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中对人肝细胞L-02的益生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大卫 梁娇娇 +9 位作者 程月 瞿恒贤 陈春萌 任晨瑜 张臣臣 关成冉 马文龙 陈霞 李启明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67,共7页
建立由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FFA)诱导的体外人肝细胞L-0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探究益生菌发酵乳在模型中对人肝细胞的益生作用。利用FFA(油酸∶棕榈酸=2∶1,摩尔比)诱导人肝细胞脂肪变... 建立由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FFA)诱导的体外人肝细胞L-0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探究益生菌发酵乳在模型中对人肝细胞的益生作用。利用FFA(油酸∶棕榈酸=2∶1,摩尔比)诱导人肝细胞脂肪变性,通过细胞存活率、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培养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及细胞凋亡率等指标来评价脂肪变性模型,探讨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干预大鼠4周后的血清在模型中对人肝细胞L-02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型中FFA的浓度为1.5和2 mmol/L时,人肝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未添加(P<0.05),均低于32%,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形状发生变化;当FFA浓度为1 mmol/L时,人肝细胞存活率较高,为86.37%,脂滴数量达到最高,此时建立的NAFLD细胞模型中胞内TG含量和培养液中AST含量分别为5.73 mmol/L和113.50 U/L,均显著高于未添加(P<0.05),而胞内TC含量及培养液中ALT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细胞凋亡率差异较小。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干预大鼠后的血清降低了NAFLD模型中肝细胞的脂滴数量,胞内TG含量及大鼠血清细胞培养液中AST含量均显著低于未干预菌株的对照组大鼠血清(P<0.05),分别为1.95 mmol/L和93.33 U/L;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下降了2.96%,正常细胞数量上升了4.50%。利用1 mmol/L的FFA可以建立人肝细胞L-02的NAFLD模型,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干预后的大鼠血清对模型中人肝细胞L-02的脂肪变性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 发酵 人肝细胞L-02 游离脂肪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娇娇 顾瑞霞 +7 位作者 陈大卫 瞿恒贤 张臣臣 关成冉 马文龙 张龙飞 陈春萌 肖丽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14,共7页
前期体外试验发现,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经长时间发酵(72 h)可提升其益生特性;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体内动物试验进一步验证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长时发酵乳(72 h)与常规时间发酵乳(17 h)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益生作... 前期体外试验发现,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经长时间发酵(72 h)可提升其益生特性;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体内动物试验进一步验证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长时发酵乳(72 h)与常规时间发酵乳(17 h)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益生作用;并测定了大鼠血清中血脂指标、游离脂肪酸、活性氧及炎症因子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72 h发酵乳干预后,大鼠血清中TC、TG以及LDL-L含量分别为2.06 mmol/L、1.47 mmol/L、1.03 mmol/L,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HDL-L含量为0.60 mmol/L,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17 h发酵乳组和72 h发酵乳组两者之间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17 h发酵乳组和72 h发酵乳组还显著降低了大鼠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活性氧、TNF-α和IL-6的含量,其中,72 h发酵乳分别为1188.68 U/L、339.88 U/mL、143.11 pg/mL及112.37 pg/mL,显著低于17 h发酵乳(P<0.05)。综上,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对大鼠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中72 h发酵乳具有更好地抗炎、抗氧化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发酵乳益生特性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 发酵时间 非酒精性脂肪肝 活性氧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枸杞汁营养与风味特性及其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安欣 李桐彤 +3 位作者 胡佳雪 刘慧燕 方海田 魏晓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9-247,共9页
