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urotropin拮抗6-OHDA诱导大鼠早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1
作者 栾萍 刘军 +2 位作者 肖颂华 周道有 李庆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托平(neurotropin)对6-OHDA诱导的SD(Sprague-Dawley)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极早期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组SD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分3组,每组16只,分别用神经托平15、30、45U·kg-1·d-1腹腔内注射,对... 【目的】探讨神经托平(neurotropin)对6-OHDA诱导的SD(Sprague-Dawley)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极早期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组SD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分3组,每组16只,分别用神经托平15、30、45U·kg-1·d-1腹腔内注射,对照组(32只)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2周后用6-OHDA立体定向注射于大鼠纹状体区。在6h、12h、24h、48h、72h、96h、1周及2周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黑质细胞的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纹状体区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6-OHDA作用后的6h即可检测到黑质细胞凋亡,在48h达到高峰,凋亡率6.4%±0.2%;神经托平30、45U·kg-1·d-1预处理后则可降低细胞凋亡(P<0.05),其中45U·kg-1·d-1预处理组在48h仅为2.3%±0.1%,与实验组比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纹状体区多巴胺能神经纤维含量的减少较对照组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5U·kg-1·d-1组则无明显效果。【结论】大剂量神经托平可拮抗神经毒性物质对黑质神经元的凋亡作用,避免了投射至纹状体区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的减少,为今后探讨帕金森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OHDA 纹状体 凋亡 大鼠 对照组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早期 拮抗 神经递质 黑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黑质多巴胺能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厚广 鲍远程 +3 位作者 陆建明 尤年兴 汪翰 杨志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对帕金森病 (PD)大鼠模型的保护性治疗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 6 羟基多巴制作PD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模型组 ,GSH组 ,左旋多巴 (L dopa)组 ,GSH并L dopa组 ,并设正常组 ,给药结束后行...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对帕金森病 (PD)大鼠模型的保护性治疗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 6 羟基多巴制作PD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模型组 ,GSH组 ,左旋多巴 (L dopa)组 ,GSH并L dopa组 ,并设正常组 ,给药结束后行电镜观察 ,并测定各组其余大鼠黑质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丙二醛 (MDA)、活性氧 (ROS)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水平 ,测定尾状核头部多巴胺 (DA)、高香草酸 (HVA)及单胺氧化酶 B(MAO B)水平。结果 ①GSH组旋转行为无明显变化 ,但GSH并L dopa组可使大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 ;②GSH能减轻黑质区氧化应激损伤 ;③GSH能增强黑质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活性 ;④GSH组对MAO B活性及DA、HVA含量和DA/HVA比值均无明显影响 ;⑤电镜下发现模型组存在大量中、晚期凋亡细胞 ,而GSH组以早、中期凋亡为主。结论 ①GSH能减轻PD模型大鼠黑质区氧化应激损伤 ,并对线粒体呼吸链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②GSH与L dopa合用 ,既可有效改善症状 ,又对残存DA能神经元具有保护性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帕金森病 细胞保护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干预治疗6-羟多巴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蔚文 刘焯霖 +3 位作者 徐浩文 谢安木 叶钦勇 陈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油对6-羟多巴(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行为学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该药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6-OHDA组40只、灵芝孢子油+6-OHDA组40只。通过脑部立...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油对6-羟多巴(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行为学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该药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6-OHDA组40只、灵芝孢子油+6-OHDA组40只。通过脑部立体定向法将6-OHDA注射到SD大鼠一侧黑质致密部建立6-OHDA大鼠PD模型,灵芝孢子油+6-OHDA组在造模前3d开始给灵芝孢子油每天500mg/kg,连续10d。6-OHDA组喂食生理盐水做对照。造模后每周给予阿朴吗啡观察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4周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物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westernblot法对TH蛋白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①灵芝孢子油+6-OHDA组出现旋转行为的大鼠比例为10%,6-OHDA组为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物含量在两组间存在差异,多巴胺手术侧含量/手术对侧含量在灵芝孢子油+6-OHDA组为(60.12±7.5)%,在6-OHDA组为(38.58±7.26)%。③在黑质致密带区灵芝孢子油+6-OHDA组的TH免疫阳性细胞及TH蛋白表达量均较6-OHDA组显著增多。【结论】灵芝孢子油能明显改善6-OHDA大鼠模型行为学,增加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物含量并提高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残存率,提示灵芝孢子油可能具有减缓PD病变进程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 6-羟多巴 帕金森病 实验研究 大鼠模型 干预治疗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6-OHDA 纹状体多巴 免疫组织化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western 模型行为学 黑质致密部 酪氨酸羟化酶 免疫阳性细胞 神经保护作用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G对MPTP模型小鼠干预作用的观察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如意 张丽 +1 位作者 吴燕川 李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88-88,共1页
