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鲷造血组织中黑色素巨噬细胞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梅景良 王寿昆 +1 位作者 王湘平 卢惠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了黑鲷造血组织中黑色素巨噬细胞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黑鲷头肾、体肾、脾脏及肝脏造血组织中存在着两类黑色素巨噬细胞,即非典型黑色素巨噬细胞和典型黑色素巨噬细胞。非典型黑色素巨噬细胞的胞质中不含... 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了黑鲷造血组织中黑色素巨噬细胞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黑鲷头肾、体肾、脾脏及肝脏造血组织中存在着两类黑色素巨噬细胞,即非典型黑色素巨噬细胞和典型黑色素巨噬细胞。非典型黑色素巨噬细胞的胞质中不含有典型的黑色素体,但含有一些大型或巨型的圆形或椭圆形浓染颗粒。非典型黑色素巨噬细胞根据其超微结构特点不同,又可分四型,即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非典型黑色素巨噬细胞。典型黑色素巨噬细胞的特征就是其胞质中含有典型的极度嗜染的黑色素体,并且这类细胞可进一步发育形成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在研究中还非常明确地观察到了不同类型黑色素巨噬细胞的前体细胞,这些前体细胞的超微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由观察结果可知,黑鲷造血组织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黑色素巨噬细胞,这些细胞是由不同类型的前体细胞发育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巨噬细胞 发育过程 超微结构 黑色素 造血组织 黑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吻鮠肾脏黑色素巨噬细胞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耀光 罗泉笙 钟明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7-189,共3页
关键词 长吻WEI 黑色素巨噬细胞 发育 超微结构 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鳗脾和肾中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的形态学与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小春 梅景良 +2 位作者 王全溪 邓红玉 温亚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1-406,共6页
应用组织化学与电镜技术对欧鳗脾脏和肾脏中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MCs)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脾脏和肾脏中均存在MMCs,它们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脾脏MMCs有邻血管分布的特点,而肾脏MMCs的分布无此特点;脾脏和肾脏中的MMCs均含有铁... 应用组织化学与电镜技术对欧鳗脾脏和肾脏中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MCs)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脾脏和肾脏中均存在MMCs,它们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脾脏MMCs有邻血管分布的特点,而肾脏MMCs的分布无此特点;脾脏和肾脏中的MMCs均含有铁血黄素、黑色素及脂褐质3种色素,但脾脏MMCs以铁血黄素为主,肾脏以黑色素和脂褐质为主;脾脏MMCs中存在色素颗粒和细胞碎片。初步推测,欧鳗脾脏MMCs与肾脏MMCs的功能有可能是不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鳗 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 形态学 细胞化学 脾脏 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鳗鲡免疫球蛋白阳性细胞的组织化学定位与分布特点 被引量:9
4
作者 冯建军 关瑞章 郭松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0-505,共6页
采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欧鳗)血清免疫球蛋白(Ig),制备其特异性兔抗血清,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的试验组鳗鲡和未经感染的对照组鳗鲡脾脏、肾脏和肝脏I... 采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欧鳗)血清免疫球蛋白(Ig),制备其特异性兔抗血清,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的试验组鳗鲡和未经感染的对照组鳗鲡脾脏、肾脏和肝脏Ig阳性(Ig+)细胞定位与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纯化后的Ig经SDS-PAGE检测含有分子质量约68 ku重链和26 ku轻链的2条清晰蛋白条带,由其制备的兔抗Ig血清效价达1∶51 200。对照组欧鳗脾脏Ig+细胞数较少,肾脏相对较多,肝脏未发现。试验组欧鳗脾脏Ig+细胞数量明显比对照组增多,肾脏中有所增多但不明显,肝脏中未发现。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中,黑色素巨噬细胞在脾脏和肾脏中均见明显聚集并与淋巴细胞形成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elano-macrophage centres,MMCs),其中脾脏MMCs多数位于血管附近,脾脏Ig+细胞均主要分布在MMCs及其周边,且在试验组中数量多而密集,而肾脏Ig+细胞在对照组中明显分布于MMCs及其周边,但在试验组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脾脏和肾脏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和体积均有明显增多。