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贾宇 舒洪水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90,共8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以违法犯罪的手段对内进行人身控制,对外进行经济控制。要有效地惩罚和预防黑社会犯罪,必须提高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预期刑罚成本,提高由于刑罚带来的机会成本的损失,并且通过实施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公...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以违法犯罪的手段对内进行人身控制,对外进行经济控制。要有效地惩罚和预防黑社会犯罪,必须提高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预期刑罚成本,提高由于刑罚带来的机会成本的损失,并且通过实施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公共政策,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犯罪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刑罚 黑社会犯罪 公共政策 违法犯罪 人身 惩罚 机会成本 预期 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帮会文化与黑社会(性质)组织关系探析——基于文化犯罪学的考量 被引量:3
2
作者 汪力 蔡颖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82,共8页
帮会文化是封建时期帮会特有的文化,其核心是义。义有大义、侠义和义气三层含义,帮会文化主要指义气。义气是指为了帮会中兄弟、集体,可以牺牲自己,也愿意违反法律、道德。帮会文化虽然表面上具有牺牲精神,实际上是联结帮会与成员的利... 帮会文化是封建时期帮会特有的文化,其核心是义。义有大义、侠义和义气三层含义,帮会文化主要指义气。义气是指为了帮会中兄弟、集体,可以牺牲自己,也愿意违反法律、道德。帮会文化虽然表面上具有牺牲精神,实际上是联结帮会与成员的利益契约。帮会文化与黑社会(性质)组织具有现象上的共生、发展空间的共享、目标行为的一致等三大相关关系,还对黑社会(性质)组织以及成员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会文化 黑社会(性质)组织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文化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黑社会性质犯罪中“组织性”证据的收集——兼论检察引导侦查的可操作性问题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斌 黄维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组织性"证据,是指证明实施犯罪的集团是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证据材料。实务中,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组织性"证据的收集存在三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有必要明确"犯罪的组织性"是"组织性"... "组织性"证据,是指证明实施犯罪的集团是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证据材料。实务中,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组织性"证据的收集存在三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有必要明确"犯罪的组织性"是"组织性"必要构成,明确"组织性"证据收集的途径和具体规格,同时加强警、检协作和追逃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犯罪 组织性”证据 检察引导侦查 证据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重复评价问题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石经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107,共17页
若可以把刑法上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理解为"对同一事实的同一属性或侧面进行定性处罚上的二次或二次以上的法律评价"的话,则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定性和处罚上均存在较严重的数罪并罚型、酌定从重型和实质累加型重复评价问题... 若可以把刑法上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理解为"对同一事实的同一属性或侧面进行定性处罚上的二次或二次以上的法律评价"的话,则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定性和处罚上均存在较严重的数罪并罚型、酌定从重型和实质累加型重复评价问题。这不仅表现在行为人实施的所有具体犯罪都需要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并罚,而且表现为在数罪并罚等处罚基础上还要对其酌定从重处罚,以及在前述处罚基础上还要适用诸多贯彻从重处罚精神的处罚制度。如此等等之重复评价问题,既源于重刑主义观念下对刑事政策的片面理解和适用,也缘于立法技术问题造就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相关规定的冲突。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之对策,在立法上需基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刑法相关规定进行系统性改造,在司法上要避免做出罪责刑不相适应的定罪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重复评价 重刑主义 立法技术 罪责刑相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增设财产刑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莫晓宇 刘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80,共5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极大扰乱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并严重威胁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刑法对这一犯罪设置了较为严厉的刑罚,各地司法机关也一直对此类犯罪形态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但在抗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进程中,由于现有刑罚缺乏...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极大扰乱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并严重威胁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刑法对这一犯罪设置了较为严厉的刑罚,各地司法机关也一直对此类犯罪形态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但在抗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进程中,由于现有刑罚缺乏财产刑的设置,使得对该类型犯罪的刑罚设置不尽合理,也影响了对此类犯罪的有效治理。因此,开展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增设财产刑的研究,实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财产刑 罚金刑 没收财产 立法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姜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6-142,共7页
认知当前中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主要应从"虚"与"实"、"宽"与"窄"、"内"与"外"三个基本维度,认清其本质在于反社会性,适当地扩展其外延,并正确把握其与聚众斗殴、寻衅... 认知当前中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主要应从"虚"与"实"、"宽"与"窄"、"内"与"外"三个基本维度,认清其本质在于反社会性,适当地扩展其外延,并正确把握其与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犯罪的内外关系。同时,当前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现出组织上公司化、保护伞普遍化和形式上多样化之态势。所以,在刑事立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现打黑与反腐的结合,赋予"打黑除恶"更有力的法律武器就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犯罪记录 卧底警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与思考——基于十四个已决案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金泽刚 李炳南 《法治研究》 2014年第2期60-67,共8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以暴力、威胁等手段,称霸一方,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本文结合上海地区发生和处理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成员构成及区域特征... 