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相关淋巴组织IgA分泌B细胞“归巢”
1
作者 李涛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0-490,共1页
鼻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位于鼻腔上皮固有层和黏膜下区,是无包膜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机体上呼吸道抵御外来病原体第一道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免疫学上,鼻相关淋巴组织是疫苗递送的重要场所;通过鼻... 鼻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位于鼻腔上皮固有层和黏膜下区,是无包膜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机体上呼吸道抵御外来病原体第一道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免疫学上,鼻相关淋巴组织是疫苗递送的重要场所;通过鼻相关淋巴组织可引发有效的体液免疫反应,诱导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A(IgA),从而提供对空气传播病原体的防御。然而,产生和分泌这些抗原特异性IgA的细胞的来源和去向,则并不清楚。最近,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Ziv Shulman团队发现:分泌这些IgA的细胞首先在鼻相关淋巴组织内部增殖,然后,在T细胞辅助下,进入有病原体存在的黏膜免疫应答区;并在趋化因子引导下,回归鼻甲区的鼻相关淋巴组织,集中在该组织的腺泡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相关淋巴组织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体液免疫反应 空气传播 第一道防线 趋化因子 魏茨曼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鼻腔组织学特点及鼻相关淋巴组织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闫梦菲 康海泓 杨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43-2049,共7页
旨在通过组织学方法对鸡鼻腔结构组织特点以及鼻相关淋巴组织的分布进行系统研究。选用25只3日龄白来航鸡,分别于10、21、35和60日龄宰杀,分离整个鼻腔。经波恩液固定48h后,一部分鼻腔组织沿矢状面和横断面切成连续断面,实体显微镜下观... 旨在通过组织学方法对鸡鼻腔结构组织特点以及鼻相关淋巴组织的分布进行系统研究。选用25只3日龄白来航鸡,分别于10、21、35和60日龄宰杀,分离整个鼻腔。经波恩液固定48h后,一部分鼻腔组织沿矢状面和横断面切成连续断面,实体显微镜下观察解剖学结构;一部分用于组织学结构观察:固定后,10日龄雏鸡的鼻腔直接进行石蜡包埋,21日及以上日龄的鸡鼻腔先用甲酸脱钙再石蜡包埋。所有鼻腔沿纵轴选取5个横断面进行连续切片和HE染色。结果发现,鸡鼻腔的大部分空间被鼻甲所占据。鸡鼻腔前部主要分布为复层扁平上皮;中部逐渐过渡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在纤毛上皮下可见大量由杯状细胞构成的分泌腺;后鼻甲部位主要分布着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嗅上皮。在鸡鼻腔的中后部,中鼻甲的底部和鼻后口两侧分布有鼻相关淋巴组织。此外,在中鼻甲和鼻腔周壁黏膜上皮下还随机分布一定数量的弥散淋巴组织。说明鸡鼻腔中分布有丰富的鼻相关淋巴组织,提示鸡鼻腔中后部为鼻腔免疫的主要投递位点和诱导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相关淋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鼻相关淋巴组织中免疫细胞的定位分布
3
作者 杨树宝 张英楠 +4 位作者 马馨 杨丽华 姚纪元 钱爱东 栾维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7-482,共6页
为了解鸡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的免疫状态,选择21日龄海兰白鸡的鼻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免疫细胞的定位分布及相对数量。结果显示,鸡NALT主要定位于鼻泪管、鼻后孔和鼻甲黏膜中,其中以鼻泪管黏膜中的NALT最为发达。CD3+和C... 为了解鸡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的免疫状态,选择21日龄海兰白鸡的鼻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免疫细胞的定位分布及相对数量。结果显示,鸡NALT主要定位于鼻泪管、鼻后孔和鼻甲黏膜中,其中以鼻泪管黏膜中的NALT最为发达。CD3+和CD4+T淋巴细胞聚集在鼻黏膜上皮下固有层底端,占据NALT的中下部区域,CD8+细胞数量较少,分散在NALT的中部;Bu-1+细胞为NALT中的主要细胞群,并密集而范围较大地分布在NALT外周,以绝对优势占据NALT的中上部区域;抗体生成细胞以IgA+和IgM+细胞为主,主要散布于NALT中央;Ma+细胞主要分布在NALT的深层疏松结缔组织中;MHC-Ⅱ+细胞则密集地分布于整个NALT中,为NALT中数量最多的免疫细胞。结果表明,鸡NALT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在上呼吸道免疫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相关淋巴组织 免疫细胞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日龄鸡鼻相关性淋巴组织中T和B淋巴细胞分布规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树宝 张英楠 +4 位作者 马馨 杨丽华 姚纪元 栾维民 钱爱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3-486,共4页