本文以药食同源的宁夏枸杞干果(Lyciumbarbarum L.)为原料,利用鼠李糖乳杆菌对其进行发酵,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枸杞汁的发酵特性、营养和风味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本文以药食同源的宁夏枸杞干果(Lyciumbarbarum L.)为原料,利用鼠李糖乳杆菌对其进行发酵,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枸杞汁的发酵特性、营养和风味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枸杞汁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28 h、发酵温度34℃、接种量4%,在此条件下,发酵枸杞汁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为79.40%,pH为4.44±0.04,活菌数可达9.5±0.005 lg CFU/mL。与未发酵枸杞汁相比,发酵枸杞汁的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糖含量增加。此外,GC-IMS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枸杞汁有较多醇类物质产生,增加其独有的发酵香气。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枸杞汁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提高了186.5%(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鼠李糖杆菌 黄嘌呤氧化酶 抗氧化能力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蛋注射鼠李糖乳杆菌对黄羽肉鸡早期生长性能、肠道健康、血清生化指标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潇 姚杰 +4 位作者 苏琳洁 吴亚妮 马逸轩 黄艳玲 王茜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8-94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蛋注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对黄羽肉鸡早期生长性能、肠道健康、血清生化指标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240枚黄羽肉鸡种蛋[(58.70±0.25)g],随机放置于同一...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蛋注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对黄羽肉鸡早期生长性能、肠道健康、血清生化指标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240枚黄羽肉鸡种蛋[(58.70±0.25)g],随机放置于同一孵化器中8层(区组),每层设置3排。在18.5胚龄时,种蛋通过羊膜腔分别接种100μL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100μL低剂量LR(102 CFU,低LR组)和100μL高剂量LR(104 CFU,高LR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枚蛋。出孵后,3组仔鸡按区组顺序转入对应鸡笼,饲喂相同饲粮至21日龄。每组8个重复(笼),每个重复9~10只鸡。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高、低剂量LR组黄羽肉鸡21日龄体重与1~21日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胚蛋注射高、低剂量的LR均显著增加了黄羽肉鸡21日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LR组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4)16S rRNA扩增子测序数据显示,胚蛋注射LR未显著影响黄羽肉鸡盲肠微生物α多样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指数、Sobs指数,P>0.05),但β多样性分析显示盲肠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胚蛋注射高剂量LR显著升高了UCG-005属的相对丰度(P<0.05),胚蛋注射低剂量LR显著提高了蓝绿藻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胚蛋注射LR(10^(2)或10^(4) CFU)可以通过改善肠道形态、增加肠道有益菌占比提高黄羽肉鸡早期的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蛋注射 鼠李糖杆菌 黄羽肉鸡 生长性能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鼠李糖乳杆菌GM020与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代谢物对高脂小鼠肝脏差异代谢物的影响
5
