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鼓膜切开置管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良嗣 彭解人 +3 位作者 许耀东 郑亿庆 陈秋坚 吴永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鼓膜切开置管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 (83耳 )应用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至 5年 ,83耳中 76耳语频听力提高 15~ 35dB ,7耳听力无明显改善 ,与鼓膜穿孔和内陷... 目的 探讨儿童鼓膜切开置管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 (83耳 )应用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至 5年 ,83耳中 76耳语频听力提高 15~ 35dB ,7耳听力无明显改善 ,与鼓膜穿孔和内陷有关。手术治愈率达 91.5 6 % (76 / 83)。术后并发症 :耳漏 6耳经治疗后干耳 ,转归为穿孔 ;通气管坠入中耳腔 1耳 ,扩大切口取出 ,转归为穿孔 ;通气管阻塞 4耳 ;通气管脱出 3耳 ;鼓室硬化 4耳 ;鼓膜内陷 5耳。并发症发生率是 2 7.71% (2 3/ 83)。结论 儿童鼓膜切开置管术的并发症与诸多因素有关 ,可影响少数患儿远期的听力恢复 ,应积极防治 ,以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鼓膜切开置管术 并发症 分泌性中耳炎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鼓膜切开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伍辉萍 杨承祥 +2 位作者 洪彬源 蔡日生 刘梅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584-2585,共2页
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氯胺酮具有镇静及良好的镇痛作用,是目前小儿手术麻醉首选药.但术后不良反应多。本文探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鼓膜切开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 鼓膜切开置管术 小儿手术 临床研究 氯胺酮 丙泊酚 麻醉 分泌性中耳炎 术后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裂伴发中耳炎的诊治要点 被引量:9
3
作者 郑谦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3-465,共3页
腭裂伴发中耳炎的诊治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较早地在国内开展了腭裂伴发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本文对腭裂伴发中耳炎的高发性、隐匿性和潜在危害性进行介绍,并提出了早期积极治疗是腭裂... 腭裂伴发中耳炎的诊治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较早地在国内开展了腭裂伴发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本文对腭裂伴发中耳炎的高发性、隐匿性和潜在危害性进行介绍,并提出了早期积极治疗是腭裂伴发中耳炎的基本治疗原则,总结了鼓膜切开置管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技术要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中耳功能 听力 鼓膜切开置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手术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翔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患儿手术治疗前后中耳积液和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09—2011年收治的57例(93耳)SOM患儿(SOM组),均行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和黏液促排剂。分别在手术治...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患儿手术治疗前后中耳积液和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09—2011年收治的57例(93耳)SOM患儿(SOM组),均行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和黏液促排剂。分别在手术治疗前后检测SOM患儿中耳积液和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并以我院2010—2011年员工的10例健康儿童血浆样本作为对照组。结果 (1)57例(93耳)患儿中,有51例(84耳)成功采集到中耳积液,其TNF-α、IL-2、IL-6、IL-10阳性率分别为84.5%(71/84)、78.6%(66/84)、86.9%(73/84)和82.1%(69/84)。(2)病程≤14 d的SOM患儿中耳积液中IL-2、IL-6水平均高于病程>14 d的患儿(P<0.05),病程与中耳积液中IL-2、IL-6水平呈负相关(r=-0.476,P<0.05;r=-0.366,P<0.05);而病程>14 d的患儿中耳积液中TNF-α、IL-10水平均高于病程≤14 d的患儿(P<0.05),病程与中耳积液中TNF-α、IL-10水平呈正相关(r=0.387,P<0.05;r=0.484,P<0.01)。(3)治疗前SOM组患儿中耳积液中TNF-α、IL-2、IL-6、IL-10水平均高于SOM组血浆、对照组血浆水平(P<0.05),SOM组血浆IL-2、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浆水平(P<0.05);有93%(53/57)的SOM患儿经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后中耳积液消失,听力恢复正常或改善;伴随着血浆上述4个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下降(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在儿童SOM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随着病程的进展和手术治疗而变化,故炎性细胞因子可作为儿童SOM发病和治愈诊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伴渗出液 细胞因子类 鼓膜切开置管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样体消融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5
作者 苑梦飞 童步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腺样体消融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于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诊断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年龄在7-12岁之间患者30例55耳,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6例28耳)和对照组(14例27耳... 目的探讨腺样体消融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于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诊断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年龄在7-12岁之间患者30例55耳,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6例28耳)和对照组(14例27耳)。研究组手术方式为:腺样体消融术+鼓膜切开置管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照组为:腺样体消融术+鼓膜切开置管术。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听力结果。根据鼻内窥镜下示咽鼓管咽口无明显扩张,气骨导差≤10dBHL,或气骨导差缩小>15dBHL,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62.9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2.675,P<0.01)。结论腺样体消融术同期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更为有效的改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近期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鼓膜切开置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