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突变试验的方法学研究
1
作者 周宗灿 傅娟龄 +4 位作者 王莹 徐厚恩 肖希龙 朱蓓蕾 李连俊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75-279,共5页
本文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突变试验在国内实验条件下方法标准化进行了研究。国产试剂配制的营养肉汤可满足试验菌株的营养需求,烧瓶振荡培养10小时即可达1~2×10~9存活菌/ml,肉汤培养物稀释后测定OD650可监测细菌密度。国产五氯联苯... 本文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突变试验在国内实验条件下方法标准化进行了研究。国产试剂配制的营养肉汤可满足试验菌株的营养需求,烧瓶振荡培养10小时即可达1~2×10~9存活菌/ml,肉汤培养物稀释后测定OD650可监测细菌密度。国产五氯联苯和Aroclor 1254诱导的Sprague-Dawley及Wistar大鼠肝S9活化苯并(a)芘及2-乙酰氨基芴的能力相似(P>0.05)。本文还提出以点试验估计受试物毒性及以参比物减小或消除多次实验间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沙门氏菌 突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鸵鸟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振湘 曾元根 +1 位作者 钟福生 唐晓玲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1年第6期25-26,共2页
湘南某鸵鸟场共饲养 450多只非洲鸵鸟,自 1999年 8月开始,部分鸵鸟表现排便不畅、肠炎、肝炎等多种临床症状。从送检的两只病死鸵鸟中分离到 01, 02两株细菌,经鉴定均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其抗原模式为4,5,12:i... 湘南某鸵鸟场共饲养 450多只非洲鸵鸟,自 1999年 8月开始,部分鸵鸟表现排便不畅、肠炎、肝炎等多种临床症状。从送检的两只病死鸵鸟中分离到 01, 02两株细菌,经鉴定均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其抗原模式为4,5,12:i:1,2。在血琼脂平板上可形成溶血环。对多种抗生素具抗药性,经选取敏感药物控制了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鸵鸟 伤寒沙门氏菌 分离 鉴定 症状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籽油软胶囊回复突变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爽 童琳 +2 位作者 许勇 李舜 叶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3期79-80,共2页
[目的]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Ames)对牡丹籽油软胶囊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试验。[方法]试验选用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将牡丹籽油软胶囊配制成浓度为5.0、1.0、0.2、0.04 mg/皿4个剂量,和阳性对照组... [目的]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Ames)对牡丹籽油软胶囊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试验。[方法]试验选用鼠伤寒沙门菌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将牡丹籽油软胶囊配制成浓度为5.0、1.0、0.2、0.04 mg/皿4个剂量,和阳性对照组(叠氮钠、2-氨基芴、敌克松)进行比较,观察各菌株的回变菌落数。[结果]牡丹籽油对4个菌株诱发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对照组2倍,为阴性结果。[结论]牡丹籽油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无直接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 突变 诱变 牡丹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猪胃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4
作者 盘宝进 汪文龙 +1 位作者 罗兆飞 谢永平 《广西畜牧兽医》 2003年第2期80-82,共3页
从一客户送检的冻猪胃中分离出一株细菌 ,经细菌分离培养、生化反应、梅里奥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检测以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抗原式为 4,5 :i:1,2。该菌株致接种的小白鼠全部死亡 ;分离菌对先锋Ⅴ、氟哌酸、环丙沙星、氯... 从一客户送检的冻猪胃中分离出一株细菌 ,经细菌分离培养、生化反应、梅里奥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检测以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抗原式为 4,5 :i:1,2。该菌株致接种的小白鼠全部死亡 ;分离菌对先锋Ⅴ、氟哌酸、环丙沙星、氯霉素高敏 ,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红霉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猪胃 伤寒沙门氏菌 分离 鉴定 致病性试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鼠伤寒沙门氏菌鸡的白细胞游走抑制
5
作者 方健 《商业经济与管理》 1984年第4期97-98,共2页
导言抗原诱导白细胞游走抑制,已用于评价细胞介导免疫(CMI)。在培养条件下抗原诱导豚鼠细胞游走抑制,早有报道。克劳森(Clauseu)报道了白细胞由平皿琼脂糖凝胶小孔中游走的实验方法。这一方法,证明了直接抗原诱导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游走抑... 导言抗原诱导白细胞游走抑制,已用于评价细胞介导免疫(CMI)。在培养条件下抗原诱导豚鼠细胞游走抑制,早有报道。克劳森(Clauseu)报道了白细胞由平皿琼脂糖凝胶小孔中游走的实验方法。这一方法,证明了直接抗原诱导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游走抑制(LMI)机理,亦显示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病人的单核细胞,经纯化蛋白质诱导刺激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游走抑制试验 伤寒沙门氏菌 细胞介导免疫 特异性抗原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白细胞悬液 沙门氏菌感染 外周血液 纯化蛋白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屎肠球菌菌株NCIMB 10415显示对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断奶仔猪无益处
