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腔鼻窦球周皮细胞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宇慧 吴建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球周皮细胞瘤(sinonasal glomangiopericytoma, SNG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SNGP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MA、desmin、CD34、CD99、TLE-1、CK(AE1/AE3)、S-100、SOX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球周皮细胞瘤(sinonasal glomangiopericytoma, SNG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SNGP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MA、desmin、CD34、CD99、TLE-1、CK(AE1/AE3)、S-100、SOX10等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6岁。镜下见肿瘤表面被覆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肿瘤边界清晰,瘤细胞呈席纹状、实性排列,细胞短梭形或圆形,胞质嗜双色性,细胞核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间质具有分支状的薄壁小血管,通常呈“鹿角样”,血管周可见特征性的玻璃样变,可见红细胞外渗。免疫表型:SMA、β-catenin和Cyclin D1均阳性;CK(AE1/AE3)、S-100、SOX10、STAT6均阴性。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其中7例未发现复发和转移,3例手术切除后复发,2例失访。结论 SNGP属于中间性肿瘤,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其形态学与多种肿瘤相似,易造成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球周皮细胞瘤 Β-CATENIN SMA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和MRI在鉴别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与淋巴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海静 杨亚英 +5 位作者 赵卫 胡继红 吴莉 郑凌琳 吴岩 李青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CC)和淋巴瘤(NHL)的增强CT和MRI影像特征,分析不同影像特征鉴别鼻腔鼻窦SCC与NHL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鼻窦增强CT和增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鼻腔鼻窦SCC及NHL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CC)和淋巴瘤(NHL)的增强CT和MRI影像特征,分析不同影像特征鉴别鼻腔鼻窦SCC与NHL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鼻窦增强CT和增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鼻腔鼻窦SCC及NHL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肿瘤起源部位、最大径、CT密度、MRI信号强度、增强强化程度、肿瘤内部坏死、邻近骨质破坏、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扫描范围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影像特征,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不同影像学特征鉴别鼻腔鼻窦SCC和NHL的效能。结果鼻腔鼻窦SCC与NHL的肿瘤起源部位、最大径、肿瘤内部坏死、周围骨质破坏以及周围组织侵犯5个影像学特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SCC与NHL的AUC分别为0.708、0.694、0.785、0.850、0.629。联合肿瘤起源部位、肿瘤内部坏死、周围骨质破坏3个影像特征鉴别SCC与NHL的AUC为0.969,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9%及97.2%。结论肿瘤起源部位、最大径、肿瘤内部坏死、骨质破坏及周围组织侵犯的增强CT及MRI影像征象有助于鼻腔鼻窦SCC与NHL的鉴别,尤其是出现肿瘤起源于鼻腔、坏死少见、骨质破坏轻微,应优先考虑鼻腔鼻窦NHL的可能。增强CT和MRI有助于鼻腔鼻窦SCC与NHL的鉴别,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淋巴 鳞状细胞 影像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球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9
3
作者 马洪军 李磊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316,共4页