黑社会性质组织,以暴力、威胁等手段,称霸一方,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本文结合上海地区发生和处理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成员构成及区域特征等问题,并重点研究了"保护伞"是否作为犯罪构成要素及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是否有存在必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特征 保护伞 入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证据调查和收集上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旭 曲晟 《法治研究》 2011年第11期32-37,共6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证据具有分散性、滞流性、言词性、共同证明性等特征,而在证据的调查收集上则存在如下困难:实物证据相对匮乏、证人不愿作证、犯罪行为隐蔽。针对这类犯罪的证据特性及收集中的难点,有必要加强情报信息工作、采取...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证据具有分散性、滞流性、言词性、共同证明性等特征,而在证据的调查收集上则存在如下困难:实物证据相对匮乏、证人不愿作证、犯罪行为隐蔽。针对这类犯罪的证据特性及收集中的难点,有必要加强情报信息工作、采取多维侦查模式,加强协作、提高素质,从而有效打击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证据特点 收集难点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及其犯罪的事实性特征分析——关于32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案件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19
9
作者 靳高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6,共6页
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及其犯罪的基本前提是对之有全面的了解。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的纽织犯罪在组成人员及其结构、存在时间、犯罪手段、活动区域、从事或者垄断的行业、主要犯罪类型、“保护伞”状况等方面均有突出的特征。当前打击黑... 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及其犯罪的基本前提是对之有全面的了解。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的纽织犯罪在组成人员及其结构、存在时间、犯罪手段、活动区域、从事或者垄断的行业、主要犯罪类型、“保护伞”状况等方面均有突出的特征。当前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应当从加强反有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建立反有组织犯罪的稳定机制、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加强司法队伍的建设和推动全民性的反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措施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事实性特征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颖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87,共4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社会二元化结构产生的问题、大量社会不公平现象以及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等都是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产生的社会原因。从司法实践来看,当代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有逐渐国际化并向黑社会犯罪演化的趋势。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社会原因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双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57,共10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宜采用“复合式”方式:在侦查力量投入方面,应考虑从多层面着力。在侦查路径方面,宜数条路径并进。在侦查措施方面,宜数种措施并用,并且必须采用侦查手段。同时,措施与手段的采用必须突出谋略性。此外,还应注意...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宜采用“复合式”方式:在侦查力量投入方面,应考虑从多层面着力。在侦查路径方面,宜数条路径并进。在侦查措施方面,宜数种措施并用,并且必须采用侦查手段。同时,措施与手段的采用必须突出谋略性。此外,还应注意公秘的有机结合等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的步骤比较复杂,具体是:1.发现线索;2.秘密初查;3.梳理、甄别材料;4.立案;5.多路径并进,综合施策;6.选择突破口与破案时机;7.抓捕;8.审讯与查证;9.深挖“保护伞”,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基础;10.正确理解法律,依“两个基本”结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违法犯罪 侦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中国侠文化负面批判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云波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39,共5页
中国之侠从《韩非子》最初为其命名起,就有明显的组织、经济、行为、危害性等"四大特征"而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似。但韩非显然遮蔽了侠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因此司马迁曾致力于以"仁"、"义"重新塑造侠的... 中国之侠从《韩非子》最初为其命名起,就有明显的组织、经济、行为、危害性等"四大特征"而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似。但韩非显然遮蔽了侠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因此司马迁曾致力于以"仁"、"义"重新塑造侠的道德形象,使侠在文化和审美理想的层面上表现出先进性来。但在具体的历史现实中,侠在西汉就已经完成了从义侠到黑道的堕落蜕变,从此在现实和想象层面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并随时纠结在一起。今天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表现,对于深深植根于传统的中国侠文化,亦应一分为二,作两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黑社会性质组织 中国侠文化 负面影响 一分为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阶层认定——基于犯罪论体系方法论上的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鹏祥 孙继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58,共8页
我国刑法第294条第5款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的"四特征"具有平面化的特点,借鉴阶层论体系方法论上的启示,应当以"犯罪性"和"涉黑性"为基础构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阶层认定,沿着"社会组织——异化... 我国刑法第294条第5款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的"四特征"具有平面化的特点,借鉴阶层论体系方法论上的启示,应当以"犯罪性"和"涉黑性"为基础构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阶层认定,沿着"社会组织——异化社会组织——犯罪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逻辑顺序,实现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的规范性和说理性。黑社会性质组织"涉黑性"具有主观面和客观面,具体指非法控制的主观追求意图及客观实现,从而实现从犯罪组织中的剥离。恶势力团伙在组织性、经济性和影响力上与黑社会性质组织存在"量"的差异,同时,是否具有典型的"涉黑性"也成为二者"质"的区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非法控制 恶势力 阶层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成因初探 被引量:7
14
作者 游伟 肖晚祥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0-14,共5页
