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源抗EB病毒潜伏膜蛋白1抗体Fab联合丝裂霉素C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毛圆 张大为 +2 位作者 陈仁杰 朱进 冯振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人源抗EB病毒鼻咽癌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抗体Fab片段与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LMP1阳性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LMP1阳性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20只成瘤裸鼠随机分成...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人源抗EB病毒鼻咽癌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抗体Fab片段与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LMP1阳性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LMP1阳性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20只成瘤裸鼠随机分成4组,即Fab组、MMC组、Fab+MMC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药物,每3天1次,共5次。观察肿瘤生长、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Fab组、MMC组和Fab+MMC组抑瘤率分别为18.90%、28.95%、49.12%。Fab组、Fab+MMC组VEGF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MC组VEGF表达量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MMC组、Fab+MMC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84±1.50)%、(17.55±3.21)%,与对照组凋亡率(3.90±0.55)%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Fab组凋亡率为(7.34±2.68)%,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ab及MMC均有抑瘤作用,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二者抑制肿瘤的作用途径不完全相同。Fab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MMC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 丝裂霉素 潜伏膜蛋白1 鼻咽癌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