鼻腔鼻窦球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少见、惰性和独特的肿瘤,具有血管周肌样表型,可能来源于变异的血管球样肌样细胞,占所有鼻腔鼻窦肿瘤的不足1%。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低度恶性潜能,手术切除不完整可复发。组织学上,肿瘤由富于细胞的梭形... 鼻腔鼻窦球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少见、惰性和独特的肿瘤,具有血管周肌样表型,可能来源于变异的血管球样肌样细胞,占所有鼻腔鼻窦肿瘤的不足1%。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低度恶性潜能,手术切除不完整可复发。组织学上,肿瘤由富于细胞的梭形细胞组成,表面被覆正常黏膜上皮,实质内可见特征性鹿角状血管和透明变性的毛细血管大小的血管,肿瘤间红细胞外渗是其另一形态学特点。梭形细胞呈席纹状排列伴毛细血管增生和鹿角状血管壁透明变性是区别于其它类型肿瘤的一个较为显著的组织学特征。有挑战性的鉴别诊断是其它良性/交界性血管丰富的梭形细胞病变,包括分叶状毛细血管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和血管纤维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 血管外皮细胞 鼻腔鼻窦 鉴别诊断 β-catenin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对原发鼻腔鼻窦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魏先梅 麻晓峰 +2 位作者 窦鑫 俞晨杰 陈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原发鼻腔鼻窦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早期诊断困难,有一定的误诊率。文中旨在分析和总结原发鼻腔鼻窦ENKTCL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原发鼻腔鼻窦ENKTC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鼓楼... 目的原发鼻腔鼻窦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早期诊断困难,有一定的误诊率。文中旨在分析和总结原发鼻腔鼻窦ENKTCL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原发鼻腔鼻窦ENKTC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3例原发鼻腔鼻窦ENKTCL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分别行CT平扫、增强及MRI平扫、增强,分析CT表现和MRI表现。结果 13例患者CT平扫示鼻腔鼻窦内软组织密度影,肿瘤内密度尚均匀,骨窗可显示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鼻腔中线及鼻窦区域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多表现为骨质浸润性吸收,病变软组织范围明显大于骨质破坏范围。10例患者CT增强后肿瘤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10例患者MRI平扫肿瘤显示T1WI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强化后呈轻度到中度不均匀强化。10例患者伴阻塞性鼻窦炎,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边缘强化。结论原发于鼻腔鼻窦ENKTCL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常规行CT和MRI检查能够较准确的描述病变的部位及侵犯范围,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及评估疾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 鼻腔 鼻窦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于鼻腔、鼻窦多形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丽 杨宝琦 +1 位作者 阮宏莹 曹海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770-77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鼻腔、鼻窦多形T细胞淋巴瘤(polymorphicT-celllymphoma)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3年1月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14例原发于鼻腔、鼻窦多形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的患者行全... 目的:探讨原发于鼻腔、鼻窦多形T细胞淋巴瘤(polymorphicT-celllymphoma)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3年1月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14例原发于鼻腔、鼻窦多形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的患者行全面的检查及临床分期,分别采用单纯放疗,化疗+放疗+化疗的治疗方法。结果:14例中ⅠE期2例采用单纯放疗完全缓解(CR)随访19、77个月无复发;ⅡE期8例其中3例采用化疗50天~2个月内死亡,5例采用化疗+放疗+化疗,完全缓解(CR),随访20、32、63、63、76个月无复发,ⅣE期4例,其中3例采用化疗分别于1~4个月内死亡,1例采用化疗+放疗+化疗,部分缓解(PR),随访64个月无复发。结论:原发于鼻腔和鼻窦的多形T细胞淋巴瘤,ⅠE期可采用单纯放疗,ⅡE期~ⅣE期应采用化疗+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CHOP仍是首选的标准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鼻窦 多形T细胞淋巴 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巨大髓外软组织浆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志军 冀小妍 +1 位作者 潘征 赵碧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7-657,共1页
