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免疫磁分离
1
作者 金彦 王敬依 +4 位作者 程佳宁 于乐民 张壁臣 张一博 许童羽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9,共10页
开发一种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分离与富集的免疫磁分离微流控系统,该系统由微流控芯片、微控制器、电磁分离与混合模块组成,具备电磁驱动混合和磁分离功能,能够实现免疫磁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孵育、分离与富集。在最优条件下,可... 开发一种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分离与富集的免疫磁分离微流控系统,该系统由微流控芯片、微控制器、电磁分离与混合模块组成,具备电磁驱动混合和磁分离功能,能够实现免疫磁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孵育、分离与富集。在最优条件下,可以在13 min内实现对牛奶样品中浓度范围为2×10^(1)~2×10^(6) CFU/m L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捕获与分离,捕获率在33.3%~67.5%之间,最低检测限为20 CFU/m L。因此,这种高度集成的免疫磁分离微流控系统能够从复杂食品基质中迅速、准确地富集目标细菌,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应对食源性疾病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免疫磁珠 免疫磁分离 主动电磁混合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和人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单相变种的基因组特征和毒力因子对比分析
2
作者 干鸿翔 许安宁 +7 位作者 周璐 罗芳芳 冯仲阳 高彬茹 李卓思 王翔 董庆利 秦晓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3,共8页
基于前期获得的32株食源和人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单相变种,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比较分析菌株的毒力因子和可移动遗传元件,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一步分析菌株的酸抗性、生物被膜及细胞黏附与侵袭能力,明确不同来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单相变种的毒力... 基于前期获得的32株食源和人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单相变种,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比较分析菌株的毒力因子和可移动遗传元件,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一步分析菌株的酸抗性、生物被膜及细胞黏附与侵袭能力,明确不同来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单相变种的毒力特征。结果显示,食源和人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单相变种均携带大量毒力因子和基因组岛、转座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进化关系分析显示,32株菌与数据库中参考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单相变种处于同一分支,表明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另外,所有菌株在pH 3处理1 h后均能存活,25%的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但人源和食源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和细胞黏附与侵袭能力无显著差异。总之,不同来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单相变种均携带大量毒力因子和可移动遗传元件,且菌株的毒力相关表型具有异质性,结果可为该菌的风险评估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单相变种 毒力因子 酸抗性 生物被膜 细胞黏附与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氏菌rpoE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何金娇 贾凯凯 +4 位作者 靳明霞 赵万里 殷俊磊 仇书兴 孙国鹏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4,共5页
旨在克隆鼠伤寒沙门氏菌的rpoE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预测软件对rpoE基因编码的RpoE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rpoE基因,成功测序后通过DNAStar软件对RpoE蛋白进行B细胞抗原表位分析,MEGA... 旨在克隆鼠伤寒沙门氏菌的rpoE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预测软件对rpoE基因编码的RpoE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rpoE基因,成功测序后通过DNAStar软件对RpoE蛋白进行B细胞抗原表位分析,MEGA5.2软件对RpoE蛋白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成功克隆的鼠伤寒沙门氏菌rpoE基因全长576 bp;抗原表位分析显示RpoE蛋白表面存在12个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位点;同源性分析和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RpoE蛋白与肠炎沙门氏菌的同源性最高,并与其处于同一分支内,可为后续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rpoE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氏菌孔蛋白突变株的致病性研究
4
作者 武绍碧 令狐远凤 +4 位作者 潘永 杨婉 陈世雄 叶景芬 杨琦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1,共6页
孔蛋白在免疫原和毒力决定因素方面有重要作用。为探究沙门氏菌中孔蛋白ompD、ompS、ompW基因突变是否对沙门氏菌的致病性产生影响,在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孔蛋白突变株STM LT2ΔompD、STM LT2ΔompS、STM LT2ΔompW的基础上,测定了突变... 孔蛋白在免疫原和毒力决定因素方面有重要作用。为探究沙门氏菌中孔蛋白ompD、ompS、ompW基因突变是否对沙门氏菌的致病性产生影响,在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孔蛋白突变株STM LT2ΔompD、STM LT2ΔompS、STM LT2ΔompW的基础上,测定了突变株对其小鼠致病性、体内遗传稳定性、LD 50、肝脏和脾脏载菌量。结果表明,标准菌株和突变株均对小鼠产生致病性,肝脏和脾脏体积明显增大;突变株在小鼠体内连续传代20次仍然能够稳定遗传;LD 50毒力测定发现突变株的毒力均呈现减弱趋势,其中突变株STM LT2ΔompS毒力减弱最为明显;肝脾载菌量测定发现,相比标准菌株,突变株在小鼠肝、脾上分布的细菌含量均明显减少。试验结果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减毒疫苗开发奠定基础,也可为探讨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孔蛋白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致病性分析