6
作者 彭华(编译) 《中国猪业》 2012年第7期73-73,共1页
在欧洲鼠伤寒沙门氏菌是爆发沙门氏菌病的主要致病菌。该研究拟研究益生菌屎肠球菌NCIMB 10415能否预防或缓解沙门氏菌病。32头仔猪断奶后10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攻毒试验.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屎肠球菌 断奶仔猪 沙门氏菌 菌株 感染 显示 攻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氏菌药敏试验及质粒的保有状况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三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6期7-7,共1页
日本学者用4年时间对4091个检体的沙门氏菌浸润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分离出7个血清型、26株。分离菌株中有17株(占65.4%)来源于环境,有2个血清型环境及鸡体内均存在。药敏试验,分离菌26株中有25株对一种以上的药物有抗药性,尤其是对链... 日本学者用4年时间对4091个检体的沙门氏菌浸润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分离出7个血清型、26株。分离菌株中有17株(占65.4%)来源于环境,有2个血清型环境及鸡体内均存在。药敏试验,分离菌26株中有25株对一种以上的药物有抗药性,尤其是对链霉素、土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敏试验 伤寒沙门氏菌 血清型 大型质粒 分离菌株 肠炎沙门氏菌 氧氟沙星 土霉素 四环素 日本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8
作者 孙文学 张清洁 +1 位作者 孟连枝 李德山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1997年第3期21-23,共2页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药敏试验 畜牧兽医工作站 妊娠母兔 诺氟沙星 青霉素 伤寒沙门氏菌 卡那霉素 革兰氏染色镜检 实验室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甘露糖可抑制肉用仔鸡沙门氏菌感染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肇富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20期7-7,共1页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科研人员进行了D-甘露糖抑制肉用仔鸡沙门氏菌感染试验。取120只3日龄仔鸡以口服剂量1亿鼠伤寒沙门氏菌投喂。一半的鸡从出生之日饮用含2.5%D-甘露糖的水,连用7天,而另外的60只雏鸡不摄入D-甘露糖。饮用普通水的鸡群在...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科研人员进行了D-甘露糖抑制肉用仔鸡沙门氏菌感染试验。取120只3日龄仔鸡以口服剂量1亿鼠伤寒沙门氏菌投喂。一半的鸡从出生之日饮用含2.5%D-甘露糖的水,连用7天,而另外的60只雏鸡不摄入D-甘露糖。饮用普通水的鸡群在第10天试验结束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用仔鸡 沙门氏菌感染 D-甘露糖 伤寒沙门氏菌 科研人员 得克萨斯州 口服剂量 试验结束 普通水 鸡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用活苗防治蛋鸡肠炎沙门氏菌病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秉鸿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1年第7期11-11,共1页
荷兰Utrecht大学的A.Feberwee等用80只商品蛋鸡野外感染了肠炎沙门氏菌(SE),然后放回有SBP资格的农场饲养,感染鸡接种了一种弱毒的SG9R株活苗,对其抗SE感染的效力、影响沙门氏菌血清实验的性能、疫苗株如何传播到鸡蛋内等几方面进行评... 荷兰Utrecht大学的A.Feberwee等用80只商品蛋鸡野外感染了肠炎沙门氏菌(SE),然后放回有SBP资格的农场饲养,感染鸡接种了一种弱毒的SG9R株活苗,对其抗SE感染的效力、影响沙门氏菌血清实验的性能、疫苗株如何传播到鸡蛋内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他们用接种了SG9R株疫苗的80只鸡与同时孵化的1845只未免疫鸡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商品蛋鸡 伤寒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 免疫鸡 疫苗株 血清实验 弱毒株疫苗 阻断ELISA 试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犊牦牛副伤寒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1
作者 马艳萍 黄全云 +3 位作者 汪昌燕 李剑 韩青忠 阚威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第12期10-11,15,共3页
无菌采集祁连县某草场疑似犊牛副伤寒病所致拉稀死亡犊牦牛组织样品1份,展开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特性、16S rRNA测序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样品中分离到鼠伤寒沙门氏菌,造成该草场犊牦牛拉稀死亡的疾病为沙门氏菌所致的犊牛副伤... 无菌采集祁连县某草场疑似犊牛副伤寒病所致拉稀死亡犊牦牛组织样品1份,展开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特性、16S rRNA测序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样品中分离到鼠伤寒沙门氏菌,造成该草场犊牦牛拉稀死亡的疾病为沙门氏菌所致的犊牛副伤寒病;分离株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在线Blast分析表明,该序列和GenBank中已登录(AccessionNo:NR116126、NR074910、NR074799)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相应序列之间的同源性极高,不小于99.0%;分离株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多粘菌素B高度敏感,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中度敏感,对青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头孢唑啉、羧苄西林、头孢氨苄、麦迪霉素、氯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头孢拉定、红霉素、万古霉素具有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牦牛 伤寒沙门氏菌 16S rRNA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垫草的堆积处理降低沙门氏菌的存活