本文对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了较为宏观的分析 ,指出 :我国二元社会结构以及人口、就业所形成的压力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和不均、社会不良需求的存在、社会正式控制力量的软化与虚化、非法控制力量的兴起 ,以及国家公职人员... 本文对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了较为宏观的分析 ,指出 :我国二元社会结构以及人口、就业所形成的压力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和不均、社会不良需求的存在、社会正式控制力量的软化与虚化、非法控制力量的兴起 ,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 ,是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犯罪成因 二元社会结构 社会不良需求 腐败现象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的特征及其认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敏 万富海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61-65,共5页
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 ,是“严打”整治斗争中要重点打击的犯罪。正确把握这类犯罪的特征 ,界定其相互间的区别 ,对依法“从重、从快”打击犯罪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结合办案实际 ,对这类犯罪的主要特征、... 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 ,是“严打”整治斗争中要重点打击的犯罪。正确把握这类犯罪的特征 ,界定其相互间的区别 ,对依法“从重、从快”打击犯罪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结合办案实际 ,对这类犯罪的主要特征、区别及如何认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犯罪 团伙犯罪 流氓恶势力犯罪 犯罪特征 黑社会性质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证据问题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4-157,共4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新形式的有组织犯罪,它具有极强的经济破坏性和社会危害性。区别于一般的有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证明对象应突出组织性事实和控制性事实。此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侦查和审判中,证据呈现直接证...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新形式的有组织犯罪,它具有极强的经济破坏性和社会危害性。区别于一般的有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证明对象应突出组织性事实和控制性事实。此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侦查和审判中,证据呈现直接证据少、间接证据多,原始证据少、传来证据多等特点。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必须加强取证和认证工作,同时还应该建立证人免于作证规则、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以及特殊的取证规则,并建立"卧底证人"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证据 证明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成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盛清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39-42,共4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之所以产生并一度呈高发态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利益的驱使,又是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沉渣泛起;既有黄赌毒及封建帮会文化的影响,又有犯罪分子个人的主观原因;既有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又与转型时期社会控制...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之所以产生并一度呈高发态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利益的驱使,又是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沉渣泛起;既有黄赌毒及封建帮会文化的影响,又有犯罪分子个人的主观原因;既有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又与转型时期社会控制机制不完善、反黑立法滞后及个别地方打击不力有关。正是这多种因素的综合,才导致广东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产生与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黑社会性质组织 犯罪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8
作者 盛清才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53-57,共5页
当前,广东省社会秩序总体上看是好的,但一些地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滋生,并在一定时期呈高发态势;境外黑社会组织渗透加剧,跨境作案明显增多;涉黑组织内外勾结,境内外犯罪合流态势增强;整体上虽处于有组织犯罪的较低级阶段,但其犯罪类... 当前,广东省社会秩序总体上看是好的,但一些地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滋生,并在一定时期呈高发态势;境外黑社会组织渗透加剧,跨境作案明显增多;涉黑组织内外勾结,境内外犯罪合流态势增强;整体上虽处于有组织犯罪的较低级阶段,但其犯罪类型多样、作案手段残忍;犯罪目的单一,方式日趋隐蔽;危害后果特别严重,并呈现如下趋势:其生存土壤存在,短期内难以根除,且有继续蔓延的可能性;犯罪活动日趋职业化、智能化和多样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趋向于黑社会组织犯罪;犯罪区域将不断扩大,有“黑白合流”的国际化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 组织犯罪 发展趋势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与强迫交易罪的关系辨析——以倪文跃案为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凌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1-134,共4页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我国刑法中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刑法典本身以及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没有对这类犯罪的外延作出清晰的界定。强迫行为施加的对象是作为交易当事人的对方,这是强迫交易罪区别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当中欺行霸市、控制...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我国刑法中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刑法典本身以及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没有对这类犯罪的外延作出清晰的界定。强迫行为施加的对象是作为交易当事人的对方,这是强迫交易罪区别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当中欺行霸市、控制或垄断某一行业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 组织犯罪 强迫交易罪 违法犯罪行为 司法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域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爱云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4-28,共5页
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日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努力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和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大政... 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日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努力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和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大政治改革力度;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加强反"黑"的刑事立法;预防、打击、教育三者并重;加强区域合作、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黑社会性质组织 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