...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患,占睡眠疾患的1/2~2/3[1].SAS患者由于夜间反复发作呼吸暂停,而使机体产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因此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猝死[2].我科自2000年4月至2001年8月对177例SAS患者进行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并进行跟踪随访,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临床护理 随访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薛世民 王恒利 +1 位作者 李春瑜 董锦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收治的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过敏性鼻...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收治的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性指标、通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以及NLR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HI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最低血氧饱和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理想,能减少炎性反应,改善患者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孙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协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入)作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抽样法分组...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协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入)作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接受NCPAP、PS联合NCPAP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更低,动脉血氧分压更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氧疗时间、NCPAP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呼气终末正压、吸入氧浓度更低,氧合指数更高(P<0.05)。结论:PS结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良好,能够进一步改善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纠正缺氧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A技术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优势分析
4
作者 仝实 龚莉 +4 位作者 朱尚品 段晓艳 韩梅 武凡玙 柴凤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LISA技术)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以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72例作为研究目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早产儿以经鼻持续气道正... 目的探讨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LISA技术)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以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72例作为研究目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早产儿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观察组早产儿以LISA技术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治疗后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6 h,观察组早产儿氧合指数(OI)(182.63±6.59)、(197.93±7.18)mm Hg(1 mm Hg=0.133 kPa)和动脉血氧分压(PaO_(2))(63.79±3.92)、(72.11±2.88)mm Hg高于对照组的(160.33±6.62)、(185.24±7.06)mm Hg和(60.22±3.95)、(69.06±2.85)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40.25±2.11)、(37.11±1.03)mm Hg低于对照组的(43.62±2.14)、(39.02±1.05)mm Hg(P<0.05)。观察组早产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经过LISA技术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5
作者 任雪云 王瑜 +1 位作者 张伟伟 蔡文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1,共3页
目的比较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n Bi 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RDS早产儿98例,随机分为n Bi PAP组(n=50)和n CPAP组(n=48),观察两组通气0、2、24 h血气、氧暴露时间、治疗... 目的比较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n Bi 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RDS早产儿98例,随机分为n Bi PAP组(n=50)和n CPAP组(n=48),观察两组通气0、2、24 h血气、氧暴露时间、治疗成功率、住院天数、并发症。结果两组无创通气后2、24 h,p H值、Pa O2、Pa CO2均较0 h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通气后2 h,n Bi PAP组p H值、Pa O2、Pa CO2改善优于n CPAP组(P均<0.01)。通气后24 h,两组间Pa O2、p H比较,P>0.05;但n Bi PAP组Pa CO2低于n CPAP组(P<0.01)。n Bi PAP组的治疗成功率高于n CPAP组,氧暴露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较n CPAP组,P均<0.05。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出血、气漏、颅内出血等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P均>0.05。结论 n Bi PAP治疗早产儿RDS的疗效优于n CPAP,且可缩短氧暴露时间及住院天数,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敏 王玲莉 郑凤 《安徽医学》 2017年第8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份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和结合蛋白)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于黄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RDS早产儿100例...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份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和结合蛋白)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于黄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RDS早产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NCPAP辅助通气,观察组在NCPAP辅助通气治疗的同时,应用气管插管复苏囊注入固尔苏(肺表面活性物质),依据接受治疗时间不同将观察组患儿分为早期亚组(出生8 h内)和晚期亚组(出生8~12 h)。观察并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NCPAP参数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NCPAP参数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亚组血气分析、NCPAP参数及治疗有效率改善情况均优于晚期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可显著提高早产儿RDS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中隔矫正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建秋 徐珏 罗旭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5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 CPAP)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3例OSAHS合并鼻中隔偏曲...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 CPAP)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3例OSAHS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采用鼻阻力仪、autoCPAP呼吸机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定鼻通气阻力、CPAP压力及n CPAP治疗耐受性。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术后1个月患者的鼻气道阻力、CPAP压力显著降低(P<0.01),而VAS评分显著升高(P<0.01);CPAP压力与鼻气道阻力呈正相关(P=0.01),而VAS评分与CPAP压力呈负相关(P<0.01)。结论鼻中隔矫正术能有效降低OSAHS患者的鼻阻力,降低n CPAP治疗时的CPAP压力,提高n CPAP治疗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隔 外科手术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思红 文梦灵 黄友妮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56例肺透明膜病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护理过程中,注意做好固尔苏用药前的准备,正确配制药液及注药,做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护理,密切观察病情,保证营养和水份的摄入,预防感染,加... 目的总结应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56例肺透明膜病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护理过程中,注意做好固尔苏用药前的准备,正确配制药液及注药,做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护理,密切观察病情,保证营养和水份的摄入,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结果经治疗,患儿皮肤颜色转红、血氧饱和度值逐渐升高,除1例家属原因自动出院,其余55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是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和治愈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固尔苏 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9
作者 袁静 钟文华 黄华飞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治疗的NRDS患儿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均在早期采用PS(固尔...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治疗的NRDS患儿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均在早期采用PS(固尔舒)气管内注入治疗,观察组使用n CPAP,对照组使用机械通气。治疗1 h后,观察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P<0.05)。观察组患儿心率、呼吸、氧合指数等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PS联合n CPAP治疗NRDS,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对改善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肖吉群 蔡苗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头罩给氧、暖箱保暖、抗感染、强心、...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头罩给氧、暖箱保暖、抗感染、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及磷酸肌酸钠1 g/d静脉滴注,14 d一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nCPAP辅助治疗。结果:在气促消失、心率恢复正常、肝脏回缩、肺部啰音消失、动脉血气恢复正常、缩短平均住院日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显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60.7%(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P<0.01)。结论:nCPAP联合磷酸肌酸钠为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肺功能,减少对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需求,避免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磷酸肌酸钠 重症肺炎 心力衰竭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20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陆燕珍 何海燕 张明真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0期66-68,共3页