为了解鸡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本实验选择不同日龄的海兰白鸡的鼻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D3+T淋巴细胞和Bu-1+B淋巴细胞的出现、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过程。结果显示,Bu-1+细胞和CD3+细胞最初均于胚胎20 d出... 为了解鸡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本实验选择不同日龄的海兰白鸡的鼻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D3+T淋巴细胞和Bu-1+B淋巴细胞的出现、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过程。结果显示,Bu-1+细胞和CD3+细胞最初均于胚胎20 d出现。在定位分布上,NALT以鼻泪管开口处最为发达,4日龄时NALT出现在鼻泪管周围,CD3+T淋巴细胞便成为NALT中的主要淋巴细胞群,并且在14日龄以后,T、B淋巴细胞的分布更具区域化,即CD3+T淋巴细胞聚集在鼻黏膜上皮下固有层底端,占据NALT的中下部区域,而Bu-1+细胞则占据中上部区域。在数量变化上,CD3+T淋巴细胞数量在14日龄以前各日龄呈逐渐增加趋势,而从21日龄开始又逐渐减少;Bu-1+B淋巴细胞则整体呈逐渐增加趋势。而且14日龄之前CD3+细胞数量多于Bu-1+细胞,而此后各日龄Bu-1+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多于CD3+细胞。结果表明,鸡NALT中T、B淋巴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均呈现日龄相关性变化,并且其变化可以反映出14日龄之前NALT以细胞免疫为主,而之后则倾向于体液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相关淋巴组织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鼻黏膜及其淋巴组织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树宝 冯小刚 +4 位作者 于丹 张英楠 马馨 栾维民 钱爱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9,12,I0002,共5页
为了观察不同日龄鸡鼻黏膜及其淋巴组织(NALT)的形态结构,从而了解其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选择不同日龄的鸡胚和雏鸡,每个时期取3只鸡胚或雏鸡的鼻组织制成冰冻切片,片厚5μm,然后进行H.E.染色。结果发现,胚胎18日龄即可辨认鼻腺结构;... 为了观察不同日龄鸡鼻黏膜及其淋巴组织(NALT)的形态结构,从而了解其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选择不同日龄的鸡胚和雏鸡,每个时期取3只鸡胚或雏鸡的鼻组织制成冰冻切片,片厚5μm,然后进行H.E.染色。结果发现,胚胎18日龄即可辨认鼻腺结构;出壳后1日龄时,鼻内黏膜形态结构发生变化,表面形成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7日龄时,鼻泪管口处首先出现淋巴集合体(NALT);21日龄时,鼻后孔处呼吸黏膜中也形成了发达的NALT,且初次发现淋巴小结,此外在鼻甲黏膜中也形成明显的NALT;35日龄时,鼻黏膜厚度显著增加,几乎达到成熟水平,鼻腺管周围也出现NALT,而且在鼻腺管上皮下存在大量弥散性淋巴细胞。表明鸡鼻黏膜以及NALT的组织结构随着日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并在35日龄时基本达到成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 相关淋巴组织 组织学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鼻腔的形态学特点及NALT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程翠翠 李建飞 +2 位作者 张旺东 何晚红 王雯慧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9-83,共5页
为探讨鼻相关淋巴组织(nose-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在鼻腔的分布特点,将20只健康成年家兔鼻腔依次分为Ⅰ、Ⅱ、Ⅲ、Ⅳ和Ⅴ5段,通过大体解剖观察和组织切片染色,对每段的形态与NALT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家兔鼻腔从... 为探讨鼻相关淋巴组织(nose-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在鼻腔的分布特点,将20只健康成年家兔鼻腔依次分为Ⅰ、Ⅱ、Ⅲ、Ⅳ和Ⅴ5段,通过大体解剖观察和组织切片染色,对每段的形态与NALT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家兔鼻腔从前向后依次主要被上颌鼻甲、鼻鼻甲和筛鼻甲所占据;鼻黏膜上皮从前向后依次为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与呼吸上皮,嗅上皮,分别对应鼻腔前庭区、呼吸区和嗅区。特别是在Ⅲ、Ⅳ段鼻腔的腹鼻道底部侧壁的固有层中,存在长度约1.5 cm^2.0cm的长条状淋巴集结,其上覆有一单层网状上皮,上皮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同时,在Ⅲ、Ⅳ段其他位置及第Ⅴ段鼻咽管侧壁,其黏膜固有层内可见孤立淋巴滤泡分布;此外,各段鼻甲骨和鼻腔侧壁的黏膜固有层中,也有弥散淋巴组织和散在的淋巴细胞分布。结果证明,家兔鼻腔有丰富的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且主要成条状分布于Ⅲ、Ⅳ段左右鼻腔的腹鼻道底部侧壁上。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家兔NALT的功能特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形态学 鼻相关淋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黏膜免疫佐剂提高疫苗免疫效应的作用机制及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霞 白国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76-1280,共5页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鼻黏膜免疫的疫苗可诱导机体生成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有望成为疫苗的有效作用途径之一。但单独使用疫苗鼻黏膜免疫后不会在鼻腔中诱导强IgA产生,需要添加免疫佐剂激活先天免疫应答,增强抗原特异性IgA...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鼻黏膜免疫的疫苗可诱导机体生成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有望成为疫苗的有效作用途径之一。但单独使用疫苗鼻黏膜免疫后不会在鼻腔中诱导强IgA产生,需要添加免疫佐剂激活先天免疫应答,增强抗原特异性IgA产生和细胞应答。目前应用的鼻黏膜免疫佐剂种类繁多,但佐剂促进免疫应答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讨论了鼻黏膜免疫佐剂在鼻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中促进免疫应答的途径,为进一步对鼻黏膜免疫佐剂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 黏膜免疫 疫苗 鼻相关淋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ETEC F41的干酪乳杆菌免疫小鼠后的黏膜免疫应答
