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RG)中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1(MCHR1)在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C57BL/6)DRG中MCHR1的表达分布情况。采用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手术(SNI)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雄性小鼠随...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RG)中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1(MCHR1)在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C57BL/6)DRG中MCHR1的表达分布情况。采用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手术(SNI)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实验组(SNI组),通过von Frey纤维丝和热辐射刺激方法观察小鼠的机械缩足阈值(P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PWL)。采用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DRG中MCHR1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MCHR1在小鼠DRG中广泛分布,其与中小型神经元标志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植物凝集素B4(IB4),以及大直径神经元标志物NF200均有共标。在小鼠SNI术后7 d,小鼠同侧足底出现了显著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降低。通过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发现,与Sham组相比,SNI组小鼠DRG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显著上调。结论:MCHR1广泛分布于DRG的大、中、小型神经元中。在SNI模型小鼠出现稳定的痛觉敏化现象后,DRG中MCHR1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以上结果提示,DRG中MCHR1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展开更多
黑色素皮质激素受体1基因(Melanocortin receptor 1,Mc1r)作为控制动物毛色的主效候选基因,在动物的毛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10个地理种群112只中缅树鼩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测序共获得954 bp mc1r序列。结果显示:1)954 bp mc1r序列...黑色素皮质激素受体1基因(Melanocortin receptor 1,Mc1r)作为控制动物毛色的主效候选基因,在动物的毛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10个地理种群112只中缅树鼩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测序共获得954 bp mc1r序列。结果显示:1)954 bp mc1r序列共编码317个氨基酸,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并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2)mc1r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0个地理种群中缅树鼩聚为4支,海南种群一支、大新种群一支、片马种群一支、其他种群一支。结果说明,不同地理种群中缅树鼩生存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毛色的差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RG)中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1(MCHR1)在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C57BL/6)DRG中MCHR1的表达分布情况。采用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手术(SNI)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实验组(SNI组),通过von Frey纤维丝和热辐射刺激方法观察小鼠的机械缩足阈值(P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PWL)。采用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DRG中MCHR1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MCHR1在小鼠DRG中广泛分布,其与中小型神经元标志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植物凝集素B4(IB4),以及大直径神经元标志物NF200均有共标。在小鼠SNI术后7 d,小鼠同侧足底出现了显著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降低。通过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发现,与Sham组相比,SNI组小鼠DRG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显著上调。结论:MCHR1广泛分布于DRG的大、中、小型神经元中。在SNI模型小鼠出现稳定的痛觉敏化现象后,DRG中MCHR1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以上结果提示,DRG中MCHR1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文摘黑色素皮质激素受体1基因(Melanocortin receptor 1,Mc1r)作为控制动物毛色的主效候选基因,在动物的毛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10个地理种群112只中缅树鼩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测序共获得954 bp mc1r序列。结果显示:1)954 bp mc1r序列共编码317个氨基酸,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并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2)mc1r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0个地理种群中缅树鼩聚为4支,海南种群一支、大新种群一支、片马种群一支、其他种群一支。结果说明,不同地理种群中缅树鼩生存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毛色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