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USLE模型的帽儿山实验林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侵蚀动态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吕沅杭 王姿澄 董灵波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共13页
为解决定量评估帽儿山实验林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的问题,以帽儿山实验林场1983、1993、2004、2016年4期二类调查数据和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修订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 为解决定量评估帽儿山实验林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的问题,以帽儿山实验林场1983、1993、2004、2016年4期二类调查数据和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修订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模型对帽儿山实验林场平均土壤侵蚀量进行动态评估,并量化和分析不同林分类型与土壤侵蚀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时期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年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0.26、0.24、0.10、0.17 t/(hm^(2)·a),其中各期土壤侵蚀强度处于0~1 t/(hm^(2)·a)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98.79%、98.68%、99.88%、98.88%;1983—2016年土壤侵蚀强度未发生变化的区域占70.4%,高等级侵蚀强度向低等级侵蚀强度转移的面积占25.1%,而低等级侵蚀强度向高等级侵蚀强度转移的面积仅占4.5%,表明帽儿山实验林场土壤侵蚀状况整体趋势良好;6种林分类型中,软阔天然林、硬阔天然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蒙古栎天然林和针阔混交天然林在1983年的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0.150、0.161、0.054、0.110、0.121、0.083 t/(hm^(2)·a);到2016年,其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下降53.7%、61.2%、30.3%、83.0%、46.8%、23.2%;除软阔天然林、落叶松人工林和针阔混交天然林于2004—2006年期间土壤侵蚀量轻微增加以外(0.003~0.016 t/(hm^(2)·a)),其余林分类型平均土壤侵蚀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模型 林分类型 时空变化 帽儿实验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景观格局及破碎化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淑娟 王明玉 +2 位作者 李文友 郭春景 王凤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52,共4页
利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10 000的林相图(根据 1999年航测照片及 1999年调查材料绘制而成)、1:10 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1999)和实地调查资料,在ARC/INFO支持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帽儿山林场各种景观类型的形状指数、... 利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10 000的林相图(根据 1999年航测照片及 1999年调查材料绘制而成)、1:10 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1999)和实地调查资料,在ARC/INFO支持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帽儿山林场各种景观类型的形状指数、破碎化指数进行了分析:自然景观的形状指数、形状破碎化指数均大于人工景观;景观斑块数破碎化指数取决于斑块的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林业大学 帽儿 实验林场 景观格局 破碎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地区森林资源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4
3
作者 丁壮 姚余君 宋日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7-89,共3页
依据相关历史资料,初步研究了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地区森林资源的历史变迁,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变迁原因、过程和结果,提出了恢复森林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帽儿实验林场 地区 森林资源 历史变迁 掠夺式采伐 恢复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林业科学发展 确保实现“双增”目标——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实现“双增”目标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文化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3-16,共4页
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依靠东北林业大学为科技支撑,建场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研究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通过科学经营,森林面积和林分蓄积量实现了双增长。帽儿山实验林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兴林富民... 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依靠东北林业大学为科技支撑,建场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研究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通过科学经营,森林面积和林分蓄积量实现了双增长。帽儿山实验林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坚持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科学采伐,把林场建设成为环保、文明、现代化的生态林场,真正实现林业的"双增"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儿实验林场 “双增”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帽儿山实验林场可持续发展水平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泓莹 董灵波 刘兆刚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0,共10页
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是研究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多数相关研究仅对研究区域现状进行分析,对区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仿真预测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以帽儿山实验林场2004年和2016年的2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 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是研究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多数相关研究仅对研究区域现状进行分析,对区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仿真预测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以帽儿山实验林场2004年和2016年的2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前人经验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选择23项指标建立经营单位尺度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指数加权法计算得到评价结果;并借助系统动力学方法,采用Vensim PLE软件绘制系统动力学流程图,寻找变量间的关系,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未来至2035年5种不同发展路径下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4年可持续发展水平为0.597,2016年为0.833,表明帽儿山实验林场已经由弱可持续阶段提升到了初级可持续阶段,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在模拟的5种发展路径中,综合发展型可使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于2035年达到0.924,相比于保持现状型路径(模拟水平0.899)及其他发展路径,其为更优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儿实验林场 可持续发展 熵权法 AHP法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帽儿山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6
6
作者 林英华 孙家宝 +3 位作者 刘海良 张夫道 孙龙 金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7,共7页