8
作者 刘建奎 魏春华 +4 位作者 余丽芸 何晓杰 赵志刚 张宁 刘双翼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5,共5页
将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小鼠以pLA-F41/L.casei重组干酪乳杆菌滴鼻免疫,对照组用pLA/L.casei干酪乳杆菌滴鼻免疫,应用间接ELISA测定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和鼻咽部冲洗液、肠道冲洗液、阴道冲洗液及粪便中ETE... 将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小鼠以pLA-F41/L.casei重组干酪乳杆菌滴鼻免疫,对照组用pLA/L.casei干酪乳杆菌滴鼻免疫,应用间接ELISA测定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和鼻咽部冲洗液、肠道冲洗液、阴道冲洗液及粪便中ETEC F41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分离并计数NALT、NC及PP、IEL淋巴细胞数目,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观察重组干酪乳杆菌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和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黏膜部位的免疫应答。结果表明重组干酪乳杆菌滴鼻免疫小鼠可有效诱导NALT和GALT黏膜部位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 免疫 鼻相关淋巴组织 相关淋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肠道免疫耐受与经口诱导耐受DNA疫苗的研究
9
作者 王大南 吕昌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55-760,共6页
关键词 DNA疫苗 诱导耐受 免疫耐受 相关淋巴组织 粘膜免疫系统 病原体感染 粘膜免疫应答 鼻相关淋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兽医学报》2014年(第45卷)总目次
10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共8页
关键词 猪瘟抗体 鼻相关淋巴组织 柔嫩艾美耳球虫 马立克病 禽流感病毒 张宏福 猪肺炎支原体 体细胞核移植 禽白血病病毒 抗氧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小鼠nuocyte细胞中IL-13的干预促进CD4^+T细胞向CD4^+IL10^+细胞的分化
11
作者 蔺林 陈峥 +2 位作者 戴飞 魏瑾瑾 汤欣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330,337,共8页
目的探讨体外小鼠nuocyte细胞中IL-13的干预对CD4^+ IL10 +细胞的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 n =6),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 n =6)。计数AR小鼠的打喷嚏、挠鼻次数,分离、... 目的探讨体外小鼠nuocyte细胞中IL-13的干预对CD4^+ IL10 +细胞的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 n =6),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 n =6)。计数AR小鼠的打喷嚏、挠鼻次数,分离、提纯并体外培养小鼠鼻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中的nuocyte细胞;构建针对小鼠IL-13的shRNA,并用慢病毒将IL-13 shRNA转染体外培养的AR小鼠nuocyte细胞,分别检测转染前后培养基中nuocyte细胞在鼠重组(recombinant,rm)IL-33作用下分泌IL-13和IL-10的浓度;获取AR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并分离出CD4^+ T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将体外培养的nuocyte细胞加入上述小鼠CD4^+ T细胞培养基共培养,检测CD4^+ IL10 +细胞所占CD4^+ 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小鼠AR模型打喷嚏和挠鼻次数较正常小鼠显著增多,OVA诱导NALT来源的小鼠nuocyte细胞被鉴定为CD3CD4CD8CD19CD11bCD11cFcεR1(lineage)- ICOS +,AR小鼠的nuocyte细胞数较正常小鼠显著增多,携带有IL-13 shRNA的慢病毒成功转染到体外培养的nuocyte细胞。转染前经rmIL-33的刺激,培养基中IL-13和IL-10的浓度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转染后培养基中IL-13的含量无明显增多,而IL-10含量明显增多,转染前后IL-13和IL-10的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13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而且转染后CD4^+ IL10 +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比也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小鼠nuocyte细胞中IL-13的干预可能促进CD4^+ IL10 +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ocyte细胞 CD4+IL10+细胞 变应性炎(AR) 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 白介素(IL)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