12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伤寒沙门氏菌 存活率 垫草 堆积 浓度检测 试验研究 温度测量 矿物质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胚芽抗氧化肽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鸣镝 赵会燕 +3 位作者 刘静波 王莹 赵骏捷 孙晓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28-231,共4页
研究玉米胚芽抗氧化肽在小鼠体内的急性毒性及致突变性,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安全保障。采用最大耐受量法、小鼠精子畸形实验、骨髓微核实验和Ames实验对玉米胚芽抗氧化肽进行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胚芽抗氧化肽对小鼠的急... 研究玉米胚芽抗氧化肽在小鼠体内的急性毒性及致突变性,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安全保障。采用最大耐受量法、小鼠精子畸形实验、骨髓微核实验和Ames实验对玉米胚芽抗氧化肽进行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胚芽抗氧化肽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大于34 g/kg(以体质量计);3项致突变实验结果均为阴性,故玉米胚芽抗氧化肽无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抗氧化肽 精子畸形 骨髓微核 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遗传毒性研究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
14
作者 高嫣珺 聂雅 +3 位作者 陈秀云 张思微 刘瑜 卜仕金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8-93,共6页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ethylococcus capsulatus bacteria meal,MBM)拟开发为新饲料原料。本研究旨在通过遗传毒性研究和被动过敏试验评价其毒理学安全性,为其未来的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包括四个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采...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ethylococcus capsulatus bacteria meal,MBM)拟开发为新饲料原料。本研究旨在通过遗传毒性研究和被动过敏试验评价其毒理学安全性,为其未来的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包括四个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每皿剂量在0.625~10.000 mg范围内,采用TA97、TA98、TA100、TA102和TA1535五种菌株进行回复突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均设2500、5000、10000 mg/kg三个MBM剂量组,微核试验采用30 h两次给药法,精子畸形试验连续染毒5 d,分别在既定的时间采样制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设250、500、1000 mg/kg三个MBM剂量组,制备抗血清后背部皮内注射致敏,24 h和/或48 h后进行抗原激发,考察蓝色反应斑直径。所有试验均根据要求设置阴性、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有或无代谢活化系统结果(S9)时,MBM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皮肤被动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说明在设置的试验系统和剂量下MBM未显示遗传毒性和潜在的致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精子畸形试验 被动皮肤过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检测污染水体致突变性的快速简便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明阳 季秀玲 +2 位作者 倪红梅 米其利 夭建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年第5期55-57,共3页
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菌株为测试菌株,二氨基芴为阳性物,通过分析菌液体积分数、S9体积分数、阳性物质量浓度的配比关系,确定了用于污染水体致突变性检测的微量波动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测试TA97、TA100、TA102菌株在... 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菌株为测试菌株,二氨基芴为阳性物,通过分析菌液体积分数、S9体积分数、阳性物质量浓度的配比关系,确定了用于污染水体致突变性检测的微量波动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测试TA97、TA100、TA102菌株在河流水样检测中的反应情况,确定了适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系列菌株在污水检测中的反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波动法 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试验 污水 伤寒沙门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皮等中药水提物体外抗菌活性试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虹 刘磊 +1 位作者 吴润 杨孝朴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9年第2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活性试验 体外抗菌 中药材 伤寒沙门氏菌 水提物 石榴皮 中草药制剂 体外抑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中桔霉素的Ames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新芳 陈运中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58-1660,共3页