作者 王思航 李斌 +6 位作者 谭慧 孟宪军 徐永平 李淑英 刘笑茹 王月华 马岩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75-383,共9页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与鼠李糖乳杆菌GM020代谢物(C3GGM020)调节高脂小鼠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NC)组、高脂饮食(HFD)组、低剂量C3G-GM020组(50 mg/kg·... 目的: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与鼠李糖乳杆菌GM020代谢物(C3GGM020)调节高脂小鼠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NC)组、高脂饮食(HFD)组、低剂量C3G-GM020组(50 mg/kg·d)、高剂量C3G-GM020组(100 mg/kg·d)、C3G-GM020饮食干预6周高胆固醇模型小鼠。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小鼠肝脏差异代谢物,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PCR方法和试剂盒分别分析胆汁酸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和肝脏胆汁酸含量。结果:在NC组与HFD组之间共鉴定出43种差异代谢产物,其中12(S)-羟基二十烷酸、13,14-二氢-15-酮-前列腺素E2、5-氨基戊酸、皮质酮、2-甲氧雌二醇、苏糖酸等代谢物在C3G-GM020干预后回调。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C3GGM020可能通过调节胆汁分泌途径调节胆固醇代谢。C3G-GM020干预可显著(P<0.05)抑制高脂诱导的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mRNA的表达上调,促进胆固醇25α-7-羟化酶(CYP7B1)mRNA的表达;增加肝脏胆汁酸含量,同时显著(P<0.05)上调肝脏法尼醇X受体(FXR)基因表达。结论:C3G-GM020干预可导致小鼠肝脏代谢物发生改变,其可能通过调节胆汁酸分泌途径调节胆固醇代谢,并促使肝脏胆固醇沿替代途径合成胆汁酸,改善胆固醇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鼠李糖杆菌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 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CQFP202412对抗生素损伤小鼠的大脑、肠道和运动机能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成波 李冲 孟现录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8-167,共10页
[目的]探讨鼠李糖乳杆菌CQFP202412通过抗氧化、抗炎对小鼠肠屏障、肝脏、脑神经以及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混合抗生素(5 mg/mL新霉素,25 mg/mL万古霉素,0.1 mg/mL两性霉素B,10 mg/mL氨苄西林,5 mg/mL甲硝唑,1.5μg/mL脂多... [目的]探讨鼠李糖乳杆菌CQFP202412通过抗氧化、抗炎对小鼠肠屏障、肝脏、脑神经以及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混合抗生素(5 mg/mL新霉素,25 mg/mL万古霉素,0.1 mg/mL两性霉素B,10 mg/mL氨苄西林,5 mg/mL甲硝唑,1.5μg/mL脂多糖)造模小鼠,并用鼠李糖乳杆菌CQFP202412干预,试验结束后测定小鼠负重游泳及跑步力竭时间,肝脏指数、血清和大脑氧化炎症等指标;采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PCR法检测大脑炎症通路基因以及肠道屏障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对比造模小鼠,热灭活鼠李糖乳杆菌CQFP202412和鼠李糖乳杆菌CQFP202412均可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和跑步时间(P<0.05);体重变化不明显,肝脏指数显著下降(P<0.05);病理学切片显示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形态得到修复;血清和大脑中MDA、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GSH和IL-10水平显著增加(P<0.05);大脑中AKT/CREB/BDNF/ERK1通路基因表达显著提高(P<0.05),IL-6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盲肠ZO-1、Occludin-1和Claudin-1基因表达显著提高(P<0.05),其中Occludin-1高于正常小鼠体内水平的1.26,1.46倍;鼠李糖乳杆菌CQFP202412和热灭活鼠李糖乳杆菌CQFP202412在上述结果中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热灭活鼠李糖乳杆菌CQFP202412和鼠李糖乳杆菌CQFP202412能够显著抵抗抗生素导致的小鼠运动机能下降、肝脏和肠道屏障损伤以及脑中枢神经的氧化炎症(P<0.05),且两者效果相近,在功能性益生菌开发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杆菌CQFP202412 抗生素 运动功能 肠道屏障 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食用真菌多糖对鼠李糖乳酪杆菌GG增殖及代谢的影响
7
作者 吴晟峣 叶子坤 +4 位作者 谢唯祎 王怡 欧阳昊天 张程程 马申嫣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4,共8页
