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对白背飞虱内共生菌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吕军 程琴 +1 位作者 李超 康奎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7-775,共9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一种仅通过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介导传播的病毒,造成了严重的水稻产量损失。白背飞虱作为唯一的传播媒介,其携带SRBSDV后对体内共生菌的影响尚不清楚...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一种仅通过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介导传播的病毒,造成了严重的水稻产量损失。白背飞虱作为唯一的传播媒介,其携带SRBSDV后对体内共生菌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探究SRBSDV对白背飞虱内共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利用感染SRBSDV的水稻饲养白背飞虱,并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测序方法确认飞虱是否携带病毒。随后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飞虱体内的共生菌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白背飞虱体内的共生菌包含34个分类单元,涵盖19个不同的种属。尽管携带SRBSDV并未显著影响共生菌的物种丰富度,但感染后共生菌的物种均匀度出现了显著下降。此外,未感染SRBSDV的白背飞虱中,Wolbachia和Cardinium是主要的内生菌。然而,在感染SRBSDV后,Cardinium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而Wolbachia、Stenotrophomonas、Thauera和Pseudonocardia的相对含量则显著增加。特别是Wolbachia,其在内生菌中成为了优势种群。这些发现为理解SRBSDV如何影响白背飞虱内共生菌的群落结构提供了重要信息,并可能对揭示SRBSDV传播的生态学机制有所助益,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白背飞虱 水稻 16S rDNA 共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在广西兴安的迁入与侵染动态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晶 戴长庚 +1 位作者 钟玉琪 侯茂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0-254,301,共6页
广西兴安地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迁入廊道要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依赖白背飞虱携传。本研究采用探照灯诱集高空白背飞虱,同时采集田间白背飞虱和稻叶,采用... 广西兴安地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迁入廊道要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依赖白背飞虱携传。本研究采用探照灯诱集高空白背飞虱,同时采集田间白背飞虱和稻叶,采用dot-ELISA法检测白背飞虱及水稻的带毒状况,以明确SRBSDV的迁入与侵染动态。综合来看,2021年-2022年间兴安的带毒白背飞虱迁入始期为5月下旬,迁入白背飞虱的带毒率高峰为6月中下旬;田间白背飞虱7月上旬-7月下旬带毒率较高(10%~15%);水稻7月中旬-8月上旬带毒率较高(10%~14%)。水稻带毒率与田间白背飞虱带毒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本文结果有助于桂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白背飞虱携传SRBSDV的监测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带毒率 病毒传播与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同步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方法 被引量:24
3
作者 季英华 高瑞珍 +4 位作者 张野 程兆榜 周彤 范永坚 周益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4,共4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是近年来在水稻上危害日益严重的两种病毒,由于两者同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在症状、粒体形状、传播介体及寄主等方面非常相似,由此也给诊断及鉴定造成了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设计简并...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是近年来在水稻上危害日益严重的两种病毒,由于两者同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在症状、粒体形状、传播介体及寄主等方面非常相似,由此也给诊断及鉴定造成了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并优化体系,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特异的方法,为这两种病毒的检测及鉴别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检测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发生的水稻矮缩病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 被引量:24
4
作者 章松柏 罗汉刚 +3 位作者 张求东 张长青 吴祖建 谢联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3-226,共4页
近年来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华东等地区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而湖北一直未有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报道。然而,2009年和2010年在湖北省长江沿线的荆州、孝感、咸宁、黄石... 近年来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华东等地区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而湖北一直未有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报道。然而,2009年和2010年在湖北省长江沿线的荆州、孝感、咸宁、黄石、鄂州、黄冈等水稻种植区普遍发生水稻矮缩减产的现象。经过症状观察、dsRNA电泳图谱分析、RT-PCR等方法,诊断该病是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说明该病毒已经随介体昆虫白背飞虱从我国南方传播至中部水稻种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基因组电泳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病毒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检测及其在江西省的区域分布 被引量:6
5
作者 杨迎青 李湘民 +3 位作者 兰波 钟玲 孟凡 张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8-921,927,共5页
