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素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
作者 郑丹 路永红 杜秀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2-474,共3页
T细胞生成的白细胞介素(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银屑病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银屑病皮损、皮损消退后白斑或色素沉着的形成是银屑病的常见表现,这与黑素细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黑素细胞衍生的自身抗原——抗原片段样蛋... T细胞生成的白细胞介素(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银屑病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银屑病皮损、皮损消退后白斑或色素沉着的形成是银屑病的常见表现,这与黑素细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黑素细胞衍生的自身抗原——抗原片段样蛋白-5(ADAMTSL-5)可激活T细胞产生IL-17,IL-17又可诱导其他炎症因子的产生,最终T细胞、细胞因子、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之间通过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引起炎症反应;另外,IL-17协同TNF-α直接或者通过其他细胞因子增加黑素细胞的数量,下调黑色颗粒生成和色素沉着信号转导通路基因,促进β-防御素3的表达而引起银屑病的炎症。因此,黑素细胞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黑素细胞 黑素颗粒阳性比例 IL-17 TNF-Α 抗原片段样蛋白-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象中药对棕色豚鼠致色素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恩山 洪逊强 +1 位作者 杨柳 刘利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893-894,共2页
目的:观察黑、白两组中药对棕色豚鼠致色素作用的影响,探讨中药材的颜色与色素代谢调节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黑白两组中药乙醇提取物作用于豚鼠皮肤后含黑素颗粒细胞数量的变化,以正常豚鼠皮肤为对照。结果:大部分黑色... 目的:观察黑、白两组中药对棕色豚鼠致色素作用的影响,探讨中药材的颜色与色素代谢调节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黑白两组中药乙醇提取物作用于豚鼠皮肤后含黑素颗粒细胞数量的变化,以正常豚鼠皮肤为对照。结果:大部分黑色组中药对黑素颗粒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或P≤0.01),而大部分白色组中药则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中药材的颜色与色素代谢调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色象中药对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值得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象中药 色效相关 黑素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色白癜风20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曹元华 崔盘根 +3 位作者 林彤 贾虹 曾学思 林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2期32-35,共4页
报告20例三色白癜风,其中男11例、女9例。患者就诊时平均年龄17岁。皮损初发年龄平均12.8岁。至就诊时病程平均4.4年。白癜风皮损首发部位以躯干和四肢近端为多(85%),而三色白癜风皮损除1例位于右小腿外,余19例均位于躯干(95%)... 报告20例三色白癜风,其中男11例、女9例。患者就诊时平均年龄17岁。皮损初发年龄平均12.8岁。至就诊时病程平均4.4年。白癜风皮损首发部位以躯干和四肢近端为多(85%),而三色白癜风皮损除1例位于右小腿外,余19例均位于躯干(95%)。三色白癜风皮损的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4种:①单块皮损与周围正常皮肤形成典型三色性,即皮损中央呈纯白色,周围绕以乳白色中间带,周边是外观正常皮肤;②在正常肤色皮肤上,部分皮损呈纯白色,部分呈乳白色;③在正常肤色皮肤上,纯白色与乳白色皮损混杂、交织存在;④乳白色中间带不是围绕在纯白色皮损周围,而位于纯白色皮损的某一侧边缘。组织病理主要改变为:银染色可见从正常皮肤、乳白色中间带至纯白色皮损,基底层黑素颗粒逐渐减少至完全消失。经查阅文献国内尚未见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色白癜风 黑素颗粒 纯白色皮损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型蓝痣
4
作者 杨敏 高小曼 常建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73-673,共1页
组织病理特征 图1A、B显示真皮浅中层存在大量排列致密、含较多黑素颗粒的树突状细胞:真皮中下层主要为大量饱满的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胞质丰富.核呈梭形、卵圆形或圆形,核仁小而不明显,部分细胞含少量黑素颗粒.无细胞异形性及核... 组织病理特征 图1A、B显示真皮浅中层存在大量排列致密、含较多黑素颗粒的树突状细胞:真皮中下层主要为大量饱满的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胞质丰富.核呈梭形、卵圆形或圆形,核仁小而不明显,部分细胞含少量黑素颗粒.无细胞异形性及核分裂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型 蓝痣 组织病理特征 梭形细胞 黑素颗粒 上皮样细胞 树突状细胞 核分裂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发为什么会变白?
5
作者 孙海滨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4-64,共1页
头发由角化蛋白组成,在其形成时,黑色素细胞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染料”,一种为真黑素,可使头发成深黑色到浅褐色;另一种为嗜铬黑素,使头发呈亚麻色至金黄色或深红色。根据黑素颗粒大小、形态。
关键词 头发 变白 角化蛋白 黑素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