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1
作者 刘永强 《山西林业》 2025年第1期20-21,共2页
对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发现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1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和特有树种青毛杨等重点保护植物,这些植物均受到不同威胁,并提出保护对策。
关键词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植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与保护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宣境 《山西林业》 2024年第6期36-37,共2页
采用样线法、直接计数法对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并从鸟类组成、数量等级、生境与分布、区系组成、居留型等方面对鸟类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忍冬属植物调查
3
作者 裴敏秀 《山西林业》 2024年第6期38-39,共2页
忍冬属植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用和观赏植物。通过对黑茶山自然保护区忍冬属植物进行全面调查,探讨了植物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前景,旨在为该类植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忍冬属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多样性和区系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樊恩宇 廉梅霞 +2 位作者 张芳 张静 马国强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第11期74-75,共2页
为深入了解山西黑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和野生动物的资源分布,野外调查小组经3年22次野外系统调查,并综合相关文献,对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完善。保护区两栖动物类1目3科4属5种,占山西省两栖类种数的... 为深入了解山西黑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和野生动物的资源分布,野外调查小组经3年22次野外系统调查,并综合相关文献,对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完善。保护区两栖动物类1目3科4属5种,占山西省两栖类种数的38.5%,全国两栖类种数的1.8%;爬行类2目5科8属14种,占山西省爬行类种数的51.9%,占全国爬行动物种数的3.7%;鸟类13目36科101属158种,占山西省鸟类种数的48.2%;兽类6目15科35属42种,占山西省兽类种数的62.7%,占全国兽类种数的8.1%。保护区分布的褐马鸡、原麝、金钱豹等珍稀野生动物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动物多样性 动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多样性和区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樊恩宇 廉梅霞 +2 位作者 张芳 张静 马国强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第10期69-70,共2页
为深入了解山西黑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和野生动物的资源分布,野外调查小组经3年22次野外系统调查,并综合相关文献,对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完善。保护区两栖动物类1目3科4属5种,占山西省两栖类种数的... 为深入了解山西黑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和野生动物的资源分布,野外调查小组经3年22次野外系统调查,并综合相关文献,对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完善。保护区两栖动物类1目3科4属5种,占山西省两栖类种数的38.5%,全国两栖类种数的1.8%;爬行类2目5科8属14种,占山西省爬行类种数的51.9%,占全国爬行动物种数的3.7%;鸟类13目36科101属158种,占山西省鸟类种数的48.2%;兽类6目15科35属42种,占山西省兽类种数的62.7%,占全国兽类种数的8.1%。保护区分布的褐马鸡、原麝、金钱豹等珍稀野生动物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动物多样性 动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样地样线调查方法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程艳琴 《山西林业》 2022年第S01期38-39,共2页
固定样地和样线监测是自然保护区常用的野生动植物监测手段之一。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长期监测,了解和掌握了辖区植被密度、盖度、生物量、种类数量分布以及野生动物状况。
关键词 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固定样地样线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林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海民 《山西林业》 2020年第1期24-25,共2页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分布广泛,生长状况良好,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介绍了保护区常见的几种植被类型及主要分布区域,为保护区油松资源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油松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分析
8
作者 刘建光 《山西林业》 2016年第5期8-9,12,共3页
对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地的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等生态效益进行了定量、定性评价分析,为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毛杨种群调查研究
9
作者 白利云 《山西林业》 2023年第1期30-31,56,共3页
对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青毛杨现存种群分布与生境和种群数量,采用每木调查法、样方法等进行了调查,初步掌握了青毛杨种群的具体分布区域、种群数量和致濒原因。
关键词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毛杨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建平 《山西林业》 2016年第2期10-11,23,共3页
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从8个方面评价了该保护区的保护价值,为科学管理、科学保护自然保护区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山西茶山 自然保护区 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对策探讨
