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附15例报道)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新 沈小华 +2 位作者 周水淼 周卫东 陆小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60-1160,1188,共2页
关键词 鼻腔鼻窦恶性显色互瘤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穆丽 郑珂 张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65-1468,共4页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sinonasal papillomas,SP)是起源于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有内翻性、外生性和嗜酸性乳头状瘤三种亚型,具有复发和恶性转化的潜能,与其它类型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相比,预后稍好。目前SP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HPV感染曾被...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sinonasal papillomas,SP)是起源于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有内翻性、外生性和嗜酸性乳头状瘤三种亚型,具有复发和恶性转化的潜能,与其它类型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相比,预后稍好。目前SP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HPV感染曾被认为是其发病的第一事件,但与恶性转化未见明确关系。分型分级在SP恶性转化的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系统回顾近年来SP的病理诊断、分型分级、病因及恶性转化发病机制等的研究进展,为新的、有效的靶向治疗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乳头状 病理分型 恶性转化 发病机制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侧切开术在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建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157-4157,共1页
鼻侧切开术是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它适用于所有鼻腔内良性及恶性肿瘤.手术视野非常清晰,清除肿瘤彻底,易止血,术后鼻侧留有线状切口壤痕,主要并发症有:术腔感染、出血、脑脊液鼻漏等,将它应用在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的... 鼻侧切开术是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它适用于所有鼻腔内良性及恶性肿瘤.手术视野非常清晰,清除肿瘤彻底,易止血,术后鼻侧留有线状切口壤痕,主要并发症有:术腔感染、出血、脑脊液鼻漏等,将它应用在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的治疗上更为得心应手。本文总结了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在武汉协和医院进修和在本院开展的鼻侧切开术治疗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共1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了手术特点、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血管 鼻侧切开术 鼻腔鼻窦 治疗 武汉协和医院 手术视野 恶性 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4
作者 王婷(摘译) 余英豪(审校) +2 位作者 Rooper L M Uddin N Gagan 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2-512,共1页
分子分析通过定义新肿瘤实体和在已分类肿瘤类型中的确认复发性基因突变,从而重塑高级别鼻窦肿瘤的格局。鼻窦畸胎癌肉瘤(TCS)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肿瘤,混有畸胎瘤、癌和肉瘤成分,目前仍对该病知之甚少。因TCS的多表型分化引发对其组... 分子分析通过定义新肿瘤实体和在已分类肿瘤类型中的确认复发性基因突变,从而重塑高级别鼻窦肿瘤的格局。鼻窦畸胎癌肉瘤(TCS)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肿瘤,混有畸胎瘤、癌和肉瘤成分,目前仍对该病知之甚少。因TCS的多表型分化引发对其组织起源的持续争议,并导致与其他几种恶性肿瘤在诊断上有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 类型 组织起源 基因突变 鼻腔鼻窦 畸胎 恶性 T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窦鼻腔区域中线破坏性疾病的CT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方克灶 徐雷鸣 +1 位作者 黄正顺 郑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鼻窦鼻腔区域(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16例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临床、病理及CT资料。病理诊断:13例淋巴瘤,1例Wegener肉芽肿病,2例恶性肉芽肿。结果: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CT表现相似。其表现有:①病灶呈单... 目的:探讨鼻窦鼻腔区域(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16例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临床、病理及CT资料。病理诊断:13例淋巴瘤,1例Wegener肉芽肿病,2例恶性肉芽肿。结果: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CT表现相似。其表现有:①病灶呈单或双侧鼻腔分布;②筛窦和上颌窦经常受侵;③部分病灶累及鼻翼和上颌窦前脂肪垫;④累及鼻咽部可表现后鼻孔肿块或咽壁增厚;⑤少数可侵犯颅内、腭、眼眶、翼腭窝、颞下窝、翼颌间隙等;⑥无骨质破坏或局部轻度破坏,有时骨质破坏与增生并存。结论: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特别是早期局限的病变,CT表现几乎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上应将淋巴瘤和Wegener肉芽肿病考虑在内。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 非霍奇金氏淋巴 CT 鼻窦鼻腔区域中线破坏性疾病 Wegener肉芽肿 恶性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窦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6
作者 付嘉 刘俊秀 +5 位作者 闫燕 李丽娟 贺慧颖 胡伟倪 宋昱 马芙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47-1149,共3页
恶性淋巴瘤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NHL的31%~34%[1]。在西方国家... 恶性淋巴瘤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NHL的31%~34%[1]。在西方国家,鼻腔鼻窦结外淋巴瘤以DLBCL为主,好发于鼻窦,而在亚洲及其他区域则以NK/T细胞来源为主[2]。相较于其他结外区域,原发于鼻腔鼻窦的DLBCL较为少见,且以上颌窦和筛窦为主,原发于额窦则极为罕见。本文报道一例额窦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非霍奇金淋巴 额窦 鼻腔鼻窦 结外淋巴 筛窦 NHL 恶性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