5
作者 黄运福 唐作顺 +5 位作者 刘大利 何深宏 银慧慧 颜国庆 彭婷 刘伟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5期56-61,共6页
研究旨在鉴定引起广西某肉鸽场内种鸽死亡的病原菌,为当地鸽源沙门氏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试验从病死种鸽肝脏中经分离纯化获得分离株,通过常规细菌鉴定方法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通过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进行耐... 研究旨在鉴定引起广西某肉鸽场内种鸽死亡的病原菌,为当地鸽源沙门氏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试验从病死种鸽肝脏中经分离纯化获得分离株,通过常规细菌鉴定方法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通过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进行耐药性分析,通过动物致病性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试验从病死种鸽肝脏中分离到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并携带TEM、sul2和tetA等3种耐药基因;分离株能够致死小鼠,并携带invA、ssel、mogA、mgtC、sopB、spvB、spvC、spvR、stn和fimA等10种毒力基因。研究表明,分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引起场内种鸽死亡的病原菌,其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但致病性较强,对肉鸽产业具有较大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鸽 伤寒沙门氏菌 细菌分离鉴定 耐药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与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8
6
作者 陆凡 王鹏 +6 位作者 刘林敏 黄振兴 张明霞 杜文珍 吴颖臻 韦平 韦天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旨在鉴定广西某鸽场分两批送检的疑似鸽副伤寒病例的病原并对病原菌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对从病鸽肝脏组织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及16S rRNA测序分析,并通过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 旨在鉴定广西某鸽场分两批送检的疑似鸽副伤寒病例的病原并对病原菌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对从病鸽肝脏组织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及16S rRNA测序分析,并通过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和毒力分析。分离到2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结合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和16S rRNA分析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株均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均对萘啶酸、链霉素和四环素耐药,并呈现多重耐药表型,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与耐药表型相符。2株鼠伤寒沙门氏菌中invA等12种毒力基因检测呈阳性。结果表明,成功分离鉴定2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并携带大量毒力基因的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可为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防治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分离鉴定 多重耐药性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型IPEC-J2细胞损伤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峥 余秋颖 +3 位作者 杨聪燕 李珊珊 陈琳琳 王娜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7-965,共9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porcine epithelial cells, IPEC-J2)损伤的缓解作用,为促进动物健康养殖提供新思路。【方法】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建立IP...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porcine epithelial cells, IPEC-J2)损伤的缓解作用,为促进动物健康养殖提供新思路。【方法】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建立IPEC-J2损伤模型,测定细胞上清液一氧化氮(NO)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质量浓度、白介素-6(IL-6)质量浓度、白介素-4(IL-4)质量浓度、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质量浓度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浓度,分析RES对IPEC-J2损伤模型的缓解作用。【结果】RES预处理IPEC-J2细胞的最佳质量浓度为7.8 mg·L^(-1),且能有效缓解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IPEC-J2细胞产生的炎症损伤,显著降低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质量浓度,提高抑炎因子(IL-4)的表达,进而有效减缓肠道炎症反应。同时,RES可显著提高T-SOD活力和GSH质量浓度,显著降低MDA浓度,缓解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发的氧化损伤,达到维持机体肠道氧化还原平衡的稳态。【结论】RES对IPEC-J2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预防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伤寒沙门氏菌 IPEC-J2细胞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起ST19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溯源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余树坤 刘浪 +3 位作者 谭雅心 崔紫妍 徐兴宇 陶志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目的分析武汉市某区1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原因,探讨分离菌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为食源性疾病暴发溯源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食物中毒相关样本20份,提取样本总DNA进行18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同时按时GB4789.4-201... 