11
作者 刘永强 《山西林业》 2025年第4期16-17,共2页
分析了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面临的困境,从提升森林资源管护意识、强化生态管护员队伍建设、加强先进技术与装备应用、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山西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 管护困境 改革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的集群行为及活动节律
12
作者 张静宜 熊欢 +7 位作者 刘雪艳 吴燕芳 马妍 夏瑨宇 胡星月 陈红州 陈伟 杨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97-100,105,共5页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黑麂的活动节律进行调查,共获得黑麂照片数量220张。通过照片数据分析,该保护区内黑麂独雌最多,独雄次之,混合群数量较少;黑麂为双峰型日活动节律最高峰在18:00左右,表明黑麂为...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黑麂的活动节律进行调查,共获得黑麂照片数量220张。通过照片数据分析,该保护区内黑麂独雌最多,独雄次之,混合群数量较少;黑麂为双峰型日活动节律最高峰在18:00左右,表明黑麂为典型的昼行性动物,揭示了该区域黑麂昼夜的活动模式,各季节活动节律的重叠系数表明,黑麂的季节性日活动节律有不同的重叠程度。该研究结果为江西婺源森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黑麂的活动模式和种群结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 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潜在栖息地的生态适宜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文辉 岳晓雷 +1 位作者 高鹏 夏淑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6-903,共8页
选择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它们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期对黑麂生境保护提供指导意义。在总结黑麂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分析对黑麂栖息地生态适宜性有重要影响的4种因素:植被因... 选择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它们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期对黑麂生境保护提供指导意义。在总结黑麂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分析对黑麂栖息地生态适宜性有重要影响的4种因素:植被因子、地形因素、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对不同因素在一年四季的影响权重综合赋值,结合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确定黑麂潜在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准则与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毛竹Phyllosta~hysedulis林和针叶林的不合理分布和800~1000m海拔处较为强烈的人为干扰,研究区域内黑麂潜在适宜栖息地、次适宜栖息地和不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2122,3.0222,和2.9922km。,占地比例分别为34.8%,32.7%和32.5%。天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潜在生境的保护,需要加强对上坡位人为干扰的控制,同时通过建立生态绿道,强化潜在适宜栖息地之间的联系,促进次适宜栖息地向适宜栖息地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栖息地利用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日活动节律和垂直迁移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伟成 郑子洪 +4 位作者 刘菊莲 王宇 杨晓君 黄林平 肖燕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0-296,共7页
为准确全面地了解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在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日活动节律和某些栖息地生态因子选择的季节性规律,于2017年10月—2021年2月,在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法对黑麂日活动节律和垂直迁移的季节变化进... 为准确全面地了解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在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日活动节律和某些栖息地生态因子选择的季节性规律,于2017年10月—2021年2月,在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法对黑麂日活动节律和垂直迁移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研究期间,共拍摄到352张黑麂照片,提取到243次有效探测。结果显示:黑麂是晨昏双峰型的昼行性动物。通过四季对比发现,黑麂夏季的活动强度比春季、秋季和冬季高,而各季节间的日活动高峰期时间段和数量存在差异。黑麂偏好栖息于坡度为20°~40°的栖息地,海拔选择和坡位选择存在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活动节律 垂直迁移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初步监测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国富 尹伟平 +4 位作者 邱国良 李天芳 李显达 陈福元 张俊利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9-565,共7页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境内,地处大、小兴安岭山脉结合部,保护区面积为46743 hm^2。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共布设80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资源进行初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境内,地处大、小兴安岭山脉结合部,保护区面积为46743 hm^2。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共布设80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资源进行初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可确定的兽类和鸟类共6目15科19种,其中兽类10种,隶属于3目7科,鸟类9种,隶属于3目8科。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分别为狼、猞猁、棕熊、雪兔和驼鹿。对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3个物种的日活动节律进行分析发现:西伯利亚狍、野猪和赤狐的日活动频次峰值均出现在18:00~20:00时段。本研究初步提供了保护区内兽类的相对丰富度数据,有助于保护区以后科研和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江中央站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生物多样性 活动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雀形目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庆 李国富 +2 位作者 尹伟平 陈福元 邱国良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4-844,共11页