【目的】探究可食用真菌多糖对鼠李糖乳酪杆菌GG(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增殖及代谢的影响。【方法】以金针菇多糖(Flarnmulina velutipes polysaccharides,FVP)、银耳多糖(Tremella fueiformls polysaccharides,TFP)、... 【目的】探究可食用真菌多糖对鼠李糖乳酪杆菌GG(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增殖及代谢的影响。【方法】以金针菇多糖(Flarnmulina velutipes polysaccharides,FVP)、银耳多糖(Tremella fueiformls polysaccharides,TFP)、黑木耳多糖(Auricularia auricula polysaccharides,AAP)、香菇多糖(lentinan,LNT)、猴头菇多糖(Hericium erinaceus polysaccharides,HEP)、茯苓多糖(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s,PCP)这6种可食用真菌多糖作为碳源培养LGG,测定其活菌数变化及短链脂肪酸(SCFAs)浓度。从这6种多糖中选取2种,并按不同质量比添加至LGG发酵乳中,检测发酵乳的pH及质构特性。【结果】TFP组和PCP组的多糖利用率和SCFAs产量均较高。将这2种多糖加入发酵乳中发现,不同质量比对发酵乳产酸的影响较小;但当TFP与PCP质量比较高时,发酵乳的硬度、黏性、内聚力和胶着性显著降低(P<0.05),而当TFP与PCP质量比为1∶1时,发酵乳的黏性最强。【结论】TFP和PCP对LGG的增殖和代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LGG发酵乳中添加质量比为1∶1的TFP和PCP可改善产品的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用真菌多糖 鼠李糖杆菌GG 肠道益生菌 代谢组学 益生元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添加鼠李糖乳杆菌对鱼菜共生系统罗非鱼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周子丘 阮洪宽 +2 位作者 庄如豪 申旭红 郝彦菊 《农业工程》 2025年第9期82-86,共5页
为探究鼠李糖乳杆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对罗非鱼生长特性与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开展单养罗非鱼组(T_(1)处理)、罗非鱼−水蕹菜组(T_(2)处理)和罗非鱼−水蕹菜−乳酸菌组(T_(3)处理)养殖试验。T_(1)和T_(2)处理投喂基础饲料,T_(3)处理投喂添加1&... 为探究鼠李糖乳杆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对罗非鱼生长特性与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开展单养罗非鱼组(T_(1)处理)、罗非鱼−水蕹菜组(T_(2)处理)和罗非鱼−水蕹菜−乳酸菌组(T_(3)处理)养殖试验。T_(1)和T_(2)处理投喂基础饲料,T_(3)处理投喂添加1×10^(8)CFU/g鼠李糖乳杆菌的基础饲料。结果表明,T_(3)处理罗非鱼末体长、平均质量增加率、末体质量、平均增长率较T_(1)处理均显著提高(P<0.05);T_(3)处理罗非鱼血清中的总蛋白(BCA)含量、血清和肝脏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较T_(1)、T_(2)处理均显著提高(P<0.05)。在饲料中添加鼠李糖乳杆菌能够更好地提高罗非鱼生长性能,同时优化鱼菜共生系统罗非鱼肠道菌群多样性,能够进一步提高罗非鱼肝脏和血清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鱼体代谢水平和免疫能力,最终提高鱼菜共生系统的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杆菌 鱼菜共生 罗非鱼 生长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药制剂条件优化及对鸡球虫感染的疗效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全海 刘培培 +3 位作者 刘中原 徐云翔 王留 夏晴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4,共7页
为探究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药组方(青蒿、常山、仙鹤草、何首乌、白头翁及白茅根)制剂的最佳条件及其对感染球虫鸡存活率、血便计分、每克粪便卵囊数(OPG)及免疫细胞等的影响,试验筛选了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药组方制剂的最佳中药浓度、接... 为探究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药组方(青蒿、常山、仙鹤草、何首乌、白头翁及白茅根)制剂的最佳条件及其对感染球虫鸡存活率、血便计分、每克粪便卵囊数(OPG)及免疫细胞等的影响,试验筛选了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药组方制剂的最佳中药浓度、接菌量、培养时间和pH值。用在该条件下发酵的中药制剂对正阳三黄鸡进行抗球虫感染试验,试验鸡分为空白对照组、球虫攻毒组、地克珠利组、纯中药组、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药组及鼠李糖乳杆菌组;21日龄时分别称量各试验组鸡的体重,计算存活率、OPG值及检测血便记分与血液中的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结果显示:中药浓度为1.5 g/mL、接菌剂量为2%、培养时间为18 h、pH为6.5时,鼠李糖乳杆菌活性最高;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药组试验鸡21日龄体重和14~21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球虫攻毒组、纯中药组和鼠李糖乳杆菌组(P<0.05);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药组血便记分和OPG值显著低于球虫攻毒组、纯中药组和鼠李糖乳杆菌组(P<0.05);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药组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球虫攻毒组、纯中药组和鼠李糖乳杆菌组(P<0.05)。研究表明,鼠李糖乳杆菌有最佳的发酵中药条件,该条件下发酵的中药制剂能够在防治球虫感染鸡方面能够提高鸡的存活率、减少血便及卵囊排出,提高鸡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并且比单独的中药组方及单独的鼠李糖杆菌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杆菌 发酵中药 生长性能 免疫细胞 柔嫩艾美耳球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对老年小鼠术后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激活及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10