目的分析武汉市某区1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原因,探讨分离菌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为食源性疾病暴发溯源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食物中毒相关样本20份,提取样本总DNA进行18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同时按时GB4789.4-2016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应用传统玻片凝集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和耐药性检测,并提取所有菌株核酸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利用Abricate和SeqSero在线预测每株菌的血清型和耐药基因,然后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分离的9株沙门氏菌分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全基因组序列方法(WGS)递进分析。结果共检出12株沙门氏菌(菌株编号DXH001~DXH012),其中病例肛拭子样本7份、病例粪便样本2份,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3份。常规血清型分型均为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与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分型结果一致。12株菌株耐药谱完全一致,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四环素均耐药。基于全基因组预测的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青霉烷、四环素的耐药性与耐药表型结果完全一致。选取DXH001~DXH009开展PFGE和WGS分析。9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获得完全一致的PFGE图谱,全基因组序列大小无明显差异,约为4.9 Mbp,MLST型均为ST19。从SNP的最小生成树来看共存在17个变异位点,各菌株间SNP差异数为1~6。全基因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9株沙门氏菌自成一簇,与数据库其他沙门氏菌相差甚远,属于新的克隆分支。同源性最高的来源于江西的GCF_020221795.1参考样本。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致病源为鼠伤寒沙门氏菌ST19,为同一暴发来源。9株沙门氏菌遗传距离较近,但与数据库中其他沙门氏菌遗传距离较远,自成一簇属于新的克隆分支。本研究中沙门氏菌具有多重耐药性,需加强对多重耐多药菌株的监控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全基因组测序 PFGE分型 耐药基因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萌发芝麻提取物改善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焦虑和肠道炎症
9
作者 张滋龙 杨雅娴 +5 位作者 李竞萌 李菁 王玉堂 原田 郭瑞 刘志刚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60,共10页
芝麻是一种在我国被广泛种植的作物,它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还有膳食纤维、芝麻木酚素及γ-氨基丁酸(GABA)等活性营养成分。近几年很多研究指出,GABA和芝麻木酚素中的芝麻酚具有缓解焦虑、抑制炎症的作用,但其在食源性致病菌侵染过... 芝麻是一种在我国被广泛种植的作物,它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还有膳食纤维、芝麻木酚素及γ-氨基丁酸(GABA)等活性营养成分。近几年很多研究指出,GABA和芝麻木酚素中的芝麻酚具有缓解焦虑、抑制炎症的作用,但其在食源性致病菌侵染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尚未报道。对乙醇浸提萌发芝麻得到的萌发芝麻提取物进行检测,发现与芝麻相比芝麻酚和GABA含量分别提升6倍和4倍。使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L1344侵染小鼠构建动物模型,探究萌发芝麻提取物、芝麻酚和GABA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影响,发现萌发芝麻提取物可以减少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体重降低、改善焦虑行为、减少对小鼠脾脏的侵染、增加感染小鼠结肠绒毛长度和黏蛋白含量、抑制结肠炎症因子、增加粪便中乙酸和丙酸含量。萌发芝麻提取物缓解了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焦虑,同时对小鼠的肠道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为饮食干预缓解焦虑、保护肠道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萌发 萌发芝麻提取物 伤寒沙门氏菌 焦虑 肠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感染及治疗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昊 胡丽颖 路娟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59-366,共8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严重威胁畜禽养殖业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其依靠自身致病性岛和Ⅲ型分泌系统,能够在宿主体内存活、繁殖和扩散,从而引发全身感染。传统治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但多药耐药菌株的出...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严重威胁畜禽养殖业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其依靠自身致病性岛和Ⅲ型分泌系统,能够在宿主体内存活、繁殖和扩散,从而引发全身感染。传统治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但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给其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小分子疗法、噬菌体疗法、减毒疫苗疗法等逐渐兴起,有望成为治疗感染的有效方法。该文旨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感染及其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食源性致病菌 感染 治疗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galU基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性的影响
11