为明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这2种病毒在江西省的分布,首先从永修县、南昌县和大余县等8县市采集水稻疑似矮缩病株,用2种病毒一步检测法对这2种病毒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永修县所有样品均检出RBS... 为明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这2种病毒在江西省的分布,首先从永修县、南昌县和大余县等8县市采集水稻疑似矮缩病株,用2种病毒一步检测法对这2种病毒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永修县所有样品均检出RBSDV,检出率为100%;南昌县同时检出RBSDV和SRBSDV,检出率分别为90%和20%,其中南昌县的1个样品同时检出2种病毒,存在复合侵染;大余县、莲花县、崇义县、婺源县、万安县和井冈山市等6县的所有样品均检出SRBSDV,检出率100%。然后,对这2种病毒在江西省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西南部和东北部只有SRBSDV分布,江西省北部只有RBSDV分布,而处于以上3个病毒重发区之间的南昌县同时有RBSDV和SRBSDV分布。同时基于S9序列和S10序列建立这2种病毒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T-PCR 检测 区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双价RNA沉默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秋芳 张金凤 +2 位作者 张晓霞 熊如意 周益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0-295,共6页
为利用RNAi技术获取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植株,分别针对两种病毒的S6和S10基因构建RNA沉默载体。采用重组PCR方法将RBSDV S6基因片段(R6)和SRBSDVS6基因片段(SR6)进行融合,获得600 bp的R6-SR6融合基... 为利用RNAi技术获取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植株,分别针对两种病毒的S6和S10基因构建RNA沉默载体。采用重组PCR方法将RBSDV S6基因片段(R6)和SRBSDVS6基因片段(SR6)进行融合,获得600 bp的R6-SR6融合基因;将RBSDV S10基因片段(R10)和SRBSDV S10基因片段(SR10)进行融合,获得600 bp的R10-SR10融合基因。融合基因以反向重复的方式连入pBS载体,并定向插入到pCAMBIA1301载体上,获取了含有发夹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hp(R6-SR6)和pCAMBIA1301-hp(R10-SR10)。抗RBSDV和SRBSDV RNA沉默载体的构建为利用RNA沉默进行植物抗病毒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重组PCR 融合基因 RNA沉默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T-PCR、斑点杂交法和SDS-PAGE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朝辉 周益军 +4 位作者 范永坚 薛宝娣 吴淑华 程兆榜 张文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28,共5页
用RT PCR技术、PCR标记的探针点杂交和SDS PAGE检测了生产上严重危害玉米和水稻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由RT PCR扩增的RBSDV第 7片段第 92 1~ 14 11碱基作探针 ,用PCR法DIG标记后点杂交 ,可以从 10 0ng玉米病叶中检测到RBSDV ,灵... 用RT PCR技术、PCR标记的探针点杂交和SDS PAGE检测了生产上严重危害玉米和水稻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由RT PCR扩增的RBSDV第 7片段第 92 1~ 14 11碱基作探针 ,用PCR法DIG标记后点杂交 ,可以从 10 0ng玉米病叶中检测到RBSDV ,灵敏度是RT PCR的 1/10 ;10 %SDS PAGE只能检测到从 1g玉米病叶中提取的病毒dsRNA ,但对江苏玉米田间分离的不同的RBSDV样品电泳发现 ,该病毒基因组dsRNA有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黑条矮缩病毒 检测 RT-PCR 斑点杂交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飞虱从冷冻病叶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方法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24
8
作者 周彤 吴丽娟 +4 位作者 王英 程兆榜 季英华 范永坚 周益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研究出一种利用灰飞虱从冷冻病叶中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的方法。以-70℃条件下冷冻保存的RBSDV罹病植株叶片对灰飞虱饲毒,随后接种感病水稻品种,结果发现灰飞虱可从冷冻病叶上获得RBSDV,并传播R... 研究出一种利用灰飞虱从冷冻病叶中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的方法。以-70℃条件下冷冻保存的RBSDV罹病植株叶片对灰飞虱饲毒,随后接种感病水稻品种,结果发现灰飞虱可从冷冻病叶上获得RBSDV,并传播RBSDV,且获毒能力和传毒能力与新鲜病叶没有差异。这表明从冷冻病叶上获得RBSDV的灰飞虱可以应用于品种抗性鉴定,此法可望加快RBSDV抗病品种的选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冷冻病叶 灰飞虱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对非介体稻飞虱——白背飞虱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何晓婵 徐红星 +5 位作者 郑许松 杨亚军 高广春 潘建红 陆强 吕仲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4-658,共5页
为明确水稻感染病毒病后对非介体稻飞虱的影响,在室内研究了水稻感染黑条矮缩病病毒后对白背飞虱的生态适应性及其体内相关的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感染病毒水稻植株上取食对白背飞虱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性比、... 为明确水稻感染病毒病后对非介体稻飞虱的影响,在室内研究了水稻感染黑条矮缩病病毒后对白背飞虱的生态适应性及其体内相关的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感染病毒水稻植株上取食对白背飞虱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性比、雌成虫体质量、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影响不显著,但雌成虫寿命和卵历期显著缩短。取食感病稻株的成虫体内保护酶(CAT、SOD和POD)和解毒酶(AchE、GST和CAE)的活性均显著增强。结果证明水稻感染黑条矮缩病病毒后非介体白背飞虱的适应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黑条矮缩病毒 白背飞虱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RT-PCR检测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吕永平 雷娟利 +1 位作者 金登迪 陈声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水稻 黑条矮缩病毒 RT-PCR检测 灰飞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6编码一种非结构蛋白 被引量:11
11
作者 方守国 王朝辉 +2 位作者 韩成贵 李大伟 于嘉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共4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是引起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引起玉米粗缩病的RBSDV湖北分离物10条基因组dsRNA全序列已被确定,其中基因组片段6(S6)全长序列为2645bp,只含有一个阅...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是引起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引起玉米粗缩病的RBSDV湖北分离物10条基因组dsRNA全序列已被确定,其中基因组片段6(S6)全长序列为2645bp,只含有一个阅码框(82—2460nt),编码一个分子量约为89.6kDa的蛋白(P6)。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RBSDV基因组片段6编码的P6蛋白并制备了相应的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P6抗血清不与纯化的RBSDV粒子蛋白发生反应,而在被RBSDV感染的玉米叶片和带毒的传播介体——灰飞虱中可检测到P6。此结果表明,RBSDV—S6编码的蛋白是一种非结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基因组片段6 原核表达 非结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10的cDNA克隆及全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恒木 陈剑平 +1 位作者 薛庆中 雷娟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8,共5页