作者 刘玲 刘付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2,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LGG)灌胃对麻醉手术老年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及Tau磷酸化的影响。【方法】18月龄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0只/组:对照组,麻醉手术组,麻醉手术+鼠李糖乳杆菌组。生理盐水/LGG 109CFU 150μL灌... 【目的】探讨术前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LGG)灌胃对麻醉手术老年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及Tau磷酸化的影响。【方法】18月龄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0只/组:对照组,麻醉手术组,麻醉手术+鼠李糖乳杆菌组。生理盐水/LGG 109CFU 150μL灌胃,每日1次,连续20 d后接受异氟醚麻醉+剖腹探查手术,术后12 h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ELISA检测IL-6的浓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au蛋白磷酸化位点Tau-pS202/pT205和total Tau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呈静息状态,炎症因子IL-6浓度为(82.08±12.07)pg/mL。与对照组相比,麻醉手术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增生,胞体变大,突起缩短变粗,炎症因子IL-6上升至(123.7±5.72)pg/mL(P=0.000),磷酸化Tau-pS202/pT205蛋白表达量也明显增加(P=0.002)。而与麻醉手术组相比,麻醉手术+LGG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增生肥大不明显,炎症因子IL-6分泌减少至(96.68±9.59)pg/mL(P=0.008),磷酸化Tau-pS202/pT205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2)。而3组total Tau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服用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减轻麻醉手术导致的老年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炎症因子分泌增加、以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杆菌 老年小鼠 小胶质细胞 海马 TAU蛋白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株鼠李糖乳杆菌的安全性评价
11
作者 张甜甜 林显华 +4 位作者 吕文亮 徐海燕 王红 谷巍 王俊贤 《广东饲料》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鼠李糖乳杆菌具有多种益生性能,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但菌株的安全性具有个体差异。本研究通过对实验室保存的6株鼠李糖乳杆菌进行溶血性、有害代谢产物、抗生素耐受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进行菌株的安全性评价,同时进行6株鼠李糖乳杆菌... 鼠李糖乳杆菌具有多种益生性能,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但菌株的安全性具有个体差异。本研究通过对实验室保存的6株鼠李糖乳杆菌进行溶血性、有害代谢产物、抗生素耐受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进行菌株的安全性评价,同时进行6株鼠李糖乳杆菌的抑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所选用的6株鼠李糖乳杆菌均无溶血活性,不会产生氨基酸脱羧酶和吲哚,不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会产生少量的D-乳酸,含量均低于0.0600μmol/mL,其中0479产D-乳酸最少,为0.0395μmol/mL;0463、0465、0479菌株对红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均敏感;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抑菌圈直径在9.75 mm以上;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6株鼠李糖乳杆菌对小鼠安全、无毒副作用。综上所述,所测试的6株鼠李糖乳杆菌安全性较高,为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杆菌 安全性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利用不同益生元的增殖及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欢欢 宋馨 +5 位作者 夏永军 艾连中 潘澈 毛颖异 李翔 王光强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3,共8页