目的探析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面罩吸氧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 目的探析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面罩吸氧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0.0%,对照组为6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气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上,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改善时间更短,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小儿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兴伟 吴伟森 +2 位作者 陈佩群 马亚宏 林霓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7期26-28,3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将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75例/...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将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75例/组。将实施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根据治疗时间将观察组分为A组和B组。将各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血气分析结果和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A组早产儿的血气分析结果 [(血氧分压:(79.62±13.41)、(79.58±13.62)mm Hg;血二氧化碳分压:(35.24±7.14)、(34.51±6.52)mm Hg;p H:(7.34±0.20)、(7.32±0.22)]和相关参数[(呼气末正压通气:(3.37±0.80)、(3.50±0.48)cm H2O;吸氧分数:(38.22±12.65)%、(36.00±7.29)%)]分别优于对照组、B组(P<0.05)。结论早期联合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促进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疗效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蛋白尿3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淑香 郑西卫 +1 位作者 苑秀梅 张锦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4期1115-1116,共2页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并发症 蛋白尿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磷脂注射液辅助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尚莹 娄莹 可秋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5期4649-4651,共3页
目的分析猪肺磷脂注射液辅助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7例HMD患儿,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联合治疗组(44例)和正压通气组(43例)。正压通气组接受鼻塞式持... 目的分析猪肺磷脂注射液辅助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7例HMD患儿,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联合治疗组(44例)和正压通气组(43例)。正压通气组接受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联合治疗组接受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血液酸碱度(pH)],记录病情改善时间(吸氧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根据患者症状、呼吸改善情况评估疗效,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PaO 2、pH均高于正压通气组,PaCO 2低于正压通气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吸氧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正压通气组,治疗总有效率(90.90%)高于正压通气组(72.09%)(均P<0.05)。联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6.81%)和正压通气组(13.9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HMD患儿效果显著,可促进症状缓解,改善血气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猪肺磷脂注射液 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鼻塞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吉海燕 尹同进 +1 位作者 尹萍 韩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4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stephenCPAP呼吸机配合改良鼻塞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按入院后诊断的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6例采用stephen CPAP呼吸机配合改良鼻塞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st... 目的观察stephenCPAP呼吸机配合改良鼻塞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按入院后诊断的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6例采用stephen CPAP呼吸机配合改良鼻塞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stephenCPAP原配的鼻塞进行CPAP通气,记录各患儿的血气指标及通气情况的数据。结果观察组在鼻塞的滑脱次数、维持最佳通气时间及血气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鼻塞配合CPAP呼吸机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优于原配鼻塞,同时有利于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原发性呼吸暂停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敏敏 刘存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0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71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间歇组(采用NIPPV, 36例)与持续组(采用NCPAP, 35例)。比较两组治疗3 d后血气变化、呼... 目的分析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71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间歇组(采用NIPPV, 36例)与持续组(采用NCPAP, 35例)。比较两组治疗3 d后血气变化、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开奶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PaO2、PaCO2、FiO2均明显改善,且间歇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持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组呼吸机使用时间(76.24±5.91)h、氧疗时间(86.19±5.01)h明显短于持续组的(98.33±9.73)、(106.84±10.4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组开奶时间(47.18±6.10)h明显早于持续组的(54.37±5.0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组并发症发生率13.89%(5/36)明显低于持续组的34.29%(1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能有效缩短NRDS患儿治疗时间,且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治疗中患儿出现CO2潴留、腹胀等并发症出现,改善预后,可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海泉 林莉 +2 位作者 李国辉 江小英 张宏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36期94-94,共1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法本次实验以该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治疗组,以2006年6月—2008年6月收治1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法本次实验以该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治疗组,以2006年6月—2008年6月收治1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未行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率、呼吸、平均氧和指数以及需要转为机械通气的比例。结果治疗组临床改善情况,心率、呼吸、平均氧和指数明显改善,需要转为机械通气的情况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可降低使用机械通气的几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英姿 汪祝萍 +1 位作者 程海瑛 林蕴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4期488-488,共1页
关键词 正压通气治疗 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 持续气道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急慢性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危重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江建华 肖玲 +1 位作者 米思露 吐尔干巴依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6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通过把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45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 目的分析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通过把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45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部X线、动脉血氧分压(Pa O2)等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12h后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Pa O2、动脉/肺胞氧分压比值(a/AO2)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h复查胸部X线片观察组好转率达80.9%,而对照组好转率为5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好转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58.3%(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天数观察组亦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可以有效起到治疗作用,而PS联合NCPAP治疗NRDS能更好地改善氧合,降低NRDS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持续正压通气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进 沈凤祥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111-114,共4页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呼吸衰竭新生儿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呼吸衰竭新生儿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动脉血氧分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34%,比观察组89.3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PaCO2比观察组高,PaO2、SaO2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血氧分压,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