2002年5-9月,采用大型改良干漏斗和手拣法对天然次生针叶林(A)、天然次生混交林(B)、人工针叶林(C)、人工混交林(D)进行调查,共获得干生土壤动物30045只(未鉴定个体24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56科,其中土层(0~15 cm)7 631... 2002年5-9月,采用大型改良干漏斗和手拣法对天然次生针叶林(A)、天然次生混交林(B)、人工针叶林(C)、人工混交林(D)进行调查,共获得干生土壤动物30045只(未鉴定个体24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56科,其中土层(0~15 cm)7 631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41科,森林凋落物层22 390只,隶属3门10纲21目3亚目50科.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群落类群数在4种林型中均表现为D>A>B>C.土壤动物个体和类群数在同一林型垂直分布现象明显,个体数一般表现为0~5 cm最多,10~15 cm最少,类群均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而递减.多样性指数(H')最大值和最小值因群落、月份不同而不同,其相对大小为D>C>A>B,Pielou指数(Js)和辛普森优势度指数(C)总体水平变化与多样性指数相同.Jaccard(q)和Gower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群落组成具有很高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 多样性 帽儿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区6种主要林分类型凋落物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东来 毛子军 +1 位作者 朱胜英 周彪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对帽儿山林区水曲柳、落叶松等6种主要林分的年凋落量、凋落物组成及分解动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六种林分的年凋落量分别为水曲柳(5.57 t.hm-2)、蒙古栎(4.31 t.hm-2)、山杨(4.27 t.hm-2)、落叶松(4.08 t.hm-2)、红松(5.62 t.hm-2... 对帽儿山林区水曲柳、落叶松等6种主要林分的年凋落量、凋落物组成及分解动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六种林分的年凋落量分别为水曲柳(5.57 t.hm-2)、蒙古栎(4.31 t.hm-2)、山杨(4.27 t.hm-2)、落叶松(4.08 t.hm-2)、红松(5.62 t.hm-2)、樟子松(5.56 t.hm-2);(2)六种林分其叶的年凋落量占年总凋落量的比例明显大于其它组分,是其凋落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3)经过近1 a时间的分解,测得6种林分凋落叶分解速率依次为:水曲柳>樟子松>落叶松>山杨>蒙古栎>红松;经模拟研究表明,水曲柳凋落叶95%分解需3.5 a;蒙古栎需8.0 a;山杨需6.7 a;落叶松需6.6 a;红松需8.8 a;樟子松需4.4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帽儿 森林生态系统 林分类型 凋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儿山的潜在沟系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罗传文 石福孙 高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53,共4页
定义了潜在沟系的概念 ,并将帽儿山的潜在沟系分为平行沟、陡坡显沟和平坦沼泽三种类型。同时应用ARCVIEWGIS的空间分析系统对帽儿山的潜在沟系进行了计算 ,结果发现 :帽儿山的潜在沟系与现有沟系图非常相似 。
关键词 帽儿 潜在沟系 应用 空间分析 DEM 黑龙江 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人工林下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的幼苗更新 被引量:6
9
作者 Salahuddin 董慧 +1 位作者 及利 杨立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33,共6页
落叶松幼苗在其人工林内难以更新。为探讨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是否具有在落叶松人工林内成功定植并替代落叶松更新的潜力,采用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在不同落叶松人工林(样地Ⅰ:1 300株·hm^(-2)的平地,样地Ⅱ,660株·hm^(... 落叶松幼苗在其人工林内难以更新。为探讨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是否具有在落叶松人工林内成功定植并替代落叶松更新的潜力,采用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在不同落叶松人工林(样地Ⅰ:1 300株·hm^(-2)的平地,样地Ⅱ,660株·hm^(-2)的平地;样地Ⅲ,330株·hm^(-2)的平地;样地Ⅳ,660株·hm^(-2)的坡地)下进行人工更新。结果表明:1)样地Ⅰ和样地Ⅱ更适宜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的存活,且同一样地内,红皮云杉幼苗的成活率均高于青海云杉的;2)同一样地内,红皮云杉幼苗的地上生物量均高于青海云杉的,并且在样地Ⅰ和样地Ⅱ红皮云杉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青海云杉的;3)在不同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的1级根均有较好的外生菌根侵染;4)红皮云杉幼苗的1级根直径受环境影响较大,而青海云杉幼苗的1级根皮层厚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同一样地内,2种云杉幼苗的1级根解剖结构除在样地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外,在其它样地基本无显著差异。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均适宜在落叶松人工林内存活,但相对高密度的林分更适宜云杉幼苗的生长,且红皮云杉比青海云杉更具生长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红皮云杉 青海云杉 幼苗更新 幼苗成活率 菌根侵染 地上生物量 根系解剖结构 黑龙江帽儿山实验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栗的栽培与利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柏林 李忠珍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年第3期24-24,共1页
醋栗(Ribes grossularia·L.)是醋栗科醋栗属浆果类果树,又名灯笼果,多年生的小灌木。目前主栽的有欧,洲醋栗和刺果茶镳两类,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西部。我国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帽儿山、一面坡、石头河子... 醋栗(Ribes grossularia·L.)是醋栗科醋栗属浆果类果树,又名灯笼果,多年生的小灌木。目前主栽的有欧,洲醋栗和刺果茶镳两类,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西部。我国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帽儿山、一面坡、石头河子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栗 栽培 野生资源 黑龙江 浆果类 小灌木 多年生 帽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林业大学简介
1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东北林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学校创建于1952年7月... 东北林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学校创建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1985年8月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开启了学校建设的新篇章。2000年,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学校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协调发展 东北林业大学 实验林场 林业工程 国有林区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帽儿 实习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言
12
作者 红松 樟子松 +1 位作者 落叶松(长白 兴安)种源试验专题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2期3-4,共2页
红松、樟子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地理种源研究专题是国家经委、计委、科委和财政部通过林业部下述的“六五”、“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之一。该项目由东北林业大学主持,参加协作攻关的有东北、内蒙古各省(区)有关的33个林业大专院... 红松、樟子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地理种源研究专题是国家经委、计委、科委和财政部通过林业部下述的“六五”、“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之一。该项目由东北林业大学主持,参加协作攻关的有东北、内蒙古各省(区)有关的33个林业大专院校、科研和生产单位。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大兴安岭林管局林业科学研究所、龙江县错海林场、牡丹江林管局石河实验林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林场 内蒙古大兴安岭 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科学 长白落叶松 地理种源 攻关项目 兴安落叶松 帽儿 研究专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栗的栽培与利用
13
作者 董畅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6年第10期16-16,共1页
醋栗(Ribes grossularia·L.)是醋栗科酣栗属浆果炎果树,俗称灯笼果,多年生的小灌木。目前主栽的有欧洲醋栗和刺果茶镳两类,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阴部,我国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帽儿山、一面坡、石头河子一带。
关键词 醋栗 栽培 野生资源 黑龙江 小灌木 多年生 帽儿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