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克罗齐美学非黑格尔体系考 |
张敏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2
|
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一致性 |
王占军
|
《思想战线》
|
1988 |
1
|
|
3
|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因素 |
汪和梅
|
《求是学刊》
|
1983 |
0 |
|
4
|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两个问题 |
杨寿堪
|
《人文杂志》
|
1985 |
0 |
|
5
|
浅评黑格尔美学体系中的典型化理论 |
陶苏淮
王东成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6
|
黑格尔美学体系中的典型化理论 |
王东成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7
|
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一点探讨 |
徐勇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0 |
1
|
|
8
|
区分黑格尔哲学的“内核”和“外壳 ”具有重要意义——与王永昌同志商榷 |
叶土
|
《探索(浙江)》
|
1985 |
0 |
|
9
|
辩证逻辑与黑格尔美学 |
邹华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0
|
论存在范畴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
张奎良
|
《求是学刊》
|
1982 |
2
|
|
11
|
文艺理论的体系问题 |
王元化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2 |
1
|
|
12
|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开放性 |
骆伟雄
|
《社会科学家》
|
1987 |
0 |
|
13
|
恩格斯对马克思转化理论出现认识“偏差”的根源——恩格斯与马克思转化理论之二 |
罗雄飞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4
|
《基督教的本质》与马克思恩格斯 |
董仲其
|
《探索》
|
1986 |
0 |
|
15
|
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理论 |
王坤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16
|
社会发展的线性与非线性 |
戴耐生
|
《现代哲学》
|
1997 |
1
|
|
17
|
学习《费尔巴哈论》断想——同青年朋友谈谈思维方法 |
陈国祥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9 |
0 |
|
18
|
把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四化建设上来——学习马克思早期著作的体会 |
郑镇
|
《学习月刊(福建)》
|
1986 |
0 |
|
19
|
“藝術与現实的美学关系”第三版序言——車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理論与費尔巴哈哲学 |
車尔尼雪夫斯基
汝信
|
《文史哲》
|
195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