患者男,67岁,左面部隆起,鼻塞、间断性左鼻腔出血,伴阵发性头痛、夜间明显及左眼视物模糊近2个月,无牙痛及张口受限;1年前间断性左侧鼻塞及左眼流泪,经对症治疗无好转,持续加重伴嗅觉减退。专科查体:左侧眼球外凸,活动度尚好,视物模糊;... 患者男,67岁,左面部隆起,鼻塞、间断性左鼻腔出血,伴阵发性头痛、夜间明显及左眼视物模糊近2个月,无牙痛及张口受限;1年前间断性左侧鼻塞及左眼流泪,经对症治疗无好转,持续加重伴嗅觉减退。专科查体:左侧眼球外凸,活动度尚好,视物模糊;左面颊部膨隆,触之较软;外鼻扁平状,双侧鼻腔通气差,左侧鼻腔可见乳白色新生物,质脆,易出血,填充整个鼻腔,鼻中隔明显向右偏移,鼻旁窦区无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鼻窦 细胞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鳞状细胞癌1例
7
作者 鲁梦婕 吴冬梅 刘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9-891,共3页
患者男性,70岁,因“右面部疼痛6个月余”入院,自述右侧面部间歇性胀痛,放射至同侧头面部。查体双侧下鼻甲稍肿胀,各鼻窦区无明显压痛。鼻咽部CT示右侧上颌窦肿块,窦壁骨质破坏;鼻窦增强MRI示右侧上颌窦内结节伴前壁受累(图1),查体及辅... 患者男性,70岁,因“右面部疼痛6个月余”入院,自述右侧面部间歇性胀痛,放射至同侧头面部。查体双侧下鼻甲稍肿胀,各鼻窦区无明显压痛。鼻咽部CT示右侧上颌窦肿块,窦壁骨质破坏;鼻窦增强MRI示右侧上颌窦内结节伴前壁受累(图1),查体及辅助检查未见局部转移及远处转移。患者无特殊既往史及家族病史,于2020年3月3日接受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并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内翻性乳头状 鳞状细胞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合并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俊华 黄宏亮 +2 位作者 王肖 翟晓静 张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94,共2页
本研究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LDYYLL2021-365。患者女,68岁,13年前发现右侧鼻翼一黄豆大小肿物,质韧,活动度可,无特殊不适,未予诊治,此后肿物一直存在。于9年前鼻外伤后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提... 本研究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LDYYLL2021-365。患者女,68岁,13年前发现右侧鼻翼一黄豆大小肿物,质韧,活动度可,无特殊不适,未予诊治,此后肿物一直存在。于9年前鼻外伤后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提示右侧鼻腔肿物,近一年患者自觉鼻腔肿物逐渐增大,蚕豆大小,活动度可,质韧,伴双侧交替性鼻塞,嗅觉减退,流涕,偶有鼻出血。遂至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 鼻腔 鼻窦 血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琳琳 王阳 +1 位作者 赵庆秋 陈英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13-1214,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主因左侧视力下降2个月,左侧鼻腔间断出血3~4天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视力下降,近3~4天左侧鼻腔间断出血,出血可自止,无嗅觉减退,无头痛。专科查体:左面部无隆起,左侧鼻腔内见淡紫红色/灰白色新生... 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主因左侧视力下降2个月,左侧鼻腔间断出血3~4天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视力下降,近3~4天左侧鼻腔间断出血,出血可自止,无嗅觉减退,无头痛。专科查体:左面部无隆起,左侧鼻腔内见淡紫红色/灰白色新生物,质韧,触之易出血,鼻中隔右偏。鼻窦CT平扫:左侧鼻腔、双侧筛窦及蝶窦内见一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大小约3.8 cm×5.6 cm×4.9 cm(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鼻窦 血管外皮细胞 血管 血管纤维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EBV阳性浆细胞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涛 宋国新 +3 位作者 李霄 孙浩然 李海 刘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EBV阳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BER原位杂交、分子病理对7例发生于鼻腔鼻窦EBV阳性浆细胞瘤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EBV阳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BER原位杂交、分子病理对7例发生于鼻腔鼻窦EBV阳性浆细胞瘤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肿瘤细胞呈浆细胞性分化,弥漫实性生长,具有不同的分化成熟度,甚至呈间变性或浆母细胞样形态特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79a、MUM1、CD138和CD38均阳性,CD20和PAX-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在分化成熟组为10%~20%,分化不成熟组为40%~90%。EBER原位杂交和Ig基因重排检测均阳性,并可见轻链限制性表达(κ或λ)。C-myc基因断裂重组检测均阴性。结论EBV感染对肿瘤的形态和增殖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浆细胞瘤发病机制和发展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细胞 EBV阳性 免疫组织化学 EBER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与病理的特征
11
作者 吕孟新 苗德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65-268,共4页
