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水貂(Neovison vison)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C1R)基因序列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兴超 徐超 +4 位作者 岳志刚 王雷 丛波 刘琳玲 杨福合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2-759,共8页
旨在探明美洲水貂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elanocortin-1receptor,MC1R)基因序列结构特征及其对皮毛颜色的调控机制。根据欧洲水貂MC1R基因(GenBank登录号:AB189820)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及克隆技术测定美洲短毛黑水貂MC1R... 旨在探明美洲水貂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elanocortin-1receptor,MC1R)基因序列结构特征及其对皮毛颜色的调控机制。根据欧洲水貂MC1R基因(GenBank登录号:AB189820)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及克隆技术测定美洲短毛黑水貂MC1R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CDS),并对该序列进行了BLAST比对及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美洲水貂MC1R基因与欧洲水貂相似性为95%,为单一外显子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 324bp,包括部分5′UTR(188bp)、CDS(954bp)和3′UTR(182bp),编码区碱基G+C含量高达66.04%,由CDS推导共编码317个氨基酸,预测的MC1R蛋白理论分子质量为34.49ku,等电点(PI)为8.97,不稳定系数是36.63,属于弱碱性稳定蛋白质。进一步分析发现,美洲水貂MC1R基因编码的蛋白存在1个低复杂度结构域和7个典型的跨膜区,N-端不存在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膜,具有典型的细胞膜受体结构。分子进化分析显示,美洲水貂与欧洲水貂亲缘关系较近,与二者均属鼬科、鼬属动物的传统动物分类学一致。美洲水貂MC1R基因的获取及序列结构特征分析为揭示其皮毛颜色多样性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奠定了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水貂 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基因 皮毛颜色 跨膜区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公鸡MC1R基因多态性与羽色表型的关系
2
作者 王士欣 高铭馨 +7 位作者 单增桑珠 巴桑 陈羲 王润锦 张昊 王德才 皮劲松 黄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73-177,共5页
以羽色表型特征显著的成年藏公鸡(藏黑色、藏花色和藏灰色)为研究对象,开展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编码区遗传变异位点筛查、基因型-表型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藏公鸡MC1R基因编码区发现了10个SNPs位点,其中同义突变2处,位于69 bp(... 以羽色表型特征显著的成年藏公鸡(藏黑色、藏花色和藏灰色)为研究对象,开展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编码区遗传变异位点筛查、基因型-表型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藏公鸡MC1R基因编码区发现了10个SNPs位点,其中同义突变2处,位于69 bp(C/T)和636 bp(A/G)位点,非同义突变8处,位于178 bp(A/G)、212 bp(C/T)、213 bp(A/G)、274 bp(A/G)、376 bp(A/G)、398 bp(C/T)、427 bp(A/G)、637 bp(C/T)位点。基因型分布显示,藏黑色公鸡全部表现为AA基因型(100.00%),藏灰色公鸡中AA基因型占比60.00%,而藏花色公鸡则以AG基因型为主(80.00%),表明A等位基因可能与黑羽表型的形成相关。基于10个SNPs位点构建了13个单倍型,单倍型Hap_2、Hap_10和Hap_13在藏花色公鸡中呈现独享现象。根据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发现,69 bp(C/T)、274 bp(A/G)位点的基因型均与羽色表型呈极显著关联性(P<0.001),表明这2个位点可能是调控藏公鸡羽色变异的关键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公鸡 黑素皮质受体1(mc1r)基因 基因多态性 羽色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MC1R基因克隆鉴定、生物信息学及序列变异分析
3
作者 宋兴超 王莎莎 +3 位作者 王云艳 梅杰 梁正其 巴家文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17-2327,共11页
【目的】克隆鉴定斑马鱼(Danio rerio)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elanocortin-1 receptor,MC1R)基因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序列变异分析,为开展MC1R基因生物学功能研究及揭示斑马鱼体色性状的调控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目的】克隆鉴定斑马鱼(Danio rerio)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elanocortin-1 receptor,MC1R)基因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序列变异分析,为开展MC1R基因生物学功能研究及揭示斑马鱼体色性状的调控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红色、黄色和蓝色斑马鱼群体共计219个样本的肌肉组织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克隆测序和拼接获得斑马鱼MC1R基因CDS序列,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序列变异分析。【结果】获得MC1R基因全长1404 bp,CDS序列长972 bp,共编码323个氨基酸残基。MC1R蛋白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4个胞外区和4个胞内区,呈典型的细胞表面受体样结构,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存在4个潜在N-糖基化位点和26个磷酸化位点。斑马鱼MC1R基因与团头鲂和鱇浪白鱼的相似性较高,遗传距离最近,亲缘关系较密切。红色、黄色和蓝色斑马鱼群体共鉴定到2个变异位点,其中1个变异位点(g.334T>C)位于CDS,存在TT和TC基因型,该变异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另1个变异位点位于3'-非编码区(3'-UTR)(g.276A>T),存在AA和AT基因型,且不同体色间2个变异位点g.334T>C和g.276A>T的基因型频率均一致。【结论】MC1R基因序列在不同鱼类中既具保守性,又存在一定差异,蛋白结构在不同鱼类中可能相对保守且功能类似。MC1R基因可作为开展不同鱼类系统进化关系研究的分子标记,其在红色、黄色和蓝色斑马鱼群体中较保守,存在g.276A>T和g.334T>C变异位点,且2个变异位点可能存在连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基因(mc1r) 变异位点 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MC1R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聂庆华 刘清神 +2 位作者 方梅霞 谢亮 张细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9-474,共6页