作者 马帅 刘瑞雪 +13 位作者 王玲 江强世 宫晓 徐保娟 李彦 段笑笑 陈佳文 厉博雅 吕金东 宫鸿轩 杨胜男 雪芝蕊 郭莉莉 赵永达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2期110-117,共8页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近年来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galU基因编码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在细菌生物膜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galU基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性的相关性,从而为其致病机制研...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近年来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galU基因编码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在细菌生物膜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galU基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性的相关性,从而为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利用Red/ET同源重组技术,将鼠伤寒沙门氏菌S584株galU基因敲除,并对基因缺失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galU基因敲除菌株S584AgalU,其与亲本菌株在适应期、对数期及稳定期的生长状态基本一致;缺失菌株丧失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且对DF-1细胞的粘附能力降低76.51%,对BALB/小鼠的致病性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galU基因是鼠伤寒沙门氏菌重要的毒力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致病机制和指导该病临床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galU基因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乳酸菌细菌素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果 王云飞 +5 位作者 钟忻桐 苏惠 马明瑞 董文龙 李国江 尹柏双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5-120,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拮抗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新型乳酸菌细菌素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机制。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产细菌素的乳酸菌基因组信息,琼脂扩散法和透析法测定细菌素抑菌活性及分子量范围,有机酸、过氧化氢排除试验和蛋白酶敏感试验确定细菌... 试验旨在研究拮抗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新型乳酸菌细菌素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机制。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产细菌素的乳酸菌基因组信息,琼脂扩散法和透析法测定细菌素抑菌活性及分子量范围,有机酸、过氧化氢排除试验和蛋白酶敏感试验确定细菌素性质,通过设置pH值与温度梯度测定乳酸菌生长曲线与细菌素抑菌曲线,研究细菌素生物学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初步探索细菌素抑菌机制。结果显示,试验筛选出的1株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PG-9,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发酵黏液乳杆菌。全基因组大小为1985177 bp,包含1947个编码基因。其产细菌素PG-9B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抑菌活性良好,分子量小于1 kDa,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影响后发现其对多种蛋白酶敏感,在pH值3.0~7.0、-20~121℃范围内均保留了较高的抑菌活性。扫描电镜显示,发酵黏液乳杆菌细菌素PG-9B通过破坏鼠伤寒沙门氏菌细胞表面形态而抑制和杀死细胞。研究表明,发酵黏液乳杆菌细菌素PG-9B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抑菌活性,在饲料工业中可作为潜在的替抗添加剂防治鼠伤寒沙门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素 发酵黏液乳杆菌 伤寒沙门氏菌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对文昌鸡盲肠代谢的影响
13
作者 陈胜宏 谢尧辰 +1 位作者 闻晓波 冉旭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17-3126,共10页
【目的】明确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后文昌鸡盲肠内容物中代谢物的变化,筛选出与沙门氏菌感染高度相关的代谢物,揭示禽沙门氏菌病对文昌鸡盲肠代谢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及防治该病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8×10^(9)CFU/mL的鼠伤寒沙门... 【目的】明确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后文昌鸡盲肠内容物中代谢物的变化,筛选出与沙门氏菌感染高度相关的代谢物,揭示禽沙门氏菌病对文昌鸡盲肠代谢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及防治该病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8×10^(9)CFU/mL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悬液经口灌胃感染14日龄雄性文昌鸡建立禽沙门氏菌病模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和灭活菌对照组,感染后第8 d基于代谢组学对文昌鸡盲肠内容物进行代谢物检测分析,筛选出存在显著差异的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文昌鸡盲肠内容物样本共鉴定出577种代谢物,在正离子(ESI+)、负离子(ESI-)模式下鉴定到的代谢物分别为417和160种。以P<0.05且权重值(VIP)>1为筛选条件,从577种代谢物中筛选出32种差异代谢物。相对于健康对照组,感染鼠伤寒沙门组存在24种差异代谢物,灭活菌对照组存在25种差异代谢物。在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组中,花生四烯酸、3-(3-羟基苯基)丙酸、D-核糖、N6-乙酰基-L-赖氨酸、鸟嘌呤核苷、邻苯二酚、黄体酮、3-甲基-L-酪氨酸和4-羟基苯乙烯等9种代谢物显著升高(P<0.05,下同),而L-苏氨酸、黄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尿嘧啶和酪胺等15种代谢物显著降低,以花生四烯酸含量升高最明显,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的差异倍数为8.60;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24种差异代谢物富集于嘌呤代谢、ABC转运蛋白、嘧啶代谢及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等20条通路上,其中嘌呤代谢和ABC转运蛋白2条通路的富集程度达显著水平。【结论】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能引起文昌鸡机体代谢紊乱,尤其是盲肠内容物中的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或许是介导禽沙门氏菌性肠炎的关键物质,可作为解析沙门氏菌致病机制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鸡 伤寒沙门氏菌 盲肠内容物 代谢组学 花生四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氏菌SptP蛋白与RAW264.7细胞互作蛋白的筛选及分析