目的观察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SG)对MPTP连续腹腔注射拟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行为学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SG小剂量组(TSG60mg·kg^-1)和TSG大剂量组(TSG120mg&... 目的观察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SG)对MPTP连续腹腔注射拟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行为学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SG小剂量组(TSG60mg·kg^-1)和TSG大剂量组(TSG120mg·kg^-1).MPTP30mg·kg^-1腹腔注射5d建立拟PD小鼠模型,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采用爬杆实验、转棒实验和自主活动实验测试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黑质处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各组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爬杆实验中,模型组小鼠爬杆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转棒实验中,小鼠的在棒时间明显缩短.模型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减少.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脑黑质处T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和HVA的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小鼠相比,TSG用药组小鼠运动协调性明显增强,脑黑质处TH阳性细胞数量增加.TSG能明显升高小鼠纹状体内DA及DOPAC含量.结论TSG可改善拟PD模型小鼠的行为学,保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TSG很可能具有潜在的防治P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小鼠 MPTP TSG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干预作用 连续腹腔注射 C57BL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卉 陈生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9-43,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异常,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和纹状体多巴胺递质进行性减少为其典型的病理生化特征...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异常,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和纹状体多巴胺递质进行性减少为其典型的病理生化特征。虽然至今仍缺乏病因治疗手段,但已有多种抗帕金森病药物及手术治疗被证实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在临床实践中,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性、病情进展速度及长期治疗难以避免的药物不良反应,尤其运动并发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帕金森病药物 病因治疗 循证医学证据 Parkinson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 静止性震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乔海莲 范光丽 +2 位作者 陈正礼 王跃嗣 张永德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3年第5期70-72,共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与消失及纹状体中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降低的一种疾病,长期困扰着中老年人,虽然病因比较明确,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特别的治疗方法或药物能彻底根治PD。本文就PD治疗以...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与消失及纹状体中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降低的一种疾病,长期困扰着中老年人,虽然病因比较明确,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特别的治疗方法或药物能彻底根治PD。本文就PD治疗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等方面作了简要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纹状体 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不同症状的效果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宇书 张立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49-1253,共5页
帕金森病又称作特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简称Parkinson病,也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也是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PD主要的病理生化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性缺失、纹状体多巴胺... 帕金森病又称作特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简称Parkinson病,也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也是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PD主要的病理生化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性缺失、纹状体多巴胺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刺激治疗 PARKINSON病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症状 频率 锥体外系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婷 王德强 刘宗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8-482,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黑质变性疾病,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为1.7%,患病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近[1]。其典型的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残存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胞质内出现病理标志...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黑质变性疾病,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为1.7%,患病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近[1]。其典型的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残存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胞质内出现病理标志物路易小体(Lewy’s body)。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运动症状,以及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抑郁等非运动症状,构音和吞咽相关肌强直还可以导致言语障碍和吞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帕金森病 刺激治疗 非运动症状 病理特征 运动迟缓 吞咽障碍 变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式设备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罗雨鹭 陈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42-1146,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临床上典型的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僵直和姿势不稳,其发病机制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有关。研究表明,我国5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70万人患有帕金森...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临床上典型的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僵直和姿势不稳,其发病机制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有关。研究表明,我国5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70万人患有帕金森病,与发达国家的患病率相当。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患病人数在未来将保持增长并长期维持在高水平状态。同时,帕金森病的异质性很强,其症状的个体化监测与治疗一直是一项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迟缓 帕金森病 运动症状 静止性震颤 可穿戴式设备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发病机制 应用及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早期诊断 被引量:1
10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I0002-I0002,共1页
关键词 早发性帕金森病 发病机制 早期诊断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Α-突触核蛋白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线粒体功能缺陷 散发性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