黑素皮质素1型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基因具有调节哺乳动物细胞黑色素形成的作用,因此被认为是影响犬毛色的重要候选基因。基于NCBI数据库上发表的犬等10个动物种MC1R的氨基酸序列和cDNA序列,利用生物学软件和网络信息资源... 黑素皮质素1型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基因具有调节哺乳动物细胞黑色素形成的作用,因此被认为是影响犬毛色的重要候选基因。基于NCBI数据库上发表的犬等10个动物种MC1R的氨基酸序列和cDNA序列,利用生物学软件和网络信息资源,对犬等10种脊椎动物进行了分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MC1R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显示,10个物种明显归为2类,7个哺乳动物种为一紧密类群,鸡与斑马鱼和河豚为一松散类群,该聚类结果与公认的动物分类及进化关系密切吻合;(2)PAML的Branch模型预测显示,犬、猪、猫在与牛的分化过程中MC1R受到正向选择作用(ω=90.8177);Site模型预测显示,犬MC1R的2V、25E、184N、197V、314L为正选择氨基酸位点;(3)染色体连锁群比较分析显示,"ZFP276-MC1R-GAS8"基因连锁关系在人、黑猩猩、鸡和犬中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皮质素1型受体(mc1r)基因 选择 分子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皮犬MC1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满清 刘清神 +2 位作者 方梅霞 谢亮 聂庆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27-130,共4页
黑素皮质素1型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基因在哺乳动物中具有调节细胞黑色素形成的作用,被认为是影响犬毛色的重要候选基因.用PCR技术对沙皮犬MC1R基因序列进行扩增,获得沙皮犬MC1R基因序列1 333 bp,包含完整的MC1R基因开... 黑素皮质素1型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基因在哺乳动物中具有调节细胞黑色素形成的作用,被认为是影响犬毛色的重要候选基因.用PCR技术对沙皮犬MC1R基因序列进行扩增,获得沙皮犬MC1R基因序列1 333 bp,包含完整的MC1R基因开放阅读框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该序列与鸡、鼠、犬、人等6种动物MC1R基因CDS序列有70.1%~98.3%的同源性,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61.1%~96.9%.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沙皮犬与已报道的黄金猎犬亲缘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皮犬 黑素皮质素1型受体(mc1r)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MC1R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表达研究
6
作者 邓捷 卫小燕 +5 位作者 张晗 马红英 王启军 赵虎 张红星 姜维 《河北渔业》 2020年第10期24-29,34,共7页
为研究MC1R在两栖动物体色形成中的作用,试验结合转录组分析和电子克隆技术得到大鲵(Andrias davidianus)MC1R部分cDNA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了大鲵MC1R基因在皮肤、肝脏等10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4种不同... 为研究MC1R在两栖动物体色形成中的作用,试验结合转录组分析和电子克隆技术得到大鲵(Andrias davidianus)MC1R部分cDNA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了大鲵MC1R基因在皮肤、肝脏等10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4种不同体色大鲵皮肤组织中MC1R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得到大鲵MC1R部分cDNA长为295 bp,位于该基因编码区。其与人、小鼠等哺乳动物和鸟类MC1R核苷酸同源性在57%~83%。大鲵MC1R基因与粗皮渍螈的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以皮肤组织表达量最高。4种不同体色大鲵皮肤组织中,黑色皮肤中MC1R基因表达量高于其他体色。说明大鲵MC1R基因在体色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与其他两栖动物不同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体色 黑色素 皮质受体-1(Melanocortin-1 receptor mc1r)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绵羊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郝晓娟 任玉红 +3 位作者 范瑞文 张秋月 曾庆宝 武良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8-586,共9页
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α-MSH)与黑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结合,通过c AMP信号通路影响黑色素的生成。然而,不同浓度α-MSH对绵羊黑色素生成的具体影响,还没有定论。本文旨在探讨不... 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α-MSH)与黑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结合,通过c AMP信号通路影响黑色素的生成。然而,不同浓度α-MSH对绵羊黑色素生成的具体影响,还没有定论。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浓度α-MSH对绵羊皮肤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组α-MSH(0、0.1、1、10、100、1 000 nmol/L)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出MC1R、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和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在添加10 nmol/Lα-MSH时,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最高,之后则降低;ELISA方法检测出c AMP含量总体增加,c GMP含量总体降低,添加10 nmol/Lα-MSH时,c AMP的产量增加最多,c GMP的产量降低最多;酶标法检测出10 nmol/Lα-MSH时,黑色素生成最多,之后则降低。上述结果证明,不同浓度α-MSH通过调控黑色素形成的c AMP路径,影响MC1R、MITF和TY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影响黑色素的合成,以添加10 nmol/Lα-MSH时,对黑色素细胞表型和黑色素含量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黑素细胞激素-MSH) 黑色素细胞 黑素皮质素1受体(mc1r)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 酪氨酸酶(TYr) cAMP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