作者旨在通过对比鼠李糖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rhamnosus)与不同益生元组合后,在生长情况、pH和胆盐耐受性及乳酸产量方面的变化筛选出鼠李糖乳杆菌与益生元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GG(L.rhamnosus GG,LGG)、鼠李糖乳杆... 作者旨在通过对比鼠李糖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rhamnosus)与不同益生元组合后,在生长情况、pH和胆盐耐受性及乳酸产量方面的变化筛选出鼠李糖乳杆菌与益生元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GG(L.rhamnosus GG,LGG)、鼠李糖乳杆菌HN001在以低聚半乳糖为唯一碳源生长时,最大生物量分别为1.253、1.552,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316、0.290 h^(-1),乳酸产量分别为3.654、10.914 g/L,与其他益生元组合相比,表现出显著优势。为验证这两种组合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一步测定了其在不同pH和胆盐质量浓度下的耐受性。这两种组合在1 g/L胆盐条件下的最大生物量分别为0.712和0.694,在pH 4.0条件下的最大生物量分别为0.639和0.728,与其他组合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鼠李糖乳杆菌与低聚半乳糖组合在食品、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后续益生菌-益生元组合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元 鼠李糖杆菌 低聚半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细菌素WO-A/2的表达及其抗菌特性
13
作者 韩岳峰 焦明 +2 位作者 马慧君 李松建 金山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5,共7页
为建立鼠李糖乳杆菌细菌素替抗、防腐应用平台,探究鼠李糖乳杆菌细菌素的抗菌特性,利用DNASTAR软件对鼠李糖乳杆菌细菌素进行全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鼠李糖乳杆菌细菌素的主要调控基因为wo-a/2,利用原核表达的方法表达细菌素WO-A/2,并对W... 为建立鼠李糖乳杆菌细菌素替抗、防腐应用平台,探究鼠李糖乳杆菌细菌素的抗菌特性,利用DNASTAR软件对鼠李糖乳杆菌细菌素进行全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鼠李糖乳杆菌细菌素的主要调控基因为wo-a/2,利用原核表达的方法表达细菌素WO-A/2,并对WO-A/2的可溶性、诱导表达条件、免疫原性、溶血活性、抑菌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作者成功构建了pET-32a-wo-a/2质粒,表达了鼠李糖乳杆菌细菌素WO-A/2,其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当表达pET-32a-wo-a/2质粒的菌株接种于含Amp^(+)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以终浓度1.0 mmol/L的IPTG诱导8 h后,细菌素WO-A/2的表达量最大。通过双层牛津杯血琼脂平板法验证表明,不同浓度的鼠李糖乳杆菌细菌素WO-A/2均无溶血活性。采用双荧光染色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素WO-A/2可促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凋亡。该研究为鼠李糖乳杆菌细菌素成为安全可靠的生物替抗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杆菌 细菌素 抗菌肽 感受态细胞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GG对大鼠脂多糖应激下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龙杰 张雨 +5 位作者 陈舒焕 谷梦影 李洒洒 甄东恒 张薇 张立阳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100,共8页
试验旨在探究鼠李糖乳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对SD大鼠生长性能及脂多糖(LPS)应激条件下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24只体重、日龄相近的健康雄性SD大鼠,前期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LGG组,每组6个重... 试验旨在探究鼠李糖乳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对SD大鼠生长性能及脂多糖(LPS)应激条件下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24只体重、日龄相近的健康雄性SD大鼠,前期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LGG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LGG组大鼠每日灌胃1×10^(8) CFU/mL LGG 2 mL,CON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5 d。试验第14天,分别从CON组和LGG组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只大鼠,按体重腹腔注射2 mg/kg LPS溶液,分别命名为LPS组和LGG+LPS组,剩余大鼠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大鼠麻醉后解剖,采集血清、回肠,检测抗氧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回肠形态。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LGG组料重比有降低趋势(0.05≤P<0.10);LPS应激导致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在LPS应激下LGG预处理可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IgA、IgG、IgM、IL-1β、IL-8和TNF-α含量(P<0.05),显著提高ALB和TP含量(P<0.05);此外,LPS应激还导致血清和回肠黏膜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在LPS应激下LGG预处理可显著提高血清和回肠黏膜CAT含量及回肠黏膜T-AOC(P<0.05),显著降低血清和回肠黏膜MDA含量(P<0.05);各组间大鼠肝脏、胸腺和脾脏指数以及回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LPS应激诱导大鼠肝脏损伤、氧化应激及免疫应激,LGG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大鼠饲料转化率,通过提高机体本身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预防和缓解LPS应激产生的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杆菌GG 大鼠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培养条件优化
