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黔东南及邻区加里东运动的表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戴传固
陈建书
卢定彪
马会珍
王雪华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0-534,共5页
-
基金
贵州省地质系列图及综合研究项目成果
-
文摘
加里东运动对黔东南地区的沉积格局、岩浆活动、变形变质影响明显,形成了上古生界与下伏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广西罗城-龙胜、湖南通道地区是加里东运动的构造高位区,向西至黔东地区在平面上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表现为下伏地层分别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早期的沉积反映出在构造高位区缺失沉积物,为剥蚀区,而在构造高位区的东、西两侧出现了泥盆纪早期的沉积,为坳陷区;接触界面的特征表现为从高角度不整合、低角度不整合至平行不整合;变形变质程度逐渐减弱,下古生界的变质程度从明显至不明显,从紧闭型阿尔卑斯式褶皱至开阔型阿尔卑斯式褶皱。同样,从广西罗城—龙胜向东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反映该地区加里东运动的中心位置为广西罗城—龙胜、湖南通道一线,是该地区加里东期造山带的中心,在区域上可能向北东方向沿桃江、景德镇一线延伸,是南华裂谷海槽萎缩、消亡的具体体现。
-
关键词
加里东运动
地质意义
黔东南及邻区
-
Keywords
Caledonian Movement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southeastern Guizhou and its adjacent area
-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