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试验(Ames试验),通过观察0.2、1.0、5.0、25.0μg/皿桔霉素处理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TA97、TA98、TA100、TA102回复突变的影响,检测红曲中桔霉素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桔霉素受试物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 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试验(Ames试验),通过观察0.2、1.0、5.0、25.0μg/皿桔霉素处理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TA97、TA98、TA100、TA102回复突变的影响,检测红曲中桔霉素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桔霉素受试物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亦未呈现剂量反应关系,试验结果为阴性,红曲中桔霉素未表现出致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霉素 伤寒沙门氏菌试验(Ames试验)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的致突变因子/致癌因子的筛选
18
作者 王桂山 《商业研究》 1980年第3期49-51,共3页
提起癌症,人们常常不寒而傈,它已占人类死因的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虽然肿瘤病因尚不清楚。但知约80—90%是由食物添加剂、药物、真菌毒素、“三废”(废气、废液、废渣)、防腐剂、化工产品、放射线、病毒等环境因子引起的。... 提起癌症,人们常常不寒而傈,它已占人类死因的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虽然肿瘤病因尚不清楚。但知约80—90%是由食物添加剂、药物、真菌毒素、“三废”(废气、废液、废渣)、防腐剂、化工产品、放射线、病毒等环境因子引起的。其中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因此,在商业部门加强检查致癌因子是预防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过去用动物实验检索某种致癌因子,需时2—3年,耗资惊人。今天,有机化合物数量与日俱增。单用动物实验法是难以胜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因子 突变因子 动物实验 有机化合物 培养基 伤寒沙门氏菌 变异株 添加剂 回复突变 组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陈文品 刘勤晋 +1 位作者 白文祥 李清泽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8-212,共5页
以烘青绿茶作对照,用经典方法对云南产代表性厂家生产的一年、五年和十年三个普洱茶产品进行了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四个茶样的小白鼠骨髓微核试验、畸形精子检测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所测试的普洱茶样和烘青绿茶样对原... 以烘青绿茶作对照,用经典方法对云南产代表性厂家生产的一年、五年和十年三个普洱茶产品进行了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四个茶样的小白鼠骨髓微核试验、畸形精子检测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所测试的普洱茶样和烘青绿茶样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生殖细胞都没有致突变性。排除了普洱茶对引起染色体断裂损伤、基因碱基置换和移码等致突变性。试验还发现试样对其他因素引起的微核率的增加有拮抗作用。从遗传毒性证明了四个茶样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表明正规厂家生产的普洱茶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遗传毒性 精子畸形试验 骨髓微核试验 沙门伤寒杆菌回复突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减毒细菌运送CD8^+T细胞表位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志明 张晓明 +3 位作者 焦新安 Richard Lo-Man Claude Leclerc 刘秀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0-733,共4页
目的:分析重组减毒菌体外运送CD8+T细胞表位的效应。方法:以表达卵清蛋白(OVA)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CD8+T细胞表位的重组菌13A(ptG2F)、25A(ptG2F)和SL7207(ptG2F)感染抗原提呈细胞(APC)LKb、LLd和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 目的:分析重组减毒菌体外运送CD8+T细胞表位的效应。方法:以表达卵清蛋白(OVA)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CD8+T细胞表位的重组菌13A(ptG2F)、25A(ptG2F)和SL7207(ptG2F)感染抗原提呈细胞(APC)LKb、LLd和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应用体外抗原提呈试验检测APC对重组菌运送的CD8+T细胞表位的提呈效应。结果:感染试验证实,减毒菌13A、25A和SL7207对LKb细胞或LLd细胞均具有良好的侵袭能力,BMDC对重组菌具有很好的摄取功能。抗原提呈试验结果显示,在感染的早期(2h),LKb、LLd细胞和BMDC均可提呈重组菌13A(ptG2F)或SL7207(ptG2F)运送的T细胞表位;在感染的晚期(48h),LKb细胞对OVA257-264CD8+T细胞表位的提呈效应降低,LLd细胞对LCMV118-132CD8+T细胞表位的提呈效应增强。3种APC均不能提呈25A(ptG2F)运送的T细胞表位。另外,在同样的作用条件下,BMDC对减毒菌运送的抗原表位的提呈效应要强于LKb和LLd细胞。结论:重组菌能运送CD8+T细胞表位,为基于减毒细菌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分子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T细胞表位 减毒大肠杆菌 减毒伤寒沙门氏菌 体外抗原提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