15
作者 王超凡 王慧慧 +2 位作者 胡世伟 赵华 张朝正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6-122,共7页
试验旨在优化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培养条件。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培养条件。结果显示,葡萄糖、硫酸锰和维生素C是鼠李糖乳杆菌TCCC10035发酵培养基的重要组成成分,响应面结果得... 试验旨在优化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培养条件。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培养条件。结果显示,葡萄糖、硫酸锰和维生素C是鼠李糖乳杆菌TCCC10035发酵培养基的重要组成成分,响应面结果得到培养基最优工艺参数为葡萄糖25.00 g/L、硫酸锰0.32 g/L、维生素C 0.24 g/L,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得到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初始pH值6.3、接种量4%、静置培养22 h,培养温度37℃,在上述条件下培养所获菌体数达5.36×10^(9) CFU/mL,比未优化前提高了121%。研究表明,试验优化的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可以提高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活菌数,在畜牧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杆菌 高密度培养 活菌数 培养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肽对鼠李糖乳杆菌GG生长代谢的影响
16
作者 张银肖 张弛 +3 位作者 王静怡 温雁超 李赫 刘新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52-158,共7页
为探究氮源类营养物质对鼠李糖乳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模拟胃肠道消化后的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肽为原料,通过单培养的方式分别测定鼠李糖乳杆菌GG的活菌数和乳酸及乙酸产量,并将鼠李糖乳杆... 为探究氮源类营养物质对鼠李糖乳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模拟胃肠道消化后的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肽为原料,通过单培养的方式分别测定鼠李糖乳杆菌GG的活菌数和乳酸及乙酸产量,并将鼠李糖乳杆菌GG与单增李斯特菌共培养测定其在致病菌存在下利用大豆蛋白和大豆肽的情况。结果表明,在单培养的条件下消化后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肽都能显著提高鼠李糖乳杆菌的活菌数(P<0.05),而消化后大豆肽的作用比消化后大豆蛋白的作用提前4 h,且二者都能显著提高乳酸和乙酸的生成(P<0.05)。在共培养体系中,消化后大豆蛋白显著削弱了单增李斯特菌的竞争能力,提高了鼠李糖乳杆菌的竞争能力,且培养4 h和8 h后,鼠李糖乳杆菌的活细胞数显著高于单培养(P<0.05)。本研究结果将氮源作为具有潜在益生功能的营养物质,为消化后大豆蛋白和大豆肽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肽 鼠李糖杆菌 共培养 单增李斯特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对酸奶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旸 蒲慧颖 +3 位作者 张海娇 张嘉齐 杨洋 张璐 《中国乳业》 2024年第6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鼠李糖乳杆菌对酸奶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添加和不添加鼠李糖乳杆菌的两种酸奶样品进行平行对比,研究评估该益生菌在酸奶发酵过程中的作用。试验包括对两种酸奶样品的风味评估、质构分析(包括酸度、pH值、粘度和析水性),... [目的]探讨鼠李糖乳杆菌对酸奶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添加和不添加鼠李糖乳杆菌的两种酸奶样品进行平行对比,研究评估该益生菌在酸奶发酵过程中的作用。试验包括对两种酸奶样品的风味评估、质构分析(包括酸度、pH值、粘度和析水性),以及35℃条件下对霉菌生长监测。[结果]添加鼠李糖乳杆菌的酸奶中,整个21天保质期内未观察到霉菌生长,而未添加鼠李糖乳杆菌的样品在第4天开始出现霉菌生长,且随着时间推移,霉菌斑块逐渐增大。此外,添加鼠李糖乳杆菌的酸奶在风味和质构方面表现出更好稳定性。[结论]添加鼠李糖乳杆菌可显著改善酸奶品质,延长其保质期和提升其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杆菌 酸奶 保质期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常见应用
18
作者 蒋常德 肖运涛 《当代水产》 2024年第10期78-79,共2页