基于 RT- PCR策略克隆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浙江分离株基因组 S10 ,并测定了它的全序列。结果表明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浙江分离物 (RBSDV- Zj)基因组片段 S10全长 180 1nt(EMBL登录号为AJ2 97433... 基于 RT- PCR策略克隆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浙江分离株基因组 S10 ,并测定了它的全序列。结果表明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浙江分离物 (RBSDV- Zj)基因组片段 S10全长 180 1nt(EMBL登录号为AJ2 97433) ,仅含有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 (open reading frame,ORF) ,编码一个 6 3.1k D的多肽 ,与日本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 S10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为 93.8%和 96 .2 %;与意大利玉米粗缩病毒 (maize rough dwarfvirus,MRDV)的基因组片段 S10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 87.7%和 92 .0 %,推测它们是同一病毒的不同地理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基因线片段 序列分析 CDNA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试验证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不经水稻种子传播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康 郑静君 +1 位作者 张曙光 周国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5-96,共2页
为了检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否经水稻种子传播,从广东省多地水稻病株上采集种子,温室内防虫栽培,获得了10个品种1875株实生植株。表型观察未发现呈现病毒病症状的植株,RT-PCR检... 为了检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否经水稻种子传播,从广东省多地水稻病株上采集种子,温室内防虫栽培,获得了10个品种1875株实生植株。表型观察未发现呈现病毒病症状的植株,RT-PCR检测也未发现SRBSDV阳性植株,结果证实SRBSDV不经水稻种子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害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种子 传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筛选灰飞虱体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p10的互作蛋白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秋芳 陈晴晴 +3 位作者 张金凤 李硕 倪海平 周益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3-638,共6页
为获取灰飞虱体内传播RBSDV相关介体因子,以RBSDV编码的外层外壳蛋白p10为诱饵,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从灰飞虱cDNA文库中筛选与RBSDV p10互作的蛋白。将RBSDVp10基因构建至pGBKT7载体获得诱饵表达载体pGBKT7-p10。自激活实验结果表明,p10... 为获取灰飞虱体内传播RBSDV相关介体因子,以RBSDV编码的外层外壳蛋白p10为诱饵,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从灰飞虱cDNA文库中筛选与RBSDV p10互作的蛋白。将RBSDVp10基因构建至pGBKT7载体获得诱饵表达载体pGBKT7-p10。自激活实验结果表明,p10蛋白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也不具有自激活活性。通过pGADT7-cDNA文库质粒转化含有pGBKT7-p10的酵母AH109筛选获得灰飞虱cDNA文库中与p10互作的蛋白。文库筛选共获得326个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这些阳性克隆编码14种不同的互作蛋白,包括Actin 1,GAPDH,RACK等。这些互作蛋白参与胞吞胞吐作用和膜融合等过程,可能与病毒在介体内的循回和增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外壳蛋白 互作蛋白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S7编码的2个非结构蛋白在病株中的表达检测 被引量:7
15
作者 吕明芳 羊健 +1 位作者 张恒木 陈剑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5,共7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基因组片段S7含有2个非重叠的阅读框,所编码的蛋白分别为p7a和p7b。根据RBSDV S7序列(EU111804)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编码p7a和p7b蛋白的基因片段,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和pSBET上,再以大肠杆菌BL2...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基因组片段S7含有2个非重叠的阅读框,所编码的蛋白分别为p7a和p7b。根据RBSDV S7序列(EU111804)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编码p7a和p7b蛋白的基因片段,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和pSBET上,再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或BL21(DE3)pLysE为宿主菌进行高水平表达,利用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p7a和p7b蛋白的特异性抗血清。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p7a和p7b蛋白均在水稻病株中表达,但p7a含量较为丰富,易于在病株中检测到,而p7b在病株中含量则很低;在病毒粒子中,两者均未检测到任何信号,表明两者均为RBSDV的非结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非结构蛋白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RT-PCR法同时快速检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晓棠 崔汝强 +5 位作者 贺浩华 欧阳林娟 胡丽芳 彭小松 陈小荣 朱昌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4-917,共4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在病害症状、传播介体及寄主等方面非常相似,田间很难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定。