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鼢鼠亚科动物形态学标记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三亮 刘荣堂 +1 位作者 寇明君 运虎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对捕获的150只鼢鼠亚科动物具有代表性的12个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重变异系数最大,为32.37%,其次为眶间宽,变异系数为16.29%,颅基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7.56%;测定的4个外部性状及8个头骨性状指标彼此之间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对捕获的150只鼢鼠亚科动物具有代表性的12个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重变异系数最大,为32.37%,其次为眶间宽,变异系数为16.29%,颅基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7.56%;测定的4个外部性状及8个头骨性状指标彼此之间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甘肃鼢鼠与其他4种鼢鼠关系较远,单独聚为一类,斯氏鼢鼠与罗氏鼢鼠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亚科 形态学标记 多样性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泥河湾盆地晚上新世—早更新世?亚科(Arvicolinae)和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五新种(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郑绍华 张颖奇 崔宁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8-324,共17页
泥河湾盆地因产出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及众多的旧石器地点而久负盛名。为弄清盆地地层的年代范围,近年开展了包括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孢粉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目前主要分歧在于对泥河湾层的年代学认识,表现在... 泥河湾盆地因产出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及众多的旧石器地点而久负盛名。为弄清盆地地层的年代范围,近年开展了包括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孢粉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目前主要分歧在于对泥河湾层的年代学认识,表现在生物地层学与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不一致。新种化石材料即是从甄选的典型剖面中采集的。䶄亚科和鼢鼠亚科由于演化趋势明显并且容易量化、演化速率快,对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鉴于此,对产自泥河湾盆地的䶄亚科三个新种(泥河湾模鼠Mimomys nihewanensis sp.nov.、简齿松田鼠Pitymys simplicidens sp.nov.、前中华波尔索地鼠Borsodia prechinensis sp.nov.)及鼢鼠亚科两个新种(稻地上新鼢鼠Pliosiphneus daodiensis sp.nov.、铺路上新鼢鼠P.puluensis sp.nov.)进行了简要记述,以期对泥河湾盆地生物地层学框架的建立有所帮助,并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为泥河湾层的年代学认识提供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泥河湾 晚上新世−早更新世 鼢鼠亚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东缘两种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种间差异 被引量:3
3
作者 蒲强胜 王志成 +2 位作者 侯齐琪 张志明 苏军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1231,共11页
祁连山东缘是甘肃鼢鼠(Eospalax cansus)和高原鼢鼠(E.baileyi)的同域分布区,高密度种群形成的鼠丘显著影响着草地植被和土壤。为明确两种鼢鼠鼠丘形态特征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调查了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两个活动高峰期(繁殖... 祁连山东缘是甘肃鼢鼠(Eospalax cansus)和高原鼢鼠(E.baileyi)的同域分布区,高密度种群形成的鼠丘显著影响着草地植被和土壤。为明确两种鼢鼠鼠丘形态特征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调查了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两个活动高峰期(繁殖期和储食期)的鼠丘形态特征,并分析其差异与土壤、植被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两种鼢鼠鼠丘形态特征均存在季节性差异;两个时期中,甘肃鼢鼠鼠丘高度、半径、表面积和体积均显著大于高原鼢鼠鼠丘(P<0.01);高原鼢鼠鼠丘密度显著高于甘肃鼢鼠鼠丘(P<0.05),且高原鼢鼠单只平均造丘数显著大于甘肃鼢鼠(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繁殖期高原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形成与植被盖度、莎草科地下生物量、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总生物量高度相关,而杂类草地下生物量与甘肃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形成高度相关;储食期高原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形成与草丛高度、莎草科生物量及地下总生物量高度相关,而土壤容重与豆科牧草地上生物量与甘肃鼢鼠造丘特征高度相关。可见除自身生物学特性导致的造丘方式不同之外,环境因子也与鼢鼠的造丘方式相关,且存在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域共存 鼢鼠亚科 鼠丘特征 甘肃鼢鼠 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天保工程区甘肃鼢鼠防治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蒋孟多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7年第9期53-54,共2页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Lyon)隶属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哺乳动物,是一种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地下害鼠,主要栖息于农田、草原及林区,终生营地下生活,在林地开挖洞穴,以取食植物地下根茎、啃食林木根系为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林区...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Lyon)隶属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哺乳动物,是一种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地下害鼠,主要栖息于农田、草原及林区,终生营地下生活,在林地开挖洞穴,以取食植物地下根茎、啃食林木根系为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林区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 林木根系 鼢鼠亚科 防治区 防治方法 仓鼠 天保工程区 害鼠 地下根茎 林区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鼢鼠DNA条形码筛选
5
作者 王缠 潘永泰 +3 位作者 王静 刘发央 姚宝辉 苏军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2574-2583,共10页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啮齿类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筛选出可用于鉴定高原鼢鼠的DNA条形码,本研究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鼢鼠亚科高原鼢鼠4个近缘种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其他鼢...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啮齿类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筛选出可用于鉴定高原鼢鼠的DNA条形码,本研究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鼢鼠亚科高原鼢鼠4个近缘种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其他鼢鼠的相关序列,运用Clustal X 1.83、MEGA 5.0和Dna SP 5.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了遗传距离测定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等分析。结果发现,从序列的扩增成功率与已有序列信息来看,鼢鼠亚科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中的10个基因序列可供选择,其序列相似性在30.07%~98.31%;遗传距离频率分布表明Cyt b、ND4和COX1种内遗传距离小于种间遗传距离,系统进化树中检测发现基于Cyt b和ND4基因序列能将地理种群区分开来,并符合传统分类,综合分析发现Cyt b和ND4基因适合作为鉴定高原鼢鼠的DNA条形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基因 鼢鼠亚科 高原鼢鼠 啮齿动物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