乳酸菌经常作为水质改良剂用于改良养殖水体。乳酸菌能通过氧化、固氮、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作用,将养殖水体中的残饵、粪便、死藻等有害有机物转化为磷酸盐、硝酸盐和二氧化碳等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提高水体中的溶氧... 乳酸菌经常作为水质改良剂用于改良养殖水体。乳酸菌能通过氧化、固氮、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作用,将养殖水体中的残饵、粪便、死藻等有害有机物转化为磷酸盐、硝酸盐和二氧化碳等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保持养殖水体的洁净,促进水产动物的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杆菌 酸菌 有害有机物 水质改良剂 养殖水体 营养物质 水产养殖 溶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耐酸及胆盐能力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王玉华 高晶 +1 位作者 冯印 胡耀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49-451,共3页
本实验对来源于婴儿粪便鼠李糖乳杆菌进行耐酸、耐胆盐能力表征及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实验。结果获得鼠李糖乳杆菌菌株B在pH1.8条件下,维持2h,活菌数达到107CFU/ml以上;在pH值为2.2以上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菌株的数量... 本实验对来源于婴儿粪便鼠李糖乳杆菌进行耐酸、耐胆盐能力表征及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实验。结果获得鼠李糖乳杆菌菌株B在pH1.8条件下,维持2h,活菌数达到107CFU/ml以上;在pH值为2.2以上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菌株的数量增加。在胆盐浓度在0.5%以下的MRS-broth培养基中鼠李糖乳杆菌B菌株维持4h,活菌数均达到108CFU/ml以上,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活菌数均有所增加。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有效通过胃环境,并能在肠道中繁殖。结果可见,鼠李糖乳杆菌B具有较强的酸的胆盐的耐受能力,符合微生态制剂和乳酸菌发酵功能食品菌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杆菌 耐酸 耐胆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草药复合枯草芽孢杆菌对黄羽肉鸡生长后期免疫性能及大肠杆菌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谢全喜 张建梅 +4 位作者 于佳民 亓秀晔 徐辉 徐海燕 谷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3-1529,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草药复合枯草芽孢杆菌对白羽肉鸡生长后期免疫性能及大肠杆菌感染的影响。选取体重相似、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36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预试期7d,正试期35d。试验Ⅰ组... 试验旨在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草药复合枯草芽孢杆菌对白羽肉鸡生长后期免疫性能及大肠杆菌感染的影响。选取体重相似、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36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预试期7d,正试期35d。试验Ⅰ组为阳性对照组,试验Ⅱ组为阴性对照组,均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Ⅲ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发酵中草药制剂,且试验Ⅱ、Ⅲ组在肉鸡35日龄时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菌悬液1mL,连续攻毒2d,测定肉鸡死亡率、免疫器官指数、盲肠菌群含量、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白介素含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大肠杆菌造成鸡大量死亡,试验Ⅱ组高达75.00%,显著高于试验Ⅰ、Ⅲ组(P<0.05),使用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后鸡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仅有23.33%;注射大肠杆菌后试验Ⅲ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升高(P<0.05),但使用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后脾脏指数接近于试验Ⅰ组,而法氏囊指数稍高于试验Ⅰ组,说明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可以抵抗大肠杆菌感染,脾脏和法氏囊发育不受影响;注射大肠杆菌后试验Ⅲ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但试验Ⅲ组由于饲喂发酵中草药复合芽孢杆菌制剂,肠道乳杆菌数量显著增加,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从而大肠杆菌数量与正常饲喂状态下的试验Ⅰ组趋于一致;42日龄时,盲肠内容物sIgA含量试验Ⅲ组分别高出试验Ⅰ、Ⅱ组11.99%和36.56%(P<0.05),血清IgG含量试验Ⅲ组分别高出试验Ⅰ、Ⅱ组14.68%和28.15%(P<0.05);42日龄时,试验Ⅱ组IL-2含量最低,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IL-6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杆菌 发酵中草药 枯草芽孢杆菌 死亡率 免疫性能 盲肠菌群 大肠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