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暗条件下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牟氏角毛藻(Chaeroeeros moelleri)和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的滤食效应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伟定 王志铮 +2 位作者 杨阳 何杰 曾国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3-528,共6页
采取捕食者-猎物间捕食效应研究方法,研究了黑暗条件下缢蛏对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的滤食效应。结果表明,缢蛏滤食牟氏角毛藻和青岛大扁藻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拟合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a=0.981×N0/1+0.00039×N0和Na=0.... 采取捕食者-猎物间捕食效应研究方法,研究了黑暗条件下缢蛏对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的滤食效应。结果表明,缢蛏滤食牟氏角毛藻和青岛大扁藻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拟合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a=0.981×N0/1+0.00039×N0和Na=0.7949×N0/1+0.00636×N0;缢蛏自身密度对滤食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功能反应影响的数学模型分别为E=0.985P-1.0256和E=0.778P-1.1819;缢蛏自身密度与牟氏角毛藻、青岛大扁藻藻浓度间的联合反应方程分别为Na=0.9663XP-0.1819×N0/1+0.00039×N0和Na=0.6182×P-0.1819×N0/1+0.00636XN0分析了缢蛏的滤藻速率、滤藻功能反应类型及滤藻效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牟氏角毛藻 青岛大扁藻 黑暗条件 滤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暗条件下Cu_2O/Ag_x复合催化还原Cr(Ⅵ)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潘景怡 张嘉珮 +3 位作者 蔡燕洁 李美玲 万霞 铁绍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3,共6页
采用一步液相还原法合成了系列Cu_2O/Ag_x复合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显示,复合催化剂Cu_2O/Ag_... 采用一步液相还原法合成了系列Cu_2O/Ag_x复合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显示,复合催化剂Cu_2O/Ag_x表面附着大量的纳米金属Ag,形成无数的纳米岛,使得样品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大幅增强,导致催化剂在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谱区域的光吸收非常强.在无超声分散、黑暗条件下Cu_2O/Ag_x催化剂可以有效地还原Cr(Ⅵ),其中Cu_2O/Ag_(0.15)样品的催化还原效率最高.当存在0.01 mol/L的柠檬酸缓冲液(pH 5.0)时,100 mg/L的Cr(Ⅵ)在黑暗下于30 min内被完全还原为Cr(Ⅲ).另外,对Cu_2O/Ag_x体系催化还原Cr(Ⅵ)的机理以及柠檬酸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Agx复合催化剂 光吸收 黑暗条件 还原CR(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变换与多尺度细节提升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守锋 仝光明 +2 位作者 史经灿 史可 史凡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7-253,共7页
在全暗或封闭的成像环境下,采集到的罐内红外图像存在分辨率低、对比度差以及噪声等问题。针对罐内红外图像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变换与多尺度细节提升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采用自适应非线性变换对红外图像亮度进行改善;然后通过多... 在全暗或封闭的成像环境下,采集到的罐内红外图像存在分辨率低、对比度差以及噪声等问题。针对罐内红外图像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变换与多尺度细节提升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采用自适应非线性变换对红外图像亮度进行改善;然后通过多尺度滤波将图像多层次分解为基础层与细节层,分别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后融合为细节图像,达到增强图像细节信息和对比度的效果;最后通过线性融合的方式对亮度图和细节图进行处理得到高质量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使图像亮度得到了提升,也增强了图像对比度,突出了纹理细节,层次感得到明显的改善,视觉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增强 细节提升 对比度增强 红外图像 黑暗条件 油泥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式铜盐包覆Cu2O催化剂的形成机理及催化性能
4
作者 黄小燕 古颖 +2 位作者 钟嘉豪 陈可清 万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4,共6页
采用硫酸铜与4种碱NaOH、Na2CO3、Na2SO3、Na2S2O3在室温(25℃)下反应,并在Cu2O表面包覆碱式铜盐,均得到组成为Cu2O@Cu4(SO4)(OH)6的核壳型催化剂,其中,由Na2S2O3制备的样品其催化活性远高于其他碱制备的样品.通过性质表征可知,由Na2S2O... 采用硫酸铜与4种碱NaOH、Na2CO3、Na2SO3、Na2S2O3在室温(25℃)下反应,并在Cu2O表面包覆碱式铜盐,均得到组成为Cu2O@Cu4(SO4)(OH)6的核壳型催化剂,其中,由Na2S2O3制备的样品其催化活性远高于其他碱制备的样品.通过性质表征可知,由Na2S2O3制得样品具有核内部孔洞多、缺陷分布广、活性表面大、表面粗糙、晶体紧实度低等特点,这些特征均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进一步研究确认,Na2S2O3在反应中具有多种作用,一是水解提供OH^-;二是自身发生歧化反应或者与Cu^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4和S^2-,提供形成Cu4(SO4)(OH)6所需的SO^2-4;三是能与Cu2O核反应,使其溶解形成孔洞.因此,采用铜盐与Na2S2O3在室温下反应形成的核壳型催化剂Cu2O@Cu4(SO4)(OH)6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在黑暗条件下能高效降解高浓度(400mg/L)的染料(橙黄II),反应2h后降解率可达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 包覆 碱式铜盐 核壳型催化剂 黑暗条件 橙黄Ⅱ 高效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