根据SRBSDV与RBSDV外壳蛋白(CP)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双重PT-PCR鉴...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在病害症状、传播介体及寄主等方面非常相似,田间很难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定。根据SRBSDV与RBSDV外壳蛋白(CP)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双重PT-PCR鉴别方法,为SRBSDV和RBSDV的流行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特异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外壳蛋白p10的原核表达和抗血清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蔚明 刘燕娟 +1 位作者 周倩 廖晓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0-402,共3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p10蛋白由其基因组片段S10编码,根据SRBSD海南分离物S10序列(EU523360)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编码p10蛋白的片段,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以大肠杆菌BL21plysS为宿主菌进行高水平表达,利用纯化的p1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p10蛋白由其基因组片段S10编码,根据SRBSD海南分离物S10序列(EU523360)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编码p10蛋白的片段,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以大肠杆菌BL21plysS为宿主菌进行高水平表达,利用纯化的p10蛋白免疫兔子,制备了p10蛋白的特异性抗血清。ELISA检测显示,p10蛋白的抗血清可与来自湖南不同地区的白背飞虱病汁液发生强烈的血清学反应,表明该抗血清适用于田间SRBSDV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原核表达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P6互作的水稻蛋白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冬来 邓慧颖 +2 位作者 谢荔岩 吴祖建 谢联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3期435-439,共5页
RBSDV编码的非结构蛋白P6为该病毒的沉默抑制子。为了研究P6与寄主水稻间的互作关系,首先利用RT-PCR扩增,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P6基因,并将其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上,自激活验证表明,P6蛋白无自激活活性。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顺序转... RBSDV编码的非结构蛋白P6为该病毒的沉默抑制子。为了研究P6与寄主水稻间的互作关系,首先利用RT-PCR扩增,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P6基因,并将其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上,自激活验证表明,P6蛋白无自激活活性。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顺序转化法从水稻cDNA文库中筛选,获得4个与RBSDVP6互作的寄主因子,分别为水稻内囊体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醛糖1差向异构酶、immutans蛋白基因同源蛋白和一个功能未知蛋白。分析了3个已知功能的寄主因子在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可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条矮缩病毒 酵母双杂交 P6蛋白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非结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章松柏 王开放 +1 位作者 刘小娟 吴祖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02-2107,共6页
病毒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可以反映病毒的某种功能,是研究病毒功能的重要依据。借助农杆菌的介导,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可能编码的6种非结构蛋白分别在本氏烟细胞中表达,通过荧光共聚... 病毒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可以反映病毒的某种功能,是研究病毒功能的重要依据。借助农杆菌的介导,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可能编码的6种非结构蛋白分别在本氏烟细胞中表达,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所表达的蛋白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明:Pns52、Pns91定位相似,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在细胞质中形成较大的颗粒状聚集体;Pns6、Pns71、Pns72和Pns92定位相似,分散于整个细胞,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或膜上,均形成丝网状结构;WoLF PSORT对比分析显示它们可能都是膜内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此外,Pns6在细胞质中还可以形成颗粒状的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非结构蛋白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在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叶片内的积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爱红 苗洪芹 +3 位作者 朱宝成 路银贵 陈丹 邸垫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2,共4页
应用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对已知抗性水平的抗病、中抗和感病自交系材料逐株进行病情严重度分级调查。采集不同级别病株的玉米新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ID-ELISA)检测病株叶片中... 应用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对已知抗性水平的抗病、中抗和感病自交系材料逐株进行病情严重度分级调查。采集不同级别病株的玉米新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ID-ELISA)检测病株叶片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fijivirus,RBSDV)。采用SPSS软件对O.D405光密度值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同一抗性水平、不同级别的玉米自交系病株叶片内的RBSDV浓度差异显著(F=237.499,P<0.01),且随病株病级加大,病毒浓度升高;而相同病级的抗病、感病和中抗玉米自交系叶片内的RBSDV浓度无显著差异(F=0.775,P=0.598);抗病自交系病株叶片中的病毒总浓度显著低于感病自交系材料。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粗缩病病株叶片内的病毒浓度与生物学症状呈正相关,病情越重,病毒浓度越高。RBSDV一旦侵入寄主,在抗病、感病和中抗的自交系植株体内均可增殖,并运转到新生叶片。此结论为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玉米抗粗缩病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