2016年6月~2017年5月,利用样点法、样线法、网捕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记录雀形目鸟类22科101种,共计9758只。其中,山雀科鸟类数量最多,共记录1865... 2016年6月~2017年5月,利用样点法、样线法、网捕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记录雀形目鸟类22科101种,共计9758只。其中,山雀科鸟类数量最多,共记录1865只,占记录鸟类数量的19. 11%;鸫科鸟类种类最多,共记录14种,占记录鸟类种类的13. 86%;沼泽山雀(Parus palustris)为极优势种,共记录1047只,占全部识别鸟类总数量的10. 73%,优势种共记录29种,为普通鳾(Sitta europaea)、银喉长尾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白鹡鸰(Motacilla alba)、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田鹀(Emberiza rustica)等,占识别鸟类数量的72. 75%;雀形目鸟类科的多样性指数为2. 6643,均匀度指数为0. 5773,优势度指数为0. 0877,鸟类种的多样性指数为3. 7363,均匀度指数为0. 4067,优势度指数为0. 0361。本研究为保护区今后鸟类相关科学研究及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江中央站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雀形目鸟类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长臂猿栖息地森林群落结构研究
17
作者 李永昌 陆玉云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4期67-71,共5页
根据黑长臂猿的分布情况,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13块20 m×20 m样地进行栖息地森林群落结构调查.结果为黑长臂猿栖息地为以木果石栎、疏齿栲、红木荷等为代表的典型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栖息地受人为干扰较少、植被天... 根据黑长臂猿的分布情况,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13块20 m×20 m样地进行栖息地森林群落结构调查.结果为黑长臂猿栖息地为以木果石栎、疏齿栲、红木荷等为代表的典型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栖息地受人为干扰较少、植被天然更新能力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臂猿 栖息地 森林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任重道远
18
作者 孙景池 刘忠友 《内蒙古林业》 2010年第1期18-18,共1页
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南部,燕山山地努鲁儿虎山中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0°00′00″-121°31′36″,北纬42°00′00″-42°14′14″。大黑山自然保护区地处西辽河一级支流教来河的源头,... 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南部,燕山山地努鲁儿虎山中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0°00′00″-121°31′36″,北纬42°00′00″-42°14′14″。大黑山自然保护区地处西辽河一级支流教来河的源头,是一个以保护草原、森林等生态系统多样性及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西辽河水源涵养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丘陵山地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丘陵山地 野生动植物 地理坐标 保护对象 西辽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蜂农直补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树壮 陈丽 任珍珍 《中国蜂业》 2012年第11期11-11,共1页
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肩负着保护我国优良蜂种和蜜源植物的重任。现有东北黑蜂3.8万群,养蜂户600余户,年产蜂蜜3000余吨。保护区内有超千群的养蜂村屯三个,超百群的养蜂户200余户,最大规模的养殖场有蜂群500余群... 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肩负着保护我国优良蜂种和蜜源植物的重任。现有东北黑蜂3.8万群,养蜂户600余户,年产蜂蜜3000余吨。保护区内有超千群的养蜂村屯三个,超百群的养蜂户200余户,最大规模的养殖场有蜂群500余群。蜂产品加工企业9家。饶河东北黑蜂产业年产值上亿元,是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不可替代的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北 龙江省 饶河 蜂农 地方经济发展 蜜源植物 优良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蜜源植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珍珍 王树壮 陈丽 《中国蜂业》 2014年第3期35-36,共2页
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苏里江流域西侧,保护区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1%,绿色覆被率达到80%以上,蜜源植物极为丰富。本文通过对东北黑蜂保护区的蜜源植物进行调查研究,探索东北黑蜂蜜源植物状况、... 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苏里江流域西侧,保护区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1%,绿色覆被率达到80%以上,蜜源植物极为丰富。本文通过对东北黑蜂保护区的蜜源植物进行调查研究,探索东北黑蜂蜜源植物状况、分布特征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蜜源植物 东北 乌苏里江流域 森林覆盖率 龙江省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