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外周血及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宏远 韩金秀 +3 位作者 撒亚莲 严丹 王平 贺继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1-804,共4页
目的培养及鉴定大鼠外周血及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方法分离大鼠外周血及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20 ng/m 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0 ng/m L白细胞介素4(IL-4)培养10 d。流式细胞术检测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目的培养及鉴定大鼠外周血及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方法分离大鼠外周血及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20 ng/m 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0 ng/m L白细胞介素4(IL-4)培养10 d。流式细胞术检测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整合素分子OX62的表达确定未成熟DC。成熟的DC在加入以上剂量的GM-CSF、IL-4处理基础上,再加入4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CD80、CD86、MHCⅡ、OX62的表达,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形态。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外周血来源的DC OX62表达较高、骨髓来源的DC的OX62表达较低,经TNF-α诱导后,外周血来源的成熟DC和骨髓来源的成熟DC的OX62水平均明显增加。两种方法提取的DC光镜下形态无差别,电镜下可见外周血来源的成熟DC的突起明显多于骨髓来源的成熟DC。结论外周血更容易获得和诱导高纯度的成熟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骨髓 鼠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FCM的快速测定
2
作者 曹云新 王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S015-S015,S028,共2页
关键词 鼠外周血 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间接标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和17-AAG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褚薛刚 洪承皎 张保国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3,共6页
为研究槲皮素和17-AAG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与辐射敏感性的的影响,采用CCK-8试验检测槲皮素和17-AAG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它们对淋巴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 为研究槲皮素和17-AAG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与辐射敏感性的的影响,采用CCK-8试验检测槲皮素和17-AAG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它们对淋巴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护作用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明显负相关。17-AAG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与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成正相关。且槲皮素和17-AAG对照射后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无明显的增殖抑制或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17-AAG 鼠外周血淋巴细胞 辐射敏感性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因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及组织中BMP2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汤亭亭 岳冰 +3 位作者 陆斌 郁朝锋 楼觉人 戴尅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6-158,163,共4页
目的观察增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数量及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2,BMP2)含量的影响,分析MSCs数量和 BMP2含量变化与老年人骨量丢失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间的关系。方法取... 目的观察增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数量及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2,BMP2)含量的影响,分析MSCs数量和 BMP2含量变化与老年人骨量丢失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间的关系。方法取3种年龄层次的大鼠 (1月龄、9月龄、24月龄),抽取骨髓进行体外培养,计算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 dfibroblastic,CFU-F)的数量;应用ELISA技术定量检测大鼠外周血以及股骨皮质骨中 BMP2的含量。结果 MSCs数量随增龄显著减少。1月龄组皮质骨中以及血清中BMP2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9月龄与24月龄大鼠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骨髓中MSCs的数量随增龄而减少。外周血和皮质骨中BMP2的含量随增龄而减少。骨髓MSCs数量的减少及组织BMP2含量的降低可能是老年骨量丢失与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2 干细胞数量 组织 年龄因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骨形态发生蛋白 MSCs 集落形成单位 骨量丢失 cells ELISA 皮质骨 含量变化 年龄层次 体外培养 纤维细胞 鼠外周血 定量检测 4月龄 增龄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那普利对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55-155,共1页
目的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在2K1C后4周尾动脉测定血压,收缩压在150~180mmHg被认为肾性高血压大鼠.将动物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贝那普利(1.0mg·kg^-1·d^-1)... 目的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在2K1C后4周尾动脉测定血压,收缩压在150~180mmHg被认为肾性高血压大鼠.将动物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贝那普利(1.0mg·kg^-1·d^-1)治疗组.降压治疗1、2、4周后,测量各组血压,检测外周血EPCs数量,评价骨髓来源EPCs(BM-EPCs)小管形成及迁移能力.结果贝那普利治疗的各时间点均能够明显降低高血压大鼠收缩压及舒张压.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增加,但是BM-EPCs小管形成及迁移能力无明显改变;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治疗后外周血EPCs数量及BM-EPCs功能无明显改变.在接受贝那普利治疗2和4周时间点,外周血EPCs数量、BM-EPCs小管形成及迁移能力在三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早期存在EPCs动员增加.贝那普利治疗对EPCs动员及BM-EPCs功能无明显影响.提示贝那普利可能不参与血管新生调节,这为贝那普利临床用于高血压病合并血管新生异常疾病患者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K1C肾性高血压大 祖细胞数量 贝那普利 内皮祖细胞 降压治疗 EPCS 鼠外周血 迁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