14
作者 丁永辉 周南龙 +1 位作者 何婷 李天森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28,共7页
为了确定宿主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关键毒力蛋白SptP相互作用的蛋白,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诱导可溶性His-SptP融合蛋白表达,进行His pull-down试验筛选RAW264.7与SptP互作的蛋白,并经SDS-PAGE及质谱验证,最后通过生物... 为了确定宿主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关键毒力蛋白SptP相互作用的蛋白,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诱导可溶性His-SptP融合蛋白表达,进行His pull-down试验筛选RAW264.7与SptP互作的蛋白,并经SDS-PAGE及质谱验证,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潜在互作蛋白。结果表明,可溶性His-SptP成功诱导表达;经His pull-down及质谱分析,鉴定到SptP与RAW264.7的153种潜在互作蛋白。另根据GO富集分析,这些互作蛋白主要集中于细胞构造、细胞内部结构和细胞器等,大部分为结合(binding)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有机物代谢过程等。KEGG通路富集结果表明,互作的蛋白质主要参与聚集的通路为细菌对上皮细胞的侵袭、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及沙门氏菌感染等。综上所述,在RAW264.7细胞中筛选到153个与SptP潜在互作的蛋白,这些蛋白在细菌侵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SptP在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的具体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SptP 蛋白互作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体内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繁殖和免疫反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覃宗华 艾哈迈德 +4 位作者 谢明权 蔡建平 吴惠贤 彭新宇 魏文康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8-383,共6页
初步研究了cya和crp双基因突变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typhimurium )在鸡体内的繁殖和免疫反应。 1、4或 7日龄肉鸡分别经口感染 10 8或 10 9CFU减毒S .typhimuriumX4 5 5 0 ,接种后 3~ 4周鸡体内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达到最... 初步研究了cya和crp双基因突变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typhimurium )在鸡体内的繁殖和免疫反应。 1、4或 7日龄肉鸡分别经口感染 10 8或 10 9CFU减毒S .typhimuriumX4 5 5 0 ,接种后 3~ 4周鸡体内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达到最高峰。 4日龄口服 10 9CFU组免疫效果最佳 ,但 1日龄高剂量组表现增重降低及免疫抑制。 2 8日龄每鸡口服攻击 10 10 CFU强毒S .typhimurium 5 0 333,各免疫组保护率为 10 0 %。同时免疫鸡还能全部或部分阻止沙门氏菌在肝脏和脾脏的繁殖。接种后减毒S .typhimurium在泄殖腔的检出时间为 4周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毒 伤寒沙门氏菌 免疫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的纯化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牛瑞江 赖卫华 +2 位作者 熊齐荣 魏华 熊勇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51-155,共5页
以福尔马林灭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免疫雌性日本大耳兔,制备抗沙门氏菌的多克隆抗体。分别通过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磁珠偶联抗原吸附法纯化抗体,所制备的抗体效价为3.2×105,纯度较高,但交叉反应现象较严重。本实验以杂菌抗原反向吸... 以福尔马林灭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免疫雌性日本大耳兔,制备抗沙门氏菌的多克隆抗体。分别通过辛酸-硫酸铵沉淀法、磁珠偶联抗原吸附法纯化抗体,所制备的抗体效价为3.2×105,纯度较高,但交叉反应现象较严重。本实验以杂菌抗原反向吸附法纯化抗体,有效消除了抗体与杂菌的交叉反应,初步建立了一种高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的纯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多克隆抗体 反向吸附 交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iC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明 徐幸莲 +3 位作者 周光宏 汤晓艳 袁飞 陈爱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0-184,共5页