试验结果说明欧鳗肾脏和脾脏是具有Ig+细胞的重要免疫器官,其中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和体积变化与免疫应答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鲡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阳性细胞 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星鲽免疫器官个体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肖志忠 于道德 +3 位作者 孙真真 徐世宏 马道远 李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8-92,共5页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法,对从孵化后到变态完成(55~60日龄)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Jordan et Gilbert)仔稚幼鱼早期发育中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描述了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实验表明;在13~15...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法,对从孵化后到变态完成(55~60日龄)的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Jordan et Gilbert)仔稚幼鱼早期发育中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描述了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实验表明;在13~15℃,条斑星鲽免疫器官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为肾脏、脾脏和胸腺。孵化后即出现肾脏原基,8日龄和12日龄分别出现脾脏和胸腺原基;而免疫器官淋巴化的先后顺序较为特殊,首先淋巴化的器官是头肾,其次为胸腺和脾脏,不同于大多数海水鱼类。在其免疫器官发生后期除头肾和脾脏外,在胸腺中同样出现黑色素巨嗜细胞中心,虽然在数量和形态上不如头肾和脾脏丰富。作者通过对条王醺星鲽免疫器官发生过程研究,初步了解了其免疫器官发生,成熟过程以及特点,为进一步开展条斑星鲽的规模化养殖,以及人工疫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 免疫器官 头肾 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氏气单胞菌感染胭脂鱼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芳 刘小红 +2 位作者 黄静 张耀光 王志坚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95,共10页
为研究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胭脂鱼的组织病理特征,通过人工感染获得胭脂鱼肾(中肾、头肾)、脾脏、肝脏和肠道病理组织,结合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组织样本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组织显微... 为研究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胭脂鱼的组织病理特征,通过人工感染获得胭脂鱼肾(中肾、头肾)、脾脏、肝脏和肠道病理组织,结合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组织样本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组织显微结构层面出现了出血、溶血、肝细胞空泡化、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MC)响应和淋巴细胞浸润等现象;超微结构层面显示:中肾肾小球过滤装置变形,头肾中巨噬细胞功能活跃,脾脏网状细胞和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肝脏糖原消失,线粒体肿胀以及狄氏间隙结构遭到破坏;肠道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虽然肠道组织损伤严重,但其黏液细胞类型和数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胭脂鱼 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 黏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鱼头肾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龚宁 聂其灼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1年第1期20-24,共5页
应用光镜对鲤鱼头肾的显微结构及其某些组织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头肾是鲤鱼的主要免疫器官 ,表面覆盖有一薄层纤维结缔组织性被膜 ,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和血窦构成 ,可分为中央区及外周区。中央区的淋巴组织... 应用光镜对鲤鱼头肾的显微结构及其某些组织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头肾是鲤鱼的主要免疫器官 ,表面覆盖有一薄层纤维结缔组织性被膜 ,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和血窦构成 ,可分为中央区及外周区。中央区的淋巴组织排列成索状 ,环绕血管呈放射状分布 ,细胞索之间由血窦隔开。外周区则以淋巴细胞排列密集的弥散性淋巴组织为特征。在头肾实质中尚可见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头肾 显微结构 淋巴组织 血窦 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 前肾间组织 甲状腺滤泡 免疫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生物病害及防治
8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04年第9期32-39,共8页
041056在鳟鱼孵化场中使用臭氧减少水霉病的发生=Theuseofozoneintrouthatch-erytoreducesaprolegniasisincidence[刊,英]/FornerisG,BellardiS,PalmegianoGB…//Aquac..-2003,221(1/4).-157-166目前,在鳟鱼孵化场所采用的预防措施是使... 041056在鳟鱼孵化场中使用臭氧减少水霉病的发生=Theuseofozoneintrouthatch-erytoreducesaprolegniasisincidence[刊,英]/FornerisG,BellardiS,PalmegianoGB…//Aquac..-2003,221(1/4).-157-166目前,在鳟鱼孵化场所采用的预防措施是使用甲醛。研究旨在用臭氧来预防水霉病,试验进行两个连续的周期。试验1持续46d,每隔2d分别采用5种不同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病害 预防措施 孵化场 水霉病 臭氧 病的发生 鳟鱼 甲醛 黑色素巨噬细胞 副溶血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