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库尔勒鼻凸烃源岩演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傅强 叶茂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5-539,共5页
根据塔里木盆地北部草湖凹陷-库尔勒鼻凸库南1井和满1井的实测烃源岩镜煤反射率Ro数据,结合其他钻井资料,采用Ro梯度与沉积速率相互验证反演沉积埋藏史及生烃史的方法,确定主要烃源岩的“生烃”窗口,并对研究区的地层剥蚀厚度进行恢复.... 根据塔里木盆地北部草湖凹陷-库尔勒鼻凸库南1井和满1井的实测烃源岩镜煤反射率Ro数据,结合其他钻井资料,采用Ro梯度与沉积速率相互验证反演沉积埋藏史及生烃史的方法,确定主要烃源岩的“生烃”窗口,并对研究区的地层剥蚀厚度进行恢复.通过3口井的沉积埋藏史,总结出研究区不同构造位置的烃源岩生烃演化的3种模式,即烃源岩的成熟生烃型、被剥蚀破坏型、过成熟型;得出草湖凹陷中下古生界烃源岩演化适中、具有良好的生排烃能力、分布范围附近的圈闭应该成为有效的圈闭的结论.而位于库尔勒鼻凸的下古生界烃源岩,由于海西期的强烈剥蚀,地层缺失严重,所受破坏巨大,已经不能供烃;位于草湖南部满加尔坳陷的满1井下古生界烃源岩演化程度太深,已经失去生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草湖凹陷-库尔勒鼻凸 沉积埋藏史 烃源岩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斜坡区KE89—MAh9古鼻凸的发现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孟祥超 王小军 +3 位作者 陈扬 齐洪岩 窦洋 王爱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7-228,I0009,I0010,共14页
为探索玛湖凹陷斜坡区主扇之间低勘探程度区的油气勘探潜力及成藏模式,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在黄羊泉扇和克拉玛依扇之间新发现了KE89—MAh9二叠系古鼻凸;参考露头剖面,利用断层生长指数、地震时间切片、AE法声发射最大古应力值测定... 为探索玛湖凹陷斜坡区主扇之间低勘探程度区的油气勘探潜力及成藏模式,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在黄羊泉扇和克拉玛依扇之间新发现了KE89—MAh9二叠系古鼻凸;参考露头剖面,利用断层生长指数、地震时间切片、AE法声发射最大古应力值测定、FMI测井最大古应力方向测定等多种地球物理手段,综合分析古鼻凸的成因及演化过程;明确古鼻凸对三叠系百口泉组一段(T_1b_1)沉积及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古鼻凸顶面为T/P区域不整合面,由F1、F2两条同沉积逆冲断层夹持控制,由晚海西期近东西向逆冲推覆作用形成,最终受早印支期近南北向右行走滑作用改造而定型;古鼻凸南翼下倾部位T_1b_1段新发现"超覆线—迎烃面—通油源断层"配置条件良好的潜在油气富集区63.4km^2/12块,揭示了玛湖凹陷斜坡区存在地层超覆圈闭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KE89-MAh9古鼻凸 尖灭线 同沉积逆冲断层 地层超覆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3
作者 邓高山 董雪梅 +4 位作者 余海涛 张洁 岳喜伟 任军民 姜涛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72,共14页
通过有机碳含量测定、岩石热解、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和方法,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烃源岩、储层和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为缓坡浅水退积式扇三角洲沉积,发育... 通过有机碳含量测定、岩石热解、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和方法,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烃源岩、储层和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为缓坡浅水退积式扇三角洲沉积,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相沿岸砂坝2类有利砂体,具有横向连片、纵向叠置的分布特征,岩性呈“下粗上细”的正旋回特征,储层物性整体上为特低孔—低孔、特低渗—低渗,平均孔隙度和平均渗透率分别为7.8%和2.38 mD,自下而上物性逐渐变好,其中百三段储层物性最好,受沉积相控制作用较明显,且绿泥石膜对胶结作用的抑制、钠长石溶蚀增孔、烃类持续充注形成的超压等均对优质储层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②研究区以风城组盐湖优质烃源岩为主的多套烃源岩对百口泉组储层进行持续油气充注,可分为垂向型和侧向型2类源储配置,二者的紧密程度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层分布广、面积大、孔隙度多大于15%,且发育高角度深大断裂、不整合面和砂体3类高效输导体系,上覆区域性盖层,成藏条件优越。③沿北西向发育的一系列鼻凸,距烃源岩近,为构造有利勘探区,坡折带为岩性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缓坡浅水 沿岸砂坝 盐湖烃源岩 鼻凸 构造圈闭 岩性圈闭 百口泉组 三叠系 沙湾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系统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傅强 刘永斗 李瑞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20-1424,共5页
库尔勒鼻凸—草湖凹陷位于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北延部分,主力烃源岩为腐泥型的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暗色灰岩,储集岩为古生界奥陶系灰岩和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砂岩.根据原油性质及流体包裹体分析,寒武系主生油期为加里东... 库尔勒鼻凸—草湖凹陷位于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北延部分,主力烃源岩为腐泥型的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暗色灰岩,储集岩为古生界奥陶系灰岩和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砂岩.根据原油性质及流体包裹体分析,寒武系主生油期为加里东中期—海西晚期,奥陶系为海西期—燕山期.油气主运移期分别为晚古生代晚期—早侏罗世,早中新世—第四系.早海西期和晚海西期的构造运动对研究区油气的聚集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结合构造运动期次,划分出深部海西早期油气系统(∈-D1+2)、晚燕山期油气系统(D3-J)和上部喜马拉雅期油气系统(K-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尔勒鼻凸—草湖凹陷 油气系统 油气运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