利用PCR扩增出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基因fliC,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测序鉴定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中,构建了原核表达系统。经1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及Ni-NTA纯化后,得到了带6×... 利用PCR扩增出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基因fliC,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测序鉴定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中,构建了原核表达系统。经1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及Ni-NTA纯化后,得到了带6×His纯化标签的分子质量大小约为54.6kD的表达产物,和预测蛋白大小一致,且大部分表达产物以可溶形式存在利用Western-blotting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该蛋白能与抗His标签的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并对抗血清的效价和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多抗的效价较高,特异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鞭毛蛋白FliC 原核表达 纯化 鉴定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对小鼠的防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影 刘秀侠 +2 位作者 李金敏 徐海燕 谷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4-241,共8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双层平板法从鸡粪中分离鼠伤寒沙门氏菌烈性噬菌体,并通过电镜观察、热稳定性、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和在小鼠上的防制效果试验对噬菌体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从鸡粪中成功分离出一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 本研究旨在通过双层平板法从鸡粪中分离鼠伤寒沙门氏菌烈性噬菌体,并通过电镜观察、热稳定性、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和在小鼠上的防制效果试验对噬菌体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从鸡粪中成功分离出一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ФBLCC8-0050-3),该噬菌体有一个正多面体立体对称的头部,头径直径约65nm,无尾部结构,应属于盖噬菌体科(Tectiviridae)烈性噬菌体;噬菌斑成圆形空斑,周围有晕环,直径为2~3mm;温度耐受范围是30~50℃;pH耐受范围为3~10。当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0.0001时,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按照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潜伏期为20 min左右,爆发时间为180 min左右,爆发量为43 333PFU/cell;从噬菌体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防制效果来看,处理14d后,阳性对照组小鼠存活率为0,噬菌体预防组小鼠存活率为90%,噬菌体治疗组小鼠存活率为70%。说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预防组和治疗组都对小鼠抵抗沙门氏菌感染有一定的作用。结果表明,ΦBLCC8-0050-3是一株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噬菌体,可作为一种生物抑菌剂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防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裂解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防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幽门螺杆菌hpaA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森林 陈旻湖 +2 位作者 廖文俊 陈洁 胡品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 (H pylori)hpaA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疫苗菌。方法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hpaA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 ,并进行了基因测序。重组质粒经鉴定后再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 6 1,提取重组疫苗菌质粒 ,PC... 目的 :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 (H pylori)hpaA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疫苗菌。方法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hpaA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 ,并进行了基因测序。重组质粒经鉴定后再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 6 1,提取重组疫苗菌质粒 ,PCR和酶切鉴定 ,筛选阳性克隆。用SDS PAGE电泳和Westernblot进行HpaA表达和鉴定。结果 :经PCR和酶切证实 ,构建了含hpaA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 hpaA ,并将后者成功转化了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HpaA能在疫苗菌中以二聚体形式表达 ,HpaA量约占全菌体蛋白量的 17% ,Westernblot证实其有免疫原性。结论 :构建了表达H pylorihpaA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疫苗菌 ,为探索制备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HPAA基因 伤寒沙门氏菌 疫苗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芳 焦新安 +2 位作者 刘文博 张如宽 刘秀梵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GFP)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体外稳定试验中 ,重组菌经LB固体及液体培养基连续传 15代后 ,单个菌落和菌液均呈绿色 ;在体内稳定试验中 ,经ICR小鼠连续传代 10次 ,从肝脏、脾脏中分离的细... 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GFP)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体外稳定试验中 ,重组菌经LB固体及液体培养基连续传 15代后 ,单个菌落和菌液均呈绿色 ;在体内稳定试验中 ,经ICR小鼠连续传代 10次 ,从肝脏、脾脏中分离的细菌经LB固体培养仍为绿色 ,证明构建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是稳定的。SDS_PAGE结果显示 ,鼠伤寒沙门氏菌表达的GFP分子量约为 2 7kD ,这与预计的分子量大小一致。用免疫剂量的重组细菌接种BALB/C小鼠后 ,观察 1个月未见有异常现象 ,同时剖检后也未见脏器有眼观病变。表达GFP的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构建为减毒沙门氏菌作为活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一个优良模型 ,为研究沙门氏菌疫苗和沙门氏菌疾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基因重组 基因构建 基因鉴定 绿色荧光蛋白 减毒伤寒沙门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