对18例鼻腔鼻窦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与病理特征的分析,发现其临床表现类似于该部位其他局部侵犯的软组织肿瘤。由于病理组织学诊断难以完全鉴别其良恶性,因此治疗宜采取广泛手术切除。对疑为恶性或多灶性型患者,应考虑手术、放疗或... 对18例鼻腔鼻窦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与病理特征的分析,发现其临床表现类似于该部位其他局部侵犯的软组织肿瘤。由于病理组织学诊断难以完全鉴别其良恶性,因此治疗宜采取广泛手术切除。对疑为恶性或多灶性型患者,应考虑手术、放疗或化疗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组织 细胞 鼻腔 鼻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部砂粒性骨化纤维瘤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新高 朱立新 +2 位作者 汪广平 孔维佳 章威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1-262,共2页
为探讨临床上比较罕见的砂粒性骨化纤维瘤 (psamm omatoid ossifying fibrom a,POF)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了 6例 POF的临床资料并综合文献 ,提出 POF是一种以青少年为主、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良性肿瘤 ,有明确的组织形态特征 ... 为探讨临床上比较罕见的砂粒性骨化纤维瘤 (psamm omatoid ossifying fibrom a,POF)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了 6例 POF的临床资料并综合文献 ,提出 POF是一种以青少年为主、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良性肿瘤 ,有明确的组织形态特征 ,临床症状特别是 CT扫描是临床诊断的基础 ,治疗原则是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 骨化纤维 细胞 鼻腔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出树强 王丽萍 +3 位作者 吴春林 眭玉霞 高德堤 晋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平均年龄62岁;3例发生于右鼻...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平均年龄62岁;3例发生于右鼻腔,1例发生于左鼻腔;镜下见肿瘤界限清楚,无包膜,由形态较一致的短梭形或卵圆形肿瘤细胞构成,呈席纹状或条束状排列,伴毛细血管增生和鹿角状血管壁透明变性。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免疫表型:4例均弥漫表达vimentin、SMA、β-catenin和Cyclin D1,Ki-67增殖指数3%~5%;其中2例弱表达BCL-2;1例弱表达CD99、CD117;desmin、CD34均不表达。结论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属于中间性肿瘤,预后较好;结合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血管外皮样肿 周皮细胞 Β-CATENIN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上颌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1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会峰 葛霞 +1 位作者 王龙飞 陶仪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3-1414,共2页
患行男性,57岁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流涕,在外院就诊、经鼻内镜行鼻息肉摘除术。1个月前,无明鼎诱因下出现头昏感,尢鼻塞、流脓涕及鼻出血,遂于2011年11月7日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鼻窦CT示:右侧,
关键词 鼻腔鼻窦 嗜酸性细胞乳头状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报道
15
作者 解金晓 阎艾慧 +2 位作者 曹弘薇 于寒冰 姜菲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7-1050,共4页
鼻腔鼻窦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报道了我院收治的1例鼻腔鼻窦GPA患者的诊治经过,旨在为耳鼻咽喉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及与鼻NK/T细胞淋巴瘤鉴别提供参考。
关键词 鼻腔鼻窦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鼻NK/T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窦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16
作者 付嘉 刘俊秀 +5 位作者 闫燕 李丽娟 贺慧颖 胡伟倪 宋昱 马芙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47-1149,共3页
恶性淋巴瘤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NHL的31%~34%[1]。在西方国家... 恶性淋巴瘤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NHL的31%~34%[1]。在西方国家,鼻腔鼻窦结外淋巴瘤以DLBCL为主,好发于鼻窦,而在亚洲及其他区域则以NK/T细胞来源为主[2]。相较于其他结外区域,原发于鼻腔鼻窦的DLBCL较为少见,且以上颌窦和筛窦为主,原发于额窦则极为罕见。本文报道一例额窦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非霍奇金淋巴 额窦 鼻腔鼻窦 结外淋巴 筛窦 NHL 恶性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