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油食品害虫—黑胸大蠊的浓核病毒(PfDNV)研究
1
作者 黄远达 胡远扬 +2 位作者 张珈敏 姚二梅 汪芳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9-24,共6页
我们从黑胸大蠊的若虫中,首次分离发现黑胸大蠊的浓核病毒(PfDNV)。根据Kock's 定理,将它进行了回感试验,结果表明,对该虫可引起同样的病症,并从中重新分离到完全一样的 DNV。该病毒的回感力也很强,虽然 LT_(50)为39天,但最终死亡... 我们从黑胸大蠊的若虫中,首次分离发现黑胸大蠊的浓核病毒(PfDNV)。根据Kock's 定理,将它进行了回感试验,结果表明,对该虫可引起同样的病症,并从中重新分离到完全一样的 DNV。该病毒的回感力也很强,虽然 LT_(50)为39天,但最终死亡率高达99%以上。说明该病毒确系黑胸大蠊若虫高毒力的致死病原体。同时,对该病毒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其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呈球状二十面体,大小一致,直径为20nm;沉降系数为102s,浮密度为1.4g/cm^3;病毒核酸呈线状,长度为1.7μ,分子量为1.7×10~6d(ssDNV),基因组为单链 DNA;结构蛋白为4条多肽,分子量分别为84K、64K、55K、29K。根据病毒分类命名原则,证明从黑胸大蠊中分离出的病毒属昆虫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中的浓核病毒属(Densovirus,DNV),我们将它命名为黑胸大蠊浓核病毒(Periplaneta fuliginosa Densovirus,简称 PfDNV)。PfDNV 的这一初步研究结果,不仅国内外首次发现这一新病毒,且将